秋季天涼易腹瀉拉肚子,讓艾火真陽給你注入一股暖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進入秋季,我們都能很明顯的感到早晚的天氣很涼,溫差的變化提示我們要及時的增加衣物,以免受涼而引起腹瀉。

秋季避免腹痛腹瀉,除了在飲食和保暖外注意,另外如果患上腹瀉,可艾灸,對患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秋天腹瀉艾灸效果最好

據《本草綱目》記載:「艾葉取太陽真火,可以回垂絕元陽」。

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

其主要作用歸結為:驅寒祛濕、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拔毒瀉熱、溫補氣血、防病保健等。

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材料產生艾熱,刺激體表穴位,借灸火的溫和熱力及藥物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達到治療疾病、防病保健、養生美容的功效。

銀針、艾灸和中藥,並列為中醫的三大法寶。

所以不光是用艾灸治療腹瀉,如果您是虛寒體質的話,在秋季可以多做艾灸,能夠很好地培補元陽,提高抵禦外邪的體質能力,就會減少或不再發生畏寒腹瀉、手腳冰涼、易感冒等問題。

治療腹瀉的艾灸方法

可以使用艾炷、艾條等置於人體的一定部位,藉助高溫對特定穴位產生影響。

具有補氣溫陽、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尤其對腹瀉、水腫、痛經等功能性疾病,效果較好。

1.灸法1

  取穴:腹瀉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點直下,赤白肉際之處)。

灸法:採用艾條溫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鐘,每日2~3次,治癒為止。

2.灸法2

取穴:中脘、神闕、天樞、足三里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腸俞穴;五更泄者加腎俞、關元、氣海、命門穴;脾胃虛寒者加上巨虛、下巨虛穴。

上巨虛穴,下巨虛穴是大腸的下合穴,調理一切腸胃問題。

所以灸此二穴非常重要。

灸法:採用艾條溫和灸法,每穴灸5分鐘;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壯。

3.灸法3

取穴:天樞、中脘、氣海、上巨虛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闕、關元穴;濕重者加陰陵泉穴;嘔惡者加內關穴;里急後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里急後重釋義:

指腹痛欲便而不爽,且便時肛管有沉重下墜的感覺。

常見於痢疾、痔瘡、肛裂、直腸癌等症。

灸法:神闕穴採用隔鹽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壯,其他穴位採用艾條溫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鐘,每日1次。

此法多用於寒濕型腹瀉。

4.灸法4

取穴:天樞、中脘、足三里、陽陵泉穴。

配穴:里急後重者加上巨虛、下巨虛穴;食積者加梁門穴;胃脘脹者加內關穴;發熱者加大椎穴。

灸法:每穴灸1壯,每日1次,3~5日為1個療程。

本法用於急性腹瀉。

5.法5

取穴:申脈穴。

灸法:採用艾條雀啄灸法,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點燃艾條對穴位處施行雀啄灸,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次10分鐘,每日1次。

6.灸法6

取穴:足三里、隱白、天樞、中脘、神闕穴。

灸法:神闕穴採用隔鹽灸法,每次灸5~7壯;若非專業艾灸者可以用艾條施灸,每穴15分鐘左右。

小編推薦:

你知道為什麼艾灸,一定要抓住節氣灸嗎?

經期便秘正常嗎?如何調理?

艾灸70症,四季皆常用!

人有三扇「門」:一定要守住這三扇門!

艾灸督脈的重要性,效果驚人!

「湖北蘄艾廠」為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識。

查經絡、查穴位在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艾灸學堂」的工具,可以學到更多穴位知識。

還有「您哪裡不舒服」等常見疾病的艾灸方法。

了解更多的艾灸知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醫艾灸治療常見兒科病

很多人對的認識還在治療骨科疾病或是內科疾病上,其實我們也可以使用艾灸來治療一些兒童疾病,例如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艾灸治療兒科疾病的方法吧:艾灸治療小兒積滯的方法小兒積滯又稱消化...

艾灸治療寶寶腹瀉 調理脾胃祛寒邪

寶寶腹瀉一般多見於2周歲以下的寶寶,由於2周歲以下的寶寶生長發育迅速,身體所需的營養和能量較多,但消化器官並未發育成熟,消化能力較弱,所以當飲食的質和量不當,或周圍環境的溫度發生劇烈變化時,或寶...

洪善堂—艾灸治療疾病配合穴位

艾灸治療疾病【頸椎病】[典型症狀]頸椎病的症狀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噁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吞咽困難等。[其他症狀]還可表現為耳鳴、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

「天涼好個秋」腹瀉用艾灸

進去秋季,我們都能很明顯的感到早晚的天氣很涼,溫差的變化提示我們要及時的增加衣物,以免受涼而引起腹瀉。在秋季腹瀉患者的增多,提示我們要注意對自身的保養,除了在飲食和保暖外注意,另外如果患上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