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種常見病症艾灸穴位,預防疾病和保健的必備常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艾灸除了有治療作用外,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這在古代文獻中有很多記載。

《針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預防中風。

民間俗話亦說「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絕,一切災病息」。

因為灸療可溫陽補虛,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氣常盛,而胃為水谷之海,榮衛之所出,五臟六腑,皆受其氣,胃氣常盛,則氣血充盈;

命門為人體真火之所在,為人之根本;關元、氣海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氣盛,陽氣足,精血充,從而加強了身體抵抗力,病邪難犯,達到防病保健之功。



艾灸療法的適應範圍十分廣泛,用中醫的話說,它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

可以廣泛用於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對乳腺炎、攝護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頸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養生保健的作用。

進入現代社會之後,針療不斷得到發展,而艾灸卻受到了人們的冷落。

實際上,我們日常生活里有許多常見病都是可以通過艾灸做理療,實現根除病症的效果。

日常生活里常見疾病的艾灸療法:

1.高血壓可灸湧泉、百會、曲池和懸鐘。

2.頭痛可灸通天、懸鐘、太沖和阿是穴。

3. 感冒可灸大椎、肺俞、膻中、風門和足三里。


4. 陽氣虛脫之四肢厥冷可隔鹽灸神闕。

5. 陽痿可灸中極、次髎、三陰交、命門和腎俞。

6. 急性支氣管炎可灸大椎、肺俞、定喘及合谷。

7. 慢性支氣管炎可灸大椎、肺俞、膻中、脾俞、膏肓俞及太淵。

8. 胃痛可灸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

9. 便秘可灸中脘、天樞和足三里。

10. 風濕性關節炎可灸大椎、足三里、陰陵泉和阿是穴。

11. 凍瘡可灸局部阿是穴為主、氣海、膈俞和血海為輔。

12. 失眠可灸四神聰、湧泉、膏肓。

13. 心絞痛可灸心俞、至陽、厥陰俞、膻中、內關。

14. 痔瘡可灸長強、承山、二白、陶道及患處。


15. 小兒遺尿可灸關元、腎俞及三陰交。

16. 攝護腺炎可灸中極、關元、會陰、三陰交、氣海、腰陽關。

17. 月經不調可灸關元、血海、三陰交。

18. 痛經可灸關元、地機、三陰交

19. 類風濕關節炎可灸大杼、曲池、血海、足三里、大椎至腰俞段。

20. 帶下病可灸隱白、氣海、關元、帶脈、子宮。

21. 閉經可灸關元、三陰交、歸來、氣海、子宮。

22. 產後少乳可灸乳根、膻中、少澤。

23. 胎位不正可灸至陰、隱白、三陰交。

24. 乳腺增生可灸阿是穴(乳房腫塊處)、肩井、天突、肝俞、三陰交。

25. 落枕可灸天柱、大椎、風池、肩外俞、肩中俞。

26. 頸椎病可灸天柱、大椎、合谷、後溪、風池。

27. 肩周炎可灸肩髎、風池、曲池、肩髃、肩部阿是穴。


28. 腰椎間盤突出症可灸後溪、足三里、命門、腰陽關、腎俞。

29. 梨狀肌綜合徵可灸環跳、秩邊、承扶、殷門、委中。

30. 足跟痛可灸申脈、太溪、崑崙、照海、解溪。

31. 過敏性鼻炎可灸風池、足三里、迎香、合谷。

32. 近視可灸攢竹、太陽、四白、肝俞和光明。

33. 耳鳴、耳聾可灸聽宮、翳風、中渚、腎俞、太溪。

34. 迎風流淚可灸睛明、攢竹和承泣。

35. 小兒百日咳可灸魚際、尺澤、身柱和內關。

36. 小兒腹痛、腹瀉可灸天樞、足三里、神闕、四縫。

37. 小兒嘔吐可灸內關、腸鳴、公孫和豐隆。

艾灸不能有太強的功利心,不能要求艾灸多長時間一定能取得什麼樣的結果。

艾灸不但能治病,更能提高身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使五臟六腑陰陽調和,經絡通暢,減少得大病的機率和提高身體的綜合素質,要以這樣的心態去艾灸,效果會出奇的好。

當然,真正了解艾灸,相信艾灸,也知道做艾灸一定要根據不同常見疾病找到對應穴位,這不僅是治病,更是一種傳統文化養生方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99種神奇的灸法,對號入座

最近很多媽媽,不知道怎麼用灸。該怎麼配合呢,主灸什麼穴,配穴是什麼呢?接下來小編一一告訴你們,什麼病該怎麼灸。搭配才是最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