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看病的正確打開方式,這篇文章里都有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身體感覺不適的時候,還在糾結:

要不要去看醫生?

在猶豫選擇急診還是門診?

不清楚看病前要準備什麼?

不知道如何讓醫生更好地幫到自己?

別慌,這篇文章里,有醫生給出了看病的正確打開方式,快來看看吧!

一、該看不該看

1、如果器官的功能受損,需要立即就診

眼睛的功能是用來看東西的,突然看不見了,應該馬上看醫生。

同理,突然聽不見了,四肢運動突然出現障礙……

2、不能忍受的疼痛

疼痛是身體發出的「火警」,不要去挑戰疼痛。

如果遇到不能忍受的疼痛,應該儘快就診。

比如腹痛、胸痛、眼痛。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你到了醫院,通常醫生也不會立即給你止痛。

3、反覆發作的不適

老毛病了,忍忍就過去了——大部分的癌症就是這樣度過了無人騷擾的童年期。

對於反覆出現的不適,應該認真注意誘發的原因、緩解的方式。

最好去看看,免除後患。

4、已經處於某個疾病進程中,但是感覺突然發生了變化

大夫可能已經告訴你這個病沒什麼,過幾天自己就能好,開始的時候,感覺也是一天比一天好,可是今天突然惡化了,那麼最好再去複查一下。

5、別人看出來的疾病

通常不用著急,人類的身體有發達的自我檢測系統,如果自己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多半沒有太大的問題。

(注意:醫生經過身體檢查發現的除外,比如身體上的包塊之類的)

6、定期體檢是必要的

自己的身體只有自己保護,定期體檢很必要。

二、急診or門診?

一般醫院都有急診和門診。

急診是給緊急需要救治的病人準備的。

門診則是給不那麼緊急的病人準備的。

急診的設置是為了使病人在短時間內脫離危險,因此配備的藥品都是應急的、速效的,配備的檢查手段也是基本的,能夠快速做出判斷的。

所以,如果你得的是不那麼緊急的病,甚至是慢性病,其實在急診,並不會有很好的診斷效果。

需要去急診看的病:

1、剛剛發生的疾病;

2、這個疾病可能在8小時內使器官的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三、看病前準備

1、回顧歷史

請在看病之前,回顧一下你的病史,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病?發病的時候自己有什麼感覺?如果有時間,請用本子和筆寫下來。

回想一下否對藥物過敏

藥物過敏史對於醫生非常重要。

如果你在以前用某種藥物出現過嚴重的不良反應,請記錄下來,請醫生在你最常用的病歷封面上寫下過敏的藥物名稱。

回憶一下曾經接受過的治療,以及正在使用的藥物,和它們的商品名稱。

如果你還能找到藥物的說明書或者空的藥瓶或者剩餘的藥物,請帶上它們。

帶齊以前的病歷記錄,曾經做過的檢查結果

每次看過病後,也請收好所有的檢查結果和病歷,有些檢查結果是由熱敏列印,時間久了容易褪色,請複印一份保存。

2、帶好證件和卡

帶上信用卡和足夠的現金,有些醫院不支持刷卡。

另外需要提防小偷。

帶好身份證、社保卡、退休證、離休證、醫院的就診卡等等一切跟醫保可能有關係的東西。

3、安排好病假當天的事務

請好病假,安排好當日的工作。

查詢一下當日的天氣。

最好能夠找個更健康的夥伴陪同你去看病。

預計前往的時間,不要在上午11點以後,或者下午4點以後才去醫院挂號。

因為,恐怕沒有號了,或者雖然看了醫生,但是到需要做檢查的時候,已經過了下班時間,其他的科室已經沒人了。

4、選擇合適的醫院

如果你已經具有相當的醫學知識,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病情來選擇醫院。

一般社區醫院和二級醫院都會比較清凈,去看病取藥會很舒適。

建議你首先去社區醫院或者臨近的二級醫院就診,至少可以獲得相應的醫學建議和轉診建議。

當你選擇了三級甲等醫院看病,也就意味著可能會遇到挂號難的問題。

5、挂號

如果是外地病人到另一個城市看病,而且要看某個特定的專家,試試提前在網上預約之類的方法,免得到了以後掛不上號。

6、調整心情

得病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但是人總是會生病的,所以疾病降臨到自己身上,也沒什麼好抱怨的。

與醫生合作,共同對抗你的疾病。

7、檢查確認上面的各種準備事項,帶齊所有的東西出發

如果能戰勝疾病,就藉助醫生的力量一起戰勝它,如果不能戰勝疾病,那麼從醫生那裡學會如何與自己的疾病共存。

四、與醫生交流

1、與醫生說話

不論你是看中醫還是看西醫,中醫講究望聞問切,西醫講究問病史和查體。

醫生都需要和你交談才能夠知道你的疾病是怎樣的。

我們的身體里布滿了各種自檢的信號線,它們會將身體的損傷通過它們自己的語言向你的大腦做匯報,比如疼痛、酸脹、無力、燒灼感、異物感。

請向醫生報告這些感覺,他才能幫助你。

中醫不是僅僅切脈就可以摸出你是什麼病,西醫也不是僅僅靠CT、超聲波、化驗單就可以知道你是什麼病。

診斷疾病就像是做調查,全面的證據才能指認真兇。

2、區分事實和判斷

請儘可能學會區分陳述事實和判斷。

如下是事實陳述:「我眼睛紅」,「我發燒最高到39度」,「我嗓子疼」。

如下是判斷陳述:「我眼睛發炎了」,「我發燒很高」,「我上火了」。

除非是在精神科或者心理門診,否則請你儘可能陳述事實

對於你的感受,請按照不舒服發生的感覺或者表現,以及它們發生的時間來描述,比如「尿不出來3天」是非常好的描述,而「尿不出來很久了」則沒有給醫生提供足夠的信息。

建議這樣描述:

慢性病請精確到年或者月,比如「運動後胸悶5年」;

近1-2年發病的,請精確到月,比如「雙眼視力下降6個月」;

近1個月內發病的,請精確到日,比如「尿尿尿不出來3天」;

急性病請精確到小時,比如「左眼前發黑看不見東西1小時」。

如果有數字能夠描述你的病情,請儘可能告訴醫生數字。

比如,「這個星期我的血糖最高到過13」,但如果僅僅說「這個星期我的血糖很高」,那得看你跟誰比了。

對於醫生的提問,特別是有「多少」這樣的關鍵詞的提問,請儘量以數字回答。

3、疼痛與痛苦

看病,哪怕是急診,醫生不會馬上給你解除痛苦。

疼痛是身體發出的火警,是診斷疾病和判斷疾病進展的重要信號,是你生病的身體部分直接向醫生的報告。

在沒有明確診斷之前,醫生是不能夠幫病人止痛的,就好像沒有查明報告火警的位置,不可能把火警的電話輕易掛掉。

也許你或者你的家人在檢查床上疼得死去活來,醫生還是會冷漠地用手摸這摸那,甚至使勁壓一下問你是否更疼,此時也請告訴醫生你的感受。

4、態度

如果你收入不高,生活不充裕,請直接跟醫生說,相信很多醫生會給你選擇相對便宜的藥品和治療。

不過同時相對便宜的藥物也意味著療效,特別是副作用的不同。

如果你在路上堵車,找不到停車位,在挂號室門前受凍,坐在門診等候一上午無所事事,請儘量不要將怨氣宣洩在那個為你看病的醫生身上,他在上班路上一樣堵車,一樣找不到停車位,你在挂號室門前受凍的時候,他在病房檢查住院的病人,你在門診等候的時候,他在診室里奮力看病。

5、期望

相當多的疾病是不能夠消除病因的,比如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青光眼、類風濕……現在的醫學也無法解決這些問題,醫生能夠提供的是儘可能控制疾病進展的方法,使疾病無害化。

血壓降低到正常值,意味著你幾十年以後死於腦出血的可能性要減小;眼壓降低到目標眼壓,意味著你丟失視野的速度能夠減慢,甚至停止。

你能夠在醫生這裡找到的不一定是戰勝疾病的方法,而往往是學會如何與疾病共存,共同生活。

6、知情同意

如前所述,你絕對不可能得到保證治癒,絕對不可能保證沒有風險。

在侵入性的操作治療或者手術之前,醫生會給你看一個知情同意書

這個知情同意書就像是你在購買股票、基金時聽到的「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一樣,是要告訴你可能發生的危險的。

知情同意書上寫的每一種風險,都是真實發生過的,至少有一個真實的病人,真真切切地經受過這樣的痛苦。

而知情同意書上寫的出現的風險,一旦發生,醫生也會繼續全力地幫助你。

轉自新華社公眾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醫學博士寫的看病神文,終身受用

1該看不該看人的身體是有自我修復能力的。而且這種能力很強,顯然比電腦和汽車厲害。有些疾病並不需要治療,有些疾病是有「自限性」的——也就是時間到了自己就好了。不過,能夠發生在人身上的疾病,也是伴隨...

「學會看病」非常值得收藏和分享!

我們經常在感覺不適的時候糾結要不要去看醫生?選擇急診還是門診?看病前要準備什麼?如何讓醫生更好地幫到自己?  上海某三甲醫院一位醫學博士寫了篇文章教我們「學會看病」!非常值得收藏和分享!

少花錢,少跑路,少受罪!超實用的看病攻略!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小病小痛,總是糾結要不要去醫院,挂號哪個科室?猶豫著選擇急診還是門診?不清楚看病前要準備什麼?不知道如何讓醫生更好地幫到自己?……不過別怕,看完這篇文章,一定可以終結你...

三甲醫院醫學博士寫的看病指南,句句實話

我們經常在感覺不適的時候糾結要不要去看醫生?選擇急診還是門診?看病前要準備什麼?如何讓醫生更好地幫到自己?上海某三甲醫院一位醫學博士寫了篇文章教我們「學會看病」!非常值得收藏和分享!

醫學博士寫的看病指南,終身受用!(已收藏)

來源:果殼網我們經常在感覺不適的時候糾結要不要去看醫生?選擇急診還是門診?什麼時間去醫院人少點?看病前要準備什麼?如何讓醫生更好地幫到自己?有位醫學博士寫了篇好文教我們「學會看病」!非常值得收藏...

看病須知,人手一份的攻略!

我們經常在感覺不適的時候糾結要不要去看醫生?選擇看急診還是門診?什麼時間去醫院人少點?看病需要帶什麼證件?怎麼樣才能讓醫生更了解自己的病情呢?今天小呼來教會大家「學會看病」!希望大家多多收藏和分享!

值得收藏 | 北京醫院看病六大竅門

人吃五穀雜糧,難免有個小病小災的。可每當我們上完門診,總感覺特別累,總結原因無外乎兩方面:一是患者人數多,在大醫院很多醫生挂號人數飽滿,醫生的負荷量確實很大。二是大家都沒有想到的問題,但醫生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