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答客問|原住民生活方式有什麼值得學習? - Matters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可能從來沒有像現在這般,獲得學者和媒體的青睞。
當然,這與過去數十年間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族運動激發的社會反省有關,但也有很大 ...
原獨讀冊原獨答客問原獨答客問|原住民生活方式有什麼值得學習?2021年2月16日翻譯分佈式入口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好,今天由【原獨讀冊】來為大家回答常見問題。
同時不要忘記向春天倒數:距離春分還有31天。
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可能從來沒有像現在這般,獲得學者和媒體的青睞。
當然,這與過去數十年間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族運動激發的社會反省有關,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當代「政治正確的政治」。
讚美甚至推崇原住民生活方式的言論,未見得都出自於真心和了解,多數人畢竟還是在心中暗暗不解:「什麼是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真的有值得借鏡之處嗎?」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
Sources:Travel+Leisure
我們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來討論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和現代社會的不同,今天我們集中在其中一個面向,那就是「消費」的概念。
為什麼說這是兩者之間的一大不同呢?因為我們並沒有在哪一個原住民文化裡發現「消費」的概念和行為。
有與無的差別顯然是很大的。
我們當代的消費社會因為視消費為必然和自然,於是也認定其他人理所當然都應該抱持著同樣的觀念。
台灣原住民經常受到此類「想當然耳」的荼毒,其中又以狩獵問題最是常見。
消費社會只認識商業性、娛樂性的狩獵,無從想像也不能相信有人從事狩獵會有節制。
且自從環境主義和自然保育思潮之後,講究反思的知識份子們無不沾帶《寂靜春天》式的浪漫憂愁,總會將「狩獵」和「導致旅鴿物種滅絕的活動」劃上等號,必須積極的質疑並管制。
這樣的態度從原住民的角度看來自然很可疑:你們會把動物趕盡殺絕,不代表所有人都會把動物趕盡殺絕;你們要等動物滅絕了以後才知道動物會滅絕,不表示所有人都要經歷動物滅絕才知道動物會滅絕;你們打獵是為了毛皮或羽毛的商業價值,或者單純因為你們覺得殺戮很好玩,不表示我們會無止境的取用毛皮或羽毛,也不表示我們覺得殺戮很好玩;等等。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有些人(尤其是人類學家)會認真考慮原住民的如上的主張,但他們往往跳脫不了自己文化與知識的框架,為了說服自己相信原住民會有所節制,於是發展出「西雅圖酋長」之類的浪漫理論,而且往往扭曲翻譯原住民所使用的言詞(例如聖山、聖地之類),以求在自己的文化和知識領域能夠說得通。
實際上的情況如何呢?
Sources:HonoluluMagazine原住民的世界裡被外人稱為「聖地」的地方,其實通常與聖不聖根本無關,而與一套既定的土地管理方式有關。
例如我們的火塘話題曾經談過夏威夷白山天文台的爭議。
媒體競相將白山(MaunaKea)形容為「夏威夷人的聖山」,實際上經由本身是夏威夷原住民的科學家說明之後,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與其說白山是聖山,不如說白山的土地使用在當地人的慣習中受到較為高度的管制。
「聖山」的浪漫概念其實對理解事情並無幫助,這又尤其因為原住民文化中鮮少有可以和西方文化的神聖相對應的概念。
(此外,中文的「聖」和西方的holiness和sacred也並不等同。
)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基本上符合當代理論中所謂的「永續」,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與「消費」的價值背道而馳。
正是因為如此,當代社會的有志之士主張「永續」理念的時候才會顯得那麼狼狽。
這其實就是一個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困境。
在原有的消費體系之下,似乎永遠都找不到一個平衡點。
而恰好就在這個為難的點上,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方式能夠提供一個不同的觀點,雖然當代消費社會的多數成員可能即便聽懂了也會覺得難以達成。
原住民的解法就是:❝ 你要改變自己對消費和價值的看法。
❞就說馬兒吧,馬兒要多好才算好?吃到壯碩甚至肥胖是好?還是吃飽健康才好?或者說說我們當代社會對產品不斷更新的迷戀。
一台電腦或一支手機其實可以用到壞再換新,但現在幾乎沒有人這麼做,不三天兩頭的換電腦就不自在。
這並不是有沒有錢、能否負擔的問題,而是即使有錢,為什麼要這樣創造出環境的負擔,還減損自己的財產?(你有多的錢不能去做點慈善嗎?)如果讓一個從來沒有走出過都市的人來觀察原住民的傳統生活,他可能會首先注意到這種生活「很不方便」。
去到阿美族的部落吧,很多人還是不上市場買菜,而是走入野地和山林採集食用植物。
去到布農族的部落吧,就算他們也能開車前往漢人的商店購買肉類,他們還是習慣自己費力打獵。
若是去到達悟人的部落,更可見他們更願意在海中捕魚,而不是去買來自台灣的「舶來品」。
「不方便」在我們的現代社會絕不是一種正向的價值。
但仔細觀察的話,這種「不方便」對一個社會的健康其實大大有利。
因為狩獵採集要消耗體力和資源,所以從事這些活動的人會有節度,這就是獵人漁人規範最樸素的基礎。
如果做任何事情都沒有那麼方便,需要付出的代價都更高,人們也就不大可能無止境的追求竭澤而漁的消費生活。
台灣號稱全世界最方便的地方,不過這恐怕恰正是台灣的毒瘤,是值得所有在乎永續的人應該思考的。
最近美國有一位原住民律師米契爾(SherriMitchell)也有類似的表達,她認為人們應該從原住民的生活方式領悟到改變「消費」觀念的必要性。
另一名原住民律師、原運者胡斯加(TaraHouska)也指出,人們應該要發展出更全面的「成功」的定義,而不是將成功限制在某些領域來論斷。
Sources:KimKim今日的【原獨答客問】就談到這裡。
歡迎訪客提問,俱樂部會認真努力的回答。
最後送上一則【原獨語錄】,祝大家讀冊愉快。
原獨語錄055|土地:我們不是以主人的姿態去擁有他,而是抱著不能失去的心境去守護他。
支持作者喜歡我的文章嗎?別忘了給點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CCBY-NC-ND2.0版權聲明5512看不過癮?一鍵登入,即可加入全球最優質中文創作社區登入
延伸文章資訊
- 1原住民的日常生活 - 首頁
臺灣的原住民亦種植稻米,不過稻米的品種、種稻方法及貯藏方式均與漢人不同。漢人習種的是水稻,農人要先育苗,再插秧,稻米長成後則經打穀的過程,貯存稻穀。
- 2原獨答客問|原住民生活方式有什麼值得學習? | 方格子
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可能從來沒有像現在這般,獲得學者和媒體的青睞。當然,這與過去數十年間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族運動激發的社會反省有關,但也有很大 ...
- 3原獨答客問|原住民生活方式有什麼值得學習? - Matters
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可能從來沒有像現在這般,獲得學者和媒體的青睞。當然,這與過去數十年間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族運動激發的社會反省有關,但也有很大 ...
- 4平埔族人傳統的生活方式,以漁獵為主
平埔族人傳統的生活方式,以漁獵為主,兼作旱稻。打獵以鹿為主要獵物。在春天時,邀集社眾,各帶器械及獵犬,四面呼噪圍獵。獵得鹿時,以皮和漢人交易鹽米煙布等物。
- 5臺灣原住民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灣原住民族是指原居於臺灣的民族,由17世紀漢族移民移入前,即已定居在此的數十個語言及生活方式 ... 目前有16個民族被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官方承認,根據《原住民身份法》登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