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正名思覺失調症| 台灣英文新聞 - Taiwan News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精神分裂症正名思覺失調症| 2014-05-02 10:01:57. ... 妄想以及知覺混亂的幻聽、幻覺等症狀,更能導正疾病污名化引發的誤解、歧視,減輕患者的恐懼。

保持登入忘記密碼 登入 還不是會員嗎?註冊會員 E-Mail 送出 返回登入頁 密碼設定成功,請使用新密碼登入  | 首頁 食安健康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日電)精神分裂症的污名,讓大多數病患不願親友同事得知病情或中斷治療,醫界和病友團體推動正名為「思覺失調症」,幫助患者邁向康復之路。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周煌智指出,就像老人痴呆症正名為老人失智症、低能正名為智能不足,將精神分裂症更名思覺失調症,以正視聽,不僅更貼切表達思考出問題的妄想以及知覺混亂的幻聽、幻覺等症狀,更能導正疾病污名化引發的誤解、歧視,減輕患者的恐懼。

周煌智說,鄰國陸續將精神分裂症正名,在日本正名為「統合失調症」,在韓國更名「調弦症」,在香港改稱「思覺失調症」,台灣精神醫學專家胡海國等人發現日本在疾病正名後,病人就醫率及家屬支持率均顯著提高,也推動正名。

他表示,雖然精神病友的身心障礙手冊已經用疾病分類代碼,這還不夠,醫病各方共識今年起開始正名「思覺失調症」,將發文教育部、衛福部和健保署要求正名,讓精神分裂症這個名詞走入歷史。

康復之友聯盟理事長黃敏偉指出,大約7成的精神康復者認為有治療就能康復,但在治療過程中,除了要與疾病對抗外,還要面對被污名化的不可承受之重,有的患者出於恐懼、誤解而中斷治療、拒絕尋求援助,延誤病情。

康盟曾調查188位精神康復者的心聲,發現6成以上的人不願病情被親友同事知道,主要原因是:在意旁人的異樣眼光、害怕遭受歧視、怕被貼標籤、擔心工作受影響或失去朋友等。

此外,更有6成3的人曾中斷治療一次以上。

2012年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10年內確診的精神疾病病例從7.5萬人上升至近12萬人,顯示民眾加深認知疾病,願意積極就醫。

然而,據衛生福利部心理與口腔健康的了解,新增就醫人數以憂鬱症、躁鬱症患占絕大多數,思覺失調症的就醫率仍待升。

1030502 Tweet 更新時間:2022-07-3108:55GMT+08:0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