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食療法世界各傳統療法參考傳統養生調理療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對一個健康結實的人來說,短期的斷食(20~24小時),相當於一日一餐,身體的蛋白質代謝不會改變。
大多數研究斷食12~72小時的文獻指出,斷食的前2~3天,蛋白質的流失不會增加 ...
首頁(HOME)養生調理的基礎和前提飲食的改變與養生方法養生調理改善病例好文共享世界各傳統療法參考
首頁(HOME)養生調理的基礎和前提飲食的改變與養生方法養生調理改善病例好文共享世界各傳統療法參考
斷食療法
斷食的定義是:在特定時間內進行自願性的斷絕部分或全部食物,甚至連飲料也斷絕。
從結束最後一餐開始算起,大概需要16~24小時的時間才能真正進入完全斷食的狀態,進入的快慢端看最後一餐的大小而定。
斷食的優點:
1.簡單(就是不吃而已)
2.免費
3.方便(省時省力)
4.彈性(時間地點任君挑選)
5.可與任何飲食法搭配
6.可以補救偶而的小小放縱(吃與不吃達成平衡)
7.威力強大(可逆轉頑固肥胖與頑固胰島素抗阻)
斷食的好處
在不需要藥物、補充品或花費之下,達到以下目的:
1.承受更重的鍛鍊(增加腎上腺素)
2.加速複原、加速肌肉生長(增加HGH)
3.改善脂肪燃燒(增加脂肪酸氧化作用)
4.減重、減體脂
5.降低胰島素
6.改善胰島素抗阻
7.降低血糖
8.改善糖尿病
9.降低血脂
10.改善腦力與注意力
11.預防阿茲海默症
12.改善癌症
13.減少發炎
14.抗老化、延壽
斷食的9大迷思(錯誤認知):
1.斷食會讓身體陷入飢餓模式
2.斷食會造成嚴重飢餓感
3.斷食後複食,會出現飲食過量的情形。
4.斷食會造成肌肉流失
5.斷食會造成營養流失
6.斷食會造成低血糖症
7.大腦需要葡萄糖才能運作
8.斷食是瘋狂的行為
9.女性不適合斷食
禁止斷食的情況
體重太輕,BMI低於20者,禁止斷食。
(BMI=體重/身高2,體重單位是公斤,身高單位是公尺)
營養不良者,禁止斷食。
18歲以下的小孩。
(偶而誤餐是可以,但是不適合24小時以上的斷食。
)
懷孕或哺乳者,禁止斷食。
厭食症。
(厭食症者體重太輕,不適合斷食。
厭食症不是斷食造成的,它是一種心理疾病,總認為自己過胖,事實上已經過瘦了。
)
女性與斷食
女性與男性一樣,都適合斷食。
女性在斷食方麵的表現甚至會超越男性。
營養不良與體脂過低的婦女,禁止斷食。
懷孕或哺乳中的婦女也禁止斷食。
女性對代謝與能量的要求特別嚴格,隻要出現任何可能的風險,女性就可能會停止排卵,停止月經,停止受孕。
例如:
1.體脂太少→儲備能源不足→不適合受孕→停止排卵,停止月經。
2.減肥太快→體脂銳減→儲備能源可能會出現短缺→不適合受孕→停止排卵,停止月經。
3.雖然能量收支平衡,但是突然大量支出(短期劇烈運動)→能量隨時可能出現短缺→不適合受孕→停止排卵,停止月經。
4.能量收支不平衡,長期攝入太少(長期少食、節食或斷食)→能量短缺→不適合受孕→停止排卵,停止月經。
5.能量收支不平衡,長期支出太多(長期消耗性活動)→能量短缺→不適合受孕→停止排卵,停止月經。
6.營養素缺乏,即使能源充足(吃高能量垃圾食物)→不適合受孕→停止排卵,停止月經。
StefaniRuper認為女性的體脂少於15%會造成不孕症、青春痘、骨質疏鬆、心智不健全、荷爾蒙失衡。
大部分專家認為女性的體脂要維持在20~30%才能獲得最佳健康。
根據RoseFrisch的統計,女孩在青春期出現初經之前,體脂平均會增加13磅。
她更進一步統計出女孩需要17%的體脂才能啟動青春期的初經,需要22%的體脂才能在邁向16歲之前維持正常的月經。
(月經代表具有受孕能力)
女性的皮下脂肪能製造芳香酶(aromatase),把雄激素轉換成雌激素(所有不同型態的雌激素都是芳香酶轉換雄激素而成),所以女性體脂過少會造成雌激素不足,進而影響女性的月經、受孕與哺乳。
女性不妨把閉經當作結束斷食的信號,也就是,女性在斷食期間如果出現閉經現象,要立刻結束斷食。
斷食注意事項
小孩不適合斷食,因為他們無法生產足夠的酮體。
(參考圖表)
服藥患者進行斷食,必須知會醫師,配合醫師指示,以確保安全。
有些處方用藥可能需要減量或停用(由醫師決定)。
斷食時不適合服用會造成胃部不舒服的藥,例如:NSAIDS、ASA、鐵劑、metformin。
斷食會降低血糖,血糖過低會有生命危險,但是血糖過低的判斷應以症狀為準,因為低醣飲食者很能適應超低血糖狀態,沒有立即的危險!
尿酸過高者實施斷食比較容易沉澱尿酸結晶,造成痛風,必須事先與醫師諮商後才能進行斷食。
斷食沒有上限,必要時要延長斷食時間,直到看到療效。
斷食期間,除了飢餓與便祕是正常的症狀之外,其他症狀都不正常,必須密切注意,甚至終止斷食。
斷食期間要排除幹擾因素:
1.不要攝取人工增甜劑,以免增加飢餓感。
(會啟動大腦的食欲反應)
2.不要烹煮食物或接近食物,遠離食物氣味的誘惑。
(會啟動大腦的食欲反應)
斷食期間必須喝足夠的水,否則會出現脫水的危機。
每天建議攝取2公升的水。
水可以擠入少量的檸檬汁或萊姆汁,也可以放幾片橘子或小黃瓜來改善口味,另外也可以稀釋蘋果西打醋來飲用,但是嚴格禁止添加糖、人工香料或人工增甜劑。
(不過也有些派別是採取無水斷食)
斷食期間可以喝茶與咖啡。
可以加入少許鮮奶油、牛奶、豆蔻或肉桂來提味,但是一樣嚴格禁止添加糖、人工香料或人工增甜劑。
天氣酷熱時,可以喝冰咖啡。
斷食期間可以喝湯,包括骨頭湯、蔬菜湯。
湯裡最好加些粗鹽或玫瑰鹽(精製白鹽缺乏豐富礦物質),防止血壓過低。
(不要用精製白鹽)鈉過少比鈉過多更危險!湯要自己熬煮,不要買市售的湯頭,裡麵可能摻入味精或人工調味料。
(站長補充:斷食最好是攝取零卡路裏的水、茶、咖啡,骨頭湯是有熱量的,而且營養物質超多,有的還跟蔬果一起熬煮,高溫把纖維分解成葡萄糖,喝起來很甘美,但是會破壞斷食的低胰島素水平。
)
斷食問答錄
問:斷食會造成疲倦嗎?
答:斷食期間,人們會更有精神,可能是因為腎上腺素增加的緣故。
基礎代謝率也是會升高。
不過,萬一出現過度疲倦,還是要立刻中止斷食,尋求醫師的協助。
問:斷食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或健忘嗎?
答:不會,恰好相反。
古人就是用斷食來強化注意力與記憶力。
問:我感覺頭暈,該怎辦?
答:可能是脫水了,記得補充水分與鹽分。
另一個可能性是服用降血壓的藥,造成血壓過低,因為斷食本身就會降低血壓,再加上藥物雙重作用,血壓可能會太低,造成頭暈。
這時要趕快找醫師幫忙。
問:我感覺頭痛,該怎辦?
答:不妨增加鹽分的攝取量,斷食的初經驗常常出現頭痛情形,可能是因為從高鹽飲食突然轉變成無鹽或超低鹽的斷食,造成血壓太低所致。
這種現象通常是短暫的,會自行調適。
多補充鹽分會有幫助。
問:胃部咕咕叫,怎辦?
答:喝點礦泉水。
問:便祕,怎辦?
答:吃木耳或服用車前子纖維粉、木耳,如果無效就找醫師開軟便劑或瀉藥。
(站長建議咖啡灌腸)
問:火燒心,怎辦?
答:1.斷食時,缺乏食物來吸收胃酸,有些人會出現胃酸逆流的情形。
如果無法忍受,就必須中止斷食,吃一點點食物來吸收胃酸,量不能多,同時也不能吃一些禁忌食物,例如:巧克力、咖啡因、酒精、炸物、檸檬酸,另外,吃完後不要馬上躺著,身體要維持直立至少半小時。
如果無效,趕快找醫師。
2.改變斷食策略,改成油斷或沙拉斷食法(油斷:斷食期間隻允許攝取油脂,例如:奶油、鮮奶油、椰子油、防彈咖啡。
沙拉斷食法:隻允許吃一些綠色蔬菜沙拉。
)
問:我必須隨餐服藥,斷食時怎辦?
答:有些藥不適合空腹服用,例如:阿斯匹林會造成胃潰瘍。
鐵劑會造成噁心、嘔吐。
metformin會造成噁心、腹瀉。
由醫師決定是否繼續服藥或停藥。
問:抽筋了,怎辦?
答:缺乏鎂容易抽筋,尤其是糖尿病患特別常見。
可以補充鎂,或泡鎂澡,倒1杯硫酸鎂(EpsomSalt)到浴缸,浸泡半小時,鎂會經由皮膚吸收。
問:糖尿病患斷食須注意什麽?
答:斷食會降低血糖,如果同時服用降糖藥或施打胰島素,就可能出現血糖過低的危機。
最好身旁準備糖果,隻要出現血糖過低就立即食用,甚至要終止當天的斷食。
如果常常出現血糖過低,可能代表藥量太重,必須減輕劑量。
斷食的能源變化
GeorgeCahill是斷食生理學的權威。
GeorgeCahill的圖表說明:(參考圖表)
【第1階段】
時間:斷食後0~4小時。
血糖的來源:外來的葡萄糖。
使用葡萄糖的組織:所有細胞。
大腦的主要燃料:葡萄糖。
【第2階段】
時間:斷食後4~16小時。
血糖的來源:肝醣為主,肝髒糖質新生為輔。
使用葡萄糖的組織:大部分組織仍然使用葡萄糖當能源,不過,肝髒、肌肉與脂肪細胞已經開始燃燒脂肪了。
這個階段,葡萄糖的使用率已經開始遞減。
大腦的主要燃料:葡萄糖。
【第3階段】
時間:斷食後16~30小時。
血糖的來源:肝髒糖質新生為主,肝醣為輔。
使用葡萄糖的組織:與第2階段一樣,大部分組織仍然使用葡萄糖當能源,不過,肝髒、肌肉與脂肪細胞已經開始燃燒脂肪了。
這個階段,葡萄糖的使用率也是遞減,大約介於第2階段與第4階段之間。
大腦的主要燃料:葡萄糖。
【第4階段】
時間:斷食後30小時~第24天。
血糖的來源:肝醣已經用完,仰賴肝與腎的糖質新生來提供葡萄糖。
使用葡萄糖的組織:大腦、紅血球、腎髓質及一小部分的肌肉。
其他細胞都改用脂肪當燃料。
大腦的主要燃料:葡萄糖為主,酮體為輔。
【第5階段】
時間:斷食後第24天以後。
血糖的來源:一樣是仰賴肝與腎的糖質新生來提供葡萄糖。
使用葡萄糖的組織:大腦、紅血球、腎髓質,但是大腦已經減少使用葡萄糖當燃料了。
大腦的主要燃料:酮體為主,葡萄糖為輔。
斷食的五大能源階段
喂養階段:攝取食物後,血糖上升,接著胰島素上升,把葡萄糖送進細胞當作能源,多餘的葡萄糖轉換成肝醣儲存在肝髒,或轉換為脂肪酸。
後吸收階段:大約是斷食後的6~24小時。
血糖與胰島素開始下降,為了提供能源,肝髒開始分解肝醣成葡萄糖。
肝醣的庫存大約能維持24~36小時。
糖質新生階段:大約是斷食後的24小時~第2天。
肝醣庫存耗盡,肝髒把胺基酸轉換成葡萄糖,這就是所謂的糖質新生。
血糖會下降,但維持在正常範圍內(指非糖尿病患)。
生酮階段:大約是斷食後的第2~3天:低胰島素刺激脂肪分解來供應能源。
脂肪的儲存型態是三酸甘油酯,簡稱三酸。
三酸會分解成脂肪酸與甘油,其中,甘油經糖質新生作用轉換成葡萄糖,取代胺基酸的糖質新生,讓胺基酸可以合成身體所需的蛋白質。
脂肪酸則供應除了大腦以外的大部分細胞。
大腦所需的能源必須靠脂肪酸進一步分解成酮體,才能穿越血腦屏障進入大腦當作能源。
斷食大約4天後,大腦的能源75%是由酮體提供的。
酮體的最主要2種成分β-丁酸鹽(β-hydroxybutyrate)與乙酰乙酸鹽(acetoacetate)在斷食狀態下濃度會增加70倍。
蛋白質保留階段:大約是斷食後的第5天開始。
成長荷爾蒙濃度增加,保留肌肉與其他非脂肪組織,免於被分解當作能源,基礎代謝所需的能源幾乎都由脂肪酸與酮體供應。
血糖的維持則是靠甘油的糖質新生。
另外,腎上腺也會增加,以免降低新陳代謝率。
蛋白質的汰換量也是維持正常,並沒有被挪用分解當能源。
斷食時身體的危機處理
斷食不會減少肌肉,因為斷食期間人類成長荷爾蒙(HGH)會增加,目的就是要保留肌肉,保證飢餓時還有肌肉去狩獵,否則原始人類冬天缺食物時早就死光了。
斷食時,身體重要的機能都會優先保留,例如:保留肌肉才有力氣尋找食物、保留骨骼才能支撐身體與器官、維持各項生命機能(呼吸、心跳...等)。
哺乳動物在麵臨能源短缺時,其他器官都會跟著縮小,隻有二個器官維持不變。
一個是大腦,一個是睾丸。
人類的經驗也顯示斷食期間心智特別清晰,這樣的機製應該是要維持智力不衰退,確保能在斷食期間捕捉到獵物。
斷食與新陳代謝
斷食後新陳代謝率會增加3.6%~14%,並且長達48小時之久。
另有實驗指出,斷食4天,REE會增加14%,換句話說,斷食反而升高了新陳代謝率。
(REE=RestingEnergyExpenditure,休息狀態時的能量支出。
)
一般而言,斷食72~96小時(3~4天)以後,新陳代謝才會開始下降。
這也是人類的生存機製,因為如果斷食新陳代謝立即降低,人類就不可能有足夠的體力與精神去採集或狩獵,人類早就滅種了。
斷食與心智
心智狀態在飢餓時會提高,飽食時則會降低,這也是俗稱的【食物昏迷症(FoodComa)】。
研究顯示,減少30%卡路裏,記憶力會大幅改善:(參考圖表)
最上方的線是減少30%卡路裏,記憶力提高約130%。
中間的線是用不飽和脂肪酸加強記憶,結果是輕微改善。
(UFAenhancement=unsaturatedfattyacidenhancement)
最下方的線是控製組,記憶力輕微下降。
記憶力會隨著空腹胰島素的下降而增強。
(參考圖表)
斷食與肌肉、運動
斷食不會減少肌肉,因為斷食期間人類成長荷爾蒙(HGH)會增加,目的就是要保留肌肉,保證飢餓時還有肌肉去狩獵,否則原始人類冬天缺食物時早就死光了。
斷食可以運動,而且適合運動,因為HGH會增加,腎上腺素也會增加,非常有利於肌肉的生長,但是不適合過度消耗性的運動。
斷食一段時間後,肝醣耗盡,肌肉還是有辦法直接利用脂肪酸來當能源,這也是斷食可以運動的依據。
(請參考GeorgeCahill的圖表)
斷食期間運動可以培養身體燃燒脂肪的能力。
肌肉增多要靠運動,不是靠飲食。
體脂減少要靠飲食,不是靠運動。
斷食時,脂肪會先分解當能源,隻有當體脂剩下4%時,身體才會開始分解肌肉。
根據KristaVarady的研究,長期斷食與低卡飲食都會造成肌肉流失,但是短期的間歇性斷食不會造成肌肉流失。
一日一餐會減少體脂防,但是肌肉不會減少。
據研究,持續性低卡飲食所減少的體重,75%是體脂,25%是肌肉,但是間歇性斷食所減的體重,90%是體脂,10%是肌肉。
(肌肉量越少,基礎代謝率越低)
根據BradPilon的資料:
斷食是否會造成肌肉流失?科學家是測量尿氮的增加來判斷肌肉的流失,測量結果是,斷食36小時尿氮不會增加,但是斷食60小時,尿氮就加了。
即使少量蛋白質在斷食過程中流失,肌肉的分解也隻佔1/3而已。
對一個健康結實的人來說,短期的斷食(20~24小時),相當於一日一餐,身體的蛋白質代謝不會改變。
大多數研究斷食12~72小時的文獻指出,斷食的前2~3天,蛋白質的流失不會增加。
2~3天以後才開始增加,直到第6或第7天,又開始減少。
根據以上的資料可以斷言,24小時的斷食不會造成肌肉的任何流失。
斷食與荷爾蒙
有人故意做實驗,在斷食期間用藥物抑製HGH,結果發現身體蛋白質減少了,肌肉分解增加了50%,證明了HGH確實在斷食期間扮演了促進肌肉生長的角色。
斷食可以增加HGH,而且沒有人工注射HGH的副作用,例如:積水、關節痛、乳房腫大、腕隧道症、糖尿病、心髒病、癌症(尤其是攝護腺癌)。
HGH的分泌是脈衝式的,一陣一陣,可以避免產生抗阻。
(連續性的分泌會產生抗阻)
斷食、限製卡路裏、生酮飲食→降低血糖→降低胰島素→抑製IGF-1(類胰島素生長因子)、抑製TAF(腫瘤血管生長因子)→減少罹患癌症、減緩老化、減緩癌細胞成長。
(高濃度IGF-1與一係列癌症有關聯,例如:攝護腺癌。
)
ValterLongo指出,攝取過多蛋白質會讓IGF-1濃度一直處於高檔狀態。
間歇性斷食可以降低促炎細胞因子(proinflammatorycytokines):IL-1β、IL-6。
(在末期轉移性癌症階段,促炎細胞因子是處於高檔狀態。
)
研究顯示,經過5天的斷食,生長荷爾蒙(GH)的分泌會增加2倍以上,但是超低卡飲食卻無法帶來相同的效果。
斷食會增加腎上腺素。
腎上腺素不依靠血糖的下降就能誘發體脂的燃燒。
研究顯示,2周的間歇性斷食不會升高皮質醇,甚至72小時的斷食也不會明顯升高皮質醇。
(皮質醇會導致肥胖)
斷食與運動的共同效應:
胰島素:下降
生長荷爾蒙:上升
遊離脂肪酸:上升
脂肪燃燒潛力:上升
胺基酸移動:上升
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上升
皮質醇:上升
瘦體素:下降
自我吞噬作用:上升
斷食期間,降血糖的胰島素會下降,升血糖的生長荷爾蒙、腎上腺素、皮質醇、升糖激素都會上升,二者較勁之下,如果血糖呈現上升現象,代表身體還有過多的肝醣需要傾倒,隨著斷食的延長,血糖上升現象會慢慢解除。
胰島素上升,生長荷爾蒙就下降,胰島素下降,生長荷爾蒙就上升,所以在斷食或睡覺時,生長荷爾蒙才會大量分泌。
女性斷食可以增加13倍的生長荷爾蒙,男性斷食可以增加20倍的生長荷爾蒙。
(生長荷爾蒙→促進肌肉生長→提高新陳代謝率→燃燒更多體脂。
)
斷食與體脂
脂肪是長期能源,葡萄糖或肝醣是短期能源。
隻有在不吃食物的時候,身體才會從利用食物當能源轉而利用體脂當能源。
斷食時,脂肪會先分解當能源,隻有當體脂剩下4%時,身體才會開始分解肌肉。
一日一餐會減少脂肪,但是肌肉不會減少。
女性體脂過少會出現閉經現象,同樣地,斷食過程中體脂減少到相當程度,月經也會關閉。
BradPilon表示,斷食12~16小時以後,身體就會開始分解體脂。
斷食24小時大約會減少1/3~1/2磅的體脂。
斷食→正腎上腺素上升、生長荷爾蒙上升、胰島素下降→促進體脂分解。
斷食與胰島素、體重
體重預設值的主要調節者是胰島素,斷食可以降低胰島素,進一步降低體重預設值。
食物或多或少都會升高胰島素,即使是脂肪也會微幅升高胰島素,所以斷絕食物是減少胰島素最好的策略,也就是說,斷食是減少胰島素最好的策略。
降低胰島素的藥物太貴,而且有副作用。
對身體長時間的刺激都會造成抗阻。
胰島素居高不下→胰島素抗阻→肥胖、代謝症候群(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越嚴重的胰島素抗阻,需要越長的斷食時間來解除抗阻,通常需要24小時以上。
早餐豐盛與晚餐豐盛的減重效果:(參考圖表)
肥胖者分成2組,總卡路裏都相同(1400卡/日),分配卻不同,一組是早餐豐盛組(黑線),另一組是晚餐豐盛組。
(白線)
A圖:每2周紀錄一次體重。
B圖:腰圍的比較,分別是實驗前、6周後、12周後。
結論:體重的減少量,早餐豐盛組減少8.7公斤,晚餐豐盛者隻減少3.6公斤,早餐豐盛者是晚餐豐盛者的2.5倍。
三餐胰島素的變化:(參考圖表)
早餐豐盛者的胰島素高峰在早上(黑線),晚餐豐盛者的胰島素高峰在晚上(白線),統計其分泌總量則是晚餐豐盛者較多,這解釋了晚餐豐盛者比較胖的原因。
其他實驗也顯示同樣的食物,晚上吃的胰島素分泌量會多出25~50%。
這也證明了肥胖是荷爾蒙的問題,不是卡路裏的問題(同樣的食物)。
地中海飲食擁有長壽與心髒健康的效果,原理在於:
1.低胰島素指數食物,例如:橄欖油、肥魚。
2.每天的最大餐放在下午12點~3點之間,晚餐極少量。
(胰島素分泌量最高峰是晚上8點)
3.定期的斷食,例如:希臘正教斷食。
飯後大約需要12~15小時的時間,胰島素才能降到基準濃度,所以空腹時間至少要12~15小時,不能頻頻進食。
斷食與糖尿病、肥胖
糖尿病患斷食要密切追蹤,因為【處方用藥+斷食】可能會讓血糖降太低,造成生命危險。
頑固'糖尿病或肥胖者,光靠低醣高脂飲食還是無法控製血糖或減肥,這時候就要靠間歇性斷食才能成功。
JasonFung的臨床經驗發現,長時間斷食(42小時以上)對第2型糖尿病與頑固型肥胖特別有效。
但是他也警告長時間斷食必須在醫師監督下進行,這樣醫師才能根據情況調整藥物劑量,必要時也會命令結束斷食。
醣類會打破斷食狀態
醣類會打破斷食時的生酮狀態。
隻要攝入7.5克的葡萄糖,約2茶匙的糖或一小口的含糖飲料,生酮狀態特有的Beta-hydroxybutyrate與acetoacetate就會迅速消失無蹤。
(參考圖表)
斷食的世界紀錄
斷食的世界紀錄是:382日。
這是1972年由一位27歲的蘇格蘭男性所締造的。
以下羅列382日斷食所產生的變化:
◎斷食前體重是456磅(約207公斤),斷食後體重是180磅(約82公斤),斷食後第5年體重仍維持196磅(約89公斤)。
◎出現便秘,約37~48天排便一次。
◎血糖降到正常值的最低點,但是沒有出現低血糖症。
◎沒有肌肉減少的情形。
◎鈣與磷維持正常。
◎鈉、鉀、氯、碳酸氫鈉,不變,在正常範圍。
(斷食過程有補充鈉與鉀的補充劑)
◎血清的鎂有下降,但是紅血球的鎂維持在正常範圍。
為保險起見,醫師還是給予鎂補充劑。
◎血漿尿素氮與肌酸酐維持不變(代表腎功能不變)。
◎尿酸維持穩定。
(其他的斷食報告有尿酸增加的情形)
◎體重平均每天減輕0.72磅(約0.34公斤)。
(綜合其他超過200天的斷食紀錄,體重平均每天減輕0.565磅(約0.256公斤)。
這個數值可以當作利用斷食減重的依據,例如想減重100磅(約45.3公斤),斷食時間必須長達177天左右。
實際上,斷食初期的減重會比較快,超過每日的平均值0.565磅,因為初期減輕的重量是比較容易消耗掉的肝醣與水分。
同理,複食後快速增加的體重也是肝醣與水分。
)
斷食與食欲、飢餓感
斷食時,食欲會逐漸降低。
斷食結束後,食欲會差一些,但不至於造成厭食症。
斷食時的飢餓感不是持續的,而是一陣一陣的。
忙碌可以轉移注意力,緩和飢餓的強度。
等到身體開始燃燒脂肪,飢餓感就會逐漸減輕。
根據經驗,飢餓感最強的時間是第2天,到了第5~6天,飢餓感就完全消失了。
正常人的飢餓感是有規律性的,早上8點飢餓感最低,晚上8點飢餓感最高:(參考圖表)
綜合上述二個結論,晚上是最飢餓的時候,也是最容易肥胖的用餐時間。
一般的推理會認為早上是最飢餓的時間,因為距離前一天的晚餐已經很長時間了,事實上卻相反。
另外,一般的推理也會認為斷食越久越飢餓,事實上也是相反,飢餓素(ghrelin)會隨著斷食的時間而遞減。
(參考圖表)
壓製飢餓的方法:
1.水
2.綠茶
3.肉桂
4.咖啡
斷食與醣類、蛋白質、脂肪、酮體
斷食的過程中,三大營養素的氧化率(使用率):(參考圖表)
蛋白質的氧化率下降後一直維持低水平,代表斷食期間並沒有大量消耗肌肉來提供能源。
相較之下,脂肪的水平一直維持高檔,代表體脂一直都是能源的主角。
至於葡萄糖,第1天就巨幅下降,代表肝醣24小時就用得差不多了,後續燃燒的葡萄糖可能是由脂肪轉化而來的。
7日的斷食實驗也發現,白胺酸增加,尿素不變,這意味著斷食期間,肌肉也會出現常態的分解,但是馬上又資源回收合成新肌肉,所以尿中才沒有尿素增加的情形。
簡單說,斷食期間身體有保護肌肉耗損的機製。
事實上,肌肉的分解率還降低了25%。
GeorgeCahill的研究顯示斷食期間氮的排泄量會大幅減少,代表蛋白質的分解是減少的,也代表構成身體重要組織的蛋白質並沒有被分解掉。
(參考圖表)
隔日斷食(一天吃,一天不吃,輪替)的實驗期間,體脂與非體脂部位的變化:第1天與第14天幾乎沒有差別(43.0→43.5)。
第70天時,體脂從43.0公斤降到38.1公斤,但是非體脂部位幾乎沒變化。
可見身體還是以燃燒體脂為主,非體脂部位(包括肌肉)則是原封不動。
(參考圖表)
斷食期間,肝醣用完了,蛋白質也沒被大量分解(糖質新生),那麽葡萄糖從哪來?從脂肪分解而來。
脂肪的結構以三酸甘油酯為主,1分子的三酸甘油酯可以分解為1分子的甘油與3分子的脂肪酸,而2分子的甘油可以合成1分子的葡萄糖。
這就是斷食期間葡萄糖的來源。
(參考圖表)
斷食時的葡萄糖來源
斷食後2~3天後,儲存的肝醣耗盡,身體會自行生產葡萄糖來供應特殊細胞。
經過統計,這種內髒自製的葡萄糖,每日總產量大約是80克,其中,60%的葡萄糖是由肝髒生產的,40%則由腎髒生產。
分布如下:
1.脂肪組織的中性脂肪分解成脂肪酸與甘油→脂肪酸在肝髒合成為酮體供應大腦→一部份酮體再回流至肝髒,轉換成葡萄糖。
產量是每日10~11克。
2.脂肪組織的中性脂肪分解成脂肪酸與甘油→甘油在肝髒合成為葡萄糖。
產量是每日20克。
3.紅血球與腎髒髓質釋出柯氏循環(Coricycle)的乳酸與丙酮酸→在肝髒合成為葡萄糖。
產量是每日35~40克。
4.肌肉釋出丙胺酸(alanine)與麩醯胺酸(glutamine)→丙胺酸(alanine)在肝髒合成為葡萄糖。
5.肌肉釋出丙胺酸(alanine)與麩醯胺酸(glutamine)→麩醯胺酸(glutamine)在腎髒合成為葡萄糖。
由胺基酸轉換成的葡萄糖(上述4+5),產量是15~20克,以丙胺酸(alanine)合成者居多。
斷食時,肌肉蛋白的丙胺酸(alanine)可以控製肝髒新生葡萄糖的產量。
單獨增加丙胺酸(alanine)就可以增加肝髒的葡萄糖產量。
但是腎髒新生葡萄糖的產量卻無法由麩醯胺酸(glutamine)單獨控製。
肌肉蛋白質是長期斷食是否能生存的關鍵。
脂肪分解後可以合成Beta-hydroxybutyrate,Beta-hydroxybutyrate增多到某個程度會反過來抑製脂肪的分解,但是這個過程必須配合胰島素才能進行。
(胰島素是抑製脂肪分解的主角)
大腦使用酮體後,功能表現與使用葡萄糖是一樣的。
研究顯示,酮體可以扭轉低血糖症,可見酮體有取代葡萄糖的功效。
但是使用酮體後,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hins)會減少。
這種情形也出現在非生酮狀態的低卡路裏者或神經性厭食症患者身上。
新生兒是處於生酮狀態,Beta-hydroxybutyrate的濃度高達2~3mM,新生兒的大腦會消耗總能源的60~70%(大人約消耗20%),而且一半是使用Beta-hydroxybutyrate,也難怪母乳是高脂食物,含有大量三酸甘油酯與蛋白質,乳糖卻很少。
出生後2~3天,母乳的乳糖才逐漸增加,結束生酮狀態。
糖質新生是以肝髒為主要生產者,腎髒隻占1/10。
飢餓時葡萄糖的來源,短期是由乳酸轉換的,中期是由甘油轉換的,長期是由胺基酸轉換的。
斷食與血脂
斷食可以降低所有的血脂,包括:TC、TG、HDL、LDL。
斷食對HDL的影響:輕微下降
斷食對LDL的影響:大幅下降
斷食對TG的影響:大幅下降
雖然HDL減少是壞事,但是減少的幅度很小,相較於LDL與TG的大幅度減少,整體來說斷食還是有利於血脂的改善。
70天的隔日斷食(一天吃,一天不吃,輪替)會為量減少HDL。
(參考下圖)
70天的隔日斷食(一天吃,一天不吃,輪替)可降低25%的LDL。
(參考下圖)
70天的隔日斷食(一天吃,一天不吃,輪替)可降低30%的三酸甘油脂,媲美於極低醣飲食與藥物幹預。
(參考下圖)
膳食膽固醇與血清膽固醇的關係:實驗分成3組,膽固醇攝取量分別是高、中、低,結果3組的血清膽固醇都很接近,代表吃進去的膽固醇不會影響血液中的膽固醇。
(參考圖表)
複食症候群
複食症候群的演變:(參考圖表)
飢餓/營養不良→維持生命機能的生化反應必須照常進行,例如:肝髒與肌肉進行肝醣分解、蛋白質分解、糖質新生→生化反應需要營養素,由於不再從外界補充,庫存的營養素會逐漸枯竭→鹽與水分也留不住,因為胰島素太低→開始複食,身體由分解模式改為合成模式→如果攝入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物→碳水化合物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
(1)胰島素會提高蛋白質與肝醣的合成→蛋白質與肝醣的合成會消耗大量的葡萄糖、B1、鉀、鎂、磷酸鹽→斷食期間這些營養素已消耗殆盡,沒有多少庫存可供複食使用→複食症候群(嚴重缺乏B1、鉀、鎂、磷酸鹽),症狀下:
影響骨骼肌→無力、痙攣、橫紋肌溶解症
影響橫膈膜→呼吸困難
影響心肌→心悸、心跳停止
(2)高濃度胰島素會作用在腎的近端小管,回收鈉與水分→水腫
複食症候群非常罕見,連住院的重症病患也隻有0.43%出現複食症候群。
複食症候群的主要風險因素是長期營養不良。
複食症候群的高危險群:(參考圖表)
◎神經性厭食症
◎慢性酒精上癮症
◎癌症
◎手術後
◎年老病患(合併症、生理儲備減少)
◎未控製的糖尿病(電解質流失、多尿症)
◎慢性營養不良(消瘦症、長期斷食、低卡飲食、肥胖巨幅減重、壓力大且超過7天未進食、吸收不良症候群,例如腸道發炎、慢性胰髒炎、纖維性囊腫、短腸症候群)
◎長期服用製酸劑(鎂鹽與鋁鹽會綁住磷酸)
◎長期服用利尿劑
複食症候群的高危險群的判斷標準:(參考圖表)
符合下列任何一個條件者就算是高危險群:
◎身高體重比(公斤/公尺2)小於16
◎3~6個月內體重掉15%以上(非刻意減肥)
◎超過10天未攝取營養或攝取太少
◎喂食前已經低鉀、低磷酸、低鎂
符合下列任何二個條件者就算是高危險群:
◎身高體重比(公斤/公尺2)低於18.5
◎3~6個月內體重掉10%以上(非刻意減肥)
◎超過5天未攝取營養或攝取太少
◎有濫用酒精或使用胰島素、化療、製酸劑、利尿劑
複食症候群的預防措施
不要長期清水斷食,可以偶而攝取自製的骨頭湯來補充磷、蛋白質、電解質。
(市售的骨頭湯不安全)
補充綜合維生素。
維持日常活動與運動,幫助保持肌肉與骨骼。
複食遵守事項
複食的食量必須從少量開始,建議每天從10卡路裏/每公斤體重開始,如果斷食超過15天,建議每天從5卡路裏/每公斤體重開始。
例如:60公斤體重的人,斷食後要從每天600卡開始吃起。
等少量適應後,才能慢慢增加,不能急速增加。
必須細嚼慢咽!
複食前的30分鍾,可以補充B1、其他B群、鉀、鎂、磷酸鹽。
複食時可吃流質食物,也可吃固體食物,目前專家沒有一致的看法。
(飯水分離飲食法主張複食時要從固體食物開始)
複食後的腸胃不適,常常是蛋引起的。
各種斷食時間
12小時斷食(正常3餐):
16小時斷食(8小時飲食窗口,不吃早餐):
20小時斷食(4小時飲食窗口,一日一餐):
JasonFung的斷食法
餐飲部分建議採取低醣高脂飲食。
一般肥胖:24小時斷食(一天隻吃午餐+晚餐,一天隻吃晚餐,輪替。
)
糖尿病前期:36小時斷食(一天吃三餐,一天完全不吃,輪替。
)
糖尿病患:42小時斷食(一天隻吃午餐+晚餐,一天完全不吃,輪替。
)
嚴重糖尿病、病態肥胖、減肥停滯、複胖:7~14天斷食。
(7日斷食,每個月不能超過一次。
14日斷食,每6周不能超過一次。
)
斷食與自我吞噬作用
斷食是目前啟動自我吞噬作用最有效的方法。
自我吞噬作用(Autophagy)會把毀壞的組織結構回收再利用,清除細胞垃圾,恢複細胞的正常功能。
斷食→胰島素下降→mTOR休眠→自我吞噬繼續作用→保持細胞的年輕化
所謂【mTOR】是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的簡稱,中文翻譯是「rapamycin在哺乳類動物細胞的標靶」。
Rapamycin是一種免疫抑製劑,可以調降mTOR。
科學家發現喂給老鼠Rapamycin,可以增加老鼠20%的壽命,相當於人類15年的壽命。
除了延壽之外,調降mTOR的好處還包括:改善記憶力、改善認知能力、降低罹癌風險,但是Rapamycin也給老鼠帶來了副作用,例如:骨頭變軟、感染增加、肌肉萎縮、白內障。
mTOR是營養素的感應器,當它偵測到營養素進來,它就會送出信號,關閉自我吞噬作用。
所以,如果一天到晚吃不停,點心不離嘴,身體根本沒有機會進行自我吞噬作用。
mTOR與自我吞噬作用的關係是:
mTOR活化→自我吞噬作用下降
mTOR休眠→自我吞噬作用旺盛
mTOR不是荷爾蒙,它是一個代謝上的信號係統。
每一種食物都有其對應的信號,例如:
葡萄糖對應的信號主要是胰島素,次要是mTOR。
脂肪對應的信號是主要是瘦體素,次要是mTOR。
蛋白質對應的信號主要是mTOR,次要是胰島素。
mTOR與胰島素密切相關,當胰島素分泌時,mTOR會調高。
mTOR是細胞合成蛋白質的主要控製者,mTOR的表現會受到細胞營養與能量狀態的影響。
斷食狀態、運動狀態→胰島素下降→mTOR關閉→蛋白質分解、自我吞噬作用啟動
斷食後進食、運動後進食→胰島素上升→mTOR啟動→蛋白質合成、自我吞噬作用關閉
攝取蛋白質(尤其是白胺酸)→mTOR啟動→蛋白質合成、自我吞噬作用關閉
活化mTOR的因素:胺基酸(特別是白胺酸leucine)、胰島素、生長因子(growthfactors)、脂磷酸(phosphatidicacid)、氧化壓力(oxidativestress)。
刺激mTOR的物質當中,以胺基酸(蛋白質)最強!隻要3克的白胺酸(leucine)就能活化mTOR,關閉自我吞噬作用。
即使你降低了血糖、降低了胰島素、降低了IGF,隻要你攝取了太多蛋白質,你還是強烈刺激了mTOR。
斷食期間不要攝取醣類(升高胰島素)與蛋白質(增加胺基酸與升高胰島素),以免活化了mTOR,進而抑製了自我吞噬作用。
RonRosedale指出:一般人的蛋白質攝取量應該降到0.75克/每公斤體重,甚至更低,這樣才能降低mTOR,讓身體進入維修狀態,減少糖尿病、癌症、肥胖的罹患機率。
而已經罹患糖尿病或癌症者,必須攝取更低的蛋白質。
糖尿病:低於0.6克/每公斤淨瘦肉體重
癌症:低於0.45克/每公斤淨瘦肉體重
(淨瘦肉體重=體重-體脂肪,也就是體脂肪以外的身體重量。
)
RonRosedale還指出:高蛋白質會升高IGF,而IGF與癌症、老化有關。
RonRosedale警告說:當今社會,限製蛋白質可能比限製醣類還重要!
站長補充:很多人知道自我吞噬作用的重要性,知道要讓mTOR蜇伏,知道哪些因素會活化mTOR,但是也害怕營養不良,尤其是蛋白質可能會不足的問題,我的看法是:幾十年的累積,身體的廢棄物實在太多了,自我吞噬作用不可能短短幾天或幾周就能幫我們清掃乾淨,完成資源回收再利用的工作,所以短期內實在不用擔心蛋白質過少的問題,短期內應該以啟動自我吞噬作用為首要任務,等到出現蛋白質缺乏症狀時再來補充也不遲,例如:肌肉減少、指甲毛髮生長異常。
大家可搜索一下《蛋白質缺乏症》就能知道包括了那些症狀,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另外,不知道如何補充蛋白質就吃蛋,裡麵有完整的胺基酸,而且還有陪嫁品--珍貴的蛋黃,當然,蛋過敏者除外。
若要健身強肌者,不妨善用蛋白質能激發mTOR的原理,在重量訓練後30分鍾內馬上攝取支鏈胺基酸來啟動mTOR,促進肌肉纖維的蛋白質合成作用,達到增長肌肉的目的。
支鏈胺基酸包括:白胺酸(leucine)、異白胺酸(isoleucine)、纈氨酸(valine)…等。
MichaelVanerschelden建議重量訓練後服用8克的白胺酸來促進肌肉生長。
如果換算成食物,相當於下列食物的其中一項:
1.5磅雞肉
3磅的豬肉
1磅的杏仁
16顆蛋
0.5磅切達起司
如果無法一次吃下上述食物,可以改由3盎司的乳清蛋白中獲得足夠的白胺酸。
空腹下激烈運動,運動完馬上服用乳清蛋白,是增加肌肉的最佳策略。
斷食與癌症預防
癌症權威TomSeyfried大膽保證每年進行一次7~10天的清水斷食可以預防癌症。
斷食+回填
很多人錯過了斷食的科學意義,都隻侷限在斷食有助於身心靈提升的傳統觀念。
如果站在“過敏與食物不耐症”的觀點來看斷食,斷食之所以讓身體特別舒爽,是因為斷食期間身體擺脫了過敏原的毒害。
如果你有這種科學認知,在斷食之後,你的複食計畫就不會馬上恢複正常飲食,你會趁此機會做食物測試,一次隻回填一樣食物,精確地抓出那些帶給你災難的食物,不至於過度迷信斷食的神效,走入極端,全盤否定飲食的價值。
時間表
飯後3小時,胰島素第1波下降。
飯後10小時,胰島素第2波下降。
飯後10~15小時,胰島素降到基準濃度。
飯後12小時,自我吞噬作用開始上升。
飯後24小時,自我吞噬作用達到最高峰
飯後48小時,自我吞噬作用回複到正常水準。
-----------------
飯後3小時,脂肪酸第1波微量增加。
(燃燒膳食脂肪)
飯後11小時,脂肪酸第2波大量增加。
(燃燒體脂)
-----------------
飯後13小時,酮體開始大量增加。
養生調理的基礎和前提基礎飲水飲食環境要求高能水飲用療法高能呼吸療法高能泡腳療法高能原生鈣食補療法排毒(病)反應麵麵觀飲食的改變與養生方法完全斷食的生活不食人間煙火的飲食養生粥的製作方法中醫養生泡腳方法養生調理改善病例類風濕,痛風性,風濕性關節炎的調理糖尿病並發症調理改善腦梗中風偏癱的調理改善子宮肌瘤(癌)卵巢囊腫調理改善白血病的調理病例好文共享一位美國華裔醫師的震撼演講:中國人已被西醫弄成藥罐子(深度好文!)蒸過的水果勝過藥名家哲言中藥療效為何越來越低?(真相往往很殘忍)當代癌症治療的驚人內幕原來我們被騙了這麼多年一個年輕醫生冒死寫出的經曆,其中的秘密你知道嗎?原衛生部部長值得深思的一些話全民癌症的節奏,轉基因食品的驚人內幕中藥轉基因,無法無天的基因科學家們喪心病狂!含轉基因成份的中藥揭秘中醫的現狀和尷尬一醫生痛述:西醫是怎樣用體檢把正常人“幹掉”的?老中醫說:別再耗損陽氣了!因為你耗不起一個西醫醫學博士要求取消西醫的倡議!醫生打死也不說的醫院25條潛規則西藥廠的真相不要再亂吃藥了,因為病不是治好的,而是慢慢調理好的世界各傳統療法參考有機咖啡灌腸的葛森療法斷食療法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式療法
感言
↑
延伸文章資訊
- 1#請益斷食72小時 - 健身板 | Dcard
有一些關於斷食中身體狀況的問題想請教,我自己本身生酮大約6個月了,過程算是滿嚴格進行的,食物都是秤重計算過才吃,從原本一天兩餐,慢慢變成一天 ...
- 2「長斷食」後大吃大喝恐心律不整!魔術師長斷食險送命
斷食法近年來成為減肥趨勢,不過執行「長斷食」如36小時、48小時、甚至72小時這種長時間斷食者要小心,復食的時候若大吃大喝,可能會導致心律不整, ...
- 3影/斷食法瘦身正夯?夫妻實測「72小時」變化驚人
兩人在斷食的第2日晚上,沒因不吃東西精神不濟,反而要在禁食階段,透過運動加快燃燒體脂肪,在第3天戴戴一早醒來表示,他的思緒變得相當清晰,妮塔則透露 ...
- 46個在斷食72小時身體會發生的事。以及5個你該知道的Q&A。
斷食72小時注意事項? · 補充鹽分。鹽分有保持身體水分充足以及正常運作的作用。 · 注意身體是否出現強烈不適症狀,如心跳激升,心律不整,冒冷汗等。如若有 ...
- 5斷食72小時,讓身體改變的過程說明
當斷食超過72小時,也就是超過了3天以上,在適者生存的演化條件下,身體會拒絕細胞生存訊息傳遞途徑,並回收在對抗病毒、細菌和微生物時受損的免疫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