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的意思、解釋、用法、例句- 國語辭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辨正名義,使名實相符。

例:正名審分1.辨正名義,使名實相符。

《論語.子路》:「子曰:『必也正名乎!』」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銘箴》:「故銘者,名也, ... 國語辭典 關於本辭典 回首頁 正名 ㄓㄥˋㄇㄧㄥˊ zhèngmíng 解釋 辨正名義,使名實相符。

例正名審分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辨正名義,使名實相符。

《論語.子路》:「子曰:『必也正名乎!』」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銘箴》:「故銘者,名也,觀器必也正名,審用貴乎盛德。

」2.官吏中的正職,不同於副職或臨時代理。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六出》:「自家姓朱,名傑,見在充本府正名司吏。

」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正名,指對一個事物,採用正當合理的名稱.正名一詞源出於儒家經典《論語》之中.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意思就是說,要做成一件事情,必須先有一個正當合理的名義和理由,這樣事情才能講得通,纔有辦法產生正面的號召,進而把事情做好.反之,如果名義不正當,就無法自圓其說,只能強詞奪理,事情都講不通了,當然也就辦不成了.原意是在勸告所有的人,做事情前要想清楚,要做符合禮法道義的事情,不要做背逆禮法的事情.正名的基本含義,是讓事物的名和本來面目匹配,達到名實相符,做到符合正義.孔子明春秋大義,奉正朔,用周天子春秋而非諸侯春秋;正名份,吳、楚君自稱「王」,而春秋稱之曰「子」;齊、晉雖強,仍稱曰「侯」;宋、魯雖弱,仍稱曰「公」,這便是正名的原旨.「正名」一詞最早見於《論語·子路》篇的敘述::子路向孔子報告衛君(衛出公)正尋求孔子對施政的意見,並詢問對衛君而言甚麼事最要緊.孔子答:「正名」是最重要的.子路認為孔子太迂腐,孔子反駁道:如果名不正,言論便不通順,做事施政便沒有效果,禮樂、刑罰都會不成樣子,人民會無所適從.文中的「正名」主要指更正上下名分的問題,後...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正 題目正名 正名責實 名 列印 複製網址 查詢 你最近的查詢 最近熱門查詢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啟用查詢紀錄 Loading... 沒有紀錄 設定 清除全部 停用查詢紀錄 最近熱門查詢 本站最近熱門的查詢 發生未預期的錯誤 重試 顯示正名的雜湊值 MD5 SHA1 3cc5d60f72226617c93ddc74f9014c27 45f7ba286b52e68a943f4721ebf4ec4c303b41f1 什麼是雜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