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期刊-玄奘法律學報第21 期(2014.06)-正犯後正犯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其次,則論及刑法上「正犯後正犯」可能的理論基礎,包括正犯意思、負責原則以及犯罪支配理論,並主張建立「正犯後正犯」的理論基礎仍在於實質的犯罪支配,而「負責原則」則 ... 法源法律網 回首頁 網站導覽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購買授權與點數 設為首頁 訂閱舊報 法源電子報 精選六法 法規查詢 法規類別 判解函釋 裁判書 起訴書 英譯法規 法學論著 法學題庫 會員專區 論著投稿 綜合查詢法學期刊論著博碩論文 國家考試升學考試 法學期刊 社群分享 FaceBook Line 分享網址 友善列印 論著名稱: 正犯後正犯(PrincipalOffenderbehindPrincipalOffender) 編著譯者: 林書楷 出版日期: 2014.06 刊登出處: 台灣/玄奘法律學報/第21期/187-220頁 頁  數: 21 點閱次數: 1878 下載點數: 84點 銷售明細: 授權者: 林書楷 標  籤: 基本資料 相關資料 關鍵詞: 間接正犯;負責原則;正犯後正犯;犯罪支配;錯誤支配;客體錯誤;禁止錯誤;組織支配 中文摘要: 刑法理論傳統上係以「負責原則」作為「間接正犯」的成立基礎,在這樣的觀點下往往認為間接正犯之成立應以被利用人存在責任瑕疵為前提,若被利用人是應負完全刑事責任之人,就不存在所謂的間接正犯,幕後利用人僅應成立教唆犯。

不過,在「正犯後正犯」的概念中卻打破了這樣的傳統見解,造成了刑法理論上的重大爭議。

對此,本文首先從「間接正犯」、「負責原則」以及「犯罪支配理論」的關連性理解談起,以釐清問題的意義內涵。

其次,則論及刑法上「正犯後正犯」可能的理論基礎,包括正犯意思、負責原則以及犯罪支配理論,並主張建立「正犯後正犯」的理論基礎仍在於實質的犯罪支配,而「負責原則」則是作為判斷犯罪支配的重要指標,至於主觀理論所採取的主觀意思本質上乃是一項混淆正犯與共犯區別的無效標準。

最後,本文則在實質犯罪支配的基礎上逐一檢視各種可能的「正犯後正犯」的類型,包括基於錯誤支配的正犯後正犯以及基於組織支配的正犯後正犯。

英文關鍵詞: indirectprincipaloffender;principleofresponsibility;principaloffenderbehindprincipaloffender;crimedominion;errordominion;organizationdominion 英文摘要: Accordingtotraditionaltheoriesofcriminallaw,thefundamentalofindirectprincipaloffenderisthe“principleofresponsibility”,thereforeindirectprincipaloffenderisbasedonthepremiseofdefectivemediator.Ifthemediator’sconductisfullresponsible,thenthemanbehindoffenderwillbesolicitor,notindirectprincipaloffender.However,theconceptof“principaloffenderbehindprincipaloffender”brokesuchtraditionaldoctrine,andcausesignificantcontroversy.Inordertoclarifyissue,thisthesisfirstlydiscusstherelationshipbetweenindirectprincipaloffender,principleofresponsibilityandtheoryofcrimedominion.Second,thepossiblefundamentalof“principaloffenderbehindprincipaloffender”willbeonebyonediscoursed,includingthewillofprincipaloffender,principleofresponsibilityandtheoryofcrimedominion.Thisthesisadvocatethat,thefundamentalof“principaloffenderbehindprincipaloffender”isstillcrimedominion,andprincipleofresponsibilityjustasthesignificantcriteriontodeterminecrimedominion,asforwillofprincipaloffender,whichisacceptedbysubjectivetheory,itjustbeinvalidstandardfordistinguishingprincipaloffenderandjointoffender.Finally,thisthesisindividuallyviewpossibletypesof“principaloffenderbehindprincipaloffender”fromperspectiveofcrimedominion,including“principaloffenderbehindprincipaloffender”basedonerrordominionand“principaloffenderbehindprincipaloffender”basedonorganizationdominion. 目  次: 壹、導論貳、間接正犯與「負責原則」參、「正犯後正犯」之理論基礎一、正犯意思係無效標準二、負責原則與正犯後正犯三、實質犯罪支配作為建立正犯後正犯之基礎肆、基於錯誤支配之正犯後正犯一、利用對具體行為意義之錯誤二、利用等價客體錯誤三、利用可避免的禁止錯誤伍、基於組織支配的正犯後正犯一、利用國家權力機構或犯罪組織二、利用層級化的企業組織陸、結論 相關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16、29、173、174條(103.01.15版) 相關判解: 最高法院25年上字第2253號刑事判例 最高法院46年台非字第17號刑事判例 最高法院66年台上字第2527號刑事判例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法源法律網 網站導覽 |關於法源 |使用規範 |策略聯盟 |聯絡我們 法源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LexDataInformationInc. 建議將畫面解析度設定為1024*768 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50號6樓 6F.,No.150,Sec.2,NanjingE.RD.,TaipeiCityTaiwan104,R.O.C. E-mail:[email protected]  TEL:+886-2-2509-3536  FAX:+886-2-2503-1122 著作權所有未經正式書面授權禁止重製轉載節錄敬請詳閱使用規範. 返回功能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