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電影《生命樹》 “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王星然電影《生命樹》(The Tree of Life): 2011年, ... 別以為這部電影得了那麼多獎項,以及影評人的肯定,外加布萊德‧彼特(Brad Pitt)的 ...
直接觀看文章
搜尋:
搜尋
Date:06/20/2012Author:王星然
2留言
作者:王星然
電影《生命樹》(TheTreeofLife):
2011年,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最高榮譽。
2012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提名。
獲選美國《今日基督教》雜誌2011年“十大年度佳片”第一名。
獲選美國《今日基督教》雜誌2011年最具救贖意義電影(TheMostRedeemingFilm)第二名。
《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Tribune)評論:該片是繼2004年「基督受難記」(ThePassionoftheChrist)之後,最公開打入主流影壇的基督教電影。
如果,你只是想在週末夜晚,舒服地躺在沙發上,讓腦袋放空,看一部好萊塢娛樂片來犒賞自己,這部片子很可能讓你非常失望。
別以為這部電影得了那麼多獎項,以及影評人的肯定,外加布萊德‧彼特(BradPitt)的帥,一定大受歡迎。
事實上,許多人從電影院裡走出來時,一臉困惑,大罵「搞什麼東西」!
可是,如果你喜歡探索頻道(DiscoveryChannel),喜歡古典音樂,你大概會喜歡這部作品。
如果你認真讀過聖經裡的《約伯記》,對人生有足夠的閱歷和體會,也許,你會愛上這部作品!
「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
那時晨星一同歌唱,上帝的眾子也都歡呼。
」(《伯》38︰4,7)
這是電影《生命樹》在片頭,打在銀幕上的詩句。
許多觀眾抱怨看不懂這部電影,正是因為他們不明白這段聖經經文和影片的關係。
其實,這一段上帝對約伯的經典回答,正是解開謎團的關鍵。
《生命樹》是傑克(JackO’Brien,由西恩潘SeanPenn飾演)回顧自己的父母、童年,以及成長的故事。
電影以19歲弟弟的意外死亡,拉開序幕。
死亡衝擊著這個家庭的每一個成員。
喪禮過後,親友引用《約伯記》來安慰痛失兒子的母親奧伯倫太太(Mrs.O’Brien,由JessicaChastain飾演):「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主就是這個樣子啦!不要太難過了!你本有3個兒子,現在還有2個,日子總得過下去……」母親只是靜靜地流淚聽著,不發一語。
「節哀順變」的話,人人都說過,至少聽過。
但當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才知道什麼叫痛。
一部向上帝提問的電影
《生命樹》最與眾不同的地方是,片中幾個主要角色,不斷地和上帝對話(愛看電影的我,從未見過任何其它院線片是這樣的)。
當母親面對喪子的悲痛時,她在內心深處向上帝低語:「為什麼?你在哪裡?我們對你而言是什麼?」
布萊德‧彼特所飾演的奧伯倫先生(Mr.O’Brien),是3個孩子的父親,原來在家裡擁有絕對的威權,對孩子們要求嚴苛,滿腦子想功成名就。
然而失業的打擊,使他墜入人生低谷,徹底摧毀了他的驕傲和自信。
失業的那一天,他在自家的院子裡,沮喪地問上帝:「我每天都勤奮、努力地工作,數十年如一日,從不請假、缺席。
每月十一奉獻,我也按時交上。
為什麼遇上這樣的事?」
長子傑克小時候,目睹玩伴溺水死亡,他輕輕地問上帝:「你讓一個這麼年輕的生命死去!他做了什麼?」他害怕,因為他開始意識到生命是荒謬的,任何壞事都有可能發生,死亡無法預防地可能隨時降臨,我們甚至不能用當一個「好人」來避免死亡。
於是他問上帝:「如果你不是一位好上帝,我為什麼要做個好孩子?」
電影中問問題的人,都是有信仰的人。
他們不是在惡意挑戰上帝,而是在經歷了苦難後,對生命的無常發出感嘆。
他們問的這些問題,真實而深沉。
作為基督徒,也許我們不敢高調地質問上帝,但我知道,在我的內心深處,有一些問題是我無法用理性明白的,所以我交託,我相信。
然而就像這部電影裡的角色一樣,我內心深處也有微弱的低迴。
我可以花10分鐘,用屬靈四律告訴未信的親友,上帝對他們的生命有美好的計劃。
我也常對人說,信耶穌得平安、喜樂。
但我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屬靈生命的歷程不能簡化為公式。
上帝常顛覆我們的一廂情願,召喚我們更真實地去認識祂--祂的慈愛、公義,還有祂絕不打折的主權。
祂不要我們只是停留在「風聞有上帝」的狀態,祂要我們親身去經歷祂,而這往往透過苦難。
影像化的《約伯記》
面對生命的難題,導演泰瑞斯‧馬力克(TerrenceMalick)沒打算用理性來辯證。
苦難是言語難以表達的,不是可以靠理性想通的。
他非常有創意,選用了大量的影像來回應這個千古難題——當喪子的母親從內心深處向上帝低語:「為什麼?你在哪裡?我們對你而言是什麼?」導演在接下來的20分鐘裡,用一幕一幕的自然奇景,重現上帝創造的偉大,以及祂那至高難測的權能。
在古典音樂的陪襯下,你看到用哈伯望遠鏡才能透視的浩瀚宇宙,你看到火山爆發、熔岩奔流,還有一洩千里的瀑布。
你看到汪洋的大海和海中各樣奇特的生物,你看到細胞在分裂、血液在血管中循環,還有恐龍……
看到這裡,電影院裡有些觀眾已經受不了了。
這些畫面,到底是在幹啥?
如果你讀過《約伯記》,你就知道,上帝從旋風中回答約伯時,那一段精彩的話語,也是很影像的。
試著想像下列的經文:
「海水衝出、如出胞胎。
那時誰將它關閉呢?是我用雲彩當海的衣服,用幽暗當包裹它的布,為它定界限,又安門和閂。
」(《伯》38︰8-10)
「你能繫住昴星的結麼?能解開參星的帶麼?你能按時領出十二宮嗎?能引導北斗和隨它的眾星嗎?」(《伯》38︰31-32)
「鷹雀飛翔,展開翅膀,一直向南,豈是藉你的智慧嗎?大鷹上騰,在高處搭窩,豈是聽你的吩咐麼?它住在山巖,以山峰和堅固之所為家。
」(《伯》39:26-28)
「你且觀看河馬。
我造你也造它,它吃草與牛一樣。
它的氣力在腰間,能力在肚腹的筋上。
它搖動尾巴如香柏樹,它大腿的筋互相聯絡。
它的骨頭好像銅管,它的肢體彷彿鐵棍。
」(《伯》40︰15-18)
導演帶著我們,把視線從地球上這個受苦的家庭移開,把畫面無限拉遠(zoomout)。
當我們用宇宙和歷史的宏觀角度來看,苦難就不再是「Whyme」(苦難為什麼降臨到我)的問題,而是罪進入世界以後的必然生命歷程。
在上帝宏偉的創造與權能裡,苦難不再尖銳到令人絕望。
苦難使我們再次正視上帝絕對的主權,苦難使我們回歸那不斷召喚我們的上帝。
關鍵的主日講章
電影中有一幕關鍵性的主日講道,講的就是《約伯記》。
這篇講章是導演泰瑞自己寫的,他找了一位正牌的聖公會牧師KellyKoonce,在電影中講這篇道。
節譯如下:
「約伯大概會想,他的純全和正直,應該可以保護他免於災難。
他的朋友則錯誤地認為,約伯必是暗中幹了什麼壞事,才遭受懲戒。
但事情不是這樣的,不幸的事一樣臨到義人。
我們無法保護自己,我們甚至不能保護自己的兒女……人的生命如同吹散的雲、深秋枯乾的草,時候到了,我們便如一棵樹連根拔起。
難道這宇宙的運行法則出了什麼問題?這世上有什麼是不死不滅,能存到永恆的呢?(這時鏡頭搖到有基督耶穌圖像的彩繪玻璃上,暗指只有在基督裡才有永遠的生命)……當試煉臨到約伯的那一刻,他很清楚,這是主收取了他的一切。
他立刻把眼目從世上這些短暫、會過去的事物,轉移到那位永恆的主身上……在苦難中,我們不能呆坐在那兒原地不動,我們必須勇敢向前,去尋求那掌管萬有、超越命運的主宰。
唯有在祂裡面,我們才能得享平安……」
如果前面的自然奇景和恐龍的畫面,讓觀眾困惑,那麼現在,這篇講章,已經清楚點出導演的想法。
當受造的人類,來到創造宇宙萬物,又賜人生命氣息的上帝面前,聽祂問:「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就能得了安慰:我們所受的苦,都在上帝的主權之下。
全然智慧的上帝,當然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如果祂立大地根基的時候,都不需要我們作祂的謀士,我們憑什麼坐下和祂商量我們的命運?
在祂的榮光之中,我們不再需要問為什麼,不再需要祂「給個說法」了,因為我們已經尋得了生命的安息之所,我們的理性和情感,已經找到了永恆的歸宿。
電影的最後,喪子的母親臉上綻放榮光,她打開她的雙手,舉目望天:「我把我的兒子交在你的手中了,我把他給你了!」她決定不再問為什麼,因為她不再只是「風聞有上帝」,而是親眼見上帝了!
這部電影,你需要知道的背景……
導演
本片的的導演兼編劇泰瑞‧梅力克(TerrenceMalick,1943-)哈佛大學哲學系畢業後,赴英國牛津大學攻讀哲學博士,因與指導教授意見不合而輟學。
回到美國後,他一度在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哲學,後來專心致力於影像創作。
背景使然,泰瑞的作品裡充滿哲學性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他以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探索戰爭中人性和生存意義的作品「紅色警戒線」(TheThinRedLine,1988),曾入圍奧斯卡金像獎,獲7項提名。
劇本
《生命樹》是泰瑞的第5部作品。
其構想始自1978年,但蘊釀了近30年,一直等到2006年劇本成熟、資金都到位了,才開拍。
這部電影,演的就是泰瑞自己的成長故事。
劇中的傑克,正是泰瑞本人。
一如片中所描述的,泰瑞從小就跟著父母在聖公會長大,他的大弟19歲時自殺,二弟在一場車禍中被嚴重燒傷。
這一連串對苦難的體會,激發他想用影像來回顧和探索生命的意義。
拍攝手法
顯然,泰瑞非常熱愛大自然,影片從頭至尾,充滿美麗的自然景象:隨著音樂優雅搖擺的水草、在太陽下閃躍流動的水和光影、微風中翩然起舞的彩蝶、令人驚豔的空中飛行的成群蝙蝠……這些全是自然風景,非電腦合成。
他寧願砸大錢,搬一棵重達65噸的巨大梧桐至拍片現場(據說為了搬這一棵巨樹,他必須和電力公司商量,暫時把小鎮的電停了,以免搬運時損毀沿路的電線桿,造成意外)。
而這一棵如假包換、枝葉婆娑的巨大梧桐,成為電影中生命之樹的象徵。
奧伯倫家的3個男孩,即跟著這棵樹一起成長。
導演泰瑞的拍片手法,可以說非常的「有機(organic)」,他甚至不喜歡人工光源,而要求劇組全部採用自然光。
即使在室內也絕不打光,只運用窗外透進的陽光。
如果是晚上,只用室內原有的燈光。
他想拍出最純粹、最自然,也最接近上帝的感覺。
電影中的印象主義
該片的攝影師艾曼努爾‧盧貝茲基(EmmanuelLubezki),在談到這部電影的特殊風格時說:“在泰瑞的作品裡,影像不是用來記錄對話或是錄製現場表演的工具,影像應該用來補捉情感……電影應該像香水或是某種氣味,用來引發一連串的生命記憶。
”
《生命樹》是一部用印象主義的手法拍攝的電影,它如德布西(ClaudeDebussy法國印象樂派作曲家)的鋼琴作品,你幾乎找不到主旋律;又如雷諾瓦(Pierre-AugusteRenoir,法國印象派畫家)的畫作,重點不在清晰的輪廓線條。
它沒有清楚的故事腳本,它有的是一連串片段記憶和印象組成的畫面。
然而這些斷簡殘篇,最終勾勒出一幅無比宏偉的畫作!
當然,這種特殊的印象風格,造成許多觀眾的陌生感和不適應,因為它要求觀眾放下已經習慣的好萊塢式觀影經驗或方式,用更開放的視野去體會片段的影像所捕捉的生命之美。
配樂
“生命樹”裡的配樂,全是西方古典音樂。
至少使用了下列作曲家的作品:
巴哈(J.S.Bach)、布拉姆斯(JohannesBrahms)、白遼士(HectorBerlioz)、馬勒(GustavMahler)、捷克作曲家史麥塔納(BedrichSmetana)、法國巴羅克作曲家庫普蘭(FrancoisCouperin)、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GustavHolst)、義大利作曲家雷史碧基(OttorinoRespighi),和波蘭現代作曲家葛瑞茲基(Gorecki)。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父親(奧伯倫先生)雖然是航空工程師,卻非常熱愛音樂,彈得一手好鋼琴。
電影裡還有一幕,是他在教會裡用管風琴演奏巴哈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Toccata&FugueinDminor)。
導演用這首曲子來展現父親的威權,及其嚴格的紀律。
全劇中我認為最成功的配樂,是使用史麥塔納的交響詩「莫爾道河(DieMoldau)」。
這首曲子追溯一條河流的發源,從潺潺小溪,到瀑布急湍,最終成為氣勢磅礡的大河。
莫爾道河流經捷克的大城小鎮,帶來生命和豐饒。
這曲子正符合本片——探索宇宙的起源、生命的開端,經歷春夏秋冬和生老病死。
是否適合教會小組共賞
雖然這部電影被美國《今日基督教》評選為2011年度佳片第一名,我想大概不會有人拿來做傳福音的材料,因為它的拍攝手法太印象主義,可能很多人看不懂。
對福音朋友而言,更需要大量的背景解說(特別是《約伯記》),才能看明白。
不過,教會裡的基督徒倒是可以一起欣賞和討論,比如:
1.苦難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這部電影和聖經,各有何看法?
2.為什麼電影要花20分鐘來描述上帝的創造世界?
3.“好人有福報”是否合乎聖經真理?
4.為什麼電影中喪子的母親最後得了安慰?
本文發表於「舉目」雜誌第56期(由海外校園出版)
(圖片來自網路)
Sharethis:TwitterFacebook新浪微博電子郵件列印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文章分頁導航
上一個Previouspost:周杰倫的驚嘆號!下一步Nextpost:耶穌在YouTube上爆紅
對「解讀電影《生命樹》──“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的一則回應
發表回應
Thankyouforsharingyourfeedbackonthismovie.Iwatchedityesterday.Itisamazingandverythoughtful.
回應
Thankssomuch!
回應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
在此輸入你的回應…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電子郵件(必須填寫)(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名稱(必須填寫)
個人網站
您的留言將使用WordPress.com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Google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Twitter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Facebook帳號。
( 登出 /
變更 )
取消
連結到%s
透過電子郵件通知我後續回應。
有新文章時用Email通知我。
Δ
搜尋:
搜尋
網誌統計
111,768造訪人次
熱門文章
近期文章
漂泊的客旅?抑或人間清醒?趙婷的《游牧人生》和Rachmaninoff的鋼琴協奏曲
10/17/2021
“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談《魔戒》裡的生態神學
10/14/2021
解讀BTS現象
07/26/2021
嘻哈歌手和護教大師有什麼關聯?
06/29/2021
在聖與俗的想像之間-巴赫的《復活節神劇》
03/26/2021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神鬼獵人》的復仇旅程
01/27/2021
帷幕後的天籟–聖誕節聆賞韋瓦第的《榮耀頌》
11/30/2020
文章存檔 文章存檔
選擇月份
2021年十月 (2)
2021年七月 (1)
2021年六月 (1)
2021年三月 (1)
2021年一月 (1)
2020年十一月 (1)
2020年十月 (1)
2020年八月 (1)
2020年五月 (1)
2020年四月 (1)
2020年二月 (1)
2020年一月 (1)
2019年十二月 (1)
2019年十一月 (1)
2019年八月 (1)
2019年五月 (1)
2019年三月 (1)
2019年一月 (1)
2018年十二月 (1)
2018年十月 (1)
2018年八月 (1)
2018年六月 (1)
2018年四月 (1)
2018年二月 (1)
2017年十二月 (1)
2017年十月 (1)
2017年八月 (1)
2017年六月 (1)
2017年三月 (1)
2016年十二月 (3)
2016年四月 (1)
2016年二月 (1)
2016年一月 (1)
2015年十二月 (1)
2015年十月 (1)
2015年三月 (1)
2015年二月 (1)
2014年十二月 (1)
2014年七月 (1)
2014年六月 (1)
2014年五月 (1)
2014年四月 (3)
2014年二月 (1)
2014年一月 (2)
2013年十二月 (1)
2013年十月 (2)
2013年八月 (1)
2013年七月 (2)
2013年五月 (2)
2013年四月 (1)
2013年三月 (2)
2013年二月 (3)
2012年十二月 (1)
2012年十一月 (1)
2012年十月 (1)
2012年八月 (1)
2012年六月 (1)
2012年二月 (2)
2012年一月 (1)
分類
神學與藝術(16)
電影與音樂(21)
教會歷史(8)
新聞時事與思考(4)
信仰與流行文化(46)
信仰擷思(1)
用email訂閱本站文章
新文章發表時,請用下列email通知我
電子郵件地址:
訂閱
標籤2012年奧斯卡金像獎
2013奧斯卡金像奬
FelixMendelssohn
TimKeller
TimothyKeller
中國好聲音
信仰與流行文化
同性戀
基督徒
基督教
存在主義
尼釆
巴赫
律法主義
恩典
悲慘世界
救贖
神劇
耶穌
蕭邦
貝多芬
金球奬
雨果
電影
馬丁路德其它
註冊 登入
訂閱網站內容的資訊提供
訂閱留言的資訊提供
WordPress.com
作者王星然漂泊的客旅?抑或人間清醒?趙婷的《游牧人生》和Rachmaninoff的鋼琴協奏曲“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談《魔戒》裡的生態神學解讀BTS現象嘻哈歌手和護教大師有什麼關聯?在聖與俗的想像之間-巴赫的《復活節神劇》
隱私權與Cookie:此網站可使用Cookie。
繼續使用此網站即表示你同意使用Cookie。
若要瞭解更多資訊,包括如何控制Cookie,請參閱此處:
Cookie政策
追蹤
已追蹤
KRISWANG
加入其他76位關注者
我要註冊
已經有WordPress.com帳號了?立即登入。
KRISWANG
自訂
追蹤
已追蹤
註冊
登入
複製短網址
回報此內容
以閱讀器檢視
管理訂閱
收合此列
載入迴響中...
發表迴響…
電子郵件(必要)
名稱(必要)
網站
傳送到電子郵件地址
你的姓名
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取消
文章未送出─請檢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電子郵件地址檢查失敗,請再試一次
抱歉,你的網誌無法透過電子郵件分享
%d位部落客按了讚:
延伸文章資訊
- 1【永生樹】-影評@ 185電影人
電影片名「Tree of Life」,出自聖經,意指伊甸園裡的生命之樹,食用生命樹的果實可以獲得生命,長生不死。片中屢屢出現樹景。
- 2【影評】永生樹The Tree of Life - 撲倒的卡咪龜
從崩解到重新建立對上帝的信心,在於他領悟了新的生命意義,從小時候的純真,到現在的兢兢業業、勾心鬥角的世界,怎麼樣去看待,奪走了弟弟的上帝、怎麼去看待父親、母親。
- 3解讀電影《生命樹》 “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
作者:王星然電影《生命樹》(The Tree of Life): 2011年, ... 別以為這部電影得了那麼多獎項,以及影評人的肯定,外加布萊德‧彼特(Brad Pitt)的 ...
- 4與神對話 《生命樹》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看《生命樹》(Tree of Life,2011)的時候,我想起多年以前看寇比力克(Stanley Kubrick)《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1968)、...
- 5永生樹(the tree of life) - 生命之路的抉擇 - KJ 的夢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