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甚麼喜歡抱怨?難道愛抱怨也有好處嗎? - 覓井文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起「抱怨」,這可不是一項只限於某些特定人士的專利,反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抱怨一下自己遇見不如意的事。

如同亞里斯多德針對悲劇所提出 ... 牽起人與人之間的線LinktoStrongerTies0訂閱覓井驀然回首親密關係 關係經營關係難題親密中的自我家庭關係 親子關係老年關係職場經營 團隊領導組織文化個人品牌經營人際關係 群體互動社群認同與自我思想人 心賞生活哲思好讀線在說心事 親密心理學職場心理學測心理… 驀然回首親密關係 關係經營關係難題親密中的自我家庭關係 親子關係老年關係職場經營 團隊領導組織文化個人品牌經營人際關係 群體互動社群認同與自我思想人 心賞生活哲思好讀線在說心事 親密心理學職場心理學測心理牽起人與人之間的線LinktoStrongerTies0訂閱覓井驀然回首親密關係 關係經營關係難題親密中的自我家庭關係 親子關係老年關係職場經營 團隊領導組織文化個人品牌經營人際關係 群體互動社群認同與自我思想人 心賞生活哲思好讀線在說心事 親密心理學職場心理學測心理… 驀然回首親密關係 關係經營關係難題親密中的自我家庭關係 親子關係老年關係職場經營 團隊領導組織文化個人品牌經營人際關係 群體互動社群認同與自我思想人 心賞生活哲思好讀線在說心事 親密心理學職場心理學測心理人們為甚麼喜歡抱怨?難道愛抱怨也有好處嗎?一探那些愛抱怨的人心裏面都在想些什麼,以及抱怨的好與壞·byYi-ChienChen,關係心理學昨天走在路上,無意間聽到路過的行人之間的對話,大意是其中一人問起了他的朋友正在忙些甚麼,這時只見他的朋友立刻發出一聲長嘆,抱怨著政府最近發行的三倍券是如何的麻煩、如何的難用。

這時,我想起了不久前和兩個自行創業的朋友的對話,他們兩人憤慨高昂的埋怨著客戶的「機車」、政府的紓困方案不公、勞累的出差行程……到最後連與他們最不相干的天氣和老天也夾雜在他們的牢騷裡了。

說起「抱怨」,這可不是一項只限於某些特定人士的專利,反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抱怨一下自己遇見不如意的事。

如同亞里斯多德針對悲劇所提出的「宣洩」(catharsis)效果,似乎當人們抱怨生活中不順心的事時,他們的心裡也被清洗、煉淨,慢慢地從負面的情緒中恢復。

除了宣洩的作用外,還有一種類型的抱怨是人們用來達到某種效果而行的。

比方說,一個小朋友可能發現當他抱怨學校作業太難,他的爸媽便會私下要求老師減少他的作業量時,他就會利用抱怨來達到他想要的結果:減少功課量。

因此,從這兩個角度來看,一個人之所以抱怨其實不外乎都是為了要能達到某種個人的目標: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或是取得某種福利(Kowalski&Erickson​,1997)。

然而,有聽過身旁友人訴苦過的人,應該多少都知道總是有那麼一群人會不斷地發怨言,不論事情是否真的如他們所闡述地如此嚴重,他們似乎總得先埋怨一番才肯善罷干休。

而事實上,他們也鮮少能夠真的在抱怨過後恢復以往的心情,反而是越來越越容易在每件事上雞蛋裡挑骨頭,越來越習慣抱怨。

那麼,這些人到底心裡面都在想些什麼呢?為甚麼他們似乎比別人要常抱怨?而在他們的無數呻吟背後,又代表著甚麼呢?「抱怨/訴苦」的心理運作機制在我們正式發動牢騷攻擊前,我們首先會感受到自己明顯將焦點轉移到自我的身上。

這個時候,人們會開始針對「現實中的自我」與「理想中的自我」進行比對。

譬如說,我們「理想中的自我」可能是成為億萬富翁,然而真實世界中的自我卻只是一個窮途潦倒的失業遊民。

此刻,在面對這樣的「自我」認知失調(cognitivedissonance)時,我們的心裡面會開始升起一股負面的感受,促使我們去改變現況或是改變我們的理想,以減弱這樣的負面情緒(Kowalski&Erickson​,1997,p.94)。

然而,通常現實是難以改變的,而我們也多半不太喜歡改變自己的「理想自我」。

因此,我們便訴諸於「抱怨」,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宣洩認知失調時所產生的焦躁和負面感受(Kowalski&Erickson​,1997,p.95)。

如前所述,適當的透過訴苦和抱怨來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確實能夠減輕人們內在的情感負荷,也偶爾能夠幫助人們以一個較正面的眼光看待自己。

同時間,也能讓身旁的訴苦對象感受到自己對於他們的信賴。

然而,這並不表示一昧地抱怨都是好的,反而,當超出了某些人跟人之間的限度,這樣的宣洩式抱怨反而會來個大反撲,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在我們進一步探討怎麼樣的「抱怨」會影響到我們與別人之間的交往以前,我想先將「訴苦」和「抱怨」做區隔,畢竟第一種的情緒抒發方式大多時候都能為人所接受,因為那是一種在遇上真實困難時,所產生的情緒反應,並多能在抒發後得到緩解,而後者則並未單純僅止於因現實中發生的壞事而有的負面觀感,亦包括了人們自行捏造出來的「虛假現實」。

同時,後者的行為也時常未能夠在抒發後得到緩解。

以下3種是心理學家歸納出的主要幾種為人詬病的抱怨行為(Kowalski&Erickson​,1997):​一、謀利用的抱怨有些人找人抱怨或訴苦是因為他們真實的感受到身體或心理上的疼痛或不舒服感。

比方說,小良在參加職場研習時恰巧坐在冷氣出風口,由於冷氣溫度調得特別的低、風量又調到最強,結果隔天他感冒了。

於是他便拖著沉甸甸的身體去上班,並在同事面前埋怨了這件事。

小良這種根據真實情況的情緒抒發在旁人聽來並不會覺得刺耳,反而能夠同情他的遭遇,並給予安慰。

然而,有些人的抱怨則是為了獲得某種個人利益而說,像是希望獲得公司的加薪,便把自己的業務嫌棄得一無是處,說得好像自己的貢獻在這間公司被低估了,要另尋出路似的。

二、毫無根據的抱怨你有聽過那種抱怨了老半天卻還是不解問題出在哪的抱怨嗎?也就是那種怨天尤人的抱怨,彷彿每件事不管好壞都不如對方的意。

這樣的抱怨事實上是毫無根據的。

當你問對方他們是因為甚麼緣故而看不慣某件事或某個人時,他們不見得能給予你一個出於事實的真實描述,大多時候他們是依據自己的心情來告訴我們他們「喜歡」或「討厭」這個人或事。

酸民文化即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酸民們抱怨一件事或人的時候,多半是出於內心的不服氣和偏好而來,並非因為這個人事物本身某些可被證實的負面事實或特質。

三、道人長短的抱怨簡單來說,這一種的抱怨即是對著A說著B的壞話。

這邊的B所指的並非隨便一個人物,比方說,某個政治人物或是巨星。

因此,我們可以將兩個在積極討論、抨擊某個政治事件的人,從這個類別中剔除。

這裡的道人長短是指抱怨者向身旁的人抱怨某位自己或對方在真實世界中所認識的對象。

時常,這樣的抱怨會讓聽的人將針對某人的負面資訊存在腦海中,不自覺的以某種行為模式和對方互動,進而影響那個人的回應方式,也就是心理學中常說的「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prophecy)。

久而久之,這位聽取抱怨的朋友便會開始覺得,這個被埋怨的對象真的與他的朋友所描述的那樣,如出一轍(Kowalski&Erickson,1997,p.101)。

同時間,這位被投訴的對象也可能會有「這兩個人很難相處」的感覺。

看完了這幾種會讓人反胃的「抱怨」類型和方式後,假如真的要說,你覺得自己最常習慣使用哪一種的抱怨模式呢?若是這樣的行為也已開始讓身旁的人感到不舒服,我想是時候開始減少自己愛抱怨的人生了。

參考資料Kowalski,R.M.,&Erickson,J.R.(1997).“Complaining:What’sallthefussabout?”InR.M.Kowalski(Ed.),AversiveInterpersonalBehaviors,(pp.92-108)NewYork:Springer.訂閱上一篇社團人數越來越少?團契生活毫無默契?團隊核心領導者該如何打造A+社群?(下篇)下一篇就是看不慣你的雙重標準,但我的差別待遇沒問題 返回網站提交取消所有文章×快要完成了!我們剛剛發給你了一封電郵。

 請點擊電郵中的鏈接確認你的訂閱。

好的暖心贊助Home臉書粉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