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批判理論:在德國哲學家眼中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批判理論之所以認同現存世界的整體,其目的正在於否定這個整體。
因為這個整體無非是由勞動分工和階級劃分構成的社會結構,無非是由個人活動之間的盲目作用決定的,一旦 ...
社會批判理論 在德國哲學家眼中,“批判”一詞倍受青睞。
自從康德用“三大批判”構建起哲學大廈以來,批判就成了哲學家手中的法寶。
在黑格爾哲學解體的過程中,“青年黑格爾派”曾使批判濫觴。
在20世紀,法蘭克福學派再一次使用批判,把哲學批判發展到頂點。
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理論對現實中的一切存在所作的否定,使哲學不再是狹隘的工具理性,堅信理性自身的辯證法足以使之恢復健全批判的功能。
基本信息中文名:社會批判理論時間:1941年研究範圍:哲學著作代表:《否定的辯證法》簡介政治心態研究法蘭克福學派是由眾多理論家組成的一個思想流派,不同思想家的理論觀點之間存在著差異,但激烈的批判精神使他們在社會批判理論的旗幟下聚攏在一起。
社會批判理論對現存社會進行的激烈批判涵蓋了現代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這令以往一切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家們都難以望其項背。
具體地說,社會批判理論是一種致力於現代資本主義批判的理論。
這種理論要求在總體上認識和理解社會生活、全面把握社會發展的泉源。
在數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從一開始運用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的現成結論去度量現代資本主義,到把馬克思主義與弗洛伊德主義等現代西方社會思潮結合在一起,再到最終形成一套獨立的社會批判規範和方法為止,法蘭克福學派在馬克思主義的名義下實現了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儘管遠非徹底但卻非常全面的批判。
比較社會評判理論紀事早在法蘭克福學派奠基時期,霍克海姆在題為《傳統理論與批判理論》這篇社會批判理論的綱領性宣言中,就提出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作以堅決的批判,努力使它成為一個更加正義、人道的社會。
他們的時代是一個批判的時代,而批判的時代所需要的是批判的理論,法蘭克福學派所致力於建立的理論就是適應批判的時代要求的批判理論。
在霍克海姆看來,傳統理論是產生於現存社會制度並把現存社會制度作為自然的、永恆的東西接受下來的理論,它以維護現存社會制度為宗旨。
它在對歷史事件加以解釋時,以為與操縱物理自然過程相似,都要求積累一大批知識,甚至是一套經過整理的假說提供的知識。
由於積累知識的需要,理論的概念總會被絕對化,變成了具體化的意識形態範疇,而理論的批判功能卻因此與它絕緣了。
傳統理論的理論活動特點“不管是象在歷史學和其他具體的描述性學科里那樣,問題在於綜合大量資料並獲得普遍規律,學者特有的主動性(即理論活動)都是接受、改造實際知識,使它合理化。
”因而傳統理論對於現存的社會制度有著修補功能,善於發現現存社會枝葉上的不和諧因素並提出修改方案。
而現存社會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卻被作為先定的合理形式,並且被作為檢驗和排斥任何新產生的不諧和因素的標準。
霍克海姆認為,與傳統理論不同,批判理論獨立於現存社會制度之外,把現存社會制度理解為一個系統的過程。
在對現存社會秩序的批判中破壞一切既定的、事實的東西,證實它們的不真實性,從而加以否定。
他說:“批判理論關注的是作為一個整體的社會”,它不在於揭示某些社會弊病,並提出救世良方,而是把一切弊病看作現存社會結構的組織方式必然造成的,它拒絕承認現存社會結構中具有任何有用的、適宜的和富有價值的因素。
批判理論從具體的、現實的、處於一定社會關係中的個人出發,去認識他在資本主義制度中所遭受的異化,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危機、經濟危機和文化意識形態危機,尋找個人解放的道路。
批判理論拒斥對社會歷史作抽象的、邏輯的探討,要求具體地分析社會歷史的現實狀況和發展進程,它認為社會歷史是一個主體-客體統一的和運動著的總體。
因此,批判理論超越一切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是一種現實的、具體的人的立場和政治實踐,它除了對廢除社會不公正感興趣之外,再無其它要求。
也就是說,批判理論是從屬於反對現存資本主義社會的鬥爭的,是這個鬥爭的產物和一部分,它自從誕生那一刻起就是獨立於資本主義社會而對這個社會展開批判的。
特徵霍克海姆認為社會批判理論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
首先,批判理論懷疑既定的社會存在是現實的人的先決條件。
霍克海姆說,儘管批判理論“產生於社會結構,但它的目的卻不是幫助這個社會結構的任一要素更好地運行;不管從它的主觀意圖還是從其客觀意義來說,都是如此。
相反,當較好的、有用的、恰當的、生產性的和有價值的範疇被人們在現存社會秩序中加以理解時,它懷疑它們,並拒絕承認它們是他們對之無能為力的非科學的先決條件。
”因為,“在採取了批判態度的人看來,現存社會整體的兩面性是一個有意識的對立。
他們認為現存經濟形式及由此產生的全部文化都既是人類勞動的產物,又是人類目前能夠並且已經給自己提供的組織的產物。
因此,他們認同於這個整體,並認為它就是意志和理性。
這個整體是他們自己的世界。
同時,他們也感受到,社會可以與非人的自然過程、可以與純粹的自然作用相比擬,因為由戰爭和壓迫支撐著的文化形式並不是一個統一的自覺的意志的創造物。
這個世界不是他們自己的世界,而是資本的世界。
”批判理論之所以認同現存世界的整體,其目的正在於否定這個整體。
因為這個整體無非是由勞動分工和階級劃分構成的社會結構,無非是由個人活動之間的盲目作用決定的,一旦批判理論使個人活動從盲目性之中擺脫出來,納入有計畫的範疇,就能夠實現對這個社會結構整體的否定。
其次,批判理論與傳統理論的思維主體不同。
傳統理論的思維主體在一種“確定的框架”中活動,他與既有社會是統一的。
批判理論則不同,它是一種不接受既定框架的思想。
批判理論的主體“‘作為’科學家,學術專家把社會現實及其產物看作是外在於他的東西”,但他的目的則在於“試圖消除個人目的性、主動性、合理性與那些社會建立於其上的勞動過程關係之間的對立”,“期待一種新型的勞動組織”,把知覺給予的客觀實在“認作是原則上應該由人類控制的產物、或至少在將來會實際上由人類控制的產物”。
因此,“批判思想既不是孤立的個人的功能,也不是個人的總和的功能。
相反,它的主體是處在與其他個人和群體的真實關係之中的、與某個階級相衝突的、因而是處在與社會整體和與自然的關係,網路中的特定個人。
這種主體與資產階級哲學中的自他不一樣,他不是一個數學點;他的活動構成了當前社會。
”再次,批判理論的唯一功能就是變革社會。
社會批判理論霍克海姆認為,批判理論超越於階級利益而不受這種利益所局限。
持批判態度的人“對社會矛盾的描述不只是對具體歷史狀態的表達,而且還是促進變革的力量。
”批判理論不準備系統闡述某個階級的感情和觀念,它是與那些要求替無產階級代言的理論不同的。
同樣,批判理論與一切資產階級學說也是不可調和的,因為,它“不會為既存的現實服務,而只能吐露那個現實的秘密。
不管在任何特定環節上可能發現的荒謬和錯誤有多么不可辯駁,不管那種可能表明是復仇行為的錯誤有多么多,批判理論事業的總趨向是不接受所謂人類健全理智的制裁。
”批判理論並不寄希望於財產關係的變革和新的社會合作方式所帶來的生產率的增長,而是謀求社會性質的變革和新的生產關係的建立。
對於持批判態度的人,“他的職業就是鬥爭”,通過他的鬥爭實現社會的根本變革。
由於批判理論具有超越於階級利益和超越於現實社會的性質,所以,它徹底變革社會的功能是具有充分保障的。
第四,批判理論的目標是徹底消除現存社會的非正義和追求未來社會的合理狀態。
霍克海姆說:“批判理論追求的目標─-社會的合理狀態,是由現存的苦難強加給它的。
”現存的苦難是批判理論的動力和源泉,因為現存的苦難能夠促使人們要求建立起一個合理社會的趨向,而不至於使思想成為偶然地認識到自己的東西。
同樣,正是現存的苦難把追求未來合理狀態的努力放置在對現在的批判之中。
在批判理論看來,對現在的批判本身就是把當代社會轉化為一種正義社會的活動。
對於批判理論來說,至關重要的是它形成了永遠與被壓迫階級之間的動態統一,它對社會矛盾的描述不限於對具體的歷史狀況的表達,而且旨在促進社會變革。
所以,批判理論是一種超越現在的現實,它關於消除社會分裂和非理性狀態的見解,它關於未來社會的構想,在其批判中不斷地得到更新。
第五,批判理論以自他再生的總體為根據。
霍克海姆認為,在傳統理論那裡,主體與客體是分離開來的,客觀事件是不依賴於理論的,客觀事件的必然性所意味著的是對觀察者的獨立性。
因而傳統理論深深地陷入了主體與客體的二元論,它永遠不可能成為偉大歷史變革主體的自他意識,無法成為作為一種真正現實力量的理論觀念。
批判理論作為最先進的理論,是與社會形式向未來社會形式轉變的過程一致的。
它的概念和理論結構處在與歷史發展相平行的發展中,批判理論自身的內容也不斷受到“根本懷疑”,批判理論家不斷地重新開始。
它在構造社會發展圖景時,在構造具有歷史性的存在判斷時,讓整個理論結構不斷適應全新情況。
批判理論家在對消除社會不公正的關心中也不斷否定著自己的理論。
因此,批判理論的行動原則就是:思想活動的內在本性使它面向歷史的變化,面向人們之間公正關係的建立。
在法蘭克福學派以後的成長過程中,霍克海姆對批判理論作出的上述規定得到了證實。
馬爾庫塞、弗洛姆,甚至哈貝馬斯都是在批判資本主義社會方面表現非凡的人物。
他們對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批判,對發達工業社會的“單面性”的指責,對晚期資本主義國家合法性的懷疑都體現了不屈的批判精神。
但是這種批判遠非是積極的,因為它把現實的社會存在與現實的人割裂開來,把批判的主體限制在獨立於現實社會之外的少數科學家、學術專家之列,試圖超越一切階級,用所謂“正義”與“非正義”來取代革命階級的價值評判,所以,它走上了絕對懷疑論的道路。
它不僅懷疑現實存在的合法性,而且對自身的存在也產生懷疑。
在這種絕對懷疑的前提下,關於未來社會的構想,也必然會在“不斷超越”的要求中化為烏有。
哲學基礎社會批判理論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理論是以“否定的辯證法”作為其哲學基礎的。
早在1941年,馬爾庫塞在其《理性與革命》這部專門探討黑格爾主義的著作中就以其特有的理論敏覺嗅到了否定的辯證法的思想,試圖為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理論提供“否定的”哲學基礎。
1947年,霍克海姆與阿多爾諾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出版,標誌著他們親手建立起來的社會批判理論的哲學基礎─-否定的辯證法已初具體系的雛型。
1966年,阿多爾諾發表了《否定的辯證法》這部專門著作,從而使否定的辯證法理論得到了系統而全面的闡述。
在《理性與革命》中,馬爾庫塞極力去發現“批判的黑格爾”,他不僅在早期黑格爾那裡發現了作為政治學範疇的國家整體和作為倫理範疇的文化整體的否定內涵,而且,通過對黑格爾邏輯體系的考察,把握客體、主體、實在、因果性等一系列範疇所標示的否定統一體;通過對黑格爾精神哲學的考察,揭示制度化了的交換關係整體、法律制度整體對個體的否定,並進一步超越這種否定,從未來的意義上理解被黑格爾規定為普魯士現實的“在共同利益之中統一起來的自由個體的聯合”。
馬爾庫塞甚至乾脆把黑格爾哲學稱作“否定的哲學”。
在對黑格爾“精神現象學”、“邏輯學”、“政治哲學”和“歷史哲學”的分篇考察中,馬爾庫塞繼續探求可供社會批判理論汲取的質料。
馬爾庫塞認為,在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中“自他意識必然證明其自身的世界被分成了對立的兩個領域,一個領域是人在其中受制於他的勞動,以至於勞動限定了他的整個存在;另一個領域是一部分人占有和擁有另一部分人的勞動,由於這種擁有和占有而使其成為主人。
”由於這兩個領域的存在,自他意識就只能從其“對立”的意識中獲得自由。
因為,作為客體的整體束縛了他的自由,致使自由是走出思維的領域,進入自他意識完全實現了自己的世界。
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對現實持積極的“否定態度”。
在馬爾庫塞看來,這種積極的“否定態度”正是法蘭克福學派社會批判理論所正在身體力行的。
“否定的辯證法”這個詞是由阿多爾諾在《否定的辯證法》一書中提出來的,它是社會批判理論徹底反傳統的標誌。
就如阿多爾諾在其《序言》的第一句話中所指出的:“否定辯證法是一個蔑視傳統的詞組。
”辯證法這個概念已經蘊含著否定的含義,即通過否定達到肯定,馬爾庫塞在《理性與革命》中也已極力證明“否定性”是辯證法的基本特徵。
阿多爾諾認為僅僅去發掘辯證法的否定內涵還不夠,必須在“辯證法”之前冠以“否定的”這一定語,才能更徹底地突出辯證法的否定特徵,才能表明社會批判理論的絕對否定性。
因為,在社會批判理論這裡,否定就意味著批判、革命。
既然他們從不準備在現實社會中發現物質革命的主體,去完成物質的行動,而僅僅期望通過自己的理論批判去實現社會變革,那么在他們理論的旗幟上寫上“否定的”一詞,也許能起到驚世駭俗的作用。
社會批判理論阿多爾諾認為,辯證法是一種尊重客觀事實的思維方式,是關於社會和自然的對抗的普遍解釋原則。
當然,作為普遍解釋原則的辯證法決不停留在對表層的解釋上,而是要求對現實的內在聯繫作以批判性反思,因此,辯證法只能是否定的。
阿多爾諾認為,否定的辯證法正是從這一點開始了它的思維進程的。
否定的辯證法的任務就是去“探求思想和事物的不相稱性,在事物之中體驗這種不相稱性。
”否定的“辯證法不必害怕被指責為不管事物的對抗性是否被平息都堅持客觀的、對抗的固定觀念。
在未平息的總體中,任何個別的事物都是不平靜的。
”因為,“辯證法傾向於不同一的東西。
”阿多爾諾所理解的辯證法只有一個原則,即絕對的否定,他說:“被否定的東西直到消亡之時都是否定的”。
不過,阿多爾諾一再聲明,這種絕對否定的辯證法決不進行抽象的否定,而是進行現實的否定,即堅持不懈地否定它不願意認可的現存事物,即使否定之否定也不會意味著肯定,他說:“否定之否定並不會使否定走向它的反面,而是證明這種否定是不充分的否定。
”如果認為否定之否定能夠走向肯定和同一性的話,那只能是一種一開始就從肯定性出發的唯心主義幻想。
“否定的辯證法”是“社會批判”的哲學表述。
在《否定的辯證法》一書中,阿多爾諾表明了一種思想傾向,即對一切現實的和有可能成為現實的東西的作出絕對的否定。
當然,對於社會批判理論來說,一切現實的存在無非是傳統的凝結,對現實的批判也就意味著與傳統的徹底決裂。
因為,在他們眼中,現實存在著一切,無論是觀念形態還是物質形態的東西,都已經成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桎梏,人類的未來必須以現實的一切徹底毀滅的前提下。
這無疑是一種激烈的歷史虛無主義,是對社會革命一詞的誤解。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歷史的延續,不僅人的現實存在必須不斷地從傳統的存在中汲取其精華,而且,關於人類社會未來的設計也需要以傳統的存在為前提。
所以,面對傳統必須作出理性的抉擇。
從黑格爾到馬克思,否定都是事物前進和發展的環節,社會的進步正是通過否定之否定來實現的。
而社會批判理論則把否定看成是絕對的東西,認為現實和未來之間是絕對對立的,所以它用以取代現實的所謂未來,只能是虛幻的、不具有成為現實的可能性的烏托邦。
相關詞條 《批判的社會理論及其當代重建》 《批判的社會理論及其當代重建》是一篇文學作品,是作家顏岩的作品之一。
圖書簡介 作者簡介 本書目錄 社會批判理論紀事 社會科學社會科學理論內容簡介《社會批判理論紀事》之為“紀事”首...馬克思主義思想原象,在歷史反思中深化馬克思主義當代意義理解。
《社會批判理論紀事》之為“批判”的“紀事”,就是要準確、敏銳地捕捉當代國外社會理論的動向...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批判理論 批判理論任何同時是解釋性的,規範性的,實踐性的和自我反思性的社會理論.許多傑出的左翼理論家與這個學派有正式的關係。
法蘭克福批判理論學派 《法律批判理論導引》 《法律批判理論導引》一書只是理解思想的方式之一,能否以及如何促成強健的交流,權力已經移交到讀者手裡。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社會批判理論紀事·第4輯 《社會批判理論紀事·第4輯》所屬一本書籍之一,於2010年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媒體評論 目錄 面向生活世界的社會批判理論 內容介紹面向生活世界的社會批判理論,ISBN...生活世界與社會批判第一節哈貝馬斯早期的批判理論第二節生活世界的語言學轉向第三節面向生活世界的社會批判第四章生活世界... 後現代地理學——重申批判社會理論中的空間 ISBN:開本:字數: 基本信息 社會批判理論紀事-第4輯 內容介紹《社會批判理論紀事·第4輯》主要有赫斯:一個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思想先行者和同路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早期馬克思像的批判的重構、《德意志意識形態... 內容介紹 相關搜尋心理學天主教靈魂阿多諾,T.W.批判社會批判理論馬克思細胞赫伯特·馬爾庫塞社會批判理論紀事世界後現代主義法蘭克福學派神話價值觀社會批判理論紀事-第4輯國家社會批判理論紀事·第4輯道德黑格爾,G.W.F.社會革命辯證法猶太教熱門詞條CalendarFunhousemyheartwillgoonSWANSON《哈姆雷特》伊莉莎白一世北京地球村土木工程女屍戀人快裝商店成熟時光隧道洪蘭潘瑋柏燦爛病毒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讀書讚不絕口雲林科技大學顏真卿高盟傑104250音BalloonbatchlisaM5premiumsilentVORNADOwhen小熊學校文濤拍案樂器沙塵暴無線充電器甘地秒速5釐米降央卓瑪電音網黃牙SantaClausIsComingToTown伏地挺身毀滅愛情石川由依紅豆食府萌騎士藍色貝殼香蕉共和國社會批判理論@百科知識中文網
延伸文章資訊
- 1批判理論
批判理論基本上是以自我塑形來排除意識型態宰制的過程,透過理性,個體自願在生活中表現的自我獨立與負責。 ◎批判理論者相信,經過自我反省後所得的知識 ...
- 2Critical Theory - 批判理論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名詞解釋: 批判理論是現代西方社會學理論之一,亦稱批判社會學(critical ... 學派的學者們繼續發揮上述的理論,吸收存在主義與精神分析學說的許多觀點,批判資本主義 ...
- 3國際關係學說中的批判理論
的前身為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理論,該理論受德國觀念論、人本主. 義、和馬克思唯物史觀的影響 ... 在現代截然有別、完全相異的道德觀點每日都在接觸中,以致沒有明顯的.
- 4230.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 -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晴天社會 ...
換言之,批判理論就是希望透過事實或實現的批判與否定,來喚醒或轉變群眾的意識,亦即,希望社會理論者的分析、診斷,能被夠群眾所採用,用以破除他們的假 ...
- 5由批判理論觀點論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關係 - 臺灣教育評論學會
其. 次,探討批判理論的發展起源及理論要旨,其理論主張須重視理性宰制的限制、. 解放的興趣,以及主體性、整體性及實踐性。最後,根據批判理論的觀點,提出. 其對教育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