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身體狀況突然急轉直下? - 天下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它其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身體功能逐漸衰退的症候群,是從健康邁向失能的 ... 「衰弱症最可貴的是,它可以回復,」陳亮恭說,「甚至(讓身體機能)能 ... 回首頁 English 免費訂閱電子報 天下APP免費下載 搜尋 頻道分類 財經 理財五角課 貿易戰 財經焦點 財經週報 投資理財 產業 製造 服務 金融 科技 國際 國際週報 兩岸四地 東南亞 亞洲 歐洲 美洲 非洲 紐澳 管理 管理 行銷 創新創業 人才 職場競爭力 環境 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 環境 能源 教育 教育趨勢 創新教育 親子教養 人物 大師觀點 CEO觀點 人物特寫 政治社會 政治 政策 社會現場 調查排行 2000大調查 兩岸三地1000大 快速成長企業100強 天下永續公民獎 標竿企業 金牌服務業調查 縣市調查 2000大調查資料庫 健康關係 健康醫療 兩性關係 心靈成長 時尚品味 時尚精品 旅行 設計 藝文 影視 運動生活 運動 生活 重磅外媒 經濟學人 BBCNews中文 日經中文 德國之聲 路透社 專欄作者 多媒體 數位專輯 互動專題 深度專題 品牌專區 數據圖表 資料新聞 數字說話 圖表動畫 調查報導 聽天下 重磅封面 財經週報 國際聚焦 天下好讀 記者開講 好主管的12樣禮物 創新突圍軍師 四端看天下 大數據,熱品牌 天下書房 天下影音 雜誌 策展 Fast100 傳承接班 創新突圍 數位轉型 經營管理 永續責任 Fast100 Off學 風格 文化 旅行 美食 特色頻道 未來城市@天下 [email protected]天下 獨立評論@天下 創新學院 天下學習 我讀網 換日線 天下影音 微笑台灣 粉絲專頁 官方instagram 官方Line 本日焦點 展望超好,台積電ADR卻大跌3%,半導體類股怎麼了? 健康關係 健康醫療 為何身體狀況突然急轉直下? 是身體出意外?還是真的年紀到了?無形中慢慢入侵的「衰弱症」不是病,卻可能拉高罹患心血管疾病、失智症或死亡率的風險。

94316瀏覽數 圖片來源:GettyImages提供 分享 其他 文 林怡廷 天下雜誌616期 發布時間:2017-02-15 94316瀏覽數 數位專輯推薦:40NEXT‧下一站,遇見不平凡的你! 若用標點符號比喻生老病死,「生」或許是逗號,「老病死」則是一連串驚嘆號或句號。

因為面對「老病死」,往往令人措手不及——長輩只是跌了一跤,健康狀況卻急轉直下,生命甚至轉眼即逝;平時富有朝氣的親友竟在小感冒後,開始頻繁進出醫院,最後還失能臥床。

但在唏噓感嘆背後,只要稍加留意,「老病死」其實有跡可循,而線索就是「衰弱症」(Frailty)。

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除了中風和意外,失能不會一天就出現,都是慢慢的,也有經歷前期衰弱的過程。

這值得在超高齡社會中先找出來,有助於壓縮失能發生的時間。

」 四成老人都是衰弱症前期 因為衰弱症像信號彈,可預測一般人疾病與失能的發生。

例如,當有衰弱症時,人們罹患心血管疾病、失智症或死亡率的風險提高,且易跌倒,未來失能機會更是身體健康者的五倍。

什麼是衰弱症?為什麼影響如此巨大? 它其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身體功能逐漸衰退的症候群,是從健康邁向失能的臨界點。

廣告 主要有五大指標可評估衰弱症,如:肌力下降、走路變慢、體重減輕、倦怠感,以及低身體活動量。

只要符合三項及以上,就可稱為衰弱症;兩項則是衰弱症前期。

(見表) 衰弱症最容易撲向銀髮族。

根據國衛院研究,台灣65歲以上民眾,每百人即有5.4位有衰弱症,且高達41.5%的長輩屬衰弱症前期。

但多數台灣民眾對它感到陌生,且即便它出現,還可能渾然不覺。

「不像高血壓或糖尿病,這些全民已有共識;衰弱症是近年較新的觀念,連有些醫師也不見得聽過,」長期研究衰弱症的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志成表示。

好消息是,這看似難纏的敵人,並非無法抵禦。

「衰弱症最可貴的是,它可以回復,」陳亮恭說,「甚至(讓身體機能)能更好。

」 廣告 也就是說,衰弱症不像失智症、糖尿病,只要醫師宣告罹病,下半輩子就得和它們為伍;相反地,當衰弱症來襲,若能及早發現並改善,就可甩開它的疾病或失能魔咒,身體功能還能恢復得更好。

預防衰弱症也能幫納稅人省錢。

德國漢堡大學健康經濟研究中心(HCHE)於去年預估,做好衰弱症預防,平均每人三個月可為國家省下3017歐元(約10萬台幣)。

老而不衰替國家省點錢 這些都讓預防「衰弱症」,成為全球面對高齡社會的重要關鍵字。

例如,面對高齡危機的日本政府已展開行動。

他們在遍布全國的4500個據點,積極讓社區長輩預防衰弱——鼓勵長輩走入據點,和同儕參加料理教室、動手做出健康餐點,或在教練的指導下,一起練肌力與平衡感。

廣告 看似簡單的做法卻有效。

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研究所前所長鈴木隆雄曾分享,三個月後,這些長輩的肌力、步行速度不降反升。

去年底,歐盟老年醫學會前理事長米契爾(Jean-PierreMichel)來台灣的演講則強調,當代靜態的生活型態,譬如久坐、少運動,讓身體功能更早退化,衰弱症也可能提早在中年報到,「中年預防很重要,可以降低疾病發生率,也是新的老年學觀點。

」 預防衰弱,對失能者平均臥床時間長達七年的台灣來說,是航向高齡社會的重要指南。

三步驟預防衰弱症 怎麼做?從政府到民眾都得改變。

第一步,及早辨識出衰弱症。

許志成說,台灣有很好的健檢制度,例如,65歲以上民眾每年可享一次免費健檢,「但健檢項目得做修正。

」因為目前健檢的驗尿、測血糖等固然重要,但和衰弱症息息相關的「功能檢查」,如握力、走路速度卻被忽略,「這是很可惜的,」他說。

廣告 第二步,社會得扭轉對「老」的態度。

常穿梭在高齡診間的陳亮恭說,「我的很多病人很被動,叫他吃會說吃不下、叫他動則不想動,天天期待開藥給他就會好;這和過去我們一直把『老』闡述成負面有關。

」 他建議,高齡社會已成事實,「與其強調失能,不如重視強化。

」更讓民眾願意積極面對「老」。

第三步,同時強化運動及營養,是預防衰弱症的關鍵。

存「肌」本,從年輕開始 運動上,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社區督導蘇信昌建議,每週至少運動三天、每次達半小時,且要持續三個月更有效,游泳、快走或騎腳踏車等都是好方法,並以達到發汗、呼吸有點喘為目標。

同時,別忽略加強肌力訓練。

因衰弱症的產生和肌肉流失相關,且當年紀增加,肌肉的流失速度如雲霄飛車般高速向下衝:年過40歲,肌肉量每十年減少8%;70歲後每十年甚至流失15%。

廣告 蘇信昌建議,從年輕就得開始存好「肌」本,且可藉由簡單的日常動作達成,但得持之以恆。

例如,舉啞鈴、裝水寶特瓶等練手臂肌肉,或扶著椅背墊腳尖練腳力,每次撐住10秒、重複10次,共進行三輪。

營養上,注重熱量攝取與補充蛋白質。

振興醫院營養師涂蒂雅說,民眾常有錯誤迷思,認為老後活動量減少,不用多吃,或者是大量吃蔬果養生,卻沒補充蛋白質(蛋豆魚肉奶類),但其實這都會侵蝕掉你的肌肉量。

她建議,一般成人每天蛋白質攝取量為體重每公斤1至1.2克蛋白質(例如,50公斤的成人,蛋白質攝取量為50至60克);老年人得提升至體重每公斤1.2至1.5克蛋白質。

1兩的魚或肉(約二至三根指頭份量)、一塊田型豆乾或半盒嫩豆腐,或240毫升牛奶,蛋白質含量皆約7至8克,民眾可依此估算。

但腎臟異常者可和醫護人員討論蛋白質的食用量。

從觀念改變到實踐,重視衰弱症能讓我們不再慌張面對自己或親友的「老病死」。

(責任編輯:司徒嘉慧) 相關熱門主題 訂閱天下電子報(每週五發送) 天下新聞室精選最具時效性、最重要的深度內容,每週五發送 訂閱天下電子報 精選當週熱文,週五寄送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請查看您的信箱,我們將寄送驗證信給您,確保未來信件會送到您的信箱 #衰弱症 #高齡社會 #老化 #銀髮族 #健康檢查 #肌力訓練 #飲食建議 #40next #40歲 #列車世代 #四十歲 你可能有興趣 【MasterCheers】林裕丞|高效產出:突破資源限制的敏捷管理術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399(原價$699)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 立即訂閱 您已成功收藏此文章 您已成功取消收藏此文章 請先登入或註冊登入會員後,即可收藏文章 註冊 登入 請先登入天下雜誌會員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電子報訂閱服務 電子報為會員獨享服務,您將在登入註冊後完成訂閱 這篇文章在出現在 為何身體狀況突然急轉直下? 分享到臉書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X鈕繼續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