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循環下之社會救助模式・循環台灣基金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19食物銀行致力於幫助生活艱困但無法獲得政府補助的家庭(社福邊緣戶),盼透過志工親送食物包 ... 社團法人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食物銀行」 ... 循環案例分類MORE ... 循環台灣基金會 EN 選單 認識循環經濟 線性與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沿革 轉換思維 循環生活 實踐路徑與案例 企業實踐路徑圖 循環案例 焦點議題 台灣發展 循環城市與國際發展 展開行動 企業應用吧 學習吧 參與活動 加入循環夥伴平台 關於我們 ✕ 農食與生物質 食物循環下之社會救助模式 1919食物銀行致力於幫助生活艱困但無法獲得政府補助的家庭(社福邊緣戶),盼透過志工親送食物包或請受助戶到實體食物銀行領取的方式,減少其生活開支,進而將有限金錢用於改善生活品質。

台灣有嚴重糧食浪費的問題,1919食物銀行在循環經濟模式下,扮演糧食浪費與社會福利間供需的平台。

透過1919食物銀行幫助經濟弱勢家庭,讓企業原本可能需要廢棄的物資能發揮最大的產品價值,同時也善盡其企業社會責任(CSR),達到聯合國訂定之永續發展目標(SDGs)。

依照衛福部2018年統計,全台獲得政府補助之低收/中低收入戶,僅占全台人口2.97%,但鄰近日韓卻約有16%的人口可獲得政府補助,因此推估全台尚約有13%的人(313.2萬人)生活困難,亟需外界協助。

1919食物銀行透過3R方式媒合相關資源,不單解決生產端與消費端食物浪費問題,也能將預期被浪費的資源,投注於社會救助的範疇中。

方式包含:再分配(Redistribute):透過個案審核機制,將來自各地的物資(包含企業/賣場的即期品、格外品),經由1919食物包親送服務、1919實體食物銀行、惜食計畫的運作,分送給弱勢家庭或弱勢兒童陪讀班。

再加值(Recreate):將產地、賣場、企業所捐贈之食材(即期品、格外品等),透過通過HACCP驗證之中央廚房,產製冷凍調理包,提供原鄉/偏鄉之弱勢兒童陪讀班使用。

再利用(Recycle):1919食物銀行運用黑水虻(BlackSoldierFly)來處理生質廢棄物,進而發展出具黑水虻特性的循環經濟模式。

效益自2011年4月至2019年7月,1919食物銀行已募集超過5,766種物資,市值超過453,557,483元,其中8成為民眾、企業所捐贈(含即期品、格外品)。

其他循環案例 以續食凝聚社區情感共構環保生活 「明日餐桌環境廚房」原名七喜廚房,2016年由創辦人楊七喜以個人力量在台中市西區 以品牌力量打造零浪費食物供應鏈 家樂福實踐一連串的食物計劃,並結合消費者、民間團體及企業,希望讓更多食物反轉剩食 農業副產物的生物挖礦模式 大江生醫以原創的「生物挖礦模式」,將原先不具產值的農業副產物再次利用,轉化為資源 食物循環下之社會救助模式 1919食物銀行致力於幫助生活艱困但無法獲得政府補助的家庭(社福邊緣戶),盼透過 農業副產物的生物挖礦模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