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寄 - 博碩士論文行動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論文摘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影響嬰幼兒生長發展的相關因素。

研究採橫斷式設計,以滾雪球方式訪視有0-3歲嬰幼兒的本國籍母親52位、大陸籍母親31位,共83位研究個案。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8.166.176.73)您好!臺灣時間:2021/12/2303:15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高瑜璟研究生(外文):GAU,YU-JIING論文名稱:影響嬰幼兒生長發展之相關因素探討—母親國籍、健康信念、社會支持與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論文名稱(外文):FactorsRelatedtoInfantandToddler’sGrowthandDevelopment--MaternalNationality,HealthBeliefs,SocialSupportandPromotingBehaviors指導教授:章美英博士指導教授(外文):Chang,Mei-Ying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系所名稱:護理研究所學門:醫藥衛生學門學類:護理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9畢業學年度:97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42中文關鍵詞:生長、發展、大陸籍母親、健康信念、社會支持、促進生長發展行為外文關鍵詞:growth、development、MainlandChinaimmigrantmothers、healthbeliefs、socialsupport、promotingbehaviors相關次數: 被引用:9點閱:2031評分:下載:457書目收藏:2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影響嬰幼兒生長發展的相關因素。

研究採橫斷式設計,以滾雪球方式訪視有0-3歲嬰幼兒的本國籍母親52位、大陸籍母親31位,共83位研究個案。

以母親自填結構式問卷取得人口特性、母親健康信念、社會支持、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及嬰幼兒文蘭適應行為等資料,並由研究者測量嬰幼兒的身高、體重。

研究結果發現:本國籍與大陸籍母親的嬰幼兒身體質量指數正常者各約有六成,總計約有四分之ㄧ的嬰幼兒屬過重或肥胖。

大陸籍母親的嬰幼兒在文蘭適應行為總量表及動作技巧領域顯著高於本國籍母親的嬰幼兒。

大陸籍母親在自覺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利益性顯著高於本國籍母親。

大陸籍母親在家人社會支持的總分顯著低於本國籍母親;然而,大陸籍母親在朋友社會支持的總分則較家人支持高,顯示朋友是大陸籍母親主要的社會支持來源;兩組母親從醫謢人員所獲得的支持程度皆偏低,其中以訊息性的支持較多。

大陸籍母親的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顯著高於本國籍母親。

人口特性不影響嬰幼兒的身體質量指數;但母親國籍、嬰幼兒月齡不同,文蘭適應行為總量表有顯著差異,母親年齡會造成嬰幼兒溝通領域的顯著差異,父親年齡造成嬰幼兒動作領域的顯著差異,而嬰幼兒月齡不同,在溝通、日常生活技巧、社會化、動作技巧四領域的表現皆有顯著差異。

母親教育程度、父親教育程度不同,母親在自覺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利益性有顯著差異。

嬰幼兒出生排行不同,母親自覺嬰幼兒生長發展遲緩嚴重性有差異。

嬰幼兒文蘭適應行為總量表與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呈顯著正相關。

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與母親障礙性認知呈顯著負相關,與家人社會支持呈顯著正相關。

以人口特性、健康信念、社會支持及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等變項所建立的邏輯斯迴歸模式中,各變項皆無法有效地預測嬰幼兒身體質量指數。

以母親國籍、母親年齡、父親年齡、嬰幼兒月齡、嬰幼兒出生體重及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等變項所建立的複迴歸模式對嬰幼兒文蘭適應行為的預測力有28.3%,其中以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及嬰幼兒出生體重能有效地預測文蘭適應行為。

上述研究結果顯示大陸籍母親在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的執行情形較本國籍母親佳,且其嬰幼兒的發展狀況也較本國籍嬰幼兒佳,顯示大陸籍母親較本國籍母親注重嬰幼兒的生長與發展,此結果與社會大眾的認知不同,故對於跨國婚姻所生子女的偏見與刻板印象應予破除。

由於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與嬰幼兒出生體重可預測嬰幼兒的發展狀況,建議臨床護理人員加強宣導促進生長發展行為的重要性,對於出生體重較低的嬰幼兒及其母親更應加以關注。

Thisstudyexploredfactorsrelatedtoinfantandtoddler’sgrowthanddevelopment.Themethodsofthisstudywerecross-sectional,83convenientsamples,included53Taiwanesemothersand31MainlandChinaimmigrantmothers,whohaveinfantandtoddlers(age1-36months)wereinterviewedandcompletedwrittenquestionnaires.Infantandtoddler’sbodyweightandbodylength(height)weremeasured.Resultsindicatedthat:1.61%ofinfantsandtoddlers’bodymassindex-for-age(BMI)were“normal”.NearlyaquarterofInfantandtoddler’sBMIshowed“overweight”or“fat”.2.BabieswhosemotherswerefromMainlandChinaweresignificantlybetterthanbabieswhosemotherswereTaiwaneseonVinelandAdaptiveBehaviorScales(VABS)andmotorskills.3.MainlandChinaimmigrantmothers’perceivedbenefitsofaction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aiwanesemothers.4.MainlandChinaimmigrantmothers’familysocialsupport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aiwanesemothers.However,immigrantmothers’supportfromfriendswashigherthanfamilysocialsupport.Supportfrommedicalpersonnelwaslowinthetwogroups.5.MainlandChinaimmigrantmothers’promotingbehaviors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aiwanesemothers.6.Infantsandtoddlers’BMIwerenotaffectedbydemographicvariables.However,Infantsandtoddlers’VABSweresignificantlyaffectedbymaternalnationalityandinfantsandtoddlers’age.7.Mothers’perceivedbenefitofactionwassignificantlyaffectedbyparentaleducation;mothers’perceivedseveritywassignificantlyaffectedbyinfantsandtoddlers’birthorder.8.Babies’VABSwassignificantlyrelatedtomaternalpromotingbehaviors.Maternalpromotingbehaviorwaspositivelyrelatedtobaby’sVABSandfamilysocialsupport,negativelyassociatedwithperceivedbarriersofaction.9.Noneofthepredictingvariablescouldsignificantlypredictbaby’sBMIbyusinglogisticregression.10.Byusingmultipleregression,28.3%ofbaby’sVABScouldbepredictedbyvariablesincludedmaternalnationality,age,father’sage,baby’sage,baby’sbirthweight,andmaternalpromotingbehaviors.Furthermore,baby’sbirthweightandpromotingbehaviorscansignificantlypredictbaby’sVABS.Inconclusion,MainlandChinaimmigrantmothersweredoingbetteronpromotingbehaviorsthanTaiwanesemothers,andtheirbabies’developmentwerebetterthanbabieswhosemotherswereTaiwanese.ItindicatesthatMainlandChinaimmigrantmothersmaypaymoreattentiononbabies’growthanddevelopmentthanTaiwanesemothers.Itisdifferentfromthestereotypethatpeoplehave.Becausebaby’sbirthweightandpromotingbehaviorscansignificantlypredictbaby’sVABS,nursesshoulddeclaretheimportanceofpromotingbehaviorsandpayattentiontothoselow-birth-weightnewbornandtheirmothers. 目錄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I致謝-------------------------------------------------------VI圖表索引-------------------------------------------------------X第一章緒論第一節前言---------------------------------------------------1第二節研究動機------------------------------------------------2第三節研究目的------------------------------------------------3第二章文獻探討第一節國內嬰幼兒生長發展的現況----------------------------------4壹.嬰幼兒生長發展的相關概念----------------------------------4貳.嬰幼兒生長發展的相關問題----------------------------------6叁.影響嬰幼兒生長發展的因素----------------------------------11第二節母親健康信念與子女生長發展之關係--------------------------14壹.健康信念模式的發展與主要概念------------------------------14貳.母親健康信念對子女生長發展的影響--------------------------19第三節母親社會支持與子女生長發展之探討--------------------------23壹.社會支持的定義與內涵--------------------------------------23貳.母親社會支持對子女生長發展的影響--------------------------26第四節母親照護行為與子女生長發展之相關研究----------------------29壹.照護行為對嬰幼兒生長發展的影響----------------------------29貳.移民母親的照護行為與其子女的生長發展----------------------32第三章研究方法第一節名詞定義------------------------------------------------35第二節研究架構------------------------------------------------37第三節研究問題與假設------------------------------------------38第四節研究設計與對象------------------------------------------39第五節研究工具------------------------------------------------41壹.基本資料表----------------------------------------------41貳.健康信念量表--------------------------------------------42叁.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量表--------------------------------44肆.社會支持量表--------------------------------------------45伍.文蘭適應行為量表晤談版—調查本----------------------------46陸.兒童身體質量指數對照表------------------------------------47第六節資料收集與分析------------------------------------------49第七節研究倫理考量----------------------------------------------50第四章結果與討論第一節研究對象人口特性的描述------------------------------------52第二節本國籍與大陸籍母親的嬰幼兒生長發展現況的探討-------------58第三節本國籍與大陸籍母親健康信念、社會支持、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的探討--------------------------------------------60壹.本國籍與大陸籍母親健康信念的現況--------------------------60貳.本國籍與大陸籍母親社會支持的現況--------------------------63叁.本國籍與大陸籍母親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的現況------------66第四節探討人口特性與嬰幼兒生長發展、母親健康信念、社會支持、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的關係----------------------------------72壹.人口特性與嬰幼兒身體質量指數的關係------------------------72貳.人口特性與嬰幼兒文蘭適應行為的關係------------------------73叁.人口特性與健康信念的關係----------------------------------75肆.人口特性與社會支持的關係----------------------------------75伍.人口特性與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的關係--------------------76陸.人口特性與嬰幼兒文蘭適應行為、母親健康信念、社會支持、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的關係----------------------------------77第五節探討人口特性、母親健康信念、社會支持、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對嬰幼兒生長發展的影響--------------------------81壹.影響嬰幼兒身體質量指數的因素探討--------------------------81貳.影響嬰幼兒文蘭適應行為的因素探討--------------------------81第六節討論----------------------------------------------------83壹.本國籍與大陸籍母親的嬰幼兒在生長發展的差異----------------83貳.本國籍與大陸籍母親在健康信念、社會支持、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的差異------------------------------------------------84叁.人口特性、嬰幼兒生長發展、母親健康信念、社會支持、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的關係--------------------------------------90第五章結論與建議第一節結論----------------------------------------------------94第二節應用與建議----------------------------------------------96第三節研究限制與建議------------------------------------------97參考文獻中文部分------------------------------------------------98英文部分------------------------------------------------104附錄一.問卷內容效度考驗學者專家名單-----------------------109附錄二.問卷初稿學者專家審核意見統整-----------------------110附錄三.正式問卷-----------------------------------------114附錄四.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量表--檢核表-----------------128附錄五.兒童身體質量對照表-------------------------------131附錄六.文蘭適應行為量表回覆翻譯--------------------------135附錄七.本國籍與大陸籍母親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檢核表的分佈--139授權書-------------------------------------------------------142圖表索引圖2-1.預防性健康行為健康信念模式---------------------------------15圖3-1.研究架構------------------------------------------------37表4-1.研究對象人口特性-----------------------------------------57表4-2.本國籍與大陸籍母親的嬰幼兒生長發展的現況-------------------59表4-3.本國籍與大陸籍母親自覺嬰幼兒生長發展遲緩罹患性的現況-------60表4-4.本國籍與大陸籍母親自覺嬰幼兒生長發展遲緩嚴重性的現況-------61表4-5.本國籍與大陸籍母親自覺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利益性的現況---62表4-6.本國籍與大陸籍母親自覺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障礙性的現況---63表4-7.本國籍與大陸籍母親家人社會支持的現況-----------------------64表4-8.本國籍與大陸籍母親朋友社會支持的現況-----------------------65表4-9.本國籍與大陸籍母親醫護人員社會支持的現況-------------------65表4-10.本國籍與大陸籍母親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的現況-------------66表4-11.人口特性與嬰幼兒身體質量指數之卡方檢定---------------------72表4-12.人口特性與文蘭適應行為之差異分析---------------------------74表4-13.人口特性與健康信念之差異分析-------------------------------75表4-14.人口特性與社會支持之差異分析-------------------------------76表4-15.人口特性與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之差異分析-----------------77表4-16.人口特性與文蘭適應行為、健康信念、社會支持、促進嬰幼兒生長發展行為的相關性---------------------------------------------80表4-17.共線性診斷-----------------------------------------------82表4-18.相關變項對文蘭適應行為總量表之複迴歸分析-------------------82 中文部分:內政部(2008a)。

96年國人結婚之外籍與大陸配偶人數統計。

取於2008年,12月3日,自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http://www.moi.gov.tw/stat/內政部(2008b)。

96年新生嬰兒生母狀況分析(按發生日期統計)。

取於2008年,12月3日,自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968&page=1內政部(2007)。

95年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概況。

取於2008年,11月25日,自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http://www.moi.gov.tw/stat/內政部(2003)。

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專案報告。

取於2007年,6月5日,自http://www.immigration.gov.tw/OutWeb/ch9/f9a-24-1.doc王文利(2006)。

早產與低出生體重兒之國中基測成績表現。

輔仁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本榮(2001)。

發展遲緩兒童之早期發現。

第二屆全國早療相關服務成果發表大會暨國際研討會,2001,11,16-18。

花蓮: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主辦。

王光宗(2004)。

台南縣東南亞外籍母親在子女入學後母職經驗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國川(1998)。

修改後健康信念模式測量理論基礎之探討—以青少年無照騎車之研究為例。

教育心理學報,30(2),101-121。

王清香(2006)。

台灣上幼托園所與未上幼托園所幼兒齲齒狀況與牙齒健康行為之探討。

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2008)。

新台灣之子的健康-與產婦『國籍別』無明顯相關性。

台灣醫療網(2006)。

家中是最安全的地方嗎?小孩的跌倒四分之ㄧ發生在家中客廳!取於2007年,5月10日,自http://www.ecclinic.com/newsData.asp?nNo=71史麗珠(2003)。

進階應用生物統計學:連續資料分析。

台北:學富。

行政院主計處(2007)。

95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取於2007年,11月30日,自http://fies2.tpg.gov.tw/doc/result/95/a11/49.xls行政院衛生署(2007)。

醫事服務機構辦理預防保健服務注意事項。

取於2007年,11月7日,自http://www.bhp.doh.gov.tw:8080/BHP/fileviewer?id=645820行政院衛生署(2008a)。

民國96年主要死亡原因死亡人數、死亡率-按5歲年齡組及性別分。

取於2008年,12月2日,自http://www.doh.gov.tw/CHT2006/DisplayStatisticFile.aspx?d=69026行政院衛生署(2008b)。

事故傷害死亡人數、死亡率-按5歲年齡組、死因分類及性別分。

取於2008年,12月2日,自http://www.doh.gov.tw/CHT2006/DisplayStatisticFile.aspx?d=69136朱瀅茹(2006)。

東南亞外籍配偶面臨親子教養困擾之求助歷程研究-以台中縣海線地區為例。

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守義、周碧瑟、晏涵文(1989)。

健康信念模式的回顧與前瞻。

中華衞誌,9(3),123-137。

李怡娟、洪淑君、江貞紅、杜淑雲、楊慧貞、顏效禹、顏毋過、沈桂枝、王燕慧、李麗燕、楊雅惠、王淑諒(2006)。

公共衛生護理學。

台北:偉華。

李明聰(2007)。

大陸配偶來臺生活與社區互動模式之探討-以桃園縣為例。

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瑞金、張美智(2004)。

從文化觀點探討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灣之生活適應。

社區發展季刊,105,101-107。

李碧慧(2005)。

台北市0~6歲兒童生長常模之建立及肥胖盛行率之分析。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樹人(2006)。

兒童9次免費健檢4成家長不知利用。

取於2007年,12月18日,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gq3J3iSBBRn_5y_zhhYPAAcvgFE-/article?mid=725李選、徐麗華、李絳桃、邱怡玟、李德芬、雷若莉、盧成皆、史麗珠(2002)。

護理研究與應用。

台北:華杏。

李蘭、翁慧卿、曾東松、孫亦君(1999)。

青少年危害健康行為研究:八十六學年度臺北市國中生之現況。

公共衛生,26(2),75-90。

吳武典、張正芬、盧台華、邱紹春(2005)。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中文編譯版指導手冊。

台北:心理。

呂靜妮(2005)。

希望種子在異鄉的成長-探討越南籍配偶於產後之經驗歷程。

輔仁大學護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汪素敏(1997)。

心臟移植術後病人症狀困擾、社會支持與自我照顧行為相關之探討。

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君萍(2006)。

探討越南籍母親心理健康、社會支持、家庭環境與其幼兒困難氣質特徵之關係-以台灣籍為對照。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秀芬、馬小萍(2004)。

絕處逢生—探討九二一地震喪偶女單親災變後之社會支持過程。

台大社工學刊,9,39-84。

林雅玟(2006)。

東南亞籍母親親職壓力與其學齡前期兒童發展之探討。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惠芳(2005)。

早期療育相關法規與實務議題。

「提升早期療育與照護教師實務能力」暨「早期療育與照護教師實務研習營」,2005,8,11-12,23-24。

台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主辦。

林照真(2004)。

普查顯示外籍之子健康得很。

取於2007年,8月8日,自中時電子報http://probstat.nuk.edu.tw/news/join.asp?ID=2224林慧卿(2006)。

外籍女性配偶母職自我效能與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以臺中縣市識字班學員為例。

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文彬(2001)。

社會支持因應效果的回顧與展望。

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1(4),311-330。

邱文達、蔡宛真、蔡卓城、邱弘毅、謝屈平、蔡維謀、劉永弘(2003)。

台灣地區學齡前兒童頭部外傷之探討。

JEmergCritCareMed.,14(1),7-12.邱方晞(2003)。

東南亞外籍新娘家庭問題與協助需求之探討。

社區發展季刊,101,176-181。

官蔚菁(2004)。

台灣健康信念模式研究之統合分析。

國立成功大學護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季麟揚(2004)。

各年齡層口腔流行病學及防治策略。

取於2008年,11月25日,自國民健康局http://www.bhp.doh.gov.tw/BHPnet/Portal/Them_Show.aspx?Subject=200811100001&Class=2&No=200811210002洪光明(1998)。

板橋市幼兒未接種麻疹疫苗相關因素之探討。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碩士論文。

洪宜盈(2005)。

跨國婚姻婦女所生育子女之健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

台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施文文(2004)。

以健康信念模式探究大學院校教師健康狀態之影響因素。

國立中山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秀麗(2006)。

學前腦性麻痺兒家庭壓力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美華、郭素珍、蘇聰賢、陳治平(2005)。

接受生殖科技治療之早產兒母親的社會支持與婚姻滿意度。

實證護理,1(3),176-184。

翁菁菁、鄒國蘇(2005)。

三歲以下發展遲緩兒童之臨床特徵。

北市醫學雜誌,2(6),535-544。

孫世恆、楊玲芳(2006)。

早期療育發展遲緩兒童篩檢模式之建立。

物理治療,31(6),383-390。

許文娟(2008)。

台北縣幼稚園幼童之健康行為調查。

國立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民健康局(2007)。

兒童健康手冊(再版)。

國民健康局(2008a)。

WHO新版兒童生長曲線較健康的標準。

取於2008年,11月26日,自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Rtn/2007Cti-Rtn-Content/0,4526,110101+112008110100482,00.html國民健康局(2008b)。

取於2008年,11月25日,自http://www.bhp.doh.gov.tw/PDA/PressShow.aspx?No=200805090001教育部(2007)。

解開孩子成長的密碼—0-6歲嬰幼兒發展手冊。

陳如毓(2002)。

國小四年級學童及父母危害健康行為的關係。

國立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滋茨(1993)。

有效的衛生教育模式—健康信念模式。

護理新象,3(7),320-328。

陳惠敏、陳彰惠(1996)。

比較青少年孕婦與育齡孕婦在妊娠第三期的心理壓力及社會支持。

KaohsiungJournalofMedicalScience,12,183-192。

陳源湖(2003)。

婚姻暴力與社會支持之探討。

社區發展季刊,102,277-292。

陳曉悌、李怡娟、李汝禮(2003)。

健康信念模式之理論緣起與應用。

台灣醫學,7(4),632-638。

張孟修(2005)。

南投縣原住民和和民族4-6歲學齡前兒童口腔狀況及口腔保健行為與兒童行為發展之相關性研究。

高雄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惠美(2007)。

台灣學齡前兒童父母健康信念量表之編製。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慈桂、藍忠孚、李燕鳴及王本榮(2004)。

影響學齡前兒童過重相關因素之探討。

台灣衞誌,23(6),487-496。

張慧敏(2007)。

6-7歲無明顯障礙早產孩童感覺動作發展狀況之探討。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郭逸玲(2004)。

嬰幼兒發展篩檢臨床實施情形之研究。

國防大學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蕙慈(2003)。

花蓮縣地區幼兒照顧者之飲食習慣與幼兒飲食習慣之相關調查研究。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莫藜藜、賴珮玲(2004)。

台灣社會「少子化」與外籍配偶子女的問題初探。

社區發展季刊,105,55-65。

程佩玉(2005)。

社區氣喘學童之主要照顧者其氣喘照護行為與健康信念關係之研究。

臺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秀梨、邱怡玟(1999)。

護理人員對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應有的認識。

護理雜誌,46(3),67-72。

黃純德(2006)。

93~94年台灣地區六歲以下口腔狀況調查成果報告。

取於2008年11月25日,自國民健康局http://www.bhp.doh.gov.tw/BHPnet/Portal/Them_Show.aspx?Subject=200811100002&Class=2&No=200811210008黃寳萱、陳彰惠、王秀紅(2000)。

選擇不同哺餵方式的孕婦其哺餵母奶態度及社會支持。

護理研究,8(4),383-395。

楊淑惠、鄭心嫻、陳淑嫥、黃惠明、許薰惠、陳金發、賴明宏、謝明哲(1999)。

台北市學齡前兒童的體位與營養素攝取和血液脂質生化的關係。

NutritionalSciencesJournal,24(2),139-151.葉郁菁(2004)。

澎湖離島地區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暨子女生活狀況與福利需求調查。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6,55-86。

閩嘉娜(2003)。

衛生教育指導對未通過首次聽力篩檢之新生兒產婦的焦慮程度、知識、信念之影響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鎮民、蔡悅琪(2006)。

生長遲緩。

基層醫學,21(12),359-366。

蔡明祝(2005)。

外籍與本籍配偶對嬰幼兒的口腔保健知識與行為比較—以高雄市三民西區為例。

高雄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佳憓(2005)。

台南地區本地籍與越南籍初產婦在產後自我照顧及新生兒照護執行狀況的分析與比較。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文宜(2006)。

4歲以下幼童有安全座椅不到4成?孩子的保護措施做了沒~取於2007年,5月10日,自http://www.ettoday.com/2006/09/27/327-1996342.htm劉乃昀(2006)。

台北市家長對學童採取近視防治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健康信念模式之應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劉秀琪(2004)。

苗栗地區台灣、外籍、大陸育齡婦女育嬰知識、育嬰態度、社會支持與嬰兒生長發育狀況之探討。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秀燕(2003)。

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美媛、呂昌明(2006)。

大一學生健康行為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北部某大學學生為例。

學校衛生,48,19-37。

鄭雅文(2004)。

出生體重與青少年期健康狀況之相關研究。

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賴奕志(1999)。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家庭福利需求滿意度、社會支持及親職壓力之相關性研究。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正輝(2007)。

一半麵龜兒長大一樣胖。

民國96年4月26日聯合報E4。

蕭如娟(2006)。

探討社會支持對職業婦女母乳哺餵型態的影響。

長榮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Arimoto,A.M.&Murashima,S.(2007).Child-rearingAnxietyandItsCorrelatesamongJapaneseMothersScreenedat18-MonthInfantHealthCheckups.PublicHealthNursing,24(2),101-110.Bailey,D.B.,Skinner,D.,&WarrenS.R.(2005).NewbornScreeningforDevelopmentalDisabilities:ReframingPresumptiveBenefit.AmericanJournalofPublicHealth,95,1889-1893.Becker,M.H.,Drachman,R.H.,&Kirscht,J.P.(1974).ANewApproachtoExplainingSick-roleBehaviorinLow-incomePopulations.AmericanJournalofPublicHealth,64(3),205-216.Berkman,L.F.,Glass,T.,Brissette,I.,&Seema,T.E.(2000).FromSocialIntegrationtoHealth:DurkheimintheNewMillennium.SocialScience&Medicine,51,843-857.Burchinal,M.R.,Follmer,A.,&Bryant,D.M.(1996).TheRelationsofMaternalSocialSupportandFamilyStructurewithMaternalResponsivenessandChildOutcomesAmongAfricanAmericanFamilies.DevelopmentalPsychology,32(6),1073-1083.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2005a).TheParentingResearchProjects.RetrievedonMay,10,2007,fromhttp://www.cdc.gov/ncbddd/child/childproj.htm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2005b).ChildDevelopment.RetrievedonNovember,23,2007,fromhttp://www.cdc.gov/ncbddd/child/infants.htmCohen,S.,Underwood,L.G.,&Gottlieb,B.H.(ed.)(2000).SocialSupportMeasurementandIntervention—AGuideforHealthandSocialScientists.NewYork:Oxford.Garemoa,M.,Lennerb,R.A.,Nilssona,E.K.,Borresa,M.P.,&Strandvika,B.(2007).FoodChoice,Socio-EconomicCharacteristicsandHealthin4-yearOldsinaWell-EducatedUrbanSwedishCommunity.ClinicalNutrition,26,133–140.Groleau,D.,Soulie`re,M.,&Kirmayer,L.J.(2006).BreastFeedingandtheCulturalConfigurationofSocialSpaceamongVietnameseImmigrantWoman.Health&Place,12,516–526.Guttentag,C.L.,Pedrosa-Josic,C.,Landry,S.H.,Smith,K.E.,&Swank,P.R(2006).IndividualVariabilityinParentingProfilesandPredictorsofChange:EffectsofanInterventionwithDisadvantagedMothers.JournalofAppliedDevelopmentalPsychology,27,349–369.Hays,J.,Power,T.G.&Olvera,N.(2001).EffectsofMaternalSocializationStrategiesonChildren’sNutritionKnowledgeandBehavior.AppliedDevelopmentalPsychology,22,421-437.Huang,Y.C.&Mathers,N.J.(2007).PostnatalDepressionandtheExperienceofSouthAsianMarriageMigrantWomeninTaiwan:SurveyandSemistructuredInterviewStudy.InternationalJournalofNursingStudies,doi:10.1016/j.ijnurstu.2007.02.006Hulley,S.B.,Cummings,S.R.,Browner,W.S.,Grady,D.G.,&Newman,T.B.(2007).DesigningClinicalResearch(3rded.).PA: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Janz,N.K.&Becker,M.H.(1984).TheHealthBeliefModel:ADecadeLater.HealthEducationQuarterly,11(1),1-47.Kahn,J.H.,Hessling,R.M.,&Russell,D.W(2003).SocialSupport,Health,andWell-beingamongtheElderly:WhatistheRoleofNegativeAffectivity?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s,35,5–17.Kersey,M.,Lipton,R.,Sanchez-Rosado,M.,Kumar,J.,Thisted,R.,&Lantos,J.D.(2005).Breast-FeedingHistoryandOverweightinLatinoPreschoolers.AmbulatoryPediatrics,5,355-358.Kodl,M.M.,&Mermelstein,R.(2004).BeyondModeling:ParentingPractices,ParentalSmokingHistory,andAdolescentCigaretteSmoking.AddictiveBehaviors,29,17–32.Kułak,W.,Sobaniec,W.,Kuzia,J-Ś.,&Boćkowski,L.(2006).NeurophysiologicandneuroimagingstudiesofbrainplasticityinChildrenwithspasticcerebralpalsy.ExperimentalNeurology,198,4–11.Lau,B.W.K(2001).CanSocialSupportbeTranslatedintoHealth?AMissingLinkinClinicalPractice.TheHongKongPractitioner,23,290-296.Lee,L.K.,Thompson,K.M.(2007).ParentalSurveyofBeliefsandPracticesaboutBathingandWaterSafetyandTheirChildren:GuidanceforDrowningPrevention.AccidentAnalysisandPrevention,39,58–62.Liamputtong,P.&Naksook,C.(2003).PerceptionsandExperiencesofMotherhood,HealthandtheHusband’sRoleamongThaiWomeninAustralia.Midwifery,19,27-36.LuisiD.&ClarkeV.P.J.(1996).ImmunizationServicesforPreschoolers:DeterminantsofUtilizationAmongLowIncomeMothersinNewYorkCity.JournalofHealthEducation.27(5),312-317.Lyons,S.J.,Henly,J.R.,&Schuerman,J.R.(2005).InformalSupportinMaltreatingFamilies:ItsEffectonParentingPractices.ChildrenandYouthServicesReview,27,21-38.McCurdy,K.(2005).TheInfluenceofSupportandStressonMaternalAttitudes.ChildAbuse&Neglect,29,251–268.Moffitt,T.E.(2002).Teen-AgedMothersinContemporaryBritain.JournalofChildPsychology&Psychiatry&AlliedDisciplines.43(6),727-742.Norton,D.E.,Froelicher,E.S.,Waters,C.M.,&Carrieri-Kohlman,V.(2003).ParentalInfluenceonModelsofPrimaryPreventionofCardiovascularDiseaseinChildren.EuropeanJournalofCardiovascularNursing,2,311–322.Passel,J.S.(2002).DemographicandSocialTrendsAffectingtheHealthofChildrenintheUnitedStates.AmbulatoryPediatrics,(2suppl),169-179.Polit,D.F.&Beck,C.T.(2004).NursingResearch:PrinciplesandMethods.PA: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Robertson,E.,Grace,S.,Wallington,T.,Stewart,D.E.(2004).AntenatalRiskFactorsforPostpartumDepression:ASynthesisofRecentLiterature.GeneralHospitalPsychiatry,26,289–295.Rodrigo,M.J.,MartínJ.C.,MáiquezM.L.,&Rodríguez,G.(2007).InformalandFormalSupportsandMaternalChild-RearingPracticesinat-riskandnonat-riskPsychosocialContexts.ChildrenandYouthServicesReview,29,329–347.Rossiter,J.C.&Yam,B.M.C.(2000).Breastfeeding:HowCouldItBeEnhanced?ThePerceptionsofVietnameseWomeninSydny,Australia.JournalofMidwifery&Women’sHealth,45(3),271-276.Roville´-Sausse,F.N.(2005).WesternizationoftheNutritionalPatternofChineseChildrenLivinginFrance.PublicHealth,119,726–733.Santrock,J.W.(2004).Life-SpanDevelopment(9thed.).NY:McGrawHILL.Sarason,I.G.,Levine,H.M.,Basham,R.B.,&Sarason,B.R.(1983).AssessingSocialSupport:TheSocialSupportQuestionaire.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44(1),127-139.Sharps,P.W.,El-Mohandes,A.E.,El-Khorazaty,M.N.,Kiely,M.,&Walker,T.(2003).HealthBeliefsandParentingAttitudesInfluenceBreastfeedingPatternsAmongLow-incomeAfrican-Americanwomen.JournalofPerinatology.23(5),414-419.Soliday,E.&Hoeksel,R.(2001).FactorsRelatedtoPaediatricPatients’EmergencyDepartmentUtilization.Psychology,Health&Medicine,6(1),5-12.Sparrow,S.S.,Balla,D.A.&Cicchetti,D.V.(1984).VinelandAdaptiveBehaviorScales,InterviewEditionSurveyFormManual.Minnesota:AmericanGuidanceService.Tuma,J.N.,Smith,S.M.,Kirk,R.H.,Hagmann,C.E.&Zemel,P.C.(2002).BeliefsandAttitudesofCaregiversTowardCompliancewithChildhoodImmunisationsinCameroon.PublicHealth,116,55–61.Uno,D.,Florsheim,P.,&Uchino,B.N.(1998).PsychosocialMechanismsUnderlyingQualityofParentingAmongMexican-AmericanandWhiteAdolescentMothers.JournalofYouth&Adolescence.27(5),585-605.Wang,H.H.,Wu,S.Z.,&Liu,Y.Y.(2003).AssociationbetweenSocialSupportandHealthOutcomes:AMeta-Analysis.KaohsiungJournalofMedicalScience,19,345-351.Wong,D.L.&WilsonD.(1994).Whaley&Wong'snursingcareofinfantsandchildren(5thed.).Mosby-YearBook:St.Louis.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06).WHOChildGrowthStandards:Methodsanddevelopment.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04).TheImportanceofCaregiver-ChildInteractionsfortheSurvivalandHealthyDevelopmentofYoungChildren:aReview.Yearwood,E.L.(2007).ChildHealthCareDecisionMakingandExperiencesofCaribbeanWomen.JournalofPediatricHealthCare,21,89-98.Yu,S.M.,Nyman,R.M.,Kogan,M.D.,Huang,Z.J.,&Schwalberg,R.H.(2004).Parent’sLanguageofInterviewandAccesstoCareforChildrenWithSpecialHealthCareNeeds.AmbulatoryPediatrics,4,181-187.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 2. 台南縣東南亞外籍母親在子女入學後母職經驗研究 3.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家庭福利需求滿意度、社會支持與親職壓力之相關性研究 4. 台灣健康信念模式研究之統合分析 5. 以健康信念模式探究大學院校教師健康狀態之影響因素 6. 苗栗地區台灣、外籍、大陸育齡婦女育嬰知識、育嬰態度、社會支持與嬰兒生長發育狀況之探討 7. 心臟移植術後病人症狀困擾、社會支持與自我照顧行為相關之探討 8. 花蓮縣地區幼兒照顧者之飲食習慣與幼兒飲食習慣之相關調查研究 9. 外籍女性配偶母職自我效能與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以臺中縣市識字班學員為例 10. 板橋市幼兒未接種麻疹疫苗相關因素之探討 11. 東南亞外籍配偶面臨親子教養困擾之求助歷程研究-以台中縣海線地區為例 12. 台北市家長對學童採取近視防治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健康信念模式之應用 13. 學前腦性麻痺兒家庭壓力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14. 台南地區本地籍與越南籍初產婦在產後自我照顧及新生兒照護執行狀況的分析與比較 15. 嬰幼兒發展篩檢臨床實施情形之研究   1. 李瑞金、張美智(2004)。

從文化觀點探討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灣之生活適應。

社區發展季刊,105,101-107。

2. 邱方晞(2003)。

東南亞外籍新娘家庭問題與協助需求之探討。

社區發展季刊,101,176-181。

3. 翁菁菁、鄒國蘇(2005)。

三歲以下發展遲緩兒童之臨床特徵。

北市醫學雜誌, 4. 孫世恆、楊玲芳(2006)。

早期療育發展遲緩兒童篩檢模式之建立。

物理治療,31(6),383-390。

5. 陳滋茨(1993)。

有效的衛生教育模式—健康信念模式。

護理新象,3(7),320-328。

6. 陳源湖(2003)。

婚姻暴力與社會支持之探討。

社區發展季刊,102,277-292。

7. 莫藜藜、賴珮玲(2004)。

台灣社會「少子化」與外籍配偶子女的問題初探。

社區發展季刊,105,55-65。

8. 黃秀梨、邱怡玟(1999)。

護理人員對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應有的認識。

護理雜誌,46(3),67-72。

9. 葉郁菁(2004)。

澎湖離島地區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暨子女生活狀況與福利需求調查。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6,55-86。

10. 趙鎮民、蔡悅琪(2006)。

生長遲緩。

基層醫學,21(12),359-366。

  1. 嬰幼兒按摩對嬰幼兒親子依附關係之探究 2. 探討公衛服務對0~3歲嬰幼兒生長發育之影響 3. 嬰幼兒發展篩檢臨床實施情形之研究 4. 慢性精神病患生活品質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北部某區域教學精神專科醫院復健病房住院病患為例 5. 重症單位老年家屬需求、壓力與社會支持之探討 6. 出院後早產兒母親親職壓力、社會支持與母育信心之相關因素探討 7. 乳癌患者自我效能、社會支持與自我照顧的相關性之探討 8.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服務與老人生活品質之相關性研究- 9. 肝癌病患之疲憊、憂鬱、社會支持與希望感的相關性探討 10. 腦中風病人復建前後人格韌性社會支持與復原力相關因素探討 11. 幼兒園家長健康素養之調查研究 12. 從社會心理因子預測產後憂鬱—五個月追蹤研究 13. 產前「嬰兒行為訊息教育課程」對初產婦產後母育信心及母嬰依附之影響 14. 未婚女性護理人員生活滿意度及相關因素探討-以南部某醫學中心護理人員為例 15. 先天性心臟病嬰兒術後於加護病房之睡眠及相關因素探討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