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 我的小孩有心雜音! 作者:臺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病態心雜音的表現非常多樣,包括收縮期雜音、舒張期雜音、連續性雜音、奔馬音、異常的分裂音(split)與敲擊音(click)等。

此外,同一種心臟病可能會合併多項異常的心音,聽 ...  ::: 無障礙網頁說明 台大醫院 :::             :::最新消息 特別企劃 專題報導 保健園地 台大花絮 兒童專欄 前期內容       ::: 兒童專欄 怎麼辦?我的小孩有心雜音! 扁擔的另一頭—談嬰幼兒的健康安全議題   培養孩子好習慣       前期兒童專欄                         ::: 怎麼辦?我的小孩有心雜音! 內容下載:   在過去看診的經驗中,常常會碰到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來門診,然後很焦慮地跟我說:「怎麼辦?我的小朋友前幾天帶去診所看病時,被聽到有心雜音…可是我們家裡的人都沒有心臟病啊?!…」因為心臟是人體內一個很重要的器官,所以當家長一聽到小朋友心跳出現雜音,第一時間總是會很擔心是不是有心臟病。

因此,我想在此對兒童的心雜音做一個簡單的介紹,讓大家對此問題有更深入的認識。

心臟是人體內少數會跳動的器官,全身的血液就在這周而復始的心跳中,不斷地經由靜脈流入心臟,經過各個心臟瓣膜進入不同的腔室,並經由大血管流出心臟到身體與肺部。

在血液的流動過程中,如果和心臟的腔室、瓣膜、或是血管之間發生較明顯的摩擦與震動,就有可能產生所謂的「心雜音」,也就是在正常的心音中間出現多餘的聲音。

很多時候,心雜音的產生是一種生理現象,也就是說心臟血管的結構功能都正常,僅僅是因為血液的流動撞擊這些器官時所引起的聲音,這樣的心雜音可以廣泛地歸類成「功能性」或「良性」的心雜音(functionalmurmurs、innocentmurmurs、orbenignmurmurs)。

但有時心雜音的出現是因為心臟血管本身的結構功能出了問題,導致血流在特定位置出現亂流的現象,這樣的心雜音就是一種心臟病的表徵,稱為「病態」的心雜音(pathologicmurmurs)。

我常常拿水管當例子,當水流經一條水管而發出聲音時,可能的解釋有兩個:一個是其實水管很通暢,只是水流流速略快或是外界干擾很少,所以仔細聽還是會聽到流水聲(良性的心雜音);第二個可能是水管本身出現了阻塞或破洞,導致水流流速或方向出現劇烈改變,因而造成明顯的流水聲(病態的心雜音)。

心雜音不是病,只是需要由醫師來解讀雜音背後的意義 心雜音不是病,只是需要由醫師來解讀雜音背後的意義。

專業的兒科醫師可以透過仔細的心臟聽診,有時輔以儀器的檢查就可以分辨出這兩大類的心雜音,並且找出引起病態心雜音的真正心血管問題所在。

所幸來門診求診的小朋友中,大部分的心雜音是屬於良性的。

在過去的統計中,至少30%的小朋友在生命中的某一時期都曾出現過這樣的良性心雜音,特別是在幼稚園及小學低年級的階段。

簡單來說,良性的心雜音在聽診時常會有下列特色:不會太大聲(分級在第三度以下)、幾乎都會是收縮期的心雜音、有時會出現很有特色的音調(高頻、具有音樂性的聲音)、有時會隨著姿勢或身體狀況的改變(例如發燒、激動)而出現音量上的變化、通常會在胸骨的左中下側被聽到。

有經驗的醫師往往只要靠耳朵就可以診斷出這樣的心雜音,立刻解除家長心中的不安與疑慮。

當然,很多家長在聽到醫師的解釋後,還是不免要問:「那良性的心雜音什麼時候會好?」其實,因為這樣的心雜音不具有任何臨床意義,心臟結構與功能都是正常的,所以最好的回答應該是「什麼時候會好」根本無所謂。

就臨床上的觀察,良性心雜音通常需要數年的時間才會慢慢消失,有些人甚至到成人後還是聽得到雜音,家長們不必因為反覆被聽到相同的心雜音而回診,而且因為這樣的心雜音沒有任何的病理意義,所以並不需要為此擔心或做任何日常活動的限制。

另外,還有一種在新生兒及嬰兒時期特別容易被聽到的良性心雜音,叫做「周邊肺動脈狹窄」(peripheralpulmonarystenosis),這種現象是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據推測應該和新生兒時期雙側肺動脈相對較狹窄與分叉的角度較特別有關。

這樣的心雜音絕大多數在6到12個月大會逐漸消失,而且對心臟功能完全沒有影響,爸爸媽媽可以不必擔心。

然而,有一些心雜音的出現則暗示著小朋友有心臟的問題,聽到這種病態的心雜音就不能輕忽以對。

病態心雜音的表現非常多樣,包括收縮期雜音、舒張期雜音、連續性雜音、奔馬音、異常的分裂音(split)與敲擊音(click)等。

此外,同一種心臟病可能會合併多項異常的心音,聽起來相似的心雜音卻可能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心臟病;有些病態心雜音會很大聲,所以會很早就被聽到進而早期診斷出心臟的問題(例如心室中膈缺損或嚴重的肺動脈瓣狹窄),但有些心雜音則不明顯,因此很容易被忽略(例如心房中膈缺損)。

由此可知,病態的心雜音往往需要非常有經驗的醫師才能解讀。

一旦醫師判斷可能是病態的心雜音時,通常都會再安排心臟超音波及其他相關檢查(例如胸部X光、心電圖)以確認引起雜音背後真正的問題所在。

無論是先天性的心臟血管結構缺陷、或是後天性心臟病引起的心肌或瓣膜功能異常,很多疾病一開始都是以心雜音做為最初的診斷線索。

此外,在這些疾病的追蹤治療過程當中,心雜音的變化也常常可以做為判斷病情進展的依據之一。

因此,有經驗的兒科醫師會特別重視心臟聽診,透過仔細聆聽心臟的「心聲」,可以發現心臟想透露給醫生的訊息。

一旦小朋友被聽到有心雜音,爸爸媽媽先不需要過度擔心,但要記得請小兒心臟科醫師做診察,通常很快就能判斷是否僅是良性的心雜音。

雖然有一部分小朋友的心雜音是心臟病的表現,但以目前的小兒心臟醫療水準來說,只要及時獲得正確的診斷,絕大多數的心臟病童都能獲得良好的治療。

小兒部主治醫師陳俊安       網頁分享: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23123456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醫療機構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