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馬加鰆 - 維基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康氏馬加鰆(學名:Scomberomorus commerson)為鯖科馬加鰆屬的魚類,中國大陸俗名馬鮫(康氏馬鮫的簡稱),閩南語稱馬加魚、𩵚魠魚(土脫魚、土托魚、土魠魚、頭魠 ... 康氏馬加鰆 語言 監視 編輯 康氏馬加鰆(學名:Scomberomoruscommerson)為鯖科馬加鰆屬的魚類,中國大陸俗名馬鮫(康氏馬鮫的簡稱),閩南語稱馬加魚、𩵚魠魚(土脫魚、土托魚、土魠魚、頭魠魚)。

分布於印度洋北部沿岸、紅海、東至澳大利亞、北至日本、朝鮮以及中國大陸南海、台灣海峽、東海南部等海域,屬於近海暖水性中上層魚類。

[1]本魚無鰾,第二背鰭下方側線突然向下彎曲,幼魚身體上具橢圓形的大黑斑,中間三分之一第一背鰭白色,其餘鰭黑色,背鰭硬棘15-18枚;背鰭軟條15-20枚;臀鰭軟條16-21枚;脊椎骨42-46枚,體長可達240公分,棲息在沿岸水質混濁的海域,會進行迴游,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甲殼類等為食。

康氏馬加鰆 保護狀況 近危(IUCN3.1)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Actinopteri 目: 鯖形目Scombriformes 科: 鯖科Scombridae 屬: 馬加鰆屬Scomberomorus 種: 康氏馬加鰆S.commerson 二名法 ScomberomoruscommersonLacepede,1800[1] 異名 Scomberomoruscommersoni[2]康氏馬加鰆 目次 1產地 2營養 3食用 4參考文獻 產地編輯 台灣海域所產的馬加魚有六種: 台灣馬加鰆,台語為白腹仔。

高麗馬加鰆,台語為闊腹。

日本馬加鰆,台語為正馬加或正馬鮫。

康氏馬加鰆,台語為𩵚魠(土托或塗托)。

中華馬加鰆,台語為疏齒或大耳。

棘鰆,台語為竹節或石橋。

東方齒鰆,台語為煙仔虎台灣台中與台南為捕𩵚魠魚基地之一。

而冬天時澎湖地區海域所產土魠魚亦富盛名。

營養編輯 鰆魚肉美刺少,含高蛋白質、低脂肪、礦物質、鈣、磷、鐵等,是閩南、臺灣地區喜食的魚類,尤其土托魚羹更是有名的小吃。

食用編輯 炸𩵚魠魚,台灣小吃。

𩵚魠魚羹,台灣小吃。

魚酥塊加勾芡形成稠湯,再加醃筍塊、香菇絲、木耳、蝦米,加烏醋醬油芥末,即可。

湯汁香甜。

[3]參考文獻編輯 ^1.01.1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康氏马鲛.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2009-04-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Scomberomoruscommers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台灣魚類資料庫. ^𩵚魠魚羹-台灣大百科全書.[2015-11-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2).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資訊:康氏馬加鰆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康氏马鲛&oldid=71470348」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