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地品》序略說- 東陵心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佛之後,他老人家以在娑婆世界二十一天的時間,用法身佛的立場入深寂靜之中、入深定,在三十三天七個地方總共講了九次 ... Contents... udn網路城邦 東陵心坊 (到舊版) 佛乘頻道-第九封印http://www.yuandao.org.tw/paper/sundon.php?item=2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文章相簿訪客簿 精選 《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地品》序 略說 2008/11/0506:41 瀏覽3,421 迴響3 推薦45 引用0 【1997上品華嚴法會實錄】《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地品》序 略說題名:自性華嚴.十大一如 年代:2007素材:油彩‧畫布尺寸:121x72.5cm(60M)主講/李善單 導師 整理/黃 敏今天很高興大家聚會在這裡,共同來成就自身的上品華嚴。

我們在這兒所要講的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地品》,從中摘錄出來做一番探討。

首先略為的敘說佛乘宗第二代袓師 緣道菩薩為《華嚴經十地品》所寫的序。

   「華嚴經王,為釋迦如來於此娑婆世界示現成道後,最初所轉之根本教輪,示眾生入佛知見,明人人具如來福德智慧。

」(註)  《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佛之後,他老人家以在娑婆世界二十一天的時間,用法身佛的立場入深寂靜之中、入深定,在三十三天七個地方總共講了九次的華嚴(忉利天七處九會)。

   而娑婆世界所流傳的《華嚴經》是下品華嚴。

當年龍樹菩薩有所成就之後,到了龍宮取經藏,希望流傳於世,於是龍王就跟他說,我藏寶閣、藏經閣就在那邊,你自己去拿。

龍樹菩薩本來想要先拿中品或上品華嚴,結果以大神通力變了一匹白馬,連續騎了三個月猶不能盡。

中品華嚴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上品華嚴,所以龍樹菩薩不得已,只好拿了下品華嚴,並以下品華嚴在娑婆世界弘法。

   「依法修行皆可成佛之真理,共分上、中、下三部,上部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一四天下微塵數本,因非凡夫之心識量所能理解,故龍樹菩薩僅以其簡略之下部華嚴宏傳於世。

」   就上品華嚴而言,它是無量的,為什麼?因為所謂上品華嚴就是自性華嚴,自性華嚴就是你自己的佛性,你的佛性是無量的。

整個法界無量眾生有無量自身的佛性,每一個眾生自己本身就是一部經典,事實上眾生過去無量劫世所經歷就是一部佛經。

你現在的起心動念是因為你還不明瞭,所以稱之為在三界內的無明。

貪嗔癡的現象和無量的未來世種種……,每個念頭都是一個生滅,每個生滅都是一個輪迴。

你的起心動念之間,和過去現在所做的一切,都代表你內在的佛性,一種無上智慧自然的運作,只可惜你自己並不明瞭而已。

   因此,你的每一世、每一個起心動念、每一個想法本身就是成就的一部經典,如是無量世界個個具足佛性的無量眾生,成就了上品華嚴的無量。

而所謂無量不是以眾生的心識、意識猜測想像可以理解的,唯有你能夠明瞭到自己的佛性與自性的時候,你就同時明瞭到所有眾生的佛性,因為佛性只有一個,明瞭到自己內法界的本質,你同時也明瞭到外法界一切眾生的本質,所以「並非凡夫之心識量所能理解」。

因為一切推測與猜測只能從你的學識、經驗裡得到,但是你受到每一世的能量上的障礙,所以你不知道你過去世如何。

同樣的對於未來,在可理解的範圍內,你可以推測,可是在不可理解、不可預測的範圍你就無法看透它,因為你的心識活動所產生的能用相當有限。

   同樣的道理,因為眾生的根器受限的關係,所以在娑婆世界所流傳下來的是下品華嚴。

要明瞭上品華嚴,只有兩個方式,一個就是明瞭自己的佛性,皈依在自己的自性裡面,那麼同時也能夠明瞭到整個法界的法性。

第二個就是在佛乘宗上課修行,你自然就有機會明瞭。

   「而其中十地品一節,即係世尊於大自在天王宮殿法會中對聖位大菩薩所弘者,為五十二位菩薩行中,超凡入聖,圓證佛果之理路。

」   釋迦牟尼佛在天上三十三天總共七處九會,其中有一段講到《華嚴經》,《華嚴經》是由金剛藏菩薩對解脫月菩薩所說,而這裡提到的五十二位菩薩行所指為何?行是指一般的凡夫等等到十地,十地之後的修行次第即是成佛,佛教一般把從凡夫修行到十地菩薩總共分為五十二階位。

   「證諸華嚴經。

即可知佛學精深博大,佛法之不可思議,亦足見釋尊所傳之佛法,迄今能見諸於經典傳佈於世者,只不過蒼海之一粟耳。

」   佛法的浩瀚不只限於文字上,並不是只告訴你我們該慈悲、我們要如何如何,你也覺得非常有道理,卻僅止於此。

佛法的浩瀚在你的內心,當你覺得非常有道理之後,不斷身體力行去實踐,願意把你所聽聞到的佛法用於世間法上。

如果佛法跟世間法有所脫離時,一切的修行都是世間法;如果你的任何世間法都能跟你的佛法相結合的時候,所有的世間法都是修行法。

所以真正明瞭佛法在於用,而不在於表面上一種很粗淺的認知。

  「值此末法時期,邪說橫行,甚而有以不知謂知,以不解為解,未證言證,以之誑惑眾生,而博取名聞利養,致使初機學佛者,不知何所適從。

」   第二代袓師寫這篇文章是民國五十幾年,經過了三十幾年以後的現在,看這段文章還是心有戚戚焉,身有同感,自古以來差不多都是這樣。

   「為闡明正知正見,何者為凡夫識神之幻境,何者為聖者法身之大用,使修行者有所辨別印證,故乃將之付印流通。

」  佛乘宗所依據、參考的經典是《華嚴經》的十地品,為什麼?因為初地菩薩到十地菩薩種種不可思議、種種成就法身能用的一切現象,不管是在下品、中品或上品所敘說的精神主旨都是一樣的,唯有差別的是講得多與少而已。

不管是從初地到十地,在下品華嚴裡面,對於菩薩所達到的境界,以及他內在的成就,下品所說的精神在中品上品也一樣如是說,所以佛乘宗是以《華嚴經》十地品做為佛乘宗在娑婆世界所依據、參考印證的經典。

   「然而因賅果海三界安立,果徹因源,諸法平等,短劫入長劫,是三大阿僧祈劫成佛,長劫入短劫,故一超而入聖。

」   修行啊,佛家常常在講的,你必須要經過三大阿僧祈劫以後才能夠成佛,從凡夫一直到進入聖境界,然後再變成十地菩薩,然後再變成佛。

所謂三界就是貪嗔癡,如果你能夠在自我內在修證修行上,將貪嗔痴轉換為戒定慧,對自己本身透徹明瞭的時候,那麼三界就不存在了。

 「故一超而入聖」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明瞭自己的佛性,一明瞭佛性的彈指剎那,一切貪嗔癡所造成的表相都可以相應為自己的體而轉換成為聖境界裡的戒定慧,所以你看看自古以來那些高僧大德所做的事情都非常非常的奇特。

   南泉有一天開了一個公案,對弟子說,如果你們不能回答這個公案,我就把那隻貓給殺了。

弟子們回答不出來,他老人家當場就把那隻貓砍成兩半。

可是對於聖境界高修行者而言,他這樣子做並不會造成任何的殺業,也沒有犯任何的戒,他有他自己的因緣,有足夠的把握,他這一刀砍下去是可以把那隻貓超度到淨土上去的,他有把握這一刀砍下去可以讓他的弟子在很多心法上有所悟證。

如果這兩樣都如此圓滿的時候,他所做的這個相,在它的本質、本體上就是正確的,所以不是表相的問題。

故一個修成行者超越了某種局限之後,他所的一切都會跟自己的佛性相應,因為佛性是充滿了光明圓滿與善,所以他無論是現哪個表相出來,一切的行為自然就如同佛,自然就對眾生的佛性有所啟發。

  「十法界入一大緣起,似水揚波,以法相觀,萬有分殊,重重對礙,以實相論,是空有一如,唯是一心。

」   所有一切對立的狀態、現象,在你的眼識、意識裡面感受到一切所有的「對」是來自於自己明瞭自己內在多少,所以中國人講逐臭之夫,一般人喜歡聞香味,可是偏偏有人很喜歡聞臭的味道,就好像有些人聞臭豆腐的味道會受不了,可是有些人就喜歡吃臭豆腐,海畔有逐臭之夫,他怎麼樣?他就不喜歡香的味道,他特別喜歡像魚的腐腥味,所以各有因緣。

至於你會重重對立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你內在有一個自我的尺度和我的執著存在。

   佛教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意思不是只在規勸我們表面上要多做好事,不要做壞事情,因為這原本就是身為人所應該做到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是在告訴我們內心不要有惡的尺度。

你覺得某人長得很愛國、長得很抱歉,你為什麼會這麼覺得?是因為他吻合你內心醜的尺度。

如果你內心覺得一切都是善、光明,都是美,那麼你看任何事相,你自然會體會出所有一切的美。

所以一切對立的狀態,起因於自己的內心,如果你還在外在找理由,那是因為你不明白自己。

一個明瞭自己的人,就會明瞭到自己跟整個外法界,跟一切的因緣是如此的息息相關,彼此是密為一體的。

   「佛教乃宗教之宗教,佛學乃哲學之哲學,更乃科學之科學。

」   佛教是宗教之宗教,佛學是哲學之哲學,這個我們佛教徒都是知道的。

「更乃科學之科學」,這在實驗、實證上是很清楚,像佛乘宗世界弘法的學員大部份都知道我們去年和今年在榮總所做的實驗,這些實驗改變很多人類在科學、醫學上的看法。

事實上人類是可以控制自我內在的,生理情況的控制並不是那麼困難,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到,不管是增強自己的生命力,或者是因為其他原因。

對於自己五臟六腑內在的控制能力,的的確確是遠遠超越目前醫學、科學領域所能理解的,這是屬於人體生命科學的範疇。

   「佛教雖源於印度,而至中國乃大成,而今人欲橫流,世道淪夷。

」   這從民國五十幾年到現在都還一直是這樣子。

「隨科技之發達,而道德反日愈墮落,為轉世間為淨土,唯有發揚中華文化,提倡倫理道德及無我救生之大乘佛法,以淨化人心。

」這在民國五十幾年的時候, 第二代袓師就已經提出心靈改革,而現在很流行,是吧?   「佛法貴在實踐實證」   千萬記住這一點。

學佛修行不只是念佛、打坐或熟讀幾本經書,就可以直超三界了,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真正的成就、能夠自力往生、能夠改變自主命運的,是把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確實的運用實行。

 《聖經》裡面有一個故事就很好:烏龜跟上帝說,我要當你的門徒。

耶和華說好,剛剛那邊有隻鶴走過泥巴路,牠的腳髒了,你去把牠洗乾淨。

烏龜聽了就高聲抗議,我是你的門徒,我怎麼可以去做那麼卑賤的事。

耶和華怎麼說?你如果不去做,人家怎麼知道你是我的門徒。

   同樣的,佛法的精神是要我們把所學習到的、佛告訴我們的,和我們內心一切善的真理,確確實實運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上,所以它是一種實踐。

在實踐的過程,配合自己的生理功課產生實證的成就。

如果你只想藉由打坐、唸佛、拜懺修得成就,那麼對不起,恐怕沒有辦法,否則國父紀念館這些燈在這好幾年,以它們入定的功夫早就成佛去了。

就好比我們講,學佛要吃素,如果吃素就能成佛的話,那麼那些馬牛羊早不知道證到哪裡去了。

所以,佛法真正的精神是積極運用在我們日常生活裡,而不是遇到事情的時候,十無量心擺兩邊,貪嗔癡擺中間,那就糟糕了。

   「而十地品正為入佛知見,圓成正覺之聖典」,十地品是佛乘宗在娑婆世界所依據的經典,不管在上品、中品或下品,完全貫通一切精神的就是十地品。

「本會特別發心倡印,期使大法廣為流佈,以宏世尊大慈大悲之功德,謹為序。

」 以上就是我約略解說,佛乘宗 第二代袓師為《華嚴經十地品》在三十幾年前所寫的序。

 (註)本文內容引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地品略說》,由佛乘宗大緣精舍世界弘法總會印行。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感謝造訪寒舍-東陵心坊-http://blog.udn.com/qqbat405【新藝境】寶勝畫廊http://arts.sundon.net/taiwan/index.html台北市敦化北路207號B1;台中市南屯區東興路3段167號1樓 營業時間:11:00~22:00(週四~18:00週日~20:00) 回覆 推薦引用 有誰引用 我要引用 引用網址 列印 全站分類:創作| 文學賞析 自訂分類:華嚴十地品 上一則:《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地品》略說(一)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真誠無價 【創作藝賞】畫說金剛經(一) 【娑婆隨筆】「一念」改變命運奇蹟(上) 「掌握乾坤」超越时空藩篱的相遇(下) 當恐龍遇見佛…結合佛手作品體現菩薩慈悲 發願助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聖淨土 3樓. [email protected]/06/1123:50 七處九會(依維基百科) 八十華嚴有三十九品、七處九會之說。

七處包括地上三處、天宮四處,即 菩提道場(地上):第一會六品(〈世主妙嚴品〉以下); 普光明殿(地上):第二會六品(〈如來名號品〉以下)、第七會十一品(〈十定品〉以下)、第八會一品(〈離世間品〉); 忉利天宮:第三會六品(〈昇忉利天宮品〉以下); 夜摩天宮:第四會四品(〈昇夜摩天宮〉以下); 兜率天宮:第五會三品(〈昇兜率天宮品〉以下); 他化天宮:第六會一品(〈十地品〉); 重閣講堂(即逝多林):第九會一品(〈入法界品〉)。

忉利天(天城文:त्रयस्त्ऋंश,Trayastriṃśa,巴利語:तावतिंसTāvatiṃsa),音譯多羅夜登陵舍、怛唎耶怛唎奢等,意譯為三十三天,是佛教世界中欲界的第二層天,因有三十三個天國而得名。

依此邏輯,七處九會包含忉利天,而忉利天屬於七處九會中的一處,請問這樣的理解是正確的嗎? 2樓. 映月(休格)2014/09/1623:16 在這裡仍然看不到油畫的圖.奇怪?! 我們因無明而對,,起執著,而方便說:「三界就是貪瞋癡」,但以來說,三界應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愚見,佛子持菩薩戒與修習禪定來斷除貪瞋癡三毒後,就生起般若智慧.請參考. 1樓. 水羚2008/11/1514:54 很棒的布落格 敬愛的格友您好首先謝謝您在訪客簿的留言至今才見到回覆很抱歉您的佛文及布落格很有特色很用心祝您法海成就水羚 會員登入 += ※請計算輸入數字 送出迴響 加入好友 推薦部落格 訂閱關注 留言給他 東陵 部落格推薦:5 等級:8 點閱人氣:447,592本日人氣:28 文章創作:136 相簿數:8 輸入關鍵字: 搜尋 prev 2月(1) 最新發表 最新回應 最新推薦 熱門瀏覽 熱門回應 熱門推薦 《金剛經》第一講~第二十九講 淨葉不沉 真誠無價 【佛乘宗師講堂】第一講上品華嚴 【創作藝賞】畫說金剛經(一) 【娑婆隨筆】「一念」改變命運奇蹟(下) 《金剛經》第一講~第二十九講 【佛乘宗師講堂】第一講上品華嚴 【善單工作室】藝術創作欣賞(一) 「掌握乾坤」超越时空藩篱的相遇(下) 「掌握乾坤」超越时空藩篱的相遇(上) 只聽半套故事 ★宣公上人簡傳(影音)+談修行六大宗旨 四季紅 2015/16歐洲足球冠軍聯賽杯八強淘汰賽4/13,14 禪心清凈境,無心萬事寬:開心是一種精神喜樂的層次、樂觀開朗的境界。

有子莫要他當總統 是「柔情密意」還是「柔情蜜意」? 聽音樂不要太久,毀損傷聽力,千萬不要造成永久性的損傷! 每人心中都有朵清淨蓮花(佛家) 「不住相布施」 「緣道觀音廟」 「量子理論」 金剛經 佛乘大法 佛乘佛學大藝術 佛乘宗師講堂 宗師講堂 光明圓滿善 佛性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佛乘宗師 李善單導師 佛 佛學 修行 證道 九字禪 感恩 珍惜 清淨 自性 心靈 啟迪 淨化 洗滌 內斂 奇蹟 一念 命運 李善單教授 藝術創作 藝術賞析 美學 藝文活動 佛乘宗 ART 木化石 古董 人文 藝博會 佛教 藝術博覽會 藝術 慈善 宗教 恐龍 化石 李善單 上品華嚴 佛法 佛乘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廟宇助建 觀世音 觀世音菩薩 RSS部落格聯播 ▲top 本部落格刊登之內容為作者個人自行提供上傳,不代表udn立場。

刊登網站廣告︱關於我們︱常見問題︱服務條款︱著作權聲明︱隱私權聲明︱客服 Poweredbyudn.com 粉絲團 udn部落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