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一、《法華經》各品大意 - 星雲大師全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20 一、《法華經》各品大意 · 第一〈序品〉 敘述演說這場法會的緣起,是本經的總序,佛陀說《無量義經》之後,入於無量義處三昧。

· 第二〈方便品〉 · 第三〈譬喻品〉 · 第四 ... 大師全集 全集自序 全集介紹 大師略傳 大事年表 著作總覽 影音弘法 相關連結 首頁/ 第一類【經義】/ 法華經大意/ 220 【附錄】/ 220 一、《法華經》各品大意 220 一、《法華經》各品大意 第一〈序品〉敘述演說這場法會的緣起,是本經的總序,佛陀說《無量義經》之後,入於無量義處三昧。

天上散種種妙華,佛陀的眉間放白毫相光。

彌勒菩薩於是發問,文殊師利菩薩回答:過去諸佛宣說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前,皆現此瑞相,並舉過去日月燈明佛說大乘經為例,暗示佛陀說此經之殊勝,有別於他經,喚起大眾的注意。

第二〈方便品〉靈山一會的大眾,驚訝於佛陀於此土和他土的六種瑞相,從彌勒、文殊菩薩的問答中得知,釋迦牟尼佛將宣說出現於世間的一大事因緣,乃迫不及待地等待佛陀說法。

那時,佛陀安詳地自無量義處三昧起,稱歎諸佛甚深無量的智慧,難解難入,並說諸佛究竟了知的諸法實相「十如是」。

過去諸佛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講說三乘教法,是為了引導眾生入「究竟解脫」的一乘佛道;此時所說才是佛的真實教法。

會中五千增上慢人退席後,佛陀才宣說唯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即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一切眾生皆當作佛;實無餘乘,唯一佛乘。

第三〈譬喻品〉佛陀宣說「諸法實相、四佛知見、開三顯一」等重要的法門後,進一步釐清善巧方便的觀念。

聽此法門的人當中,上根、上智的舍利弗,最先去除無明的烏雲,領解佛意,聽到過去未曾聽聞的佛法,身心泰然而言:「今日乃知,真是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

」佛陀為他授記為華光如來。

但大眾對佛所說「開三乘顯一佛乘」之真意,尚有疑惑。

佛陀再以譬喻,反復闡明前面所說的法。

佛陀將三界譬喻為火宅,三乘喻為「羊車、鹿車、牛車」,一佛乘喻為「大白牛車」,以「火宅三車喻」闡述「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及「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的深義。

第四〈信解品〉中根的四大聲聞,即須菩提、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從佛陀聽到「三界火宅」的譬喻後,漸漸產生理解,佛陀出於此世間的真正意義,是在於「開三顯一」的慈悲與智慧,乃藉「長者窮子喻」,來詮釋「無量珍寶,不求自得」的深義。

以長者比喻大慈悲的佛陀,窮子譬喻為三乘,由此引出「於一乘道,隨宜說三」的結論。

第五〈藥草喻品〉延續前品四大聲聞的信解,但恐怕尚未徹底理解、信受,故佛陀再舉「藥草」的譬喻,以闡明生長雖不同的三草二木,卻同受一雨之滋潤。

眾生根機雖然千差萬別,但如來的說法,能讓他們皆歸入一味平等的一佛乘。

小藥草喻人天乘,中藥草喻二乘(聲聞、緣覺),大藥草喻藏教菩薩,小樹喻通教菩薩,大樹喻別教菩薩。

佛的平等智慧即是一味之雨,藥草、樹木雖有大小不同,若蒙雨露滋潤,皆能潤澤成長,如同佛陀以一相一味之法,平等利益一切眾生。

第六〈授記品〉中根的四大聲聞,已領悟三乘方便、一乘真實的佛意,又在〈藥草喻品〉中,了解佛法的一相一味,佛陀說法沒有差別,任何眾生都同樣可獲得利益的緣由。

在此四大聲聞對佛意越發的理解。

這時,佛陀以佛眼觀察四大聲聞的心,已領悟平等一味之旨,本自具有佛之知見既已解開,則成佛真因已具足,佛陀乃為四人授記並宣說成佛的因緣事蹟。

四位聲聞的授記,各隨自己的因緣,則名號有別。

而國土莊嚴,都一樣清淨,是同一清淨心所感之實報莊嚴。

所化的眾生中,沒有三惡道,則是本願所召。

眷屬的多少、壽命的長短、法住的久近,皆各隨願力所致。

第七〈化城喻品〉佛陀以「因緣說」敘述佛與下根聲聞的師徒因緣,不是此次出世才開始結的淺緣,而是從遙遠的過去世就成為師徒,且師徒的關係一直延續到現在的。

並假托大通智勝佛與其十六王子間的宿世因緣,以破除那些聲聞以為三乘真實的迷情,而顯示三千塵點劫以來的結緣。

接著以「化城」的譬喻,令下根聲聞證悟「三權一實」的妙旨、「開三顯一」的佛意。

「化城」無有實體。

三乘不真實,如化作、如假造的空中樓閣一樣,藉著化城的譬喻,彰顯「開三顯一」的妙義。

佛陀對下根眾生無限大慈大悲說法的情形,在此可見。

第八〈五百弟子受記品〉佛陀為五百弟子授記,實際上已把千二百五十弟子包括在內。

但先為五百弟子授記,授記的名號,同是「普明如來」。

在此佛陀開三乘方便顯一乘之真實,並顯示一佛乘之內涵,及其餘二乘非真的事實。

為阿羅漢、辟支佛二乘人開示菩薩道之事,一切人等皆當授記,未來世咸得成佛。

凡聽聞受持者,皆應發大乘心,修學菩薩道法,做法華會上未來預記的弟子。

五百弟子均在法華會上,且說領解的「衣珠喻」,比喻有大器而滿足於小智者,猶如衣內繫寶珠而不自知。

第九〈授學無學人記品〉佛陀為富樓那、憍陳如及五百弟子等之無學阿羅漢授記後,繼為未證四果之阿難及羅睺羅,以及有學、無學的二千聲聞等,授記未來當得作佛。

會中有新發意菩薩八千人心中疑惑,為何諸大菩薩尚未得授記,這些聲聞竟能蒙佛授記?佛陀乃告知,這些聲聞弟子過去、現在、未來,皆「安住於佛法,以求無上道」,而得成佛的因緣。

第十〈法師品〉首言佛在世或滅度後,凡聽聞《法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者,都可以得到成佛的授記。

接著詳細的述說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的五種法師修行,與供養尊敬《法華經》十種供養的功德。

並以「鑿井喻」,說明在高地為了求水而挖地,穿過小乘的乾土,終會到達一乘的濕土而得智水。

此品強調「流通」是傳播佛法重要的修持。

如來滅度後弘揚《法華經》者,是為「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將能說法無畏,得諸佛龍天所護衛。

第十一〈見寶塔品〉在〈法師品〉說明修行《法華經》的功德極為廣大,因此擔心或許有不信者,乃在此品出現多寶如來的證明。

此時,大地踊出一座大寶塔,懸於空中。

塔中出大音聲,證明佛陀宣說的《法華經》是真實不虛的。

寶塔中的多寶佛是過去無量阿僧祇世界之佛,發願凡有宣說《法華經》之處,其塔必踊現以證明《法華經》的真實。

本品裡,見佛佛互為護持,十方諸佛雲來集,釋迦如來開啟多寶塔而入其中,多寶佛分半座迎入釋迦如來,二佛並坐於塔中。

過去、現在二佛並坐,為了令世人相信,只要信仰受持《法華經》,必當作佛。

釋迦如來向大眾宣告不久當入涅槃,懇切期望未來有弘經傳教之人。

一佛出世千佛護持;一佛入滅,未來無量諸佛也當生起勇猛心,傳承如來弘化世間的任務。

第十二〈提婆達多品〉在〈寶塔品〉,藉多寶如來的證明,確定《法華經》的真實。

佛陀又想激勵大眾受持《法華經》、弘經的殊勝,而敘述自己往昔為國王時,為了求法,師事阿私仙人而得聞妙法,成等正覺。

那時的阿私仙人,即這世的提婆達多,以此因緣乃授記提婆達多當得成佛。

另,文殊師利入龍宮說《法華經》,八歲龍女聞經即身成佛,證明此經功德廣大。

第十三〈勸持品〉說明此經是諸佛之慧命,為眾生正因之佛性(本具佛性)。

若如來滅後,人多弊惡,最難奉持,若沒有人受持,則佛種斷絕,此為釋尊之隱憂。

於是藥王菩薩、大樂說菩薩以及二萬菩薩、五百羅漢、八千聲聞、憍曇彌、耶輸陀羅比丘尼等,默領佛意,安慰佛陀,各願奉持,不惜身命,廣說此經。

佛陀也為養母摩訶波闍波提、羅睺羅之母耶輸陀羅,和比丘尼等授記。

第十四〈安樂行品〉上品中,具體宣說佛滅後的惡世中,有反對弘通《法華經》的人,更示以諸菩薩等「不惜身命」為《法華經》實踐的決心。

文殊師利菩薩請問末世持經的方法,佛陀告知應安住於四種實踐規範,即「四安樂行」:身安樂行、口安樂行、意安樂行、誓願安樂行。

並以轉輪聖王髻中罕見授人的明珠(髻珠喻),說明如來於法華會上開權顯實,授記二乘,謂彼等已出離分段生死,皆得作佛,猶如輪王解髻中之珠,授與功臣一般。

第十五〈從地踊出品〉此時,從他國土來之諸位菩薩,請求在娑婆世界護持《法華經》。

這時,從他方國土雲集而來,超越恆河沙數的諸大菩薩們,向佛宣說佛滅後,將在此娑婆世界弘揚《法華經》。

佛陀說不需他們護持此經,娑婆世界自有六萬恆河沙等的菩薩及其眷屬,會護持讀誦廣說此經。

是時,四大菩薩為上首的六萬恆河沙的菩薩們,便從地踊出禮拜釋迦如來、多寶如來;這些菩薩,都是釋迦牟尼佛在此土時所教化的菩薩,故稱為「本化」。

從久遠以來,佛陀便在此土他方教化無數眾生。

此為開顯「久遠實成」佛果的序曲。

第十六〈如來壽量品〉在〈踊出品〉,六萬恆河沙數的本化菩薩從大地踊出時,連彌勒菩薩都很迷惑。

而且,聽說這些踊出的菩薩是釋尊的弟子,釋尊成道後只有四十餘年的短暫期間,化導此無量的大眾,也是讓人很難理解的。

因此彌勒菩薩代表大眾,請求如來加以說明。

所以,釋尊藉由彌勒的疑問,說明「久遠實成」的大事。

〈壽量品〉是「顯壽長遠」,即:本佛釋尊的壽命,自無始往昔以來,到無終的終了,沒有生死,沒有流轉,常住不滅。

即使如來一代教化,縱說橫說,重要的是佛陀在世間的壽命不是常住的,也不過是夢中的權佛而已,權佛教化眾生的利益,也如泡沫夢幻。

故此品以佛壽長遠的「深信解相」,指出佛的法身壽命是無限無量的。

然而,此常住不滅的本佛,示現入滅涅槃,原因何在?後以「良醫治子」的譬喻,說示此道理。

第十七〈分別功德品〉此品宣說佛壽命長遠,信解者能獲廣大功德。

也分別說明隨喜、讀誦、說法、兼行六度、正行六度等之功德和五品弟子功德。

並言真心讀誦受持者,不需要興建舍利塔或做其他有相的供養,只要能依此經教而行,經典所在之處即為塔廟,一切天人皆應供養,如臨佛塔般的恭敬供養。

第十八〈隨喜功德品〉繼上品所說者,再宣說對於初隨喜,只說「深信解相」,故在此彌勒菩薩請問初隨喜的功德,釋尊開示聽聞及深信佛未入滅,信解佛之壽命長遠;這一念的隨喜,可得殊勝功德。

內容包括:隨喜功德與聞法功德。

第十九〈法師功德品〉宣說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法華經》的「法師」,能得到六根莊嚴清淨的無量功德。

第二〇〈常不輕菩薩品〉修持《法華經》的法師能得六根清淨功德,但不知是否有證得此項功德的人?為顯示此能實踐之人,故以常不輕菩薩為例。

常不輕菩薩不誦經、說法,但行禮拜、讚歎,對於眾人皆說「未來定當作佛」,此即強調能受持本經之一句憶念不失者,以是能行忍辱、精進等菩薩行,自信作佛,信人作佛。

第二一〈如來神力品〉釋迦牟尼佛和多寶如來一起坐在多寶塔中,其周圍有許多來自其他佛國的佛、菩薩,那時釋迦牟尼佛在示現不可思議的神力後,命地踊菩薩眾及上行菩薩等,護持《法華經》。

因此,地踊菩薩眾一心合掌,瞻仰尊顏,誓願在佛滅後,普遍弘通《法華經》。

於是,釋尊現出十種大神力,表示經力無限,在塔中,特別將此《法華經》咐囑本地的地踊菩薩等。

第二二〈囑累品〉此品為釋迦牟尼佛對諸菩薩「總咐囑」。

如來現神通力,以右手三次為無量菩薩摩頂,咐囑他方無量的跡化菩薩,代為宣傳弘通。

即是說:以前咐囑弘揚《法華經》的真髓,此次咐囑的是菩提之法,即佛陀覺悟之法──全部的《法華經》。

第二三〈藥王菩薩本事品〉本品以下,秉持佛陀之命以流通此經。

弘揚《法華經》的法師,在實踐上,本品是身業、〈妙音品〉是口業,〈普門品〉是意業的菩薩行。

如來說藥王菩薩的本事,並教弘通此經者應「輕身重法」。

第二四〈妙音菩薩品〉上品中,敘說藥王菩薩燒身供養,得到色身三昧的妙用。

此後的〈妙音品〉、〈普門品〉二品敘述,現出「色身三昧」之用的情形。

此品中,從東方淨光莊嚴國來到靈鷲山的妙音菩薩,已供養親近無量諸佛、久植德本,累劫來皆現種種身,處處為眾生說《法華經》,是位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福德具足的大菩薩。

第二五〈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內容詳說觀世音菩薩於娑婆世界,以色身三昧教化利益眾生的事蹟。

言受苦眾生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令得解脫;若有所求,亦皆令得;又能示現佛身、比丘身、優婆塞身、天身、夜叉身等三十三種應化身,攝化眾生。

第二六〈陀羅尼品〉本品闡明念陀羅尼咒,於如來滅後,以守護法華修行者。

藥王菩薩、毗沙門天王、持國天王,以及鬼子母神、十羅剎女、諸善神,先後五次發誓念陀羅尼咒,護持壇場也擁護受持法華的行者。

第二七〈妙莊嚴王本事品〉此品敘述妙莊嚴王前世的因緣事蹟。

妙莊嚴王,即釋尊時華德菩薩遠劫之前身,夙具善根,但其中一世著於邪見,幾乎不能復聞佛法。

賴其夫人及淨藏、淨眼二王子勝緣之力,得以往聽《法華經》,重識本心,遂捨外道,住於正見。

文中以「盲龜浮木」譬喻諸佛難值、佛法難遇。

第二八〈普賢菩薩勸發品〉普賢菩薩即東方寶威德佛的弟子,惋惜《法華經》的法座將結束,再請釋迦牟尼佛演說《法華經》。

佛陀為普賢菩薩說佛滅度後得《法華經》的四個方法:一、為諸佛護念;二、植眾德本;三、入正定聚;四、發救一切眾生之心。

普賢菩薩發願守護受持《法華經》的行者。

上一則: 220 一、《法華經》各品大意 下一則: 236 二、《法華經》靈感事蹟 回上層 書目錄 127 第一講《法華經》的輪廓 127 一、本經概說 130 二、譯者簡介 131 三、經題解說 134 第二講《法華經》的思想內容 134 一、無上妙義的真諦 146 二、法華宗要 163 第三講《法華經》的方便法門 163 前言 164 一、六種善巧方便 177 二、《法華經》的七種譬喻 190 第四講《法華經》的人間思想 190一、《法華經》的重要十句話 214 二、《法華經》的人間性 220 【附錄】 220 一、《法華經》各品大意 236 二、《法華經》靈感事蹟 248 三、《法華經》文句淺釋 278 四、《法華經》相關注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