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分享| 最大都市与最烈火灾——论日本江户火灾的得与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从300多年前的日本江户火灾中,从建材与城市规划角度,分析江户火灾的得与失。

正是这个独特的时代烙印,毁坏了老江户,造就了新东京。

一:火灾之都——江户日本东京 ...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理念 公司合伙人 历年作品 文旅 城市 地产 教育 乡村 服务特色 一体服务 全程把控 多规合一 五大维度 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 媒体奖项 专利出版 专题艺术 加入我们 中文 英文 搜索 动态消息 媒体奖项 专利出版 专题艺术 艾分享|最大都市与最烈火灾——论日本江户火灾的得与失 2019-05-06 分享到: 导言:火灾是城市的大敌,如何应对火灾是一座城市绕不开的命运课题。

本文从300多年前的日本江户火灾中,从建材与城市规划角度,分析江户火灾的得与失。

正是这个独特的时代烙印,毁坏了老江户,造就了新东京。

一:火灾之都——江户日本东京,旧称江户。

17世纪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取得关键性的胜利,由此开始了以江户城为据点的江户幕府统治时期,江户也因此作为一座政治城市而登上历史的舞台。

人口从6万一度超越百万,江户中期成为了当时世界最大都市。

但是江户历史上多灾多难,尤其是火灾发生频发。

当时,乐观的江户市民用烟花形容江户火灾之多:“火灾与争斗,乃江户盛开之花”2018年,关于江户火灾的最新发现的不断增多。

比如,在东京站附近的地产开发过程中,在开挖地基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横亘江户时代的265年的地层遗迹。

在这些地下土层中,不难发现土层的颜色有严重的分层现象,这即是大火灾的证据。

有燃烧痕迹的土层是火灾层,呈现黑色。

在其之上是填土层,呈现自然土色,上面还是黑色的火灾层,如此循环往复夹杂,共历经20层(即10层火灾层,10层填土层)之后,到达地表。

经探测,最下层是1650年的火灾层,最后一层火灾层是1850年的幕府末期,期间经历200年,代表了这个区域的火灾发生次数。

而整个江户发生火灾频率更是高达3年一次。

江户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上大火灾发生最多的都市,火灾之都 二:火灾缘起——“水与木的城市网络”以世界三大火灾“明历大火”为例,从文献记载中探究江户为何火灾频发,以及分析引起大型火灾的原因。

日本琦玉大学的西田幸夫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古籍资料,将火灾点的地名和燃烧时间记录,在地图上进行统一绘制。

甚至将火灾燃烧时间精确到小时,火灾范围精确到1公里。

这样,基本还原了将江户七成土地化为焦土的“明历大火”的始末(1657年3月2日开始,持续3天)。

以此分析得出三大原因:首先:传统的木质建筑材料“明历大火”的最初着火点是本妙寺,顷刻之间火灾蔓延。

从一户人家烧到邻居家仅仅20秒,速度之快,非常惊人。

为何?是因为当时的城市构造是无缝排列的木质建筑为主。

可以说,在建筑材料上,整个江户就是一座易燃的城市。

其二:江户发达的供水网络发达的水系和供水网络为何成为城市火灾的原因?原因如下:因为在江户建城初期,德川家康立志将只有六万人口的农村进行大改造,建设为名满天下的最强都市。

从当时的城市规划图《江户始图》中可以看出,江户城的护城沟濠,螺旋式地绕城两周,成为江户城的最大军事屏障,在幕府的设计下,护城河成为了整个城市的运输河道。

如图,只用了34年(1608-1642年),护城河水系竟然覆盖整个城市,江户城镇面积扩大了5倍。

而螺旋式的护城河道理论上可以不断延长,无限扩展,推动周边土地城市化,人口激增。

于此同时,大量的城市人口意味着需要充足的饮水源。

当时江户城发展了木制输水管道,遍布整个江户。

这是当时世界独一无二的的最大供水网。

但是,这些木制水管的地表盖板都是木制的,而且联通每家每户。

客观上讲,一旦失火,这个最大供水网瞬间成为最大导火网。

其三:席卷陆地与水系的火旋风江户城内水网密布,本可以起到阻挡火势蔓延的作用。

但是火旋风成为了席卷整个江户的最大灾星,日文古籍中,市民以“车轮般的猛火”形容江户火旋风。

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和山形大学研究人员做了实验,在4x4米见方的区域,燃烧汽油能够观察到8米高的火焰据推测,当时明历大火的火焰旋风可达50米,而且据记载,不仅仅一个,而是3个以上。

这些旋风跨越水网,整个城市的2/3化为灰烬,连当时日本第一的江户天守阁也被付之一炬。

 三:火灾对策——防火带明历大火之后,幕府当局即着手城市重建。

当然不是简单地复建,而是商讨提高防灾能力的城市规划。

根据藏于东京都立中央图书馆的5张《复兴计划图》,可以看到涉及到3000户的居民大迁移,而且武士阶级,神社寺庙,都在外迁的计划中,从而成立面积庞大的新城区。

与此同时,居民外迁后留下的空地则成为防止火灾蔓延的防火带,全城共建立17处防火带。

这17处防火带,在火灾中确确实实增加了人民的逃生时间。

经过电脑模拟实验,明历大火发生当时并无防火带,火灾发生后,只要105分钟,火势即到达外护城河。

而假设当时设置了防火带,则在135分钟后,火势才到达外护城河,可以拯救更多的生命。

事实也的确如此,据记载,在明历大火之后,再也没有发生超过1万人死亡的大型火灾,甚至多次创下0伤亡的火灾纪录。

可以说这是当时世界较为先进的城市防灾规划。

四:城市重启——抗灾规划灾后重建的江户城市规划,除了在火灾发生时,起到减缓火灾蔓延功能的防火带外,城市规划更是加强了灾后快速重建的功能性。

比如在远离江户城中心住宅密集地的安全地带,设置了贮藏木材的木场,平时囤积木材,灾后快速启用,重建家园。

同时,也在一定范围的街区中专门建造可以储存应急粮的建筑,以备灾后供市民支用。

据记载,藏下一般50万石的大米,能支撑50万市民支撑半年。

由于江户城本身拥有发达的绕城水系,因此灾后重建也增添了便利,粮食和木材通过江户城水系,一天之内能抵达城内任何地点,是输送城市物资的生命通道。

由于是当时庶民房屋都木制房屋,通过3天的重建,街区房屋即可使用,江户市民即可重新生活和经商。

在幕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明历大火之后,仅用50年,江户人口由40万激增到100万,成为当时世界最大都市。

但是由于市民急速增多,在原有的防火带空地上聚集了人群和违章建筑。

因此也接连发生大火,并发生了较为惨重的敕额大火(1698年,3000人死亡)。

中国有句谚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从火灾这个切入点,不难归纳总结出江户火灾得与失的辩证关系:1. 江户的发展源自发达的水网,但也由于木制输水管造成火灾的快速蔓延。

2. 江户木制建材房屋,即是火灾易燃的弱点,也是灾后快速重建的优势。

3. 江户火灾不断摧毁城市,但也逼迫城市更新,像不死鸟一样涅槃重生,催生了城市基础建设,不断优化调整城市格局,培养与灾难搏斗的民风。

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反而让江户发展得更好,变得更加繁荣。

上一篇艾理念|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模式转变——以汉中兴汉新区为例下一篇艾竞赛|最具创意的道路休息站 156 相关新闻 Related news 艾课堂|康养地产篇(四)丨ASPACE全龄化社区实例:汉中•兴汉新区规划设计 艾课堂|康养地产篇(三)丨无障碍导向下的全龄化社区 艾课堂|康养地产篇(二)丨政策下的中国养老地产未来方向 关于我们 历年作品 服务特色 动态消息 加入我们 人才招募 商务合作 上海市昆明路640号亚町创意工坊B幢2楼 T + 86.21.55228608 F + 86.21.55228607  E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9 - 2022 上海艾斯贝斯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网站地图 沪ICP123456-8号 网站地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