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之後心臟亂跳?醫師:保持好心情更重要! - Heho健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8年,美國一項追蹤43萬人的研究顯示,熬夜的人更容易早死,跟熬夜帶來的生物鐘混亂、睡眠不足、夜間會醒來、吃飯不準時等因素都有關係。

Skiptocontent 有時候前一天熬夜,隔天雖然沒有冒痘痘,卻覺得胸口悶悶的不舒服,還有種心臟亂跳的感覺,其實這就是熬夜帶來的危害。

三軍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加護中心主任柯宏彥表示,心臟跳動的頻率是靠內分泌來管理,作息不正常,內分泌也會不正常,就容易導致心律不整。

熬夜之後為什麼會心臟不舒服? 一般人聽到熬夜,可能都會想到「爆肝」,其實對於肝臟來說,熬夜的確會增加肝臟代謝的工作量,因為身體還處在興奮的工作狀態,但要熬夜熬到「猛爆性肝炎」事實上是不太可能的;而熬夜工作的猝死,多半是來自心律不整造成的心臟驟停,並不是爆肝造成。

心臟有一小部分的細胞稱為「節律細胞」,可以透過傳輸訊號,來讓心肌細胞一起跳動,柯宏彥說,這就像是發號施令的司令官,確認每個細胞都是在同一時間收縮、舒張,並維持穩定的節奏,讓血液可以順利打出去。

這個節律點稱為「竇房結」,如果失調,就會造成心律不整,心跳一下快一下慢。

而心律受到很多不同的機制控制,包含內分泌跟自律神經,自律神經是身體的油門、煞車系統,控制包含心跳、血壓、呼吸、消化道、膀胱還有內分泌的正常功能,2者必須要平衡,但熬夜就是破壞自律神經的這項平衡,所以容易造成心律不整、血壓不穩、呼吸不暢等問題。

熬夜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 2018年,美國一項追蹤43萬人的研究顯示,熬夜的人更容易早死,跟熬夜帶來的生物鐘混亂、睡眠不足、夜間會醒來、吃飯不準時等因素都有關係。

而美國心臟協會早在2012年就表示,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的人更容易得到心臟病,是正常睡眠6~8小時的人的2倍。

成大醫院家醫科醫師吳至行說,熬夜時,身體會自然啟動「備用能量」的程序,讓自己能有足夠的能量可以提供,這些備用能量就是肌肉跟水分,反而讓脂肪增加,更容易變成三高問題。

而且過度消耗人體的能量,也容易造成自律神經的整體活性下降,控制心臟的能力也就下降了。

但熬夜時也不要難過 雖然最好的方式是不要熬夜,但如果因為工作或是某些不得不的原因,必須要熬夜,還是有些方法可以遵循。

「我覺得熬夜最重要的,其實是保持好心情。

」吳至行說。

因為心理壓力、情緒也會影響生理,讓熬夜的不舒服加倍出現,身體的反應也會很大,所以即使要熬夜,也不要怨懟、認為自己身體會變差。

因為知道身體最大的能量需求來自分解肌肉跟消耗水分,吳至行說,熬夜時要記得補充蛋白質跟水,而且隔天的補眠不要睡太久,避免生物鐘混亂。

如果真的想睡,就先去睡、再早起工作,其實也是一個辦法。

延伸閱讀 熬夜隔天不舒服怎麼辦?成大醫師吳至行3點告訴你! 他86歲,身體像56歲!靠提升自律神經活性「返老還童」 一夜不睡代謝崩潰!熬夜後身體傾向合成脂肪、分解肌肉! 20%女性有二尖瓣脫垂!三總醫師:瓣膜鈣化速度比一般人快 文/盧映慈圖/許嘉真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BA.5更常出現聲音沙啞2022-08-012.確診了要隔離幾天?同樣是居家,一張圖了解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居家照護2022-06-153.居家隔離整理包/3+4、0+7差在哪?能不能出門工作?常見Q&A一次懂2022-05-164.為什麼肚子痛?一張圖讓你秒懂!從腹痛6位置看可能疾病、這些症狀當心大病前兆2021-07-055.COVID-19/BA.5潛伏期僅2天!「這些族群」易再感染,住院、死亡風險增2022-09-05 影音健康 沒確診可以喝清冠一號?清冠一號怎麼喝?醫師大揭秘:不是每個人都適合!2022-05-27【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27歲被宣告肺腺癌第四期!選對基因篩檢、治療策略兩個月腫瘤就消失2022-02-07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新冠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兒童防疫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疾病症狀 人體地圖 臉部 腦部/頸部/胸部 腹部 泌尿/生殖系統 皮膚/骨骼/肌肉 內分泌/免疫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牙醫說 中醫師說 藥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心理師說 護理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醫學健康 夏日消暑大作戰 打擊失眠大作戰 視力保健診療室 未來醫學專區 小手術大困擾 心血管專區 急診室直擊 飲食營養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糖尿病專區 查營養 更多醫學專區▸ 醫學專區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認識癌症 預防癌症 治療癌症 抗癌新知 抗癌故事 康復調理 協助資源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Heho服務 健康管理工具 健康小幫手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Heho服務 HehoApp Heho健康主題特刊 活動特區 活動特區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孕前到產後 親子生活 教育學習 生長曲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