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其次,計劃本身是一個wiki,這允許了大眾的廣泛參與。
中文維基百科是第一個使用wiki系統進行百科全書編撰工作的中文協作計劃。
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 ...
中文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導航,搜尋
中文維基百科
ChineseWikipedia
中文維基百科的標誌
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
營利性質
否
網站類型
線上百科全書
需註冊
可選
持有者
維基媒體基金會
創始者
吉米·威爾斯
拉里·桑格
中文維基百科是維基百科協作計劃的中文版本,自2002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維持,截至2008年9月28日10:40,中文維基百科已擁有204,705條條目,此外還設有其他獨立運作的中文方言或版本,包括閩南語維基百科、粵語維基百科、文言文維基百科、吳語維基百科、閩東語維基百科、贛語維基百科及客家語維基百科等。
目錄
[隱藏]
1概況
1.1中文名的來源
1.2秉承維基百科的特點
1.3與其他語言版本的差異
1.4參與狀況
2歷史
2.1創立及初期狀況
2.2早期維基人和他們的貢獻
2.3媒體關注與使用者增長
2.4條目數量的增長
2.5中國大陸政府封鎖事件
2.5.1第一次封鎖
2.5.2第二次封鎖
2.5.3第三次封鎖
2.5.4第四次封鎖
2.5.5第五次封鎖
2.5.6第六次封鎖
3各地中文差異所帶來的難題
3.1背景介紹
3.2轉換功能啟用之前的討論與權宜的方式
3.3正(繁)簡體字詞轉換功能啟用
4主要項目
4.1特色與優良條目
4.2條目質量提升計劃
4.3動員令
4.4翻譯工作
4.5專題及主題首頁
4.6工作小組及興趣小組
4.7地區維基人協作
4.8出版刊物
4.9互助客棧與詢問處
5維基人社群
5.1參與者
5.2管理員
5.3聚會
5.4中文維基年會
5.5網路討論交流
5.6維基榮譽與獎勵
6批評
6.1增長速度緩慢
6.2充斥大量未完成作品
6.3專業性不足
6.4自傳條目浮濫
6.5條目內容流於資料庫
6.6模板過多
6.7自我審查之嫌
7參見
8參考文獻及註釋
9外部連結
[編輯]概況
[編輯]中文名的來源
在這個網站啟用時,僅以「中文Wikipedia」為名。
直到2003年10月21日,Wikipedia的中文名,經過13人投票,命名為「維基百科」[1]。
首先「維基」二字元合中國大陸的譯名標準,另外「維」字意為繫物的大繩,也做網解釋,可以引申為網際網路,「基」是事物的根本,或是建築物的底部。
「維基百科」合起來可引申為網際網路中裝載人類基礎知識的百科全書。
中文維基百科的副題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這是中國清朝大臣林則徐(1785年——1850年)於1839年為廣州越華書院所創作的對聯的上聯,下聯原為「壁立千仞,無欲則剛」[2]。
「海納百川」語出《管子·形勢解》,意指海洋之所以廣大,是因為它不分你我地容納了數以百計的河流。
「有容乃大」則語出《尚書·周書·君陳》。
對聯的上聯勉勵待人接物應仿效海洋,以寬大的胸襟和寬容的態度去接納不同的人事地物。
這同時也配合了維基百科自由開放的宗旨。
[編輯]秉承維基百科的特點
主條目:維基百科
GNU的標誌。
中文維基百科正如維基百科本身,有三個引人注意的特點。
正是這些特點使中文維基百科與傳統的中文百科全書有所區別:
首先,中文維基百科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包含人類所有知識領域的百科全書,而不是一本詞典、在線的論壇或其他任何東西。
其次,計劃本身是一個wiki,這允許了大眾的廣泛參與。
中文維基百科是第一個使用wiki系統進行百科全書編撰工作的中文協作計劃。
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中文維基百科是一部內容開放的百科全書。
內容開放的材料允許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複製、修改及再發布材料的任何部分或全部。
維基百科使用GNU自由文檔許可證。
和其它版本的維基百科一樣,中文維基百科也是民主制、菁英制、獨裁制的混合,通常大部分的內容,由普通的網友討論、修改,通常為民主的形式,而維基管理員則因特殊、適當的理由而解除部分限制,例如修改首頁、適當的刪除文章或封禁用戶。
[3]
[編輯]與其他語言版本的差異
中文維基百科於2006年11月27日的首頁
中文維基百科使用漢字書寫。
漢字是漢族的共同文字,是中國大陸、台灣的官方語言,香港、澳門、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之一。
中文維基百科未規定以官方語言(普通話、國語)書寫,但維基人默契以其為通用形式,適度摻入書面語或文言文,以力求文句通順優美。
中文維基百科的編輯者來自於世界各地的華文使用者,根據2006年9月初維基百科對各語版本的編輯者來源的統計結果[4],香港的編輯者佔28.6%、台灣佔25.9%,而美國和荷蘭則分別佔13.7%及8.2%。
由於中國大陸封鎖維基百科,因此來自該地區的編輯者估計多是使用美國和荷蘭的代理伺服器連上維基百科。
來自於各地擁有不同成長背景的華文使用者共同參與了中文維基百科,不同的政治立場與社會觀念在中文維基百科產生最直接的接觸,中文維基百科的文章內
容是全球華文使用者相互妥協折衷後的成果。
此外,包括中文維基百科在內,各語言版本對於非自由版權下的內容,或者版權、來源不明的文章和圖片,則保有不同
於當地網路氛圍的,極為嚴格的審查制度。
基本上任何不能用於自由傳播或者禁止無經濟補償地應用於商業領域的文章、圖片,原則上均不會被保留在這裡。
中文維基百科大幅度且深度地介紹中華文化、中國歷史與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區介紹。
在某些領域,闡述了華語使用者的價值觀,內容更貼近於華人自己的理解。
中國大陸地理類條目中,沿海地區類較詳細,內陸與西部地方類則較簡略、貧乏,反映中國大陸各地網際網路發展程度之嚴重落差。
而許多備受爭議的政治議題條目,如台灣問題、法輪功、六四事件等文章是中文維基百科長年的熱門條目。
這與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常爭議的以巴衝突等焦點大大不同。
[編輯]參與狀況
目前中文維基百科已有204,705個條目,但這個數量還不包括對話頁、沒有內部連結的條目、重定向頁以及其他名字空間的頁面,如果加上這些頁面,截至2008年6月底,總共有超過61萬頁,並有超過737萬次的編輯[5]。
參與人數方面,共有逾23,000個註冊用戶曾進行編輯,當中編輯超過1,000次的維基人共有300多人,而他們的貢獻佔了中文維基百科編輯總次數的約75%[6]。
至於管理人員,中文維基百科擁有超過90名管理員及8名行政員,負責站內日常的維護工作[7]。
[編輯]歷史
維基經常在重要的節日為參與者在首頁顯示相應的圖片、Logo與寄語。
圖為2005年春節時期中文維基百科的限時Logo。
自從2002年10月24日第一個條目起,中文維基百科至今已經迅速擴展。
[編輯]創立及初期狀況
2001年5月,中文維基百科計劃與其他12種主要語言維基百科計劃[8]同時成立,但當時維基百科網站不支援中文輸入。
同時期,與中文版有相同困擾的日語維基百科,權宜地使用羅馬字母來撰寫日語條目,中文維基百科在當時則只擁有少許的測試文字。
[9]
2002年10月24日,Ghyll(現在的Mountain)成功的藉由工具軟體的輔助,撰寫了實質中文內容的文章HomePage,中文維基百科至此才算是真正開始運作,而Mountain也成為中文維基百科的第一位參與用戶[10]。
10月27日,中文維基百科移動到新伺服器,軟體升級到PhaseIII,新版的軟體解決了中文輸入的問題。
同時,域名改為zh.wikipedia.org。
11月17日,中文維基百科網站界面的中文化工作告一段落,Mountain翻譯了英文條目ComputerScience,張貼到中文維基百科上來,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篇條目:計算機科學。
在中文維基百科的早期,大部分的長條目都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中文維基原創的則是以短條目居多。
[11]
[編輯]早期維基人和他們的貢獻
中文維基百科第一次聚會時的照片,當中幾位維基人在這裡依然活躍。
中文維基百科最資深的維基人是Mountain,而早期累積大量編輯次數的五位資深維基人:Samuel、Menchi、Lorenzarius、Formulax與Shizhao,在2003年6月14日一起成為首批中文版的華人管理員。
其中Shizhao在維基百科的整理和協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在中文版的其他維基媒體計劃中也做了很多維護的工作,其編輯次數亦高居榜首,惟其處事手法亦備受爭議。
2002年至2003年,中文維基百科持續進行本地化與正體(繁體)化的翻譯工作。
直至2004年12月23日,隨著MediaWiki1.4版本的發布,中文維基百科初步實現正(繁)簡體自動轉換。
[編輯]媒體關注與使用者增長
2006年2月《明報》於香港首次正式報導維基百科
2003年10月20日,中國大陸的《中國電腦教育報》文章[12]介紹維基百科,這是中文媒體第一次正式報導維基百科。
翌年2月15日,同是中國大陸的《新周刊》在第173期也發表了與維基百科有關的報導[13],接著隨後的幾週,許多媒體跟進報導,為中文維基百科帶來了大量的中國大陸維基人。
2004年的3至5月,維基人以倍數計的增加,總條目數很快的從6000篇突破10000篇。
2004年5月16日,台灣的《中時晚報》刊出〈維基網路百科,大家一起寫〉[14],是台灣主流媒體首次報導維基百科,隨後於6月,台灣的《聯合報》跟進報導〈Wiki百科網書,你也可寫一筆〉,為維基百科帶來大量的台灣維基人,時值維基百科在大陸遭到封鎖,台灣相關條目的編寫量大量增加,首頁也加入了台灣的熱門新聞。
香港媒體對中文維基百科的關注較遲,是香港維基人發展起步較遲的主因之一。
2006年2月20日,香港的《明報》於副刊發表〈生活百科:Wiki世界自由開放〉,這是香港媒體第一次正式報導維基百科。
3月29日至3月30日,香港的《頭條日報》於新聞故事連載發表〈網友齊編「自由」百科全書 港八月辦首屆中文維基聯會〉(按:應是中文維基年會),這是香港媒體第一次深入介紹中文維基百科。
同年5月,中國大陸的《環球時報》也報導了維基百科,很多大陸青年就是通過閱讀報紙而得知並加入維基百科的。
[編輯]條目數量的增長
此條目需要補充一些參考或來源。
(2008年7月4日)
請協助添加來自可靠來源的引用以改善這篇條目。
無法查證的內容會被提出異議而移除。
「十萬分的感謝」—中文維基百科突破十萬條目時的特殊標誌
「150,000」—中文維基百科突破十五萬條目時的特殊標誌
「200000」—中文維基百科突破二十萬條目時的特殊標誌
主條目:Wikipedia:里程碑
中文維基百科於2002年10月剛開始時,英文維基百科已有超過40,000條目,成為起步較遲的主要語言版本。
2004年2月24日,中文維基百科突破了5000條條目,但是其中有些文章包括正(繁)簡兩個版本;註冊用戶數也同時突破了3000人。
2月27日,用戶Ktsquare大量添加年份條目,使中文維基百科短短3天內就突破了6000條條目。
5月14日,中文維基百科總條目數終於突破1萬條。
隨著更多維基人的加入,條目數量增長速度也穩步上升。
到了2006年11月12日,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突破10萬條,成為第12個擁有超過10萬條目的維基百科語言版本,為一個重要的里程碑[15]。
2007年10月21日,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突破15萬條。
2008年7月31日,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突破20萬條。
[編輯]中國大陸政府封鎖事件
主條目:中國大陸封鎖維基百科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採行對網際網路進行內容審查的制度,政府有權依法對網路內容進行審查,對那些有爭議或違反中國國家法律的網頁內容採取限制或屏蔽措施。
維基百科網站對一般民眾是容易接觸獲得的,但在維基百科計劃成長的紀錄上,在中國大陸被封鎖過六次。
最新的內容:Wikipediatalk:狀況回報
[編輯]第一次封鎖
首次且意義重大的封鎖發生於2004年6月2日至6月21日。
這次對維基百科的封鎖,一般認為開始於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15週年的北京;另一項可能有關的是,5月31日一篇從IDG通訊社發表的文章[16],談到中文維基百科處理爭議內容的態度:中文維基百科存在許多由台灣人撰寫的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文章。
(參見台灣問題)
封鎖的最初幾天僅封鎖了中文維基百科,而後所有維基媒體網站在中國大陸皆被封鎖。
為了解決這次的封鎖,中文維基的管理員向當地的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溝通,並向有關單位申請解除對維基計劃網站的封鎖。
所有維基媒體網站在2004年6月17日至6月21日被解除了封鎖。
[17]
這次的封鎖影響了中文維基百科發展的生命力,使用者成長減緩,文章數增加速度緩慢,文章編輯次數銳減,直到2004年9月許多狀況還未回復到2004年5月的程度。
[編輯]第二次封鎖
第二次較輕微的封鎖發生於2004年9月23日至9月27日。
在這四天中,對於某些中國大陸的使用者,瀏覽維基百科變得反常與不穩定──這次的封鎖不是全面性的,某些中國大陸的使用者沒有受到影響。
這次封鎖的原因不明,但可能與北京大學的熱門BBS「一塌糊塗BBS」的關閉有關:此論壇因公開且熱烈地討論政治議題,於幾週前被關閉。
於是一部分原來BBS的使用者來到了中文維基百科。
與上次一樣,中文維基管理員準備向區域的網際網路服務供應者聯絡,但申請尚未送出,封鎖就解除了。
[編輯]第三次封鎖
2005年10月19日17時起,維基百科再次突然遭到封鎖,中國大陸部分用戶無法登錄各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封鎖原因至今不明,有人估計與近期發表的《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白皮書有關。
2006年11月9日,大量用戶回報中文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已可以訪問,這是自2005年10月19日封鎖長達一年多以來中國大陸首次可以重新訪問。
同時https://secure.wikimedia.org/已全部不能使用。
[編輯]第四次封鎖
2006年10月,英語維基百科,維基新聞等維基媒體在中國大陸可以正常訪問。
2006年11月9日18時左右,中文維基百科在中國大陸各地陸續解禁。
然而此次解禁僅僅持續了8天,從11月17日開始,中文維基百科再次遭到封鎖。
一般認為此次臨時解禁是由於GFW升級所致。
[編輯]第五次封鎖
2007年6月15日,韓國維基媒體伺服器的IP屏蔽被解除,除中文維基百科外的各語言版本維基百科及維基媒體各項目網站再次可以在中國大陸正常訪問。
[18]
自2007年7月21日起,中國大陸部份地區再度可以正常瀏覽中文維基百科。
2007年7月24日,美國維基媒體伺服器的IP屏蔽被解除,有大量來自中國大陸的維基人反映中文維基百科及維基媒體各項目網站再次可以在中國大陸正常訪問,這一情況共持續約24小時,在7月25日北京時間18:00再次遭到封鎖。
此後馬上有中國大陸的維基人將這一情況反映到QQ交流群中,並立刻得到大量維基人證實這一情況的反饋信息。
相較于第四次封鎖,本次解封不僅時間極為短暫,且瀏覽亦較不穩定。
自2007年7月30日起中文維基百科在中國大陸地區再次可以部分正常瀏覽,但仍處于極不穩定的狀態,在不使用代理伺服器的情況下,諸如條目「中文維基百科」、「中國國旗」等比較「敏感」的條目依然不可以訪問。
[編輯]第六次封鎖
在2007年8月2日北京時間9:00,維基百科再次遭到封鎖。
在2008年7月31日北京奧運會前夕,中文維基已被解封,原因可能與奧運會促使中國政府放寬GFW管理政策有關。
在7月31日解封之初部分地區對瀏覽維基百科內相對於中國政府的敏感條目沒有過濾,但次日再次瀏覽已經有過濾。
以上封鎖皆是無預警、無預先告知的,並且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單位甚至沒有給予維基百科封鎖的原因與任何理由。
[編輯]各地中文差異所帶來的難題
中文維基百科正(繁)簡處理系統原理所在網頁的屏幕截圖
主條目:漢字、繁體中文和簡體中文
[編輯]背景介紹
中文存在兩種書寫系統──正體中文(繁體中文)與簡體中文。
一般來自台灣、香港、澳門的使用者使用正體中文(繁體中文),來自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則使用簡體中文。
因為缺乏交流與各自不同的書寫系統的發展,許多正式的名稱在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完全不同。
舉例來說,電腦的列印設備,在中國大陸稱為打印機,在台灣稱為印表機。
[編輯]轉換功能啟用之前的討論與權宜的方式
隨著中文維基百科的成長,正(繁)簡體問題也成為中文維基百科發展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在2003年的討論中,中文維基百科社群的主流意見,是讓正體(繁體)簡體並存於中文維基百科,正(繁)簡體問題應該通過發展轉換程式來解決,而不是讓正(繁)簡體分別成立兩個中文維基百科網站,但是當時沒有開始開發相關的技術,僅止於討論。
絕大部分的條目是正(繁)簡體共同存在一篇文章之中,少數條目是擁有正(繁)簡兩個不同的版本,例如法國曾經使用兩種不同版本:法國與法国,或是「日本/簡」,「日本/繁」。
其他維基百科可以使用zh-tw與zh-cn做跨語言連結。
中文維基內部的正(繁)簡跨語言連結則是使用〖繁〗這樣的方式做連結。
這種方式可以使兩種文字系統互不干擾,但卻只能靠人工整合正體(繁體)簡體兩版本的差異。
而公告、總集型頁面則以正(繁)簡並存的方式存在(如Wikipedia:Wikipedia的中文名/投票結果開頭介紹部分依然是正〔繁〕簡並存),以示正(繁)簡體文字在中文維基百科具有相同的地位。
在正體(繁體)簡體轉換功能啟用之前,部分的使用者大量地將正體(繁體)文章全面改為簡體,反之亦然,實際上卻未編輯文章中的任何內容。
如此的作法
被視為一種破壞行為,正體(繁體)內容的缺少很容易被視為中文維基百科排擠正體(繁體)字的使用者。
隨著簡體使用者大幅度的增長,中文維基百科從以往的正
(繁)簡並存,逐漸成為簡體為主流的百科全書。
中文版成立以來就不斷出現正體(繁體)版或是台灣版維基百科獨立的呼聲,從這段時間得到越來越多台灣使用者
的認同。
經過大約兩年的爭論與等待,2004年9月,Zhengzhu加入中文維基,提出正(繁)簡轉換的處理方式爲
此亦製作了具體程式,開始進行正(繁)簡轉換功能的開發。
該套轉換程式一度以主要中文維基用戶的所在地為字庫分類,後簡化為「簡體」、「繁體」與「不轉
換」3類。
中文正(繁)簡轉換系統因其易於手動添加及使用,成爲中文維基百科解決正(繁)簡問題的最實際並可行的方案。
該套方案及程式在2005年的第1
屆維基媒體國際大會上由中文用戶進行了簡單的介紹。
[編輯]正(繁)簡體字詞轉換功能啟用
為了免除如此的障礙,從2004年12月23日起,中文維基百科在伺服器端提供一個功能──正(繁)簡體自動轉換功能,能夠依據用戶參數自動地轉換不同的字體與辭彙至用戶端瀏覽。
過去許多使用正(繁)簡兩種版本內容的文章逐漸合併。
輸入正(繁)簡兩種名稱都可以檢索瀏覽合併後的文章。
轉換功能免除了正體(繁體)簡體的隔閡,也一併解決了中國大陸與台灣、香港之間辭彙的分歧所帶來難以跨越的障礙。
最初在頁頂的條目文字轉換的標籤只有「不轉換」、「簡體」及「繁體」三種,但「繁體」是使用台灣用語的繁體字,對習慣港澳用語的香港、澳門使用者感到不便。
2006年11月,經投票通過後[19],頁頂的條目文字轉換的標籤改為「不轉換」、「簡體」、「台灣正體」及「港澳繁體」四種。
在2007年1月,轉換標籤更增加至「不轉換」、「大陸簡體」、「台灣正體」、「馬新簡體」及「港澳繁體」五種。
[編輯]主要項目
[編輯]特色與優良條目
主條目:Wikipedia:特色條目和Wikipedia:優良條目
經過一定時間發展的維基百科一般都會產生「特色條目」,雖然真正100%符合維基百科完美作品標準的條目實際上並不存在,但特色條目依然是作為該語言維基百科中,通過多數人認可為比一般條目要更為完整、優秀的作品。
它們一般是眾多維基人共同協作的甜美果實,也可以是部分人獨立完成的華彩篇章。
每一篇特色條目都會在正文右上角和條目討論頁上註明標記。
對於中文維基百科而言,特色條目的概念的出現始於2004年3月(中文維基百科實質開展近半年後),起初是由管理員們將個人認為較為完整的條目遴選為特色條目,而這種做法在中文維基百科步入條目數量與質量大幅增長後變得不符合發展的要求。
此外,為儘快提升中文維基百科條目的質量,該年5月份,中文維基百科引入了一直持續到現在的條目質量提升計劃,成為當時唯一一個成為特色條目的方法。
但不久後,「特色條目評選」制度也許可有個人獨立完成的條目參選特色條目。
最早的特色條目是文化大革命與伊莉莎白一世(英格蘭),經過第一次同行評審後伊莉莎白一世依然保留了特色條目的地位,該條目也成為中文維基百科最早的特色條目。
但是在2007年2月8日,伊莉莎白一世(英格蘭)已被撤消特色條目資格。
2007年2月26日,中文維基百科的特色條目數量正式突破100,第100個特色條目是哆啦A夢,但由於隨後有數條特色條目被撤消資格,因此特色條目數目一度跌回100以下的水平。
直到兩個月後的4月28日才再度回到100個特色條目的數字。
另一方面,中文維基百科很多條目擁有極佳的內容質素但其仍不足以成為特色條目;可能是因為其長度過短、或論題過廣、或過於聚焦于某一話題、或是該條目所述的領域並不太知名。
即那些具有成為特色條目潛力的條目,由維基人主動找出、編寫,通過提名並通過的,將會成為優良條目。
截至目前,中文維基百科擁有142條特色條目,當中以歷史類最多,其次是文學藝術及政治類的條目。
可能與參與者的愛好和日常工作,文化類條目的普及度較高所致。
同時,中文維基百科擁有547條優良條目,數量正穩定上升當中,其中以政治類條目最多,但歷史與地理類條目也佔到很大比重。
[編輯]條目質量提升計劃
條目質量提升計劃開始於2004年5月,目的是集合維基人的力量,更快地合力打造更多特色條目。
條目質量提升計劃在動員更多維基人參與的同時,提升中文維基百科的寫作質量,選取進行質量提升的條目由維基人投票決定,在經過數周的提升後復交特色條目評價。
當中,特色條目評選得分最高的是歐洲,滿分5.0分中平均得4.8分。
除了主計劃之外,其他領域下也設有自己的條目提升計劃。
例如香港條目提升計劃是針對香港相關條目而發展的質量提升項目,以提升香港之條目至特色條目為目標。
此外,還有台灣主題、化學主題、生物主題、足球主題,但後三者現時經已在荒廢狀態,只有香港和台灣的計劃仍然繼續正常運作。
2008年8月,數學條目提升計劃開始運行。
然而,自2006年起,由於維基人對編寫條目的態度,轉變成以獨力完成為主,因此這些條目質量提升計劃的成效大不如前。
除了提升後的條目質素並無大改善,部份計劃更陷入荒廢的狀態。
2006年11月曾有維基人動議廢除條目質量提升的主計劃,但主流意見是傾向保留進行改革,直到現時還未有最後定案。
2007年4月6日,由用戶dgg32提出的用戶條目質量提升計劃正式試行。
該計劃目前預計試行3個月,到期後由維基人討論其可行性,並且是否取代舊計劃等問題。
[編輯]動員令
動員令是
中文維基百科特有的一種為增加條目數量與兼顧質量而進行的召集維基人編輯條目的活動,方式是部份維基人主動邀請其他維基人參與條目編輯。
動員令可分「大動
員令」及「小動員令」兩種。
目前動員令已舉辦五次,其中前三次為大動員令,第四次為小動員令,第五次為大動員令與小動員令結合的方式。
而第三、四、五次動
員令更啟用了加分機制。
首次動員令舉辦於2006年7月15日到2006年8月1日;第二次是在2006年8月15日到2006年10月1日;第三次是在2006年12月1日到2007年1月1日;第四次是在2007年4月1日始到4月30日,這次動員令限定了生物動員令、翻譯動員令、寰宇動員令、體育奧運動員令、音樂動員令和暗黑動員令六個主題;第五次是在2007年7月15日始到8月31日,
第五次動員令指定了消滅外文、歷史與世界遺產三個主題,編輯者既可以編寫這三個主題的條目,也可以編寫其他領域的條目,但編寫特定三主題條目有額外加分。
一些維基人樂於接受這種活動,但亦有人表示反對。
總的看動員令確實對中文維基條目質量產生一定促進作用,但因參加人數有限而效果平平。
關於動員令是否應該
繼續舉辦下去也多有爭議。
[編輯]翻譯工作
中文維基參予了元維基的每周翻譯計劃,每星期從其他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翻譯一篇條目。
這個計劃到現時為止已成功翻譯超過100條中短篇幅的外語條目,為翻譯工作提供榜樣。
[編輯]專題及主題首頁
中文維基百科設有不同的專題。
專題是一個幫助各參與者去整理在維基百科中某一特定範疇的資料的資源。
這不是提供那些資料的地方,而只是一個有關那些資料的資源:如那些資料應如何編排方
式、或是哪些內容是應當包括等等。
而且各個專題的討論頁亦為那些對該題目有興趣的參與者提供了一個討論地方。
截至2008年9月,中文維基百科共有121
個專題。
對於特定範疇,中文維基百科還設有主題首頁。
主題首頁是為對某一領域的知識感興趣的維基人及一般讀者提供的首頁,用於幫助查找該主題的資料,並擴充與該主題相關的條目。
一個維基主題可與一個或多個專
題相連,但與專供維基編者使用的維基專題不同,維基主題是同時為編者及一般讀者服務的。
截至2008年9月,中文維基百科共有107個主題首頁。
[編輯]工作小組及興趣小組
為凝聚對特定範疇感興趣的維基人,中文維基百科設有不同的工作小組及興趣小組。
工作小組的主要焦點的中文維基百科內的站務維護,而興趣小組則集合了對有興趣編寫特定範疇條目的維基人,藉此進行意見交流。
截至2008年9月,中文維基百科共有12個工作小組及41個興趣小組。
[編輯]地區維基人協作
2005年8月,有香港的維基人者尺發起了香港維基人佈告板。
這是中文維基百科首個成立的地區性維基人佈告板,作為香港維基人和對撰寫香港條目感興趣的維基人聯絡之用。
該板的最大特色,是其香港條目提升計劃。
在這個計劃之下,有數個條目質量得到了大幅提高,並成為特色條目。
最早從此計劃中出來的特色條目是香港電車,於該板的條目提升檢討中在滿分5.0分中得到平均得分3.4分。
繼香港維基人在中文維基百科首創地區性維基人佈告板之後,於2006年1月1日,有台灣的維基人阿儒發起了相同性質的台灣主題公告欄,以求將台灣的風土文化在維基百科裡展現出來。
其後,來自廣東、中國中部、日本及澳門的維基人也建立了他們的維基人佈告板。
截至2007年3月,中文維基百科共有6個地區性維基人佈告板。
[編輯]出版刊物
維基讀本的第一期封面,由Shizhao任主編
中文維基百科從2005年起,由中文維基百科行政員Shizhao主持編寫維基讀本(第二期稱為維基文摘)。
維基讀本是對維基百科上某種主題文章的精選的一個連續出版物,並且製作成PDF格式出版。
維基讀本每一個季度出版一期,兩期出版後卻未沿續。
2006年第一屆中文維基年會籌備期間,有提議重辦維基文摘,但最後並未成事。
第一期(2005年第一季度):繁簡混合版、簡體中文版
第二期(2005年第二季度):繁簡混合版
另一方面,中文維基百科設有一個名為wikidigest的郵件組。
該郵件組由中文維基人snowyowls建立於2005年12月,內容為中文維基百科新條目精選,目前定期向用戶發送每日入選中文維基首頁你知道嗎欄目的條目,可以從這裡進入。
鑑於維基讀本已荒廢多時,中文維基百科用戶信陵使於2007年3月13日,出版全新的《中文維基百科電子雜誌》試刊版(簡體中文版、繁體中文版)。
雜誌初步計劃每月出版一期,內容除了展示中文維基百科的特色內容,也會有用戶專訪、社群熱門話題及最新統計數據等。
然而,截至同年5月,仍沒有該雜誌的最新消息。
[編輯]互助客棧與詢問處
中文維基百科設有一個名為互助客棧的地方,用來討論技術議題、方針和規則、以及中文維基百科的管理維護。
這是中文維基人最主要的交流意見的地方。
另一方面,面對著雅虎知識+一類知識型網站的流行,中文維基百科於2006年10月設立了一個名為詢問處的地方,用來供使用者發問及解答任何與維基百科無關的問題。
[編輯]維基人社群
[編輯]參與者
中文維基百科的參與者來自於世界各地的華文使用者,並非集中於中國大陸。
東南亞擁有龐大的華語使用人口,但當地華人人口沒有反映在該地區相關文章的書寫量上,可能與東南亞華人多使用粵語、閩南語、客語或是當地華人已失去華文書寫的能力有關。
維基人的年齡跨度和一般人印象中「百科全書」的編輯者年齡跨度不同,其中不少活躍的維基人在生活中還是大學生及中學生,甚至有少數小學生的參予。
此外,通過條目質量提升計劃、訪問與編輯總數上顯示中文維基百科用戶大部分對政治、歷史、文化類條目報有較大的熱情,因此特色條目、優良條目、新條目推薦中也以該類條目居多。
另一個特色現象,就是由於來自香港的維基人很多都關心本地的事物,因此優秀的香港相關條目的比例也不少。
截至2008年9月,中文維基百科有超過24萬名註冊用戶,擁有204,705條條目和超過400萬次的編輯[20]。
但活躍的維基人所做出的貢獻卻是佔據了整個中文維基百科的大多數。
編輯超過1,000次的維基人共有約570多人,而他們的貢獻佔了中文維基百科編輯總次數的約70.9%,而編輯超過10,000次的維基人的35人中,已貢獻了超過三分之一的編輯總次數。
[21]。
部分觀點認為這是維基百科不易於新人上手或者對版權的要求嚴格的表現。
一般而言,已經熟悉中文維基百科的用戶大多使用互助客棧來進行日常的編輯交流,而專為新人設立了常見問題的集合社區。
為了進一步加強維基社區之間各用戶的交流,中文維基百科在維基百科人中通過地域、愛好及興趣、畢業學校、政治傾向……各種不同的分類創立了各個維基人之間的交流板塊。
通過這個板塊維基人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同鄉、校友、志同道合的其他維基人。
維基人可以通過這裡尋求各種幫助,或發起當地維基人舉行聚會。
也可以找到維基的部分指導方針,工作小組與一些怪誕而罕見的條目。
[編輯]管理員
當前中文維基百科一共有90名管理員:27個來自中國大陸、20個來自台灣、18個來自香港、9個來自美國、5個來自加拿大、3個來自澳門,澳洲2個,瑞典、韓國、德國、日本各1個,2個未鑒別。
[編輯]聚會
參與2005年維基媒體國際大會的數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維基人。
維基百科第一次的聚會──維基百科北京地區網友見面會,於2004年7月25日在北京大學舉辦。
此後在上海、香港、台北、新竹都有維基人發起聚會,將網上的聚會帶到了現實中。
聚會的主題主要涉及中文維基百科的當時遇到的問題和一些發展的建議,因此討論的焦點往往各有側重。
2005年8月,中文維基百科的Wing、阿仁、虎兒等數名用戶參加了這一年的維基媒體國際大會,並在會上發表了由Zhengzhu撰寫的關於簡繁轉換的技術性論文「Chineseconversionthewikiway」和主要由Mountain撰寫的講演稿「We-create-pediainChina」等多篇文章,受到了與會者的廣泛關注。
2006年4月,台北維基人開始展開每兩星期一次的定期聚會,香港維基人於10月仿效。
2006年12月,廣東、北京、南京、香港及臺北五個地區均計劃舉行冬季聚會,為中文維基百科成立以來同一個月內最多地方舉行聚會的月份。
2007年10月,粵港澳三地維基人在澳門舉行秋聚,是澳門首次維基人聚會,並開展在澳門成立維基組織的工作。
[編輯]中文維基年會
中文維基年會邀請到陸恭蕙、單仲偕等香港著名人士與會
主條目:中文維基年會
為使各地的中文維基人增加見面的機會,以及向外界推廣中文維基百科的應用,中文維基年會因此而被發起。
第一屆中文維基年會已經在2006年8月26日至27日於香港的中文大學舉行。
超過一百名參加者參與是次的活動。
這個年會更是全球第一個針對個別語系的維基聚會。
由於台灣台北市成功取得2007年8月舉行的第三屆維基媒體國際大會主辦權,因此第二屆中文維基年會可能由澳門在2009年舉辦。
[編輯]網路討論交流
中文維基人依地區的習慣而有不同的網路交流方式,例如來自台灣的維基人多使用BBS與MSN互相交流,而來自中國大陸的參與者則較多使用QQ進行即時交流。
但是隨著參與者群體的不斷交流和融合,這些不同網路交流方式的利用也並不絕對,比如,現在一些中國大陸的中文維基的網路會議也會使用MSN,以及Skype這樣其他地區維基參與者常用的網路通訊軟體。
下面是一些大紀事:
2005年1月19日,以Wikipedia為主題的討論看板成立於台灣批踢踢BBS站,並開始有計劃的在BBS上推廣維基百科。
2005年3月24日,中國大陸的維基人冷玉(內容群:2382326,技術群:3680101)建立了以維基百科為主題的QQ群,其他大陸維基人也先後建立以維基百科為主題的QQ群,其中冷玉的兩個群人數最多、討論最為熱烈。
QQ群成為中國大陸的維基人網路即時交流的方式之一,接近甚至超越了其他維基百科的IRC頻道的地位。
2006年4月26日,香港的香港地BBS建立維基百科版,並與台灣批踢踢BBS維基版建立轉信關係,此暫為香港唯一開設維基討論區的站台。
[編輯]維基榮譽與獎勵
2005年1月,Richy和Vipuser為進一步推動中文維基百科的發展,參考英文、日文版維基百科創建了目前中文維基百科通用的維基榮譽與獎勵,並在不久後設立了以獎勵Gmail或Wallop為主要方式的維基其他獎勵,以作爲對長期為中文維基百科付出貢獻的維基人的肯定。
此後新條目推薦制與條目編寫競賽制(該項目已停止)。
這幾措施在執行中既獲得了確實的成效,帶動了剛加入維基百科的新人的貢獻熱情,也走了不少彎路。
同年8月,由Ffaarr和Super1發起了針對維基榮譽與獎勵具體操作細節的一次討論,並將之付諸投票通過。
2006年2月,香港維基人佈告板設立了維基香港創作獎,2007年3月始,ACG專題也設立了維基ACG專題創作獎。
此二獎勵為中文維基百科且為目前為止唯二獨立於維基榮譽與獎勵主計劃的創作獎項,另外,維基香港創作獎也在2007年4月,再度分成維基香港內容獎與維基香港圖像獎,讓更多攝影好手可以不經由撰寫條目的方式,參與攝影的協同工作。
[編輯]批評
參見:對維基百科的批評
[編輯]增長速度緩慢
全球使用中文的人數達14億以上[22],為世界主要語言之一。
然而,中文維基百科的規模與中文的普及率遠遠不成正比,甚至遠不及英語維基百科的1/15。
有觀點將原因歸咎於中國大陸當局封鎖維基百科。
不過,即使只計算非中國大陸的數千萬名中文使用者(部分中文非母語使用者),參予中文維基百科的人數還是遠遠比不上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
以台灣而言,大多數上網者利用知識性網站時較傾向使用自由問答制的雅虎奇摩知識+,甚至直接到條目數量最多的英文維基百科查找資料,而非以中文維基百科為首選。
因此如日文以及數種歐洲語文的維基百科,雖然其語言的使用人口遠低於中文,但條目數量卻遠高於中文維基百科。
自從2006年11月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突破十萬大關之後,其條目增長出現速度大幅減慢之勢。
2007年1月整個月,中文維基百科只增加了3180篇條目,平均每日增加只有約103篇而已,比半年前2006年7月整個月的6219篇,少了接近50%[23]。
同一時間,排名於中文維基百科之前俄語維基百科的條目數正逐漸拋離。
[編輯]充斥大量未完成作品
中文維基百科另一為人詬病的地方是其充斥大量未完成作品。
據統計中文維基百科每篇條目長度僅為約3,000位元組(每個漢字佔3位元組),比德語、日語等主要語言短少[24]。
當中超過2KB(2,000位元組)的條目更只有13%而已,同樣比大部份主要語言為少[25]。
少於一成條目的長度超過平均長度,意味著中文維基百科只靠極少數內容極詳盡的條目和大量列表支撐著條目平均長度的數字。
除了小作品的問題,未完成翻譯的條目同樣為數甚多。
現時有超過3,000條條目尚未完成翻譯[26],即超過條目總數的2.5%。
相對於其他語言版本,這個數字是比較嚴重,最差的情況是,部份條目直接複製其他語言維基百科的條目全文內容,但只有一點內容被翻譯(如審查制度等)。
[編輯]專業性不足
中文維基百科於科技、物理、數學、醫學等條目之建構與經營方面,其專業性明顯低於英文或德文維基百科,翻譯進度亦略嫌過慢。
其因為中文維基百科參與者如同前段所提以在學學生為主,而缺乏各領域的在職專業人士及學者教授參與。
[編輯]自傳條目浮濫
中文維基百科中有不少使用者申請帳號僅為撰寫介紹自我之自傳性質條目,而不作其他貢獻。
Wikipediatalk:不要介紹自我對此有詳細討論。
[編輯]條目內容流於資料庫
中文維基百科中藝人、運動選手、ACG等條目多僅以列表方式敘述某名人之三圍、所出之專輯、單曲、精選集、工作人員名單、收視率或運動戰績,而未以敘事方式述其生平、個性、事功、歌唱、演戲或運動風格、評價、爭議(如王建民)。
電視劇條目亦常出現各集大綱一堆,但製作動機、經過、收視率、評價、爭議等卻流於簡略甚至付之闕如之問題(如《鬥牛,要不要》)。
條目內容流於資料庫此點曾於PTT之Wikipedia板遭部份板友批評。
[編輯]模板過多
中文維基百科其模板數明顯多於其他語言版維基百科,其中有一部份並未使用,或與其他模板重複,或可完全以分類(category)代替。
此點曾於PTT之Wikipedia板遭部份板友批評,甚至有人提出要限定模板數量。
另外小作品的分類過細,反而忽視分類的整理。
[編輯]自我審查之嫌
2006年11月30日,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InternationalHeraldTribune)其中一篇報導批評中文維基百科敘述另一種歷史觀[27]。
報導內容提及中文維基百科對毛澤東等條目進行美化,只敘述中共當局的觀點。
雖然事後證實這篇報導提及的內容存有嚴重錯誤,但部份中文媒體仍繼續作出報導。
中文維基人社群也曾進行澄清[28],但自我審查等類似的批評未完全地消失。
[編輯]參見
維基百科
維基媒體基金會(維基媒體)
百科全書
網路百科全書
對維基百科的批評
維基經濟學
Help:創建新頁面
[編輯]參考文獻及註釋
^投票結果:Wikipedia:Wikipedia的中文名/投票結果
^《晚清巨人傳·林則徐》薛桂芬著徐立亭編哈爾濱出版社ISBN7-80557-894-X
^參見《商業周刊》第960期文章維基資料量比《大英百科》多七倍作者:林宏達。
^2006年9月初維基百科對各語版本的編輯者來源的統計結果
^中文維基百科實時統計
^維基百科數據
^參見Wikipedia:管理員及Wikipedia:行政員
^包括阿拉伯語、荷蘭語、德語、世界語、法語、希伯來文、義大利語、日語、葡萄牙語、俄語、西班牙語、瑞典語
^中文維基百科最早的網址為chinese.wikipedia.com[1]、zh.wikipedia.com、zho.wikipedia.com、chi.wikipedia.com。
^中文維基百科的第一位用戶是系統開發人員BrionVIBBER,而第一個參與者則是Mountain,同時也是中文維基百科的第二位用戶。
^中文維基百科開始於2002年10月24日,當時英語維基百科已有4萬條條目,許多後來發起的不同語言維基百科計劃的初期,也有許多條目是從英文維基的條目翻譯過來。
^我也來寫百科全書—《中國電腦教育報》,2003年10月20日
^知識狂歡時代的自由百科—新周刊第173期,2004年2月15日
^維基網路百科,大家一起寫—中時晚報,2004年5月16日
^維基百科創辦人吉米·威爾斯(JimmyWales)在創辦維基百科之時,目標之一是每個語言版本均收錄十萬以上的條目。
英語維基百科已於2003年1月22日率先達成此目標,當時中文維基百科條目還不足一千。
^IDG通訊社發表的文章
^維基百科的創始人吉米·威爾斯通過香港的Chinatechnews發表了對中國政府的正式聲明,他說:「對維基百科的封鎖,既不是對謊言也不是對宣傳的封鎖;對維基百科的封鎖,僅僅是對信息本身的封鎖。
」
^維基百科簡體中文網站瀏覽仍然受限—天極ChinaByte,2007年6月19日
^Wikipedia:投票/增加「香港繁體」轉換標籤
^中文維基百科實時統計
^維基百科數據
^TheWorldFactbook,美國中央情報局
^維基百科多語言統計:每月新增條目(英文)
^各語言版本維基百科位元組數比較
^各語言版本維基百科2KB以上條目數比較
^見Category:翻譯請求及Category:正在翻譯的條目
^Chinese-languageWikipediapresentsdifferentviewofhistory,《國際先驅論壇報》,2006年11月30日
^大家都誤解了維基百科,《台灣蘋果日報》,2006年12月7日
[編輯]外部連結
您可以在元維基找到更多與此項目相關的訊息:
ChineseWikipedia
維基新聞相關報導:
首本關於維基百科的中文圖書出版
中文維基百科
中文維基的統計圖表
中文維基百科新條目精選
英文:
元維基:有關正(繁)簡中文轉換的文章
維基百科主要語言版本
顯示▼隱藏▲ 超過500,000篇條目
德語:de|英語:en|法語:fr|日語:ja|波蘭語:pl
顯示▼隱藏▲ 超過100,000篇條目
加泰羅尼亞語:ca|捷克語:cs|世界語:eo|西班牙語:es|芬蘭語:fi|匈牙利語:hu|義大利語:it|荷蘭語:nl|挪威語:no|葡萄牙語:pt|羅馬尼亞語:ro|俄語:ru|斯洛伐克語:sk|瑞典語:sv|土耳其語:tr|烏克蘭語:uk沃拉普克語:vo|漢語:zh
顯示▼隱藏▲ 超過50,000篇條目
阿拉伯語:ar|保加利亞語:bg|丹麥語:da|愛沙尼亞語:et|希伯來語:he|海地語:ht|印尼語:id|韓語:ko|立陶宛語:lt|斯洛維尼亞語:sl|塞爾維亞語:sr|越南語:vi|
顯示▼隱藏▲ 超過10,000篇條目
南非語:af|亞拉岡語:an|阿斯圖里亞語:ast|亞塞拜然語:az|白俄羅斯語:be|舊白俄羅斯語:be-x-old|孟加拉語:bn|比什奴普萊利亞-曼尼浦爾語:bpy|布列塔尼語:br|波士尼亞語:bs|宿霧語:ceb|威爾斯語:cy|希臘語:el|巴斯克語:eu|波斯語:fa|加里西亞語:gl|印地語:hi|克羅埃西亞語:hr|伊多語:io|冰島語:is|爪哇語:jv|喬治亞語:ka|庫爾德語:ku|拉丁語:la|盧森堡語:lb|拉脫維亞語:lv|馬其頓語:mk|馬拉地語:mr|馬來語:ms|那不勒斯語:nap|低地德語:nds|尼瓦爾語:new|新挪威語:nn|奧克語:oc|皮德蒙語:pms|西西里語:scn|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sh|簡易英語:simple|阿爾巴尼亞語:sq|巽他語:su|泰米爾語:ta|泰盧固語:te|泰語:th|塔加洛語:tl|瓦隆語:wa|
完整列表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6%96%87%E7%BB%B4%E5%9F%BA%E7%99%BE%E7%A7%91"
2個分類:中文維基媒體工程|漢語維基百科1個隱藏分類:自2008年7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
查看
條目
討論
編輯本頁
歷史
監視
不轉換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港澳繁體
马新简体
台灣正體
個人工具
Maolins
我的對話頁
參數設置
監視列表
我的編修記錄
登出
搜尋
導航
首頁
分類索引
特色內容
新聞動態
最近更改
隨機頁面
幫助
幫助
社群入口
方針與指引
互助客棧
詢問處
字詞轉換
聯繫我們
關於維基百科
資助維基百科
工具箱
鏈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永久連結引用此文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
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
Català
Česky
English
Español
Français
עברית
BahasaIndonesia
日本語
한국어
Lietuvių
BahasaMelayu
Nederlands
Polski
Português
Русский
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
Svenska
ไทย
Türkçe
吴语
文言
粵語
本頁最後更動時間:2008年9月28日(星期日)09:09。
本站的全部文本内容在GNU自由文檔許可證之條款下提供(詳情)。
Wikipedia®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註冊商標;維基™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
維基媒體基金會是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登記的501(c)(3)免稅、非營利、慈善機構。
隱私政策
關於維基百科
免責聲明
延伸文章資訊
- 1最详细的我的世界百科 - 中文Minecraft Wiki
目前各地中文Minecraft社区的124位活跃用户与管理员团队正在维护着5645篇条目。任何人都可以为Wiki作出贡献。 进入Minecraft Dungeons Wiki. Minecraf...
- 2中文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英语中的“Wikipedia”是「wiki」(一种可供多人协同写作的网络技术)和“encyclopedia”(百科全书)结合而成的混成词,网站初期时仅以“中文Wikipedia”为名,直到200...
- 3wiki中文(繁體)翻譯:劍橋詞典
Wikipedia is thought to be the world's largest wiki with more than 280,000 articles. 維基百科擁有超過28萬個...
- 4港女科技一週:維基大神,你可唔可以出正體中文?
我個Google Chrome 已經預設左係繁中,搜尋工具都設定左係繁中網頁,但第一個結果… 除非其中一個結果係有粵語版(下圖),如果唔係無論係內容簡介定係 ...
- 5繁体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繁體字,指已有简化字 · 繁體中文(台湾常称正體中文或繁體中文),亦作傳統中文,與簡體中文 · 漢字简化运动可追溯至新文化運動 · 1932年中華民國教育部 · 1956年中华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