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37%民眾常吃保健食品但品牌忠誠度高 - 遠見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食補文化深植人心。

台灣有多少人吃保健食品、在哪裡購買,為什麼要吃、願意花多少錢購買?是坊間不少消費行為研究機構,最常做的調查之一, ... ESG遠見|華人精英論壇|城市學|健康遠見|遠見行動誌|電子報|註冊|登入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關閉首頁好享生活健康僅37%民眾常吃保健食品但品牌忠誠度高《健康遠見》保健食品消費行為調查文/滕淑芬   2015-09-17瀏覽數43,950+「本文出自聰明吃,才能對身體好」食補文化深植人心。

台灣有多少人吃保健食品、在哪裡購買,為什麼要吃、願意花多少錢購買?是坊間不少消費行為研究機構,最常做的調查之一,因為掌握消費者習性,是產業發展必做的功課之一。

《健康遠見》在7月中旬進行「保健食品消費行為調查」,針對25歲以上民眾電話調查,完成1002份有效樣本。

結果發現,經常吃保健食品的民眾沒想像中多,僅三成七。

相較過去「台灣人很愛補」的印象,比例似乎有些偏低,可見未來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但專家分析,只有37%民眾回答有吃保健食品,可能是因為多數人對保健食品的定義與認知不夠,以致雖然有吃,卻不知道吃的也算保健食品。

「很多民眾認為只有膠囊、錠狀的營養品才是保健食品,對某些食品是不是保健食品並不清楚,」台灣營養基金會副執行長周怡姿說,其實包括養樂多、優酪乳、乳酸菌、健康茶飲,及傳統食物的燕麥、高鈣奶粉,這些都算保健食品。

食品工業研究所去年9月也做過類似調查,他們發現,只有四成民眾每天固定吃保健食品;每週吃2~3次者約占三成五。

和《遠見》最新數據,相去不遠。

最常吃維他命鈣片其次至於有吃保健食品的民眾中,最常吃的是哪些產品?結果發現,在經常吃保健食品的民眾中,以維他命排第一(67.5%)、鈣片第二(23.8%)、葉黃素或玉米黃素第三(12.4%)、魚油第四(10.9%)。

對於維他命排第一,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一點也不意外。

「第一名一定是維他命,」她表示,因為從小孩到老人都會吃,維他命也是最早研發出來的營養補充品,至少有半世紀歷史,尤其是善存,早年很多人都會託親友從美國帶回來。

排第二的鈣片也是跨年齡層都想要補充的營養素。

小孩補鈣為了長高,中年人防止鈣流失,銀髮族則防止關節退化太快。

第三名的葉黃素,則是因應3C產品充斥,跨年齡層都覺得眼力衰退,需要補充有助眼力的葉黃素。

至於民眾吃保健食品的理由,依序則是補充營養(27.2%)、消除疲勞(26.4%)、強化骨骼(22.5%)和保護視力(13.2%),清楚對應著民眾吃的保健食品種類。

也就是說,吃維他命為了補充營養,吃鈣片強化骨骼、吃葉黃素保護視力。

這個結果也很符合現代人的飲食、生活習性。

著有《吃對保健食品》一書的醫師江守山認為,現代人的文明病不是營養過剩,而是偏食、挑食、隨便吃造成的,以致動不動就哈欠連連、精神疲累,體力不佳,也很容易感冒或過敏。

這時,一顆綜合維他命下肚,就被認為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54.8%民眾有固定服用習慣然而,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藥,需要固定吃嗎?當詢問民眾服用的習慣,調查結果顯示,常吃保健食品的人當中,五成五會固定經常吃;想到才偶爾吃的,有三成七;以前有吃,現在幾乎放著不吃的,占5.3%;身體不適才趕緊吃的有1.8%。

吳映蓉表示,膽固醇高的人,若固定吃大燕麥,幾個禮拜可能就會降下來。

但也因保健食品是食品,吃了不一定會立即改善身體狀況,很多人會因沒有感覺而吃吃停停,想到才偶而吃。

「吃保健食品是個人選擇,」吳映蓉強調,即使是固定吃的人,也要知道,不能把保健食品當成護身符,不是吃了維他命就不用吃蔬果,就可以大魚大肉。

不吃原因:太貴、擔心副作用調查中一半以上的人都不吃保健食品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主要理由是價錢過高(27.8%),其次為擔心副作用(25.3%),認為從食物中就能攝取營養素的比例居第三高(23.8%)。

常忘了吃或怕麻煩、效果不好、口感不佳難吞嚥等等,也是不吃的原因。

價格主導消費,保健食品並不便宜,是許多民眾卻步的原因。

以維他命為例,台灣價格平均是美國的2~3倍,難怪常有人託親友從美國帶回來。

而國內生產的魚油、葉黃素,一個月份量約在800~1000元之間,若固定吃,負擔確實不小。

有趣的是,高檔的人參、靈芝、燕窩等滋補飲品,很多人平時捨不得吃,但逢年過節卻會買來送人,這些飲品一向是年節國人送禮的選項之一。

食工所指出,送禮商機占據保健食品整體營收的比重,有逐年增加之勢。

其次,吃多了保健食品,到底會不會有副作用,也是很多人的疑慮。

營養基金會副執行長周怡姿說,有「小綠人」標誌的健康食品,成分都須符合沒有副作用的安全標準。

但健康食品既然宣稱功效,也就可能產生副作用,例如某藝人代言的減肥用蘆薈素,使用到有毒的蘆薈皮,造成消費者狂瀉。

又如水溶性維生素A,也要限量,否則也可能造成肝臟毒性。

這些偶爾傳出的負面新聞都會讓一般大眾擔心保健食品的副作用。

當問及,保健食品對身體健康有幫助嗎?五成七民眾認為很有幫助或有點幫助,比例遠高於認為沒有幫助的24.9%。

口碑、專業意見都很重要民眾又是從哪裡得知保健食品的訊息?結果親友(42.8%)、廣告(37.6%)、媒體報導(31.3%)和醫療專業人士(17.8%),是前四大管道。

「呷好逗相報」的口碑行銷永遠是最效、最普遍的傳播方式,尤其保健食品百百種,口碑相傳更有力量。

再問及,民眾如何評估自己需不需要吃保健食品?醫師、藥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士推薦,躍升為第一位,可見民眾還是相當信任專業意見。

在購買行為上,很高比例的民眾是自己買給自己吃。

這應與國人的自我健康意識提升有很大關係。

2013年「尼爾森生活型態大調查」,詢問台灣50~65歲民眾:是否會主動閱讀或蒐集有關健康醫療的報導?結果2010年有半數受訪者表示會;2013年的比例增加到60%。

而且有三成民眾會透過服用維他命或健康食品來延緩老化現象。

至於民眾購買保健食品的主要考慮因素為何?結果顯示,產品功效居首(42.9%),其次為親朋好友的使用經驗(40.8%)、品牌(38.0%)、政府認證、價格等。

比較食工所去年的調查,產品功效也是第一大理由,其次為政府認證、品牌知名度、食用便利性和價格。

所謂「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民眾服用保健食品,當然希望有功效。

常有民眾請具有營養學博士學位的吳映蓉推薦保健產品,但吳映蓉說,真的很難,就算十個魚油品牌擺在她面前,她也只能看標示劑量,但光看標示也有不足,就像是「我們怎麼會知道豆油伯有沒有加金蘭醬油呢?」吳映蓉表示,功效很難從標示看出來,因此親友推薦一定是最強而有力的口碑,吃過的人才知道好不好。

品牌眾多但民眾忠誠度高民眾會花多少錢購買保健食品?調查顯示,曾購買保健食品的人當中,約1/4(27.1%)每月花500元以下;但也有1/4(25.4%)每月花費2001元以上購買保健食品。

購買地點則以藥妝店/藥局居多,其次為直銷、量販店、醫療院所、網路商店等通路。

購買通路的結果,相當符合產業現況。

食工所的研究指出,台灣保健食品的通路結構,直銷占三成,藥妝店/藥局占二成四,量販店占一成。

最後問及民眾常吃的品牌,答案非常分散。

第一是善存,第二是萊萃美,第三是武田、第四是安麗、第五是維骨力。

前五大都是來自美、日、歐的外國品牌;前十大,也僅有一家本土的葡萄王入列。

在民眾心中留下印象的這幾大品牌,都是歷史超過30年的知名企業,主力產品維他命,也是台灣民眾最常吃的品項。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很高比例的民眾並不清楚自己吃的品牌,可見保健食品業已是百家爭鳴的「紅海」市場。

令人好奇的是,民眾對品牌有忠誠度嗎?針對最常吃的保健食品,四成六幾乎沒有換過品牌;三成六的人,偶爾換;不斷換的人,僅有3.3%。

顯然民眾對保健食品的黏著度很強,如果吃了感覺不錯,大都不會輕易更換。

不過,親友的「口碑行銷」或專業人士推薦,仍可能是驅使消費者改用新品牌的切入點。

從《健康遠見》調查看來,三成七的營養保健族,是關鍵少數,他們重視自我保養、在乎產品功效、相信親友口碑,對品牌黏著度強。

補充保健食品的理由很多,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上,絕對是最重要的。

評論健康醫療熱門文章1已將男宿出租為移工宿舍!台灣首府大學仍難敵經營海嘯2AT-3教練機高雄岡山墜毀,少尉飛官徐大鈞殉職3人生有部分「不那麼好」沒關係,有些事情「做不到」其實也沒有那麼糟4德國股神比喻股市像「老人牽狗散步」——心理素質決定財富高度,選股決定財富速度55年10次意外折損18位飛官,台灣空軍到底怎麼了?熱門快訊落實ESG翻轉航運海上通訊威士忌投資!四大關鍵一次一張圖看懂各種ESG基金的差別立即前往!地球上最偏遠的角落遠見線上書展優惠32折起!服務業數位轉型冠軍!就是你!數位專輯當月期刊2022年6月號小齒輪大增速,鈞興EPS超8元,咬合E-bike兩輪商機達方綠能營收近百億,E-bike品牌和零件憑什麼出海皆有成?從PCB到車燈再到E-bike,這位資深車友拚出邑昇創新高購買訂閱目錄2022年5月號仁寶、和碩5G網通新品齊發,原來是向這兆元產業看齊?「玩美移動」張華禎:我姓張Chang,所以喜歡change改變花旗退場後,誰是消金新龍頭?3大觀察點看外銀在台版圖消長購買訂閱目錄2022年4月號立訊長驅直入電動車,想成新跑道的「第二個鴻海」?有一種蘭叫「烏克蘭」爆紅,台灣育種之父花5年研發極品敲響小國軍備警鐘!台灣後備改革,還缺哪幾塊拼圖?購買訂閱目錄電子雜誌最新出版2022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2022年,對學生、家長和老師來說,都是無所適從的新起點。

首先,新制考招上路,考科項目、題目內容、採計科目均大換血。

國家新政策也連番上陣,「半導體學院」「國際金70位領袖預見永續新未來華人社會最高規格的年度盛會本專刊記錄了第19屆高峰會的論壇精華內容,是70位與會貴賓的思想結晶、參與盛會者的美好回憶,也是未能參與者的最佳跨年讀物。

在這202全民拚運動打造健康好習慣2020年奧運會落幕,台灣選手贏得史上最佳獎牌表現——2金、4銀、6銅,不僅成就了個人,也掀起一股全民運動熱潮。

本期運動特刊談如何借力使力為運動風潮推波助瀾,帶大動盪時代拿回退休自主權後疫時代,通膨和失業率一起囂張;經濟頹靡與復甦一起共舞,一個波動、脫序,卻又嶄新的大動盪時代隱然成形。

過去170年,美國曾發生33次經濟衰退,有20個年度通膨率2022研究所指南新冠病毒掀起全球波瀾,產業更是加速轉型,對於即將於進入職場的新世代新鮮人們,想要準確預測2030年工作趨勢,《遠見》獨家剖析未來人才地圖,替廣大莘莘學子搶占未來看此文章的人也看了...雨天也能時尚大步走!盤點10大防水靴人氣品牌全球Top50大學畢業生,英國全都要!祭出全新簽證搶才5年10次意外折損18位飛官,台灣空軍到底怎麼了?日月光、上銀都愛用!卡訊電子打造智慧型會議室塑膠業的「毛利王」!林健祥用創新研發力逆轉夕陽工業遠見線上書展最高回饋1年雜誌德國股神比喻股市像「老人牽狗散步」——心理素質決定財富高度,選股決定財富速度雨天也能時尚大步走!盤點10大防水靴人氣品牌遠見電子報每週接收國際、財經、科技、教育報導幫助您快速掌握趨勢訂閱加入LINE按讚粉絲專頁訂閱YoutubeGoogle新聞追蹤我們IG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