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裡“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應作可解? - 冇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對於“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這句話,傳統解讀是這樣的:不離失本分的人就能長久不衰,身雖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長壽。
首頁>文化>養生男人6992021-06-1101:37
《道德經》裡“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應作可解?
2
國學
不失其所者久
可解
應作
道德經
回覆列表
發表回復
1
逍遙谷逍遙
4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講: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
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
強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壽。
解釋如下:
能夠全面瞭解別人的人,叫知人者,這種人是聰明有智慧的人。
能夠全面瞭解自己一切缺點的人,就是自知者。
這種人是通達道理的明白人。
能夠戰勝別人的人,就是勝人者,不但能用武力戰勝別人,而且能從心理人戰勝別人,故曰有力。
能夠自我克服自己缺點和錯誤,是自勝者,故曰強。
知足之人心無缺失,物慾請淡,不為物慾所惑,故曰富。
強行者,是那些堅持不懈努力之人,這樣的人志向遠大,故曰有志。
沒有離開心性的根本,就可以獲得長久自在,如果心靈得以昇華,即使肉體消亡,他的精神也是永存人間,這就是死而不亡者壽。
修道之人,凝神調息,定能生慧,能夠知人善惡,故曰知人者智。
修道之人,常返觀內視,抱道守德,慧光出現,故曰明。
修道之人,以道德勝別人,故曰有力。
修道之人,能夠戰勝自已迴歸道德,故曰強。
修道之人,能夠除情去欲,陰精永不外洩,精足神旺,故曰富。
修道之人,能夠強力善行道德,志於修道養生,故曰有志。
修道之人,能節慾養精,不失其先天之氣,故壽命長久。
修道之人,由定生慧,久久陽神出殼,棄掉凡軀,煉成天仙,與天地同其壽,故曰死而不亡者壽。
2
養生男人699
1
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亡者,壽,能死得其所者,久壽,故民日日重死而不遠徒(行走),什伯之器也不用,舟車也無乘,甲兵也無陳,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是謂獨善其身,獨善其生,不失其所者(道),死而不亡者(修道),民重死而不遠徒(人都重修道而不遠行),此之謂也,
3
馬牧之
2
人有基因,生命傳承基因,因緣性命而起,誠所謂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人如品牌,品牌如人。
品牌亦有基因,品牌生命傳承DNA,因緣使命而生,發現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成萬物。
所以,生命承載基因,基因解密生命,人蘊思想死而不亡者壽,品牌堅守使命而基業長青。
不離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要想持久必須不離其道,所謂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基業長青者,得益於高於行業的研發經費,得益於所有權、控制權、經營權平衡,得益於先人後己的人才格局,得益於抱朴守一的傳承家族品牌願景!
4
智慧的小粉絲
4
這句話的傳統解讀“不離失本分的人就能長久不衰,身雖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長久。
”
其實,如果不去理解老子這個人的話,是很難解讀出作者表達這句話的含義的。
同一句話,不同的人講,其需要表達的意思不同。
就如,同一句詩詞,人生境遇不同的人,領悟到的內容不同一樣。
解讀文學或哲學的時候,我們知道了它們的表面意思就行了,而具體怎麼去深入理解,只要你覺得說的通就行,沒有誰能反駁誰。
5
開門大吉4410
2
死而不亡者壽:這個人必定是有非常之建樹之人,比如伏羲,周公,老子,孔子,曾仕強這班聖人,雖然死亡已有幾百年,幾千年,但是祂們的著作流傳千古,祂們的生日及千秋之日年年被後人祭奠,這才是死而不亡者壽。
6
牧野清風34
38
此語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意思是說:
“能瞭解、認識別人叫智慧;能瞭解、認識自己的,才算聰明。
能戰勝別人是有力量,能剋制自己弱點的才算剛強。
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的。
堅持力行,努力不懈就是有志者。
不離失本分的人就能長久不衰,身雖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長壽”。
再白話一點就是:
從古至今,有多少這樣偉大的人。
他們雖死了,精神卻永恆,思想的光輝,千秋萬代永遠不滅!這其中就包括老子,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
7
我的感悟789
1
壽,三橫,一撇,一個寸。
撇,撇是人。
人是能過了天。
人上面粗,是你到達了光輝的頂點。
你看什麼人,什麼行業會永久的紅?人只有隨著時光的磨損,慢慢的甩敗,人字那一撇就越往下就越細。
中間那個一橫是你在大地上奮鬥多年之後,由於風雨的洗禮,不行拉,人老了。
下一橫就是地蜮,那一撇細到無有,就是人進地域就亡拉。
還有寸,寸是告訴你,在歷史的長河中,在大自然的嗺燦下,人的生命是短讚的,寸是寸長,寸是極短。
只有人死以後,才會是長壽,在那裡才是萬年的萬壽。
8
zhang650219
3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這是出自老子寫的《道德經》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解釋為,能瞭解認識別人的人,是智慧的,能夠了解認識自已的才是高明的。
能夠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的,能夠克服自已弱點的人,才是剛強的。
知道滿足的人,是富有的,努力不懈的人,是有志氣的。
始終不離根基的人,就能夠長久,肉體死了,但精神永存的人才是長壽的。
“不失其所者久”,這個“所”,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處,但真正的安身之命,是僅講置身,還講置心。
置身之處就是我們為自已選擇的這個外部環境,及自己的身體,甚至包括自己的心境,這個統統理解為“所”。
但這只是個身所,身心合一,“所”也就是心所了。
只要不失其所,就是樂在其中,剎那的永恆。
“死而不亡”,就是一種精神長存。
老子寫的《道德經》,短短五千字,卻流傳了幾千年,這就是“死而不亡者壽”。
9
飛龍在天231272723
101
這是《道德經》第三十三章中最後的句子。
所謂"不失其所”,一般講就是:生,要生得其所,死,也要死得其所。
比如:魚要想生活,就必須得呆在水裡,如果離開了水,那就死到臨頭了,這叫生得其所;人也一樣的道理,無論是生活、學習、工作都要適合於自身的條件,要活的有意義。
人總有一死,忽重於泰山,忽輕如鴻毛,所以要死得其所。
只有死得其所,才能夠精神不朽,萬古流芳,這就是我對“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的理解。
10
思思思行行
139
對於“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這句話,傳統解讀是這樣的:不離失本分的人就能長久不衰,身雖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長壽。
這種解讀,猛一看高大上,細思卻惘然!本分的人就能長久不衰???身死了還能叫長壽???這不是胡扯嘛!
這種解讀犯了一個根本性的錯誤就是,沒搞明白《老子》是本什麼書,是寫給誰看的?《老子》是給統治者看的治國安邦之書。
眾所周知,在周朝實行的是分封制,那時的統治者就是王、諸侯、士大夫,他們有封地,有自治權,能主導社會向左走向右走。
明白了這一點,咱們再來重新解讀一下。
『不失其所者久』:一直沒有丟失自己的領地(即統治地位),這才是“長久”。
言外之意,告誡統治者,你的統治地位不是永固的,你的領地是需要守護的,過度的揮霍,必定早亡。
『死而不亡者壽』:通俗點講,就是遇到死亡的災難,你卻活了下來,這就是“壽”限未到。
萬物之道,求生為上——活下來,活得更好,活得更久。
這句話告誡統治者,成為統治者,並不意味著成為主宰,而是統領一方百姓,共御災難,更好的生存,如果迷失了自我,為私慾而魚肉百姓,就會受到道的懲罰——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綜上所述,老子告誡統治者,你統治一方百姓,不是供你揮霍的,而是聚一方百姓之力,創造更強大的生存環境,抵抗外敵,抵禦災害,讓你的種群在自然界持續生存下去......
11
智軍天地
2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的解釋
這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
強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
直譯解釋就是:“一個人不把精神的住所弄丟了,才能長久,有信仰,精神才有依託,一直到死從來都沒有把精神的家園弄丟了,那麼這個人就能長壽。
"
老子《道德經》死而不亡者壽,透露的是一個“死而不亡”的祕密:肉體雖死,真我永存。
這裡的真我不是長生論,而是一種激勵人加強精神修養的正能量。
“死而不亡”並非說人可以長生,而是說對於那些對人類社會有過大貢獻或者品德高尚的人,雖然肉體死了,但精神不亡,千古流芳,所以這是一種另外一種意義上的長壽,乃至永生。
老子《道德經》中“死而不亡者壽”的觀點,與古代文學家司馬遷的《報任安書》說的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以及臧克家先生在紀念魯迅逝世所寫的詩歌《有的人》裡的:“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肉體的活,不是真正有意義的活著,就會如行屍走肉、尸位素餐這種活法。
真正意義的活是即使死了,他的精神也能夠影響許多人。
正如在傳統民間信仰裡,只有關羽是超越儒釋道三教的,因為關羽身上的“義”字就是一個公共認可的道德概念。
因為關公是“忠、義、信、智、仁、勇”的化身,關公的精神不朽,千古流芳,才贏得後世的敬仰。
這種精神就是長壽,就是一種超越了生死、肉體乃至靈魂的長壽。
12
名字是我簡潔大方
2
理解道德經不能脫離其特殊的時代和背景,在古代識字的人不多那麼道德經這樣的書是寫給誰看的?答案是肯定的貴族階層
不失其所和君子不離其淄重一個道理,就是不能失去其根基和基業,這樣才能長久。
至於死而不朽看看各位學習道德經就知道了,如果沒有看沒人去學老子的思想就無法傳承。
自然就消失了。
說到底道德經講的就是生存智慧
13
無名草2020
31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這樣解釋吧一一不失其所,就是指並沒失
去本性,失去根基,失去處所。
死而不亡,是指身雖死而道還存,這種人
會永垂不朽(這裡的壽指精神永存)。
14
荒涼與寂
1
祖地為其所也,失之寓破敗離散,然不久也。
魯迅說過一句話有些人死了但是他還活著,有些人活著但是他已經死了。
壽之一字並不單指人的壽命,也會是一種精神,一種理想,一種永恆的記憶。
以上為本人拙見
15
qianyuming12345
1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任何生物和人都一樣要有自己的住所才能活得長久,人體裡神的居所是心,得其所則神久也。
人都是要死的,但身死神依然不亡存在於人們的心裡這才叫長壽。
中國有句豪言叫死得其所,說得就是人的精神。
16
低調的網紅
3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不失其所就是不離道的人,於道合一的人就可以安全長久,。
老子說天乃道,道乃久。
就是這個意思。
死而不亡者壽意思是懂得大道的人知道有無相生的道理,懂得道不存在消亡的本質。
懂得道是周行而不殆的道理的人是會長壽的,因為他知道沒有消亡。
那他會有超越生死的道心因此他不會害怕肉身的死。
內心沒有恐懼,跟道一樣清淨無為。
內心解脫,安心自在。
所以必然會長壽。
相關內容外其身而身存,死而不亡者壽,是道德經裡的英勇無畏的精神嗎?
∧如何理解《道德經》尾章的“不爭”?∨五月為啥又叫做“五毒月”?五毒分別指的是啥?要注意什麼呢?
熱門排行
壓歲錢現在一般給多少?西交利物浦大學畢業可以只用利物浦大學學位證書嗎?時針旋轉一圈分針要轉多少圈?被打成輕傷對方不承認無證人怎麼辦?為什麼有些人對家人反而不如對外人態度好?秋鯽鯉江河輕口如何配成品餌?人像攝影,如何拍攝出知性優雅的女人味?貓吐毛球的前兆,貓毛球症有哪些表現?角磨機的正確使用姿勢?張倫碩被噴,張媽媽圈粉,鍾麗緹是進入了怎樣一段婚姻?
延伸文章資訊
- 1《道德經》中「死而不亡」的秘密:肉體雖死,精神不朽 - 壹讀
對老子「死而不亡者壽」這句話的理解應該結合上一句「不失其所者久」,兩句話互文修辭,表達的是一個意思:不失去根本就可以長久保全,死了但不亡,這就是 ...
- 2《道德經》裡:“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應作可解? - 劇多
『不失其所者久』:一直沒有丟失自己的領地(即統治地位),這才是“長久”。言外之意,告誡統治者,你的統治地位不是永固的,你的領地是需要守護的,過度的 ...
- 3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_百度百科
- 4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道德經》新解」之三十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我們都知道自知之明這個成語,其實就是從老子道德經中所來,意思是了解認識 ...
- 5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 華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