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雞晚啼嗎?早療讓孩子順利進小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許多家長都會拿家中的哥哥與弟弟比較,哥哥二歲就很會講話為何弟弟三歲還不太會講,或拿隔壁同齡小孩的經驗比較,來判斷小孩是否發展落後的問題。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消息稿 發稿單位:院長室 發稿日期: 108年05月21日 聯絡 人:蔡福松管理師/張秀梅管理師 聯絡電話:(089)310150分機207 大雞晚啼嗎?早療讓孩子順利進小學                   許多家長都會拿家中的哥哥與弟弟比較,哥哥二歲就很會講話為何弟弟三歲還不太會講,或拿隔壁同齡小孩的經驗比較,來判斷小孩是否發展落後的問題。

台東馬偕復健科張舜雯主任今天表示:事實上小孩的發展應多方面評估,從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表達、理解能力、社交表達等,在不同年齡會有不同的發展。

張醫師提醒家長,擔心小孩是不是有遲緩,最簡單的初步評估可參考兒童健康手冊中發展診察,若小孩未達手冊中的階段表現則儘早來兒童聯合評估中心,請早療團隊來協助。

張醫師提到曾治療一病童,屢次打傷自己下巴來表達情緒,經檢查才判斷是患自閉症,給予物理、職能、語言、心理各方面的治療後,原本不理人的個性,現在已會對著我笑了,令團隊非常欣慰!張醫師進一步表示:早療的協助讓小朋友的發展可達該年齡最好的狀況,讓他在進入小學階段可以更順利。

  張舜雯醫師提到會造成發展遲緩的原因很多,有很能是隔代教養社會刺激不足,也有可能是本身帶有先天性疾病、或早產造成的肌肉統合問題、聽力視力障礙等原因。

張醫師曾治療過一位腦性麻痺個案,父母在小孩一歲多帶來時表示:小孩還不會翻身,且不理人。

經查其病史發現病童是過月(40週)出生,出生時延遲10分鐘才哭泣,腦部缺氧有受損,診斷是腦性麻痺。

除了心肺及有癲癇問題外,眼睛也因為連接腦部的神經受損而無法看到。

腦性麻痺(cerebralpalsy)患童,依腦部受傷的部位和嚴重度的不同,在臨床上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症狀。

有些除了動作障礙之外,有時傷害可能影響到動作以外的其他腦部區域,伴隨其他方面的障礙如視覺、聽覺、語言溝通、感覺及智能與學習發展上多重障礙。

因此需要多領域專業介入評估包括小兒神經科醫師、小兒心智科醫師、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臨床心理師、聽力師、視力檢查師、社會工作師等。

  台東因幅員較狹長來醫院不便,也是造成早療無法持續的原因。

張醫師特別提到現在早療的觀念是以家庭為中心,在醫院學了一些技巧後,在家也要每天練習,這樣小孩的進步才會快。

以肌肉能力較不足、喜歡躺在沙發不想動的小朋友為例,可家跟他一起玩一些遊戲,如:小牛耕田、大法師、火車過山洞等,藉遊戲達增強肌力的效果。

希望能醫院與家庭搭配,一起參與小孩發展的第一哩路。

  每一個孩子的出生,背後都有父母親滿滿的期待。

孩子的發展都有一定的過程和順序,發展速度也不盡相同,如果有某些發展步驟沒有跟上一般正常發展的兒童,稱作「發展遲緩」。

當父母親發現孩子發展有落後時,常會感到害怕、驚嚇,甚至會安慰自己也許只是大隻雞晚啼。

但其實發展遲緩常只是一個徵兆,背後可能會隱藏著其他疾病。

發展遲緩是指兒童在知覺動作、認知學習、語言溝通、社會互動與情緒、感官及其他(專注力、執行功能、衝動性、活動量等)發展領域出現單一或多項遲緩。

  哪些孩子是發展遲緩高危險群兒童?泛指一些暴露在可能導致日後發展障礙或遲緩危險因子的兒童,包含:生理性高危險群:經醫師診斷有神經肌肉系統疾病、視/聽障、早產、嚴重生理疾病等需協助發展之兒童。

社會心理性高危險群:因行為與心理疾病、高風險(因遭遇經濟、教養、婚姻、醫療等問題,致兒童未獲適當照顧之虞)及早療資源取得困難之家庭等需協助發展之兒童。

  早期療育對於發展遲緩兒童是不可或缺的。

每一位腦性麻痺患童臨床症狀都不盡相同,可依據障礙程度安排復健治療,如粗大動作的發展協調訓練、手部精細動作操作能力及靈巧度訓練如拿湯匙、刷牙等。

視知覺和感覺統合訓練、生活上自我照顧能力訓練腦性麻痺(cerebralpalsy)患童說話很可能是慢、不順、吃力、清晰度不佳,需要接受語言訓練。

部份腦性麻痺患童呈現眼球動作控制異常,視覺上最常出現的問題是斜視,視力不良會影響到四肢的協調應盡早治療。

     依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發展遲緩兒童的發生率為6~8%。

截至108年3月底台東縣0至6歲人口數有11,118人。

以此推估,發展遲緩兒童約667人。

107年到台東馬偕醫院接受聯合評估後,確診為發展遲緩227人及臨界/疑似發展遲緩127人,合計404人。

遲緩類別以知覺動作發展最高275人次、其次語言發展217人次、認知發展171人次、社會情緒發展134人次、其他發展(非特定性如視知覺、聽知覺、注意/執行功能、過動/衝動)65人次、感官(聽障、視障)6人次。

確診遲緩及臨界/疑似發展遲緩404人,其中76%的兒童在本院接受早療復健,兒童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早療後,明顯改善遲緩的程度與發展的品質,甚至一部分的孩子經過早期療育而趕上。

  現今對於造成發展遲緩的成因也不明確,目前能夠被發現的原因僅只25%左右,其中包括環境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及腦神經肌肉系統疾病等。

發展遲緩的早期發現有賴周遭與兒童較常接觸的人,如家長、保母、托嬰中心、幼稚園老師等。

如果發覺兒童可能有發展遲緩情形,可尋求醫療協助。

目前國民健康署補助地方政府衛生局協同轄內51家醫療機構,設置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提供可近性及有品質的兒童發展聯合評估服務。

家長如果懷疑家中入小學前的孩子,可能有發展上的問題,可以帶孩子先到「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的個案管理室接受免費的兒童發展篩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