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心得】寄生上流(有雷) - 有何Book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岸直譯《寄生蟲》,香港譯《上流寄生族》,英文亦是直譯“Parasite” ... 讚養在影片中也有提到說,其實導演在取名《寄生蟲》之前,還想了兩個片名。

寄生上流 小小的開場 《寄生上流》,韓語:기생충,即「寄生蟲」之意。

對岸直譯《寄生蟲》,香港譯《上流寄生族》,英文亦是直譯“Parasite”。

(順便一提,記英文名字很重要,前幾天跟外國朋友聊天就一陣尷尬,突然不知道要怎麼說這部片是哪部😳) 那麼接下的部分稍嫌冗長,大家可以打開文章架構,挑想看的部分,也可以就順順地看下去~ 文章架構一、關於這部電影1.電影概要2.關於電影名稱(1)翻譯(2)導演思緒3.關於奉俊昊導演4.關於出場角色二、印象深刻的意象畫面/劇情場面1.空間對比(1)半地下室居住(2)桌上和桌下(3)屋內和屋外(4)金家人一路向下逃離(5)車內空間對比(6)其他隔線2.意象(1)我看到的意象    a.氣味    b.水蜜桃    c.光暗對比(2)韓國人和其他網友發現的意象    a.山水景石    b.灶馬    c.噴灑消毒氣    d.獨島之歌    e.臺灣古早味蛋糕    f.炸醬烏龍泡麵    g.奶瓶    h.椅子數量    i.窮人思維    j.狗    k.吐司    l.印地安人文化   m.其他三、有感的句子四、整體感想 一、關於這部電影 1.電影概要 這是2019年韓國黑色幽默驚悚劇情片,由奉俊昊執導。

本片榮獲眾多提名。

在第72屆坎城影展的官方競賽單元中獲得金棕櫚獎,成為第一部獲得該獎的韓國電影。

在第77屆金球獎中獲得最佳外語片,成為大韓民國首部拿下金球獎的電影。

在第7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中獲得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原創劇本。

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最佳影片獎、最佳國際影片獎(原名最佳外語片獎)、最佳導演獎及最佳原創劇本獎,是史上首部獲得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的亞洲電影及非英語電影。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 看到上面那條加粗加亮的重點了吧! 雖然不是臺灣導演的電影,但我們姑且也同樣位於亞洲,所以就算是與有榮焉吧。

而且也感謝這部片打破奧斯卡一直以來,白人電影對最佳影片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獎項的壟斷。

一直以來奧斯卡其實都有它的侷限性所在,時常被戲稱為美國人的自娛自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看看「奧斯卡太白運動」(#OscarsSoWhite)。

綜觀亞洲電影除了日本、伊朗之外,李安導演也不過曾獲3次提名、1次得獎。

因此這次的韓國電影得獎,確實是創下奧斯卡獎的歷史紀錄的。

說到這裡,很想跟大家聊聊曾經輝煌過的臺灣電影,怎麼現在被韓國大大超車這件事情,不過這件事會寫太長,有機會再來聊聊。

總之就是,韓國近年來在影視娛樂文化方面的成長,真的是有目共睹。

而看完《寄生上流》之後,更是覺得實至名歸,是部很好、很值得一看的電影。

雖然能贏過《小丑》真的還是讓人十分吃驚就是了,可能奧斯卡不想再被說太白。

2.關於電影名稱 (1)翻譯 a.不懂韓文的我的個人心得 前面在開場的地方就說了,韓文是「寄生蟲」的意思,因此對岸一如既往的直譯《寄生蟲》,而臺灣翻譯《寄生上流》,香港則翻譯《上流寄生族》。

說到對岸的直譯,腦中馬上想起當年的《TheDayAfterTomorrow》,英文的確是「後天」的意思,但對岸居然也就直接譯為《後天》😐 臺灣翻譯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明天過後》,香港則是《明日之後》。

當討論翻譯的好不好時,通常就會聊到翻譯,就會談到「信、達、雅」三要點(出自嚴復《天演論》的「譯例言」,原文是「譯事三難,信、達、雅。

」)。

當然這並不是唯一的絕對標準,只是這應該是最廣人知的。

而這三要點的取捨,也是在進行翻譯時,多數譯者會面臨的問題。

「信」:忠於原文的用字遣詞。

「達」:意思能夠透過譯文傳達。

「雅」:選用的得體、優雅詞語翻譯。

事實上,多數翻譯是無法兼顧三者的,這時,就會由譯者去進行適當的取捨,而「雅」通常是最先被捨去的。

這也是為什麼,很難會有所謂的「完美譯文」,只要想挑毛病,總是能找到的。

《後天》的確忠實的還原了原片名之意,符合「信」;「達」的部分勉強,畢竟是電影,會覺得稍微有點沒有傳達到;但「雅」的部分,我卻認為港台的翻譯比較有味道,也比較有一種「《明天過後/明日之後》人類該怎麼辦呢?該何去何從呢?」的疑問感。

綜合以上所述,單就我自己而言,會覺得港臺翻譯比較有文藝感、有看電影的衝動感。

說回《寄生上流》的翻譯,我自己也比較喜歡港臺翻譯,將寄生蟲背後的意思,也放進電影名稱裡。

對岸所翻譯的「寄生蟲」符合「信」,「達」的部分則是見仁見智;至於「雅」的部分,我個人會認為港臺的程度略勝中國一些。

儘管看到「寄生蟲」這會讓人好奇,但更多會讓人想到自然生物片,或是什麼獵奇的日本動漫片的感覺。

而多了「上流」,就明確的點出了被寄生的對象是誰。

此時也會吸引閱聽人好奇,想說「是誰在寄生上流?」、「怎麼個寄生法?」等想法。

此外,也很明確的讓人可以推測這是部討論階級的電影、是想要呈現出社會階層差異的片子,這樣選電影的人,就能更直觀的知道,自己對於這類型的題材有沒有興趣,省去猜測的時間。

b.韓國宋讚養的解讀 但是,在看了韓國YouTuber宋讚養「韓國人才會知道的《寄生上流》10個象徵解析」的影片說明,才發現原來電影名稱其實有更多意涵。

(😳) 讚養(影片16:04秒處)提到說,劇中代表窮人的金家人名字如下: a.金基澤(窮爸爸)b.忠淑(窮媽媽)c.金基宇(長子)d.金基婷(長女)——————–=基3忠(韓文發音)=寄生蟲(韓文發音) 這時候我才覺得,或許翻譯《寄生蟲》反而更為正確也說不定。

(點菸) (2)導演思緒 讚養在影片中也有提到說,其實導演在取名《寄生蟲》之前,還想了兩個片名。

第一個就是「Rorschach」,這個英文聽說是心理學中著名的「羅夏墨跡測驗」,但鑑於我不是心理學相關的科系,所以搜尋一下跟大家一起長知識。

以下摘自維基百科: 「墨跡測驗或稱為羅夏克墨漬測驗是人格測驗的投射技術之一,由瑞士精神醫生赫曼·羅夏克(HermannRorschach)於1921年最先編製。

」 赫曼·羅夏克醫生將白紙分為左右兩側,在其中一邊用墨水畫上圖形,再將其對褶,這樣兩邊就會印出對稱的圖形,但是因為墨水的變乾的速度差異關係,對面拓印出來的圖案只是相似而非完全一樣。

這樣的圖紋被廣泛地運用在精神分裂的測試上,與此同時,這樣的畫作又被稱為「Decalcomanie」,即是導演本來要取的第二個片名。

下面是一些常用來做測試的圖片。

Rorschach’sDecalcomanie(取自維基百科) 關於導演的這個原始構想,下方AndrewBannister所繪製的海報,很好的演繹出這種似是而非的對比。

兩邊映照出的是,窮與富的對比。

AndrewBannister的寄生上流海報 除此之外,還有致敬韓國金綺泳導演,於1972年所拍攝的《蟲女》之意,所以才會在片名之中選用「蟲」。

這部片看起來有點可怕,搜尋到介紹之後,覺得更可怕了。

我在「電影節發燒友」的網站上看到了介紹,大致上是用恐怖的方式來表現,在一個問題家庭中的少女,如何逆境求生。

對這類型電影有興趣的朋友就再自行搜尋了。

讚養在他的另一部影片「[有雷]韓國人說明”寄生上流”大家可能至今還不知道的15個梗」中,也詳細解釋了奉導演從中獲得靈感的部分,像是下樓、向下的意象等等,不過我對於這類型的片,真的沒有勇氣找影片來比對😯。

金綺泳-《蟲女》/《蟲女》 金綺泳-《蟲女》/《蟲女》 3.關於奉俊昊導演 奉俊昊導演 記得我寫第一篇關於《紅鞋公主與七矮人》(RedShoesandtheSevenDwarfs)影片分享時就有說過,其實我是個不太會記得演員和導演的人。

BUT! 因為這部片看完實在是心理太難受了,產生了一種,想要看看究竟是哪個喪心病狂的導演導出來的!(稱讚意味) 結果一搜尋就驚訝地發現,唉唷,原來我還看過這導演的另一部作品呢!! 總之,我看過的這個導演的另外一部作品是2013年的《末日列車》,最近似乎在Netflix上上映了,有興趣(而且剛好有訂閱,或是你的親朋友好有訂閱)的朋友可以上去看看。

整體而言,我自己會比較喜歡《寄生上流》,但是《末日列車》的設定是真的滿有趣的,裡面有些小地方也讓我印象深刻。

想想被我遺忘的電影真是不計其數,所以過了7年依然可以被我記得的電影,真的是有令人驚豔的地方。

至今還殘留在我記憶中的,大概是《末日列車》中「用車廂來代表階級的劃分」、「底層人民的食物」、「列車的動力」這三點。

(我這應該沒有劇透吧?!) 奉導的兩部電影,都討論了有關社會階層的問題,讓我覺得他真的對於韓國社會階級差異的問題很關心,畢竟身處在被稱為「地獄朝鮮」的韓國,想必他一定深有體會,因此他用他的電影,展現了這些問題、衝突,給韓國社會、給這個世界看。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也可以感受到社會上的問題,然而卻很難用很具體的、直觀的、讓人有感的方式去表達出來,因此我認為有著像是奉導演這樣的一些人,用他們的作品記錄著、觀察著這個社會,並傳達給世人知道,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好的,因為事實上我還是跟這個導演還不是很熟,所以也就不多說什麼了,但是我會因為這兩部片,想去看看奉導演的其他作品。

2000年:《綁架門口狗》(BarkingDogsNeverBite)2003年:《殺人回憶》(MemoriesofMurder)2006年:《駭人怪物》(TheHost)2008年:《東京狂想曲:搖擺東京》(Tokyo!)2009年:《非常母親》(Mother)2013年:《末日列車》(SnowPiercer) 2017年:《玉子》(Okja)2019年:《寄生上流》(Parasite) 等看完如果覺得不錯,或是又很想寄刀片給這個喪心病狂的導演的話,再來寫個心得吧。

下面附上《末日列車》的海報,幫助可能看過的人召喚回憶!😉  末日列車 末日列車 4.關於出場角色 主要由金家、朴家兩家人領銜主演,劇中也一再地出現兩家人的各種對比畫面。

(1)金家–窮人家 a.金基澤(窮爸爸)b.忠淑(窮媽媽)c.金基宇(長子)d.金基婷(長女) (2)朴家–富人家 a.朴社長(富爸爸)b.朴太太(富媽媽)c.朴多蕙(長女)d.朴多頌(長子) (3)其他 a.菊雯光(前管家)b.吳勤世(前管家丈夫)c.尹司機d.敏赫(金基宇上大學的朋友) 我自己會覺得,這部劇中的各個角色,其實都是一個符號,所以有些角色甚至是沒有名字的,因為他們最重要的,是他們所代表的階層、所扮演的身分。

當然也不是說名字完全不重要,而是「金」和「朴」其實都是韓國的大姓,似乎可以被輕易的代入任何一個富裕或是貧困家庭,所以我感覺這兩家人,更多是作為「上流社會、富裕階級」以及「底層社會、貧窮階級」符號被使用。

雖然沒有要詳細介紹各個角色,但還是要放一下超美、超有質感的劇照! 若想看角色的演員介紹,這裡有篇介紹的還滿詳細的,放連結給大家參考。

奧斯卡最佳電影《上流寄生族》海外版Poster好有驚喜! (1)金家 金基澤(窮爸爸)-宋康昊飾 忠淑(窮媽媽)-張慧珍飾 金基宇(長子)-崔宇植飾 金基婷(長女)-朴素淡飾 (2)朴家 朴社長(富爸爸)-李善均飾 朴太太(富媽媽)-曹如晶飾 朴多蕙(長女)-鄭知蘇飾 朴多頌(長子)-鄭賢俊飾 二、印象深刻的意象畫面/劇情場面 1.空間對比 (1)半地下室居住 電影開場/《寄生上流》 一開場就看到半地下室,其實是很震撼的。

a.居住/社會的相對位置 一來是在臺灣,我自己並沒有什麼機會看到這類型的建築;二來是雖然台灣的貧富差距也不算輕微,但相比起韓國,可能真的是小巫見大巫。

 最令人驚嘆於導演安排的,或許是後面的豪宅地下室與半地下室的對比。

我本來以為半地下室已經是對比在半山腰的豪宅了,後來才發現,原來還有「豪宅地下室」! 導演巧妙地運用地形,暗示著社會階級的相對位置。

  山上的豪宅–朴家豪宅地下室–吳勤世(前管家丈夫)一般平地住宅–敏赫(?)(純屬猜測)半地下室居–金家地下室生活–沒有演出來  這種位置對比顯示出,就連豪宅的地下室,都比主角一家的半地下室居「位置」更高,至少在下大雨的時候,豪宅的地下室不會淹水。

 而在片中從頭到尾都沒有拍出來的地下室生活,更是讓人難以想像,究竟最底層的人,過得是什麼樣的生活。

 我找到兩張很美的海報,很好地表現出這種相對位置。

視覺上的衝擊比起我的文字描述,應該強烈很多。

這張是法國發行商TheJokers,邀請加拿大藝術家MarieBergeron所設計的海報 而這張是由《寄生上流》的粉絲bearjew416所繪製 b.韓國的半地下室 其實對於半地下室居,我是非常不熟悉的。

查詢之後我看到讚養的影片和「【再寫韓國】韓國租屋文化——住在地下室的人」(以下簡稱「再寫」) 這兩篇文章,才稍微對韓國這種獨特的文化稍微有更多的認識。

i.戰爭原因 一說是因為南北韓戰爭時期,為了躲避空襲、轟炸,所以許多建築都有地下室,用來作為避難的場所。

ii.經濟原因 而戰爭結束後,地下室這種缺發空氣流通、光線照射的地方,房價和租金自然相對便宜,因此成了社會底層的住處,似乎也不是什麼太讓人意外的發展。

 於是地面上、半地下室、地下室,成了韓國貧富階級相對位置的具體化表現。

iii.其他補充說明 在再寫一文中其實也有提到臺灣的情況,相比地下室的租屋處,臺灣更讓租屋族有感的比較會是「頂樓加蓋」,而韓國也有類似的「屋塔房」(我記得有部我沒看的韓劇就叫做「屋塔房上的王世子」)。

(2)桌上和桌下 a.客廳中/社會中的相對上、下位置 這一幕想必有看過的人一定也印象深刻。

就是金家人開趴開到一半,結果接到朴家人因為遇到大雨,所以臨時取消活動要回來,於是慌亂之下只能狼狽躲進桌子底下的那一幕。

 而這時的朴家男女主人,因為小兒子多頌堅持要搭帳篷,所以在金家一家人躲藏著的桌子旁的沙發坐下來,看著庭院的多頌。

 看到情慾滿滿的畫面,卻完全沒有興起任何慾望,心理只能替桌下的金家一家人緊張。

 這裡導演很巧妙地藉由借位,營造出「上」、「下」的對比感。

沙發「上」激情四射的朴家夫妻/《寄生上流》 桌子「下」努力屏息著的金家人/《寄生上流》 關於這一幕,西班牙的宣傳海報,也是用「桌子」作為割裂上、下的分隔物,這裡放一張他們的海報給大家參考看看。

西班牙版宣傳海報 b.實質上的平行錯置 但從導演後來的俯視圖是可以看到,兩者之間其實是平行的。

俯視的桌上與桌下/《寄生上流》 導演的這一幕可能想要暗示,兩家人的生活其實兩條平行線,原本根本不會有交集。

中間的空間,也可能是暗示者兩個社會階級、兩家人之間存在著一道鴻溝。

而這道鴻溝和導演前面所演繹出的「上、下」意象,又做出更進一步的諷刺。

這張俯視圖來告訴閱聽人說,「上」層的朴家和「下」層的金家,也並不是真的有著「上、下」的關係,因為若是真的是「上、下」關係,那麼金家理論上是可以往「上」爬的;但這一幕,卻戳破了這種可能性,因為兩家人實際上是「平行的」,隔著巨大的橫溝的。

(3)屋內和屋外 富人的屋內屋外V.S.窮人的屋內屋外 富人的屋內與屋外/《寄生上流》 窮人的屋內與屋外/《寄生上流》 富裕的朴家人在家裡吃著加了「韓牛」的炸醬面、在寬闊的客廳裡享受夫妻生活、小孩任性的在雨天的庭院裡搭帳棚。

 對朴家來說,屋內屋外並無太大的差異,甚至是好玩的、刺激的、有趣的。

再對比金家,即使成功脫逃,到了他們的家,家中也因為半地下居的結構,暴雨所導致的汙水,淹至胸口的高度。

水淹過整個家,造成了實際上根本沒有屋內和屋外之分。

(透過窗戶,還可以看到汙水持續滲進。

) 同樣是「沒有屋內與屋外的差異」,一個只是露營泡湯,另一個卻是連住處都沒有了的,真的只能「露宿」在緊急收容所。

導演再這裡又一次的營造出了貧富差距的強烈對比。

而在雨天過後的一幕,衣服挑選,導演又再次疊加了這種對比。

富人衣服/《寄生上流》 窮人衣服/《寄生上流》 朴太太在衣帽間挑選著,為了補償多頌沒有露營到的遺憾,所臨時舉辦的派對的衣服。

  而金家,則是在暫時避難所中,勉強找到將就的應急衣服。

這一幕並不只是電影,現實生活也持續的上演著。

電影作為反映真實的符號,映出生活中的階級差異。

(4)金家人一路向下逃離 當金家一家人(除了忠淑必須留做為管家留在朴家外),終於膽戰心驚地成功離開朴家,後面沿途的路徑,或許可以說是這部電影從頭到尾,給我最強烈震撼的一段。

整個過程,一路向下,導演用各種角度、空拍、拉遠等方式,讓我們看著金家人彷彿預言著命運的未來般,狼狽而倉皇地向「下」。

a.下坡 下坡/《寄生上流》 一離開朴家的車庫,就是整部片的標誌性山坡,從低往高處拍攝,三個看不清樣子的金家人,像是被人驅趕的老鼠般,腳步錯雜、焦慮驚慌的跟著雨水一起往下流移動。

下坡後特寫水溝蓋/《寄生上流》 鏡頭在這一幕,一直都待在坡下,拍著由上跑下來的金家三人,接著便往下拍攝到水溝蓋上,停頓了一小會兒,看著水流不斷地進到了水溝裡去。

 我自己覺得這段就像是在表示,金家人就是住在下水道的蟲子(一如本部電影的片名),最終還是會回到地底下去。

b.下樓梯-1 下坡轉側拍/《寄生上流》 下樓/《寄生上流》 第一張是金家人下坡後,從旁邊上邊遠遠側瞰他們的離去,中間的道路,彷彿那條畫開「富裕」與「貧窮」的「線」,中間的斜樓梯,則是接續著第二張的場景。

 第二張的畫面是我自己覺得意象畫面最明確的地方,3D的移動,被不同角度的拍攝形塑成了2D的向下曲線圖,而圖表上的點(/人)持續地往下。

c.下樓梯-2 下樓梯-2/《寄生上流》 漫長的樓梯,越往下越陡,像是在隱喻著事情的走向會越來越糟、急轉直下(死亡)。

d.下樓之後的隧道 下樓之後的隧道/《寄生上流》 下完樓梯後是個隧道,看到這個景,瞬間讓人聯想到下水道,而此時的三人在光影中呈現灰撲撲的樣子,再連結到一開下坡逃難經過的水溝蓋,就像是真的進入了「下水道」之中。

 下水道裡面有什麼呢?蟑螂、老鼠……不外乎都是些見不得光的生物,像極了金家人的所作所為,見不得光。

 下面Google了一張比較乾淨的下水道,讓大家比對一下隧道的樣子。

台北市下水道越基隆河聯絡管(台北市工務局) (5)車內空間對比 車內空間對比/《寄生上流》 誠然,司機確實就是開車的人,自然是要做駕駛座,而朴社長和朴太太坐後座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看看這位太太,還脫鞋子!還把腳翹到副駕駛座的椅背上😯) 但駕駛座與副駕駛坐的椅子所築起的隱形隔線,像是無形地切開兩者的身分、階級。

(就像朴太太的腳,對著金基澤的頭。

)  另外,從一開始,朴社長和朴太太還會和金基澤聊個一兩句,到最後接近尾聲的最後一次開車,兩家人在車上已經沒有交談了。

 朴太太更是從頭到尾都在講電話,全程都在邀約、寒暄、籌備臨時派對。

 就像是「耳機」很常被作為不想被打擾,或是戴上就可以享受與世隔絕的感覺的表現。

這裡的朴太太「講電話」的動作其實也是這種異曲同工之用─上流社會將底層社會隔絕在外。

  暗示著兩家人之間看似交集的平行線,即將再次回歸各自的平行,甚至漸行漸遠。

就像是下方左邊的圖,俯瞰之下,似乎產生了交集,但實際上卻是下方右邊的那張圖,兩條線在三度空間的情況下,自始自終都是平行的。

俯瞰的兩條線 三度空間中的平行線 (6)其他隔線 剛剛上一段有提到說,駕駛座與副駕駛座的隱形隔線,默默地隔開了兩個階層。

但其實在電影中的許多場景,導演都巧妙地用各種物品在隔開兩者。

用燈飾隔開金基宇和朴太太/《寄生上流》 像是金基宇第一次到朴家,討論家教事情時,金基宇和朴太太之間就被金色的燈飾給隔開。

從頭到尾,金基宇都沒有越過燈飾,即便是拿水果,也很快地就退回了燈飾之後。

就連後面的前管家菊雯光,也被隔在金基宇那側,暗示了她的身分。

她抱著多頌旋轉,越過線的只有多頌,而我個人認為,菊雯光後面有一度跨過那條線,是因為她身上有多頌的箭,而且是因為在追著多頌陪他玩。

(過度解讀一下,這裡或許也是在暗示菊雯光和她丈夫,吳勤世,與多頌之間的交集) 玻璃窗的接縫線/《寄生上流》 同時隔開金基宇和菊雯光的,還有這一幕,就是朴太太即將辭退菊雯光前管家的時候。

這裡的隔線就很明確了,是玻璃窗的接縫線,將金基宇和菊雯光隔在一邊,朴太太在另一邊。

除了小細節和擺設,房屋內的梁柱也很常被用來作為隔線使用,像是下圖中的柱子,隔開了菊雯光和朴家母子。

同樣使用房屋內的梁柱,作為隔線分割兩家人的,還有下面兩個畫面。

第一個畫面中可以看到,金基宇自己一邊,而多頌和朴太太在柱子的另一邊。

第二個畫面中則是,金基亭扮成潔西卡到朴家教學的時候。

這畫面同樣也是透過柱子,將金基婷畫到一邊,而朴太太在另一邊。

樓梯處的柱子作為隔線/《寄生上流》 廚房的柱子作為隔線/《寄生上流》 金基亭和朴太太被隔線分割的畫面,還有下面兩張的情景,一張是馬路隔線,另一張則是地下室的入口。

馬路隔線/《寄生上流》 地下室的入口作為隔線/《寄生上流》 前面有看到玻璃接縫作為隔線隔開菊光雯和朴太太,而在金基澤和朴社長相處時,下面這一幕,也很巧妙的用玻璃接縫來分割兩人。

我覺得更有趣的是,因為在這一幕,奉導演不但拍攝了金基澤在玻璃外看朴社長,也拍了朴社長從玻璃內向外看了金基澤。

也就是到了這裡我才忽然發現到,不只是透過螢幕呈現的左右切割,其實玻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道隔線。

所以這裡其實是兩道隔線,一是玻璃的接縫線,二是玻璃本身。

有時候電影畫面太過扁平,會讓人不小心忘記,其實裡面的世界也是三維空間。

不過若是運用得好的話,也是種很有衝擊性的表現的手法,像是在前面提到的,下樓梯的那個畫面。

金基澤在玻璃外看朴社長/《寄生上流》 朴社長從玻璃內向外看了金基澤/《寄生上流》 其時電影中還有相當多地方,都運用這種空間中的線性物體或存在,來做為隔開兩個階級的劃界。

這裡就不一一列出了。

2.意象 (1)我看到的意象 a.氣味 「氣味」這件事情,在電影中反覆被提起。

●先是多頌 他在聞聞成為司機的金基澤,和成為管家的忠淑後說:「一樣欸,他們身上的味道一樣。

」被家長訓斥後又說:「潔西卡老師身上也有差不多的味道。

」 ●然後是朴社長和朴太太在沙發上的那幕 朴社長在剛和妻子躺下時,說了:「整體來說,他每次都快要越線,但最後沒有越線,不過味道卻越線了。

」(這裡的線,再次劃分了兩個階級,就像是前面畫面中隱形的「線」) 聽到朴社長話的朴太太,對於什麼味道表示困惑,但她的猜測也都是偏向負面的味道:「老人味?放太久的蘿蔔乾味?」 朴社長想了想後否定朴太太的猜測:「不是,是有點像煮抹布的味道,就是偶爾坐地鐵的時候會聞到那味道。

那些坐地鐵的人,身上有股特殊的味道。

」 這裡還有一句本人無惡意,但很傷人的句子: 「整體來說,他每次都快要越線,但最後沒有越線,不過味道卻越線了。

」 ●後來的朴太太 後面在車上採購完辦理臨時派對的車上,朴太太也做出了遮住鼻子動作,沒有說話,但動作卻讓金基澤下意識地聞了聞自己的衣服。

●最後又是朴社長 朴社長在推開吳勤世撿鑰匙的表情也是一臉嫌惡,站起來後還捏住了鼻子。

最後也是這個動作,引發了金基澤的殺機。

朴太太聞到味道/《寄生上流》 朴社長嫌棄味道的捏鼻/《寄生上流》 在討論氣味的意義之前,我覺得有趣的點是,與金家人有最親密接觸的多蕙,反而是沒有表現出對「氣味」嫌惡的人。

她不但和金基宇擁抱,還有親吻,但她卻沒說過金基宇身上有味道。

不過多蕙的部分可以晚點討論,先回到「氣味」本身。

我自己認為這裡的味道有兩種意思,一種是真實的味道,另一種則是代指底層社會。

真實的味道:應該是指「地下室」的味道,就像金基婷在他們家第一次被多頌指出身上味道一樣時的推斷,也因為是長期住在「地下」的味道,所以吳勤世身上也有這股「氣味」。

(那時的基婷:是半地下室的味道,要離開這裡,那味道才會消失。

) 代指底層社會:也就是朴社長口中所說的,搭地鐵時會聞到的味道。

朴社長出入都有司機接送,而窮人或是一般人只能搭地鐵。

再者,這氣味只出現在窮困的人身上。

因此,這段就特別明顯,將氣味作為了底層的符號。

b.水蜜桃 這裡的水蜜桃,在劇中多蕙有說是「禁果」,因為菊雯光對水蜜桃過敏。

而「禁果」就很自然的讓人聯想到聖經中,亞當和夏娃偷吃的「禁果」。

也許有人會說,那不是「蘋果」嗎?但事實上,聖經中只說了「知道善與惡之樹的果實」,並沒有明確指出是哪種水果,所以這邊用水蜜桃代稱,其實也滿順理成章的。

亞當和夏娃吃了禁果後被逐出了伊甸園,當水蜜桃進入這個家中,吸引來了蟲子(更多的金家人,窮媽媽忠淑,最後一個金家人也順利進入了朴家),讓對水蜜桃過敏的菊雯光被趕出去朴家(伊甸園)。

而從聖經的角度解釋,我會覺得,金家人應該對應的是「蛇」(可能是因為蛇被稱為爬蟲類,也是生活在陰冷潮濕的地方),雖然不是引誘菊雯光吃下「禁果」,但也是異曲同工的,利用了「禁果」,使菊雯光被趕出伊甸園。

(最後也是金基婷拿水蜜桃來當武器,藉此奪回菊雯光握有他們一家混進朴家的影片的手機) 剛好菊雯光和她先生,吳勤世,似乎也是代表了亞當和夏娃,但這邊做這種聯想,也可能是我自己想太多。

關於水蜜桃吸引蟲子的部分,是後來看了讚養的影片才知道的,所以他的解釋水蜜桃為「慾望」,也是一條很有道理的思路。

c.光暗對比 光影對比(左基婷右朴太太)/《寄生上流》 光影對比/《寄生上流》 從圖中可以清楚的看見,燈光都出現在朴太太的那側。

金基婷則是相對處於黑暗之中,就彷彿蟲子總是待在陰暗的角落。

(2)韓國人和其他網友發現的意象 以下的發現與意象皆來自於韓國網友和宋讚養的影片,我就是補充一些個人想法,這部分也可以直接觀看讚養的影片,我會比較像是驗證自己的想法,以及對畫面再次比對分析。

以下附上連結供參考~ [有雷]韓國人才會知道的’寄生上流’10個象徵解析 [有雷]韓國人說明”寄生上流”大家可能至今還不知道的15個梗 a.山水景石 山水景石/《寄生上流》 敏赫送給金家的「山水景石」,由於一再地出現在電影中,甚至被主角金基宇不止一次的抱在懷中;最後還被吳勤世用來作為攻擊金基宇的作案工具,我想他也是具有相當重要的意象的。

  我想到的只有「山水景石」是屬於富貴人家的東西,而金家人擁有這塊石頭,就像是獲得了與其身分、能力不相符的「慾望」,因此開啟了後續一連串的「計畫」,也導致了最後的悲劇。

  不過我的想法比起韓國網友和宋讚養的分析,略顯單薄,所以我就將這點歸在這裡,並分享他們的分析。

 (讚養超可愛,還去查了韓國國語辭典。

) 總之,韓國的字典裡解釋是:「山、山谷、瀑布等自然景觀被縮小刻在石頭上」。

而其中「山」是「高」的意思,「瀑布」也是必須要從「高處」才能向下垂掛、奔流。

  此外,山水景石的花紋,是需要大量的水流沖刷,才能形成的,因此這種精緻的石頭,通常是在河流的「下游/下流」才能找到。

 這似乎在暗示,金家就是處於「下游/下流」處,所以才能一瞥這顆石頭,然而金基宇卻因為這顆石頭,想像著這顆石頭被上流社會購入後,其生活的景色,並企圖進入其中,以為能夠停留在上流。

因此,讚養也同樣將其視為「慾望」、「希望」的象徵意義。

(相比我的論述,豐滿很多) 而這個真的就像是讚養說的,是漢字圈的人們才能意會過來的意象,對外國人來說,可能會需要多一點解釋。

  這邊也有張很美的國際版海報,放下面跟大家分享。

感覺也可以算是「Decalcomanie」吧。

看得時後可以特別留意一下水中倒影的對比。

國際版海報/CJEntertainment b.灶馬 金基澤彈飛灶馬/《寄生上流》 這也是我完全沒有注意到的點。

畢竟窮人家中有蟲,隨手彈飛這個動畫毫無違和感覺。

聽了讚養的解釋後,才知道原來「灶馬」這種蟲在韓國非常多,而且比蟑螂還難殺死。

(聽到這邊我整個人都起雞皮疙瘩了。

) 讓我比較驚訝的是,他有提到灶馬其實是一種益蟲,只因為他外表的可怕,才讓韓國人不喜。

我自己覺得似乎有點類似蜘蛛、壁虎的概念(?) 益蟲這一點,似乎可以和金家與朴家的關係相呼應,因為儘管金家人似乎寄生在朴家人身上,但是也是提供了朴家所需的服務:金基宇的英文、金基婷的『藝術治療』(這有點玄,看起來好像真的有效一樣  ?)、金基澤的駕駛,以及忠淑的管家服務。

除了功能上的相似,後面導演讓金基澤還有金基宇推動地下室的門的動作,則是透過動作上的相似,讓金家父子做出像是灶馬的動作。

後來又說到,灶馬身上有一種寄生蟲叫鐵線蟲,而在韓國,因為有一部很有名的科幻電影,《鐵線蟲入侵》,所以韓國人都知道鐵線蟲是什麼。

(雖然不畸形,但我覺得有點噁心,所以就不放圖片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尋) 從這種關係中,好像可以推斷金家是灶馬,而鐵線蟲是菊雯光家。

畢竟確實菊雯光有一度利用手機錄到的關鍵影片(還順便演了一段北韓主播模擬 ),控制住了金家人。

《鐵線蟲入侵》 《鐵線蟲入侵》韓文版海報 c.噴灑消毒氣 消毒/《寄生上流》 這個就真的是韓國人才會知道的事情了。

讚養說,雖然現在韓國路上已經看不到消毒車了,但對於90年代的孩子來說,消毒車是非常深刻的記憶。

當消毒車來的時候,孩子們會在消毒車後追逐,呼吸著消毒水,因為那時候的人們還不知道,那對人體是有害的。

這讓人聯想到爺爺奶奶會說的,他們小時候(日治時期)會追甘蔗運送車   劇中消毒水的煙幕,直接從半地下室的窗戶飄進金家,全家只有金基澤面不改色地繼續摺pizza盒,其他人多多少少對煙幕表現出不適應,而反應最劇烈就是金基婷。

這兩點似乎暗示著,最後金基澤像是殺不死的灶馬,躲進了黑暗的地下室,以及金基婷最後死亡的結局。

d.獨島之歌 獨島之歌/《寄生上流》 這是金基婷在走進朴家豪宅前,藉由唱歌的方式來確認自己要假扮的身份。

讚養表示,這首歌的旋律是韓國孩子除了國歌以外最熟的「獨島之歌」。

歌曲名指的是韓國外海一座稱作「獨島」的島嶼。

目前是由南韓政府實際佔領,但過去幾十年間鄰國日本卻不斷爭奪著「獨島」的主權。

這裡暗示著,金家即將對掌握實際朴家擁有權的朴家進行爭奪,包括豪宅、上流生活等。

但土地的爭奪因為涉及國族意識、利益、面子等問題,而讚養是韓國人,難免論述偏向韓國一些。

(就像我們對於釣魚台的態度,和日本主張他們對於尖閣諸島的權力,肯定是有衝突的) 接下來是與電影無關的、日本方面的平衡觀點分享。

所以我向一些日本朋友詢問了,關於獨島的意見,所聽到的版本是,竹島(獨島是韓國稱呼,日本人稱其為竹島)本來就是日本的,但是二戰結束後,戰敗國的日本被解除了武裝權力,只能靠美軍保護(至今也依然如此,所以日本才想修憲,讓他們可以擁有自己保護自己的能力),而韓國就趁機佔領了竹島。

由於沒有軍隊,美軍也不願出手,所以竹島就成了韓國實質控制的獨島了。

BTW,日本在北方領土,也和俄羅斯有爭議,也就是我們一般知道的庫頁島,本來在二戰後,由俄羅斯和日本一人管轄一半,但是現在也是被俄羅斯全部佔領。

我也是和日本朋友聊天,才知道原來我們稱呼的庫頁島,俄羅斯人叫「薩哈林島」,而日本人稱「樺太島」。

(幫大家補充邊緣人的小知識O__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