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共學筆記#8】寶寶到底為什麼又不睡覺?! - Medium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新生兒還在適應子宮外的世界時,父母通常會發現他們有日夜顛倒的現象;也就是白天睡很多,晚上瘋狂醒來。

這是因為嬰兒剛出生時,生理時鐘和一天二十四 ... GetunlimitedaccessOpeninappHomeNotificationsListsStoriesWrite【育兒共學筆記#8】寶寶到底為什麼又不睡覺?!Credit:羊麻吉我身邊的朋友很常跟我聊天時說:「寶寶最近又睡不好了,沒有生病、沒有在長牙(這也是一個魔王),到底為什麼要一直醒來啊!!而且異常黏人又容易崩潰!!」有些比較焦慮型的父母(如我),就會開始上網查原因,當時我最常碰到的關鍵字是「睡眠倒退期」(sleepregression)。

可是很多時候,這些文章並不會解釋寶寶腦子裡發生了什麼事情,只說嬰兒的行為(夜醒或不易入睡)是因為寶寶長大了,建議你不是咬牙撐過,就是進行睡眠訓練,(其實要「改善」睡眠不是只有這兩種選擇)但我還是不知道寶寶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呀!除了嬰兒天生就是來考驗我們耐性以外(哈哈哈),其實嬰兒在三歲以前,腦部會經歷非常多的改變,影響到他們對外在世界的感受。

(小孩從出生到三歲,腦容量是從成人的百分之25長到百分之80!)對我自己來說,當我對寶寶的發展有初步認識,知道他們正在經歷的事情時,能讓我更容易對他產生同理心,想要捏爆橘子的時候提醒自己:「不是他們故意整你,是他們自己也在歷經一番掙扎」(theyarehavingahardtime,nottryingtogiveyouahardtime)。

知道這是正常的身心發展過程,而不是身為照顧者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也不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時,會得到一點安慰。

我先用新生兒階段解釋一些名詞和概念:當新生兒還在適應子宮外的世界時,父母通常會發現他們有日夜顛倒的現象;也就是白天睡很多,晚上瘋狂醒來。

這是因為嬰兒剛出生時,生理時鐘和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晝夜節律(circadianrhythm)還沒建立起來。

而建立生理時鐘與晝夜節律的重點就是人體內的褪黑激素(melatonin)。

康健雜誌:「當光線從瞳孔進入眼球,投射在視網膜上,視網膜發出的一對視神經交叉的正上方有一對神經核,稱為視叉上核,坐落於大腦的下視丘,負責協調脊椎動物的代謝及掌管生理時鐘,並告知松果體何時應分泌褪黑激素,以調整晝夜節律。

褪黑激素在白天光線進來時會被壓制,這時身體的內分泌系統就感應到褪黑激素的濃度降低,進而分泌白天需要的荷爾蒙,以維持白天的精神與專注力。

天黑後照進來的光變少,褪黑激素開始分泌,身體就會告訴我們現在是晚上。

」因此如果堅持嬰兒白天也必須在昏暗的環境下睡覺,其實對於褪黑激素的分泌與抑制沒有好處,更是會影響寶寶建立晝夜節律。

新生兒若能透過跟父母的互動與周圍環境的聲音,並且在白天感受到天然光線的刺激,讓身體體會到白天與夜晚的不同,自然能「慢慢地」建立自己的生理時鐘和晝夜節律。

這個時期因為寶寶需要的睡眠較多、一入睡也能睡得很沉,照顧者還是能用不同的工具,同時尊重寶寶的睡眠需求、讓寶寶感受白天的動態:嬰兒揹巾、嬰兒推車都好;我自己覺得好的嬰兒揹巾(安全,適合寶寶肢體發展所需,穿戴者也舒適)除了能解放雙手,也能讓照顧者有更多的行動能力;照顧者拿回生活中的行動能力,就更能掌控自己的生活節奏,嬰兒也能更快融入家庭環境,並且建立規律的作息。

嬰兒推車當然也是很好的育兒工具(買菜還能有地方放東西),但受環境限制的條件比較多,很多很多新生兒寶寶並不喜歡坐推車,喜歡並仰賴與照顧者近距離接觸。

這不是寵壞,不是壞習慣,這就是一種生存本能。

有些寶寶天生比較冷靜,但很多寶寶天生不知chill為何物,揹起來就能解決這問題,還能繼續做你自己的事。

(順便一提,有興趣了解嬰兒揹巾的話,強烈推薦加入台灣臉書上的「揹巾穿戴BabywearingTaiwan」社團學習相關知識,找到安全、舒適又順手的揹巾。

)新生兒時期寶寶的需求比較簡單,除了睡覺、喝奶、換尿布、洗屁股以外,剛出生的寶寶跟父母的「交流」比較少,互動非常依賴肢體接觸,因為他們還在適應子宮外的世界。

有興趣深入了解這塊的話,請參考第一篇育兒共學筆記:第四孕期。

我不太喜歡跟新手父母說寶寶該睡幾小時才夠,或是平均睡眠時數,因為我發現大家會很在意這些數字,讓自己壓力很大,反而忽略每個寶寶對睡眠的需求都不同這件事。

有些寶寶就是不需要睡那麼多,有些寶寶自然容易入睡也睡得久(我們稱之為獨角獸寶寶,因為真實世界應該不存在哈哈哈)。

所謂「尊重寶寶的睡眠需求」,我想簡單講兩個概念:寶寶不累就睡不著,寶寶太累也會睡不著(還會早醒呢…)。

(做人真難)如果一定要寶寶按照一個時程表喝奶睡覺,然後白天小睡一定要「接覺」(之前提過「睡眠週期」的概念,而接覺就是有些人會認為寶寶要睡個兩、三輪才是對寶寶好的),而忽視寶寶並不想睡或睡不著,只會讓嬰兒與照顧者雙方壓力都很大,實質上是沒有必要。

第二種:寶寶太累也會睡不著、睡不好,或許就比較難抓到訣竅;可是如果照顧者能夠觀察寶寶的「睡眠訊號」與「飢餓訊號」,像是新生兒時期很好抓到的:「打呵欠、吐舌頭、一直摸臉,開始放空不動的樣子等等」,而不是等到寶寶「躁動、大哭、拱背之類的」才採取行動(餵奶或哄睡)。

另一個「尊重寶寶睡眠需求」的重點就是,當你觀察到寶寶開始累累歡歡的時候,不要再去故意跟他玩、繼續刺激他、企圖轉移注意力。

寶寶漸漸發展出自己的作息後,照顧者可以漸進式地調整成適合全家的作息,但就是要記得,寶寶能撐著不睡的時間是有限的,白天必須小睡一下才不會過累,到了晚上才不會因為過累而崩潰。

隨著月齡越大越能撐,可能因為愛玩也捨不得睡,但用心觀察睡眠訊號或適時帶寶寶去安穩的環境助眠,並盡可能幫助寶寶入睡,對建立規律作息很有幫助。

(有需要一篇作息文章嗎?)新生兒大多容易一入睡就睡得比較沉,但也有淺眠的寶寶,比較需要依賴父母的幫助才能睡得好。

有些寶寶需要抱著才睡,一放小床就哭醒,真的很考驗父母的耐心和體力。

(像我兒子兩歲以前睡覺只接受:媽媽奶睡,或是爸媽用揹巾揹著他睡哈哈哈,在嬰兒推車上睡著的次數用一隻手數得出來!)所以盡可能用上你手邊所有的工具、支援,協助寶寶度過這段時間;如果外出,也盡可能配合小孩作息;當寶寶累的時候,找個稍微安靜一點的地方或角落,(餵奶或哄睡)幫助他入睡再繼續下一段活動吧!在新生兒階段,父母可能會發現寶寶慢慢發展出一定的規律:餵奶時間漸漸穩定或拉長(無論母奶或配方奶,婦產科兒科都會建議照顧者按需求哺餵,而不是按照一個時間表),睡眠可能也比較規律。

可是(登愣…)忽然有一天,當你以為自己漸漸上手時,寶寶可能突然又變得需要頻繁喝奶(生理成長需要更多熱量),所以夜醒次數可能會增多(寶寶的胃還是很小,一次沒辦法喝那麼多奶,奶也很快消化完)。

有些人會開始用「睡眠倒退期」(sleepregression)來形容這個特別容易夜醒、白天也不易入睡的時期(然後趁虛而入要你進行睡眠訓練)…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這就回到這篇文章一開頭所說的,「不是他們故意整你,是他們自己也在歷經一番掙扎」。

寶寶在一歲半以前會發展出超多技能,從什麼都不會的新生兒,瞬間蛻變成會爬、會走、會清楚表達意見與喜好、愛玩愛看書的小童。

這真的很神奇!但你有沒有想過,他們發展這些技能時,腦袋究竟是怎麼改變的呢?在了解嬰兒小腦袋瓜裡究竟發生什麼事,對我非常有幫助的是「認知飛躍期」(mentalleap)這個概念。

請見下一篇【育兒共學筆記#9】「睡眠倒退大魔王」(鋪梗鋪了一整篇)(唉唷,很多名詞和概念要解釋嘛!)如果你不確定寶寶一直哭又睡不著,是不是真的身體不舒服,除了相信直覺,也可以用這個線上睡眠篩檢問卷,看看是不是真有什麼遺漏的地方:http://evolutionaryparenting.com/test/bitss/(抱歉,只有英文)13Morefrom挨打媽媽日本打怪筆記Follow來自台灣的中英譯者,住在東京育有一兒Lovepodcastsoraudiobooks?Learnonthegowithournewapp.TryKnowableGetstarted挨打媽媽日本打怪筆記158Followers來自台灣的中英譯者,住在東京育有一兒FollowMorefromMediumAamnahMansoorDjokovicvsCovid-19KristinaChenStoryboardsAllTheLonelyPeopleDoYouKnowLilMiquela?ZhannaZakharovaHermeticWiper:Whatdoweneedtoknowaboutthisnewmalware?HelpStatusWritersBlogCareersPrivacyTermsAboutKnowabl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