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防治法 - 臺北市法規查詢系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法所稱傳染病檢體,指採自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或接觸者之體液、分泌物、排泄物與其他可能具傳染性物品。

[修正]; 第九條. 利用傳播媒體發表傳染病流行疫情或中央 ... 展開選單 臺北市法規查詢系統 全站查詢關鍵字欄位 搜尋 close 回首頁 最新訊息 法規類別 法規查詢 解釋令函 訴願決定書 草案預告 綜合查詢 相關網站 ::: alarm 回法務局首頁 網站導覽 ENGLISH 都市計畫書法規命令專區 SOP專區 logo下載 線上教學 小 中 大 ::: 首頁 法規資訊 法規資訊中央歷史法規 keyboard_arrow_left 回上頁 法規類別 行政/衛生/防疫 名  稱 傳染病防治法 非現行版本 制(訂)定時間 中華民國33年12月6日 沿  革 中華民國102年6月19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200113981號令修正公布第四條、第九條、第二十七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六條、第五十條、第五十九條、第六十二條、第六十七條及第六十九條條文(中華民國102年7月19日行政院院臺規字第1020141353號公告第二條所列屬「行政院衛生署」之權責事項,自102年7月23日起改由「衛生福利部」管轄) subject 所有條文 apps 編章節 tune 條文檢索 pin 條號查詢 history 歷史沿革 extension 制定依據 menu_book 相關解釋令函 change_circle 異動說明 drive_file_rename_outline 提案草案 file_download 檔案下載 切換選擇法規資訊內容 法規資訊 所有條文 篇章節 條文檢索 條號查詢 歷史沿革 制定依據 相關解釋令函 異動說明 提案草案 檔案下載 修正內容 [修正] 第四條 本法所稱流行疫情,指傳染病在特定地區及特定時間內,發生之病例數超過預期值或出現 集體聚集之現象。

本法所稱港埠,指港口、碼頭及航空站。

本法所稱醫事機構,指醫療法第十條第一項所定醫事人員依其專門職業法規規定申請核准 開業之機構。

本法所稱感染性生物材料,指具感染性之病原體或其衍生物,及經確認含有此等病原體或 衍生物之物質。

本法所稱傳染病檢體,指採自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或接觸者之體液、分泌物、排 泄物與其他可能具傳染性物品。

[修正] 第九條 利用傳播媒體發表傳染病流行疫情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成立期間防治措施之相關訊息 ,有錯誤、不實,致嚴重影響整體防疫利益或有影響之虞,經主管機關通知其更正者,應 立即更正。

[修正] 第二十七條 中央主管機關為推動兒童及國民預防接種政策,應設置基金,辦理疫苗採購及預防接種工 作。

前項基金之來源如下: 一、政府編列預算之補助。

二、公益彩券盈餘、菸品健康福利捐。

三、捐贈收入。

四、本基金之孳息收入。

五、其他有關收入。

前項第三款之任何形式捐贈收入,不得使用於指定疫苗之採購。

疫苗基金運用於新增疫苗採購時,應依據中央主管機關傳染病防治諮詢會建議之項目,依 成本效益排列優先次序,並於次年開始編列經費採購。

其相關會議應錄音,並公開其會議 詳細紀錄。

成員應揭露以下之資訊: 一、本人接受非政府補助之研究計畫及金額。

二、本人所屬團體接受非政府補助之疫苗相關研究計畫及金額。

三、所擔任與疫苗相關之事業機構或財團法人董、監事或顧問職務。

兒童之法定代理人,應使兒童按期接受常規預防接種,並於兒童入學時提出該紀錄。

國民小學及學前教(托)育機構對於未接種之新生,應輔導其補行接種。

[修正] 第三十二條 醫療機構應配合主管機關之規定執行感染控制工作,並應防範機構內發生感染;對於主管 機關進行之輔導及查核,不得拒絕、規避或妨礙。

醫療機構執行感染控制之措施、主管機關之查核基準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 管機關定之。

[修正] 第三十九條 醫師診治病人或醫師、法醫師檢驗、解剖屍體,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時,應立即採行 必要之感染控制措施,並報告當地主管機關。

前項病例之報告,第一類、第二類傳染病,應於二十四小時內完成;第三類傳染病應於一 週內完成,必要時,中央主管機關得調整之;第四類、第五類傳染病之報告,依中央主管 機關公告之期限及規定方式為之。

醫師對外說明相關個案病情時,應先向當地主管機關報 告並獲證實,始得為之。

醫事機構、醫師、法醫師及相關機關(構)應依主管機關之要求,提供傳染病病人或疑似 疫苗接種後產生不良反應個案之就醫紀錄、病歷、相關檢驗結果、治療情形及解剖鑑定報 告等資料,不得拒絕、規避或妨礙。

中央主管機關為控制流行疫情,得公布因傳染病或疫 苗接種死亡之資料,不受偵查不公開之限制。

第一項及前項報告或提供之資料不全者,主管機關得限期令其補正。

[修正] 第四十六條 傳染病檢體之採檢、檢驗與報告、確定及消毒,應採行下列方式: 一、採檢:傳染病檢體,由醫師採檢為原則;接觸者檢體,由醫師或其他醫事人員採檢; 環境等檢體,由醫事人員或經採檢相關訓練之人員採檢。

採檢之實施,醫事機構負責 人應負督導之責;病人及有關人員不得拒絕、規避或妨礙。

二、檢驗與報告:第一類及第五類傳染病之相關檢體,應送中央主管機關或其指定之具實 驗室能力試驗證明之地方主管機關、醫事機構、學術或研究機構檢驗;其他傳染病之 檢體,得由中央主管機關委託或認可之衛生、醫事機構、學術或研究機構檢驗。

檢驗 結果,應報告地方及中央主管機關。

三、確定:傳染病檢驗結果,由中央主管機關或其指定、委託、認可之檢驗單位確定之。

四、消毒:傳染病檢體,醫事機構應予實施消毒或銷毀;病人及有關人員不得拒絕、規避 或妨礙。

前項第一款病人檢體之採檢項目、採檢時間、送驗方式及第二款檢驗指定、委託、認可機 構之資格、期限、申請、審核之程序、檢體及其檢出病原體之保存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 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修正] 第五十條 醫事機構或當地主管機關對於因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致死之屍體,應施行消毒或其他必要 之處置;死者家屬及殯葬服務業不得拒絕、規避或妨礙。

前項之屍體,中央主管機關認為非實施病理解剖不足以瞭解傳染病病因或控制流行疫情者 ,得施行病理解剖檢驗;死者家屬不得拒絕。

疑因預防接種致死之屍體,中央主管機關認為非實施病理解剖不足以瞭解死因,致有影響 整體防疫利益者,得施行病理解剖檢驗。

死者家屬對於經確認染患第一類傳染病之屍體應於二十四小時內、染患第五類傳染病之屍 體應於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期限內入殮並火化;其他傳染病致死之屍體,有特殊原因未能 火化時,應報請地方主管機關核准後,依規定深埋。

第二項施行病理解剖檢驗者,由中央主管機關訂定補助標準,補助其喪葬費用。

[修正] 第五十九條 主管機關為防止傳染病傳入、出國(境),得商請相關機關採行下列措施: 一、對入、出國(境)之人員、運輸工具及其所載物品,採行必要防疫、檢疫措施,並得 徵收費用。

二、依防疫需要,請運輸工具所有人、管理人、駕駛人或代理人,提供主管機關指定之相 關文件,且不得拒絕、規避或妨礙,並應保持運輸工具之衛生。

對於前項及前條第一項規定之相關防疫、檢疫措施與所需之場地及設施,相關主管機關應 配合提供或辦理。

第一項及前條第一項檢疫方式、程序、管制措施、處置及其他應遵行事項等規則;其費用 徵收之對象、金額、繳納方式、期間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修正] 第六十二條 明知自己罹患第一類傳染病、第五類傳染病或第二類多重抗藥性傳染病,不遵行各級主管 機關指示,致傳染於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修正] 第六十七條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除逕行強制處分外,並得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二十條第二項規定之儲備、調度、屆效處理或拒絕主管機關查核、第三十條第 四項之繳交期限、地方主管機關依第三十五條規定所為之限制、禁止或處理。

二、拒絕、規避或妨礙主管機關依第二十九條第二項、第三十二條第一項所為之輔導及查 核或第三十七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五款所採行之措施。

三、違反第三十八條、第四十三條第二項、第五十條第四項規定或違反主管機關依第四十 四條第一項、第四十五條第一項規定所為之處置。

四、違反主管機關依第四十八條第一項規定所為之留驗、檢查、預防接種、投藥及其他必 要處置之命令。

五、拒絕、規避或妨礙各級政府機關依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第二項或第五十四條第一 項所為之優先使用、徵調、徵用或調用。

醫療機構違反第三十二條第一項之執行或中央主管機關依第三十二條第二項規定所定之辦 法,經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者,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必要時, 按次處罰之。

[修正] 第六十九條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必要時,並得限期令其改善 ,屆期未改善者,按次處罰之: 一、違反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三條第二項、第五十八條第三項、第 五十九條第一項或中央主管機關依第三十四條第三項授權所定辦法有關持有、使用感 染性生物材料、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及陳報主管機關之規定。

二、未依第四十二條規定通知。

三、違反主管機關依第六十條規定所為之限制或禁止命令。

四、違反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二款、第四款、第四十九條、第五十條第一項規定 ,未配合採檢、檢驗、報告、消毒或處置。

有前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得逕行強制處分。

所有條文 篇章節 非現行法規 × 此連結非現行版本,如需查詢最新法規請點選下方歷史沿革功能。

關閉訊息 ::: 本月造訪人次 本月頁面瀏覽人次 總造訪人次(自93.07.26起) 頁面總瀏覽人次(自105.7.15起)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