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情緒勒索者- soidid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可以同理他的感受,但是對不合理的卸責,卻要適時地點出「你這樣說,對我來說是不公平的」。

你必須對自己的感覺敏感,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感覺「界線被 ... SkiptonavigationSkiptocontentSkiptoFooterNavigation作為一個情緒勒索者,我在與H的互動中成長許多。

想試著把這些互動寫成具體的文字,分享:作為一個曾經情緒勒索他人的人,對方什麼樣的互動方式真正幫助了我。

我覺得H在應對情緒感受上很厲害,我對我們互動的感覺是:我可以跟這個人分享我所有的感受,而覺得安全;但同時也會意識到「這個人沒有義務替我的感覺負責」,我不該一股腦的把自己的垃圾倒過去。

「這個人沒有義務替我的感覺負責」聽起來可能有點「孤苦無依」、「哭哭人只能靠自己」,但這句話同時也代表自己的力量——透過自己照顧自己,我也可以讓自己感覺變好。

我把別人的付出想成「瞬間的片刻」:沒有人可以永遠給你幫助,但任何時刻一定有某個人可以給你一點小小的支持。

以下是我感覺到的、從我的觀點看過去的,他與我的互動方式:(Advertisement)1.不批判,也不一定要選邊站談到情緒感受,最常聽到的應該是「不批判」對方:不說「你想太多了」、「你就是這麼小心眼」、「我看他沒那個意思吧」、「你好情緒化」——不要跟對方說「你有問題」。

不要批判對方。

但同時,也不需要急著選邊站——站到對方那邊,開始攻擊對方的「敵人」,說:「對啊,那些人都是瘋子」。

就像一個港口那樣。

當船跟港口說,今天風浪好大,我好難過。

而港口不見得需要說「對啊,大海壞壞、大海蠢翻了」。

因為其實那樣說,並不見得會讓人覺得比較好過。

最好的回應大概是:Iamsorryyoufeellikethat.或是很簡單的「No:(」瑞典語裡有一個很適合回應情緒感受的句子「Detvarjobbigt.*」,意思是:「那很不容易啊」、「那很辛苦啊」。

一句話肯認了對方「經歷了不容易的狀況」和那「辛苦的感覺」。

*瑞典語小補充:“jobb”就是英文的“job”(工作),jobbig(t)是形容詞形式。

我把這個字理解成「需要付出心力的人事物」,不管是情緒勞動、體力勞動、或是腦力勞動,都可能讓人覺得“jobbigt”。

當你說一個狀況、一件事很jobbigt,通常是表達你的同理;但如果你說一個人很jobbig,就代表你覺得這個人「很難相處」、「很煩」。

日常最實用字彙之一。

我覺得他「不批判不選邊站」的反應,不見得是來自於他心裡有一條守則,說:「喔,我要小心,不要隨便論斷」,而是他沒有(像我那麼強的)控制狂傾向。

他不需要馬上知道事物的因果關係,所以不需要急著推斷分析。

他可以忍受事物模糊、沒有原因就是發生了,專注在眼前的感受就好,而不用馬上去想「所以下次要怎麼避免」。

我猜,這可能跟他喜歡大自然、野外活動有關。

就像C說的:「自從潛水以後,我的計劃狂傾向大部分都消失了」——因為每一次下水都沒有保證,你能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你不能跟大海點餐,大海也沒有義務讓你點餐。

2.溫柔但是堅定地踩著自己的界線當情緒勒索者要你為他的感覺負責時,最好的方法是:溫柔但堅定地拒絕。

雖然短期痛苦,但長期來說絕對是對雙方最好的方式。

要做到這件事並不簡單——你不能「盲目支持」,卻也不能「盲目反對」。

「盲目支持」會讓對方找不到自己的力量,「盲目反對」則容易變成批判、或讓對方覺得你「否定了他的感受」;被否定的感受不會消失,只會越長越大。

你可以同理他的感受,但是對不合理的卸責,卻要適時地點出「你這樣說,對我來說是不公平的」。

你必須對自己的感覺敏感,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感覺「界線被侵犯了」、「沒有餘裕了」,然後溫柔但堅定的、以「對自己的感覺負責」的語言表達。

我覺得這點超級難,因為人很容易在覺得界線被踩到的時候,下意識就「指責」回去;陷入那個「誰是對的」的爭執,而不是專注在表達感受。

但H不知道為什麼,好像不太會進入「誰是對的」的爭執;他對標籤和對錯都沒有像我一樣強的執念。

他不會說「你錯了」、「你為什麼這麼糟糕」、「你可不可以不要這麼依賴」,而說「你為什麼這樣做」、「我覺得很難過」。

他不急著爭執自己是對的,也不隨便貼我標籤(錯了、糟糕、依賴),他就只是表達他當下的感受。

3.不要隨便道歉該道歉的時候道歉,很重要;但不該道歉的時候不要道歉,也很重要。

不假思索地道歉,其實有點像是一種「和諧」——反正「都是我的錯」,我們就不要再吵了——這不是一種認錯,而是一種放棄:對的都是你,錯的都是我,我不想再溝通了。

不假思索地道歉,也會讓對方無法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是什麼。

前幾天我們有一個對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對話方式改變了。

我試著打Skype給他,沒人接。

於是我發了訊息:雖然你現在有智慧型手機了,但我還是不能打給你。

:(H對新科技沒什麼興趣,一直到半年前才買了第一隻智慧型手機。

當時他提到:買了智慧型手機,我們也比較容易聯絡(時差因素,我的晚上是他的工作白天,透過手機會比透過家中電腦聯絡來得容易)。

但事與願違,所以我發了上面那句。

一個多小時後,他回:No:(我現在在幫忙搬家。

他沒有回「對不起,我沒有注意到手機。

」而是「No:(」。

我想起以前要是碰到這種狀況,我可能會說:「你為什麼不留意手機呢?所以幫忙搬家比我重要就是了?」他會對我的「感受」感到抱歉,但並不為他的「行為」感到抱歉。

他會說「我真的沒辦法時時刻刻注意手機,但這並不代表我覺得你不重要。

」如果他為自己的「行為」道歉,認為自己錯了、「下次應該更加注意手機」,可能緩解了我一時的不愉快;但也可能同時讓我在心理上依賴他解決這個狀況。

「不跟我道歉」的結果就是,後來我學會「對情況表達挫折,而不是指責他人格有缺陷」,並且設想「如果我是他」:如果我是他,會希望我在幫忙朋友的時候,還要緊張兮兮地一直注意手機嗎?——才不要,我不喜歡總是需要黏著手機;跟朋友相處的時候就好好跟朋友相處吧。

於是答案就很清楚了:「好吧,這不是他該解決的問題。

」有時候沒注意到手機,就是沒注意到手機。

Ithappens.4.把感覺當成一件重要的事情H會忘記任何事情,但是不會忘記我感覺不好。

我覺得超神奇的。

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超級大的優點,可以抵很多其他的「缺點」,因為這點跟我完全互補——我不會忘記任何該做的事情,但會忘記自己的感覺。

忘記包括「忘記去感覺」和「忘記有這個感覺」:有時候是忙著很多待辦事項,就忘記感覺了,下意識進入麻木的穩定生產力;有時候是睡一覺起來,就好多了,就忘記了。

忘記不是沒有,但我就是會忘記去戳戳自己的心、感覺自己的感覺。

但他常常都會記得觀察我、問我、和「追蹤過去事件」——有時候他問我:「所以你今天感覺好點了嗎?」我才會意識到:「喔,對耶!我昨天心情不好,你居然還記得!(我都忘記了)」5.勉強的調整,不如一開始就不要答應H擅長注意到、記得別人的感覺,他從他擅長的方式,讓我感覺「他在意我」。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雖然他不擅於留意手機,但我後來已經越來越少因此推論:「他不能注意手機,是因為他不在意我」而能比較安全的推論:「他不能注意手機,是因為他就是不擅長這件事」。

如果情緒勒索者跟你說:因為A這件事,所以我覺得你不在乎我。

解法不一定是~A,特別是,如果~A對你來說「就不是你的個性」、「就不是你的樣子」;勉強的調整,不如一開始就不要答應。

如果做得好,對方可能不會生氣了,但是你單方面因此耗損很多力氣;如果做不好,對方更加覺得「明明已經答應了,為什麼還是做不好?這不就是你不在乎我的最佳證明嗎?」。

就像〈如何用設計模型吵架〉這篇說的:回到抽象的需求去思考,最好的調整,有時候不一定是引爆的那個事件。

但如何分辨什麼是合理的努力,什麼又是不合理的勉強呢?這就需要一個人對自我的認知、了解、和感覺。

這可能是對「適合自己的生活型態、互動方式、需求」的自我認知,也可能是動態偵測的能力——有時候你可能覺得可以「努力」,但實際嘗試之後才突然發現「糟糕,不行,對我來說還是太勉強了」——這時候,你能不能適時偵測到自己的狀態並和對方溝通?成為一個安全的人作為一個曾經情緒勒索伴侶的人,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真心想要幫助這個人,最好的方式真的是「不要被勒索」(和書上專家說的一樣,老師沒有騙人)。

這是我的經驗告訴我的。

也許每個人情況不同,但對我來說:當我不小心又開始情緒勒索你時,「不要被勒索」就是最能幫助我、也最能幫助我們的方式。

但「不要被勒索」並不代表「像個刺蝟般反應」;溫柔卻有界限,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一件事。

我也理解到,好的應對方式需要非常多的能量、自我認識、自我接納、對自己的情緒感受足夠敏銳。

只有我們自己足夠安全了,才有辦法在關係中做到「溫柔卻有界限」。

所以——不管對方如何要求你「為她的感受負責」、「依照她的要求改變」,也不管對方的陳述方式如何讓你覺得「她的需求就是最急迫的」或「依照她所說的,就能夠讓關係變好」,你首先要做的,不是安撫她的感受、也不是照著她的規則,而是覺察自己的狀態:「此刻的我好嗎?我平衡嗎?」當你感到沒有力氣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先照顧好自己,成為一個安全的人。

情緒勒索的我以為,人「做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而執著於(控制)「表面的項目」;但後來的我明白,人的「狀態」比人「做了什麼事情」還要重要。

我們的「狀態」會「揮發」出去,影響身邊的人,透過我們說與沒說的話、做與沒做的事,而不是反過來。

因此,在你覺得安全的時候,你能給對方的支持,就算只有短暫的片刻,也有機會在未來長成更大的力量——像一顆「自我安全的種子」。

慢慢的、從心裡,從你的安全、到她的力量。

延伸閱讀過年剛好逛到這篇「Re:[求助]吵的不可開交的過年」,覺得fritolay寫的很棒,底下的推文討論也很值得一看——「堅守界線才是正確解方」。

[最近更新:2022.02.05]II.關係教我的事〉公主番公主番的三層涵義作為一個情緒勒索者心機、邏輯、不安全感:觀察「使壞」的自己RelatedAboutTheAuthorsoididContinueReading←previouspost創作過程的樣子:用感覺工作nextpost→狡辯地圖:拆分字詞的物理事實和眼光9thoughtson“作為一個情緒勒索者”您好,我想請教你如何不要成為以為情緒勒索者。

讀完您的文章,我發現我的另一半和H先生很像。

每當在因對我的情緒勒索時,總是能像H先生那樣回應。

我和我另一半目前在遠距離的狀態。

以前我會一直以為當我毫無保留的向他傾訴內心的感受,完全做自己時,是對另一半的負責。

因為遠距離,我並不希望把自己隱藏。

但是看完文章以後,發現自己已經在情緒勒索他。

每當我宣洩完我的感受以後,他總是回一句“Iunderstandandbepositive”.我一直以為他很敷衍我,但是沒想到這是在幫助我。

我們交往一年,類似的事也發生過好幾遍。

我不想再這樣下去,我該如何做才能脫離成為情緒勒索者。

謝謝Reply歪歪你好:我沒辦法完全了解你們相處的狀況,但根據你的訊息,如果我是你的話,可能會從這三個方向嘗試:一、釐清、探索自己的想法二、與對方討論三、發展照顧自己的能力分述如下:一、釐清、探索自己的想法你覺得他在敷衍你,這代表「他反應的方式,和你心理預期的不一樣」。

當你情緒低潮和他訴說時,你希望他怎麼反應?「怎麼樣回應,你會覺得他不是在敷衍」,為什麼?假如你是崩潰「遠距離好辛苦,難過的時候你都不在身邊」,你是希望他表達同樣的感受,跟你說:「對呀!我也覺得好辛苦⋯⋯。

」、希望他提出具體解決的方案——「我了解,不過我們幾個月後就可以見面了」、還是希望他聽你說話的時候可以不要一邊分心上網,然後簡單回一句話就沒了?探索一下自己心裡的想法。

不是要對方此後照著你的劇本演出,而是釐清自己的期待、為何如此期待。

你也可以跟他分享你內心的想法和期待(第二點),也許他會發現,有些調整他也同意並願意改變。

如果想法很多、難以整理,可以試著寫下來、或是畫簡單的圖表;不需要很精美,自己看得懂就好。

以前我抱怨「遠距離好辛苦,難過的時候你都不在身邊」的時候,H最常說的話大概也類似「Iunderstandandbepositive.」要我對關係的未來有信心,但並沒有什麼「一年後我會移居」之類的保證,Nope!當時我也覺得,這樣好像很「空」,什麼「保證」、「解決方法」也沒有⋯⋯。

後來我發現,其實不管H在不在我身邊,他並不能解決我所有的難過;即使他在身邊,我還是會難過、會情緒不好(只是原因換成別的)。

「他在我身邊」不是什麼快樂的萬靈丹,所以我開始發展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第三點)。

假如你文中提到的「發生過好幾遍的類似事件」,是有關「遠距離的辛苦、相關的負面感受」,我也建議你問自己:遠距離這麼辛苦,你還選擇這段關係的原因是什麼?珍惜那個原因,讓那個原因給你力量如果你需要「一個具體解決遠距離的方案」,試著找到一個你自己可以努力的方案:存錢、練語言、你的工作有沒有可能可以變成遠端?、學習一個新的專業?⋯⋯等等。

這個方案最好是「既會讓你個人有所成長,同時對關係也有幫助」的。

努力,但不要犧牲;犧牲很容易變成日後的情緒勒索。

不要被動地等待「這段遠距離的時間過去」,要主動利用這段時間,變成一個獨立、會照顧自己的人。

獨立的人更好相處,會照顧自己的人也才能照顧別人。

找到自己的施力點,找到自己的力量。

二、與對方討論你說到覺得自己在情緒勒索對方,想要改變。

或許也可以考慮和他分享、討論這件事?你可以直接跟他說你的擔心:我在表達我的感受的時候,會讓你覺得很有壓力嗎?我不想變成在情緒勒索你⋯⋯。

如果你覺得(我的負面情緒太多)有點受不了、需要暫停對話休息一下的時候,你可以讓我知道嗎?你也可以跟他說,你在嘗試改變自己:我發現我會情緒轟炸你,我不喜歡自己這樣,我想改變、Iamworkingonit.你也可以問他:為什麼你好像都不會像我一樣,有情緒需要宣洩啊?你都怎麼紓解自己的負面情緒?不帶預設前提的討論這件事,探索看看有沒有新的想法、解法,或僅僅是分享對這件事的感受也好。

三、發展照顧自己的能力你要有:自己可以讓自己感覺變好,的方法。

我覺得最有用的就是運動。

找一個你喜歡的運動、能持續的運動;如果沒有想法,可以從快走或慢跑開始。

運動的時候可以聽喜歡的音樂,注意自己的呼吸、肌肉的運動,好好流汗三十分鐘,對我很有效。

(如果出門運動對你來說阻力很大,或:人常常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情緒低落,此時出門不太可行的話,也可以找找在家運動的方法。

)其他我也會用的方法是:睡覺、冥想、晨間隨筆。

冥想的效果主要是長期的,對「救急」可能沒什麼效。

救急最有用的還是運動;如果是沮喪到動不了那種低潮,我就會狠狠睡一覺。

「晨間隨筆」是《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一書裡提到的方法,有點像是意識流寫作。

不帶批判的,腦袋裡冒出什麼字句就寫下來。

書裡的「晨間隨筆」是每天早上寫的,但當我內心很多負面想法時,我也會使用相同的意識流寫作抒發。

什麼方法有用是很個人的,上面這些是對我有用的發法;但對有些人來說,也許:煮食、唱歌、打掃、彈奏樂器、畫畫⋯⋯等,比運動和書寫更療癒。

所以這得靠你自己去感覺、去發現。

感覺看看什麼事情讓你平靜下來、恢復能量?當自己有情緒時,怎麼自己接住自己?不用擔心得一次到位,一次採取一個小小的行動就好。

慢慢地,你會找到照顧自己的方法。

發展照顧自己的能力,不是「從此以後什麼苦都要自己吞」——千萬不要;我之前發現自己過度依賴時,曾經過度修正,變成什麼都不說、想辦法自己處理;但當時的我其實沒辦法一下真的轉換過來,沒辦法自己消化所有的情緒,結果就變成疏離。

你還是可以跟他分享感受、彼此互相支持,只是,你自己也要有辦法支持自己。

大概就像狡兔三窟那樣。

(亂用成語)Reply嗨您好,很高興在搜尋「停止情緒勒索」時看到這篇文章。

從以前對這個字眼不陌生、因為我媽媽也會對我情勒,導致我有很常一段時間其實對自己的自信偏低,現已好轉一些。

但在近期與男友的相處中發現,我好像不知不覺成為我媽媽的角色了,對於另一半使用情形勒索,但還好男友是個理性的人,通常可以堅定(但沒有您的另一半那麼溫柔XD)的拒絕我,這個時候我通常很受傷。

我想請教您的是,如果在事件發生當下,該怎麼慢慢不要認定如果對方怎樣,就是代表怎樣的這種因果關係?也許自信還是偏低的我,在當下可能無法接受對方的想法,會很想掌控對方,藉此盡可能的避免自己受傷。

理性下來的我也知道這樣其實很蠢而且很不健康,兩個人的關係應該是互相,而不是我不要不接受就情緒勒索對方。

上述文章提到的方式及您回應給另一名讀者的方式我都會在生活中開始調整練習,但是是否能夠有建議在「當下」比較好的處置方式呢?非常感謝ReplyVerona您好:我覺得「當下」較好的方式是「暫停」。

當你覺察到「我現在又在重複過去的行為了,我正在情緒勒索他,我認為A→B」時,不要強迫自己立刻相信相反的「A→B這個因果關係是錯的」。

「強迫自己」跟「情緒勒索對方」一樣不好。

對自己寬容一點,不見得代表要繼續傷害對方。

「想法、情緒」和「對想法、情緒的反應」是兩件事:允許自己暫時還無法放掉根深蒂固的「A→B」因果關係,但是控制自己的反應,不說出傷人的話、不勒索。

衝突的時候,會很想要馬上有一個「確定」的結果;試著放掉這個執著。

讓自己離開衝突現場:去走走、透透氣,運動,睡覺。

心情比較平靜下來後,再處理。

我覺得在情緒的當下立刻把「A→B」這個因果關係放掉不太可能;即使現在我也從未做到過——我必須先消化自己的情緒感受,才能回過頭來放開對想法的堅持。

因為想法轉換不是純粹邏輯的事,要這個想法所帶有的感受被看見了、被理解了,對這個想法的執著才會鬆開。

🌿「覺察自己當下的行為舉止、叫暫停」這個能力,可以透過每天靜心培養。

可以參考:〈照顧自己:深呼吸,和數自己的呼吸〉〈靜心是頭腦的伸展操〉🌿關於「解除預設反應」,可以參考:〈改變想法的樣子:焦慮的想法沒有走開〉〈焦慮依戀:解除聯絡焦慮stepbystep〉不知道這樣有沒有回答到你的問題。

最後,還想說:你可能為了「停止情緒勒索」閱讀了不少,也找了不少相關建議、做法。

但不要一次把所有的建議都拿來用。

用你的心感覺一下,哪一個感覺最適合現在的你?哪一個讓你感覺「好像可以試試看」?從那一個開始就好。

🌱Reply非常感謝您的用心跟溫柔回覆我會慢慢試著靜心,找出自己焦慮的根本原因的。

在那之前可能還是會時不時有比較不好的時候,但是看到您這麼溫柔的述說自己的曾經,又那麼堅定的做到了。

我相信有一天我也可以!您說的沒錯,再多的方法都還是要回歸到自己身上,但我非常感謝我努力的搜尋跟理解這部分知識時,能夠遇到您的網站及文章。

真的非常謝謝:)Reply您好~我被男友分手兩個多月了,這中間我們一直都還有聯絡,他說我們可以當朋友,但我一直在期待恢復情人關係。

而昨天他終於誠實告訴我,他會跟我分手的原因了。

他說了幾點,我都覺得我沒做錯。

但其中一點是,他覺得自己一直被我情緒勒索。

可能我曾經跟他生氣過很多次他把時間拿去做社交,而不是陪我。

他說,我的行為導致他現在面對社交,心裡都會有一種需要徵求別人認可、怕被別人發現的感覺。

他是很容易被別人影響情緒的人,例如我不開心,他也就沒辦法開心。

我不曉得自己到底是不是情緒勒索者。

我很害怕,我也很努力想控制自己不要這麼沒安全感,可是我們分手前我都還沒能完全做到。

我向他提過複合,但他說現在不可能,等我們再經歷一些事後再說。

可是我還是很難釋懷,還是一直想挽回他,我不確定我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又變成一種勒索呢?想請教您我現在能為自己做些什麼練習嗎?不管是重新挽回他、或進入下一段新感情,我都不想再變成情緒勒索者了,因為這中間自我掙扎的過程,我其實也很難受呀。

(哭)Reply別急,女孩。

(別急,男孩。

)深呼吸一下、兩下,三下。

別急著「改正自己」好恢復關係/維持一段良好的關係。

看起來,在關係裡,「你想要的相處時間」>>>「他覺得舒服的相處時間」。

他可能是很享受社交的人;你可能是喜歡跟親近的少數人建立小天地的人。

他比較獨立;你比較依賴。

這個差異,其實不管你勒不勒索,現階段就是不平衡。

這也不見得有所謂的對錯,有點像是「彼此的節奏搭不上」或是「個性不適合」。

你或許渴望在他的陪伴下慢慢修正自己,變得更獨立(然後就不會去勒索對方了);但對方已經表明現在不可能。

這時候,分開、各自回血一下吧。

我建議:對未來保持開放,但現在不要想挽回他了。

暫時不要聯絡了。

如果很難,設個期限。

例如,至少六個月不要聯絡對方。

同時也不要去偷看對方fb,ig等社交平台上的動態。

有點空間是好的。

練習:自己陪自己,專注在:課業、工作、人生目標、興趣嗜好。

很想聯絡他的時候、很難過的時候,去跑步、游泳、重訊,或其他你喜歡的運動。

時間晚了不適合出門(夜深人靜時最難熬,Iknow),Youtube搜尋「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來做(注意暖身和運動安全,做不到的動作不要硬撐)。

運動對「好想控制/好想挽回/好想馬上改變」等控制心態,是很好的緩解劑。

運動也可以幫助你消化、排解不愉快的情緒。

🌿〈給焦慮依戀好朋友(跟過去的自己)〉為你自己練習成為(情感上)獨立的人,讓運動幫助你慢慢做到;獨立的人才能和獨立的人在一起,但不要為了和誰可以長久在一起去做這些事。

為了你「自己和自己」的關係去做。

––––––[小小TIPS]我激勵自己運動的方法:有運動的時候,在桌曆上畫一個笑臉。

一週如果有收集兩三個笑臉,就覺得自己好棒。

看到過去的笑臉,也會想保持這種感覺。

很簡單,但不知道為什麼就能激勵我的小方法。

Reply您好,因為父親長期對家人極度瘋狂的情緒勒索,導致整個家庭關係四分五裂,他十分喜歡用「我過去賺錢很辛苦,為什麼我們都不關心他」,來引起家人的關注,接著當他發現沒有人理他,他會開始歇斯底里,思考邏輯壞死無法溝通,講非常多不堪入目的言語,從我有記憶以來持續至今20多年。

而當我深入想與父親對談得來的卻是更加激烈的言語暴力,我與家人們都十分疲憊,甚至大部分的家人都已拒絕與父親對談,母親更是直接從家裡搬出,堅決不回去,母親的決定我非常支持,因為我能感受到母親無法再承受父親的任何情緒勒索,她的心理狀態瀕臨崩潰。

當我漸漸長大聽見、看見更多後,我才知道原來爺爺從小就是這樣對待父親,所以父親現在轉而這樣對待我們。

我已經不知道該如何與父親對談,老實說我也身心俱疲,當我想說的話戳重父親痛點,他便開始大吼大叫,這樣的情況還有辦法改善嗎?對我來說他再有千百個不好也是我的父親,看到他現在身邊沒有朋友(被他的歇斯底里趕走),只能獨自待在家我也是十分心疼……Reply您好,老實說,我不知道自己夠不夠資格給予建議,因為我從未經歷過這麼困難的狀況。

我很佩服你,如果我在你的處境,應該早就承受不了了。

我的想法是:🌿①尋求專業治療師協助家人之間的溝通,看起來已經盤根錯節太久了,也許尋求外部、專業治療師的協助會有幫助。

不管是心理諮商師、或是家族治療師。

不過我猜,這個方法你應該早已想過,只是要說服父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個可能是,或許你自己可以先尋求專業治療者的幫助,讓心理諮商師幫助疲倦的你,把家人之間的問題先暫時放在一邊。

當我們很想改變一個狀況時,常會無節制的付出,想著:問題解決「之後」,我就有時間好好恢復了。

但有時候,我們可能要倒過來,先「好好恢復」再「解決問題」。

🌿②對話,表達你的感受就好陷入「情緒勒索狀態」的人,通常有兩個特色:a.把對方想得太有能力、把自己想的太沒有能力。

因為自己「沒有辦法讓自己感到開心」,所以試圖透過情緒勒索的方式,改變他人的行為,以獲得幸福快樂的感覺。

b.認定對方就是不在乎自己,所以不管自己如何行動,對方根本就不會難過、也不會傷心。

情緒勒索者的言語暴力來自:他認定對方不在乎自己,所以不會被這些言語所傷。

所以他沒有節制、不懂節制。

很多情緒勒索者周圍的人其實是關心他的,只是勒索者不知道為什麼「感覺不到」——可能是關心的方式不是他所預想的、也可能是自己本身不夠有安全感、自我價值感不夠穩固。

最常見的,大概是「以上皆是」:當我們自身沒有安全感、自我價值感不夠穩固時,便容易因為「別人表達關心的方式」不是我們所「預期/希望」的,而認為對方就是「不關心」。

你可以這樣想像:情緒勒索者的「感覺接收」變得有點麻木了——情緒勒索者不容易感受到「他人對自己的關心和在乎」,所以也不容易察覺到「自己正在傷害別人」。

情緒勒索者說的話越傷人,往往代表他「感覺對方感覺的能力」越弱(所以才要說「劑量那麼重」的話);而一個人「感覺對方感覺的能力」,往往和他「感覺自己感覺的能力」成正比。

情緒勒索者有很強烈的情緒,但並沒有真的去感覺。

——情緒勒索者沒有去感覺當下自己和對方的感覺,而是落入一套陳腐的情緒腳本——「當出現A時,就代表B的意思」,不斷重複鬼打牆。

曾經我和一個前任的關係是:每次我情緒勒索時,對方都非常有耐心的傾聽、試圖依照我所要求的「修正」、或是用邏輯解釋「事情其實不是我想的那個樣子」。

但我每次還是鬼打牆,情況沒有好轉。

直到有一天,他到了某個極限,終於受不了了,說了一句:「難道你用那些話刺我,我就不會受傷嗎?」我才被驚醒。

AndIwishhehadtoldmethatearlier.在我過去的認知裡,我不覺得自己「拿話刺他」,而只是在陳述「我有多可憐、多不受重視、多不被在乎」;我希望用這些話「激」出他「在乎我」的反應,但我並不想用這些話「刺傷」他。

傷害他不是我的本意,可是我卻一直沒有理解到:自己正是在傷害他。

那時候我才明白:我需要的其實不是他的耐心安撫和行為修正,我需要的,其實是他的這句話。

我需要他告訴我:我很受傷、我也會受傷。

你知道嗎?你這樣做,我很受傷。

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為什麼有人會那麼冷酷、沒感情、不知道對方會受傷呢?但進入情緒勒索的慣性時,心智真的會變得很窄很窄。

在我陷入「情緒勒索狀態」的時候,我太專注在「自己有多受傷」、「對方肯定不是那麼在乎我」,而不知道「對方也會受傷」。

所以也許,試試看,當你和父親對話時,不要用邏輯試圖「講清楚」,也不要帶著指責或怪罪的心態,而是試著去表達你的感受——表達你的難過、無力、傷心、挫折、和疲倦。

單純地表達你的感受就好*。

*如果你需要一些範例參考,我推薦馬歇爾.盧森堡的《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

或是你也可以去書店、圖書館翻閱不同的書,選擇一本讓你「最有感覺、想要看下去」的書。

🌿③對話,但不急著「溝通」另一個想法是,試著和父親對話,但不急著「溝通」,也暫時不要去戳父親的痛點。

意思是:不要急著解決「情緒勒索」的問題,而是在你和父親兩人都處於平靜的狀態下時(沒有被激怒、沒有覺得委屈),說說其他的話,最小最小的事就好。

例如:我現在要去一趟便利商店,你有需要買什麼嗎?我明天會回家一趟,有需要幫你帶什麼回去嗎?這裡的燈你還要嗎?不要我關掉囉。

如果講沒兩句就會碰到火線,又快要爆炸時,就趕快停止。

如果你內心其實是想溝通、或覺得難過疲倦時,不要做這件事。

不要心裡想「解決問題」,嘴上卻講些其他事情。

不要自己心裡明明覺得委屈、明明覺得難過,卻刻意隱藏,好「釋放善意」。

能平靜說話的時候才說話,否則寧可不說話只說自己真的想說的話🌿④試著練習「想起父親時,能平靜」我能想像20年的糾葛下來,②③可能很難做到。

人和人之間的痛苦已經太多,很容易一說話就失去平靜。

這時候,就接受彼此暫時無法說話吧。

但不說話不是壓抑、逃避,是給自己獨處的時間,一個人練習在「想起父親時,能平靜」。

以下兩個,是我自己對「無法溝通的人」的練習:如果有一個人,是我想起來,內心就會浮現不愉快的情緒、開始對這個人批判、不滿時,做的練習。

以前,我會想要透過和這個人「言語和解」、「邏輯溝通」、「言語共識」來化解爭議,但當雙方都累積了情感傷害時,這件事幾乎不可能。

後來我放棄了言語溝通這條路,開始做以下兩個練習,目標是:讓自己能在「想起這個人時」,內心能保持平靜。

🌖A.觀照自己內心的感受平靜不是壓抑,是靜靜地觀照自己內心升起的所有感受、接納這些感受。

想像自己是廣闊無邊的大海,情緒感受是一波一波的浪。

觀照是「看見」。

具體來說,我會用內心OS描述出來:想到這件事,我覺得很難過想到這件事,我覺得很生氣我感覺到我的胸口緊緊的、呼吸很淺,我很緊繃如果內容涉及「論斷」——「OOO不對、OOO做錯了」——我會在前面加上「現在的我覺得」。

「現在的我覺得」OOO不對「現在的我覺得」OOO做錯了這是為了提醒我,這只是「現在的我」的觀點;它有可能並不全面。

它大概不是對方的觀點;對方應該覺得「錯的是我」。

接納是「允許」:我允許自己現在和這些感受待在一起,這樣就好。

我允許自己想哭就哭。

我允許任何自然的情緒表達,只要它不傷害自己或他人。

我允許自己「什麼也不做」。

我允許感覺存在,並且不急著趕走它。

如果有一個人,我一想起來就不平靜,我就一次想一點,慢慢去「看完」我那全部的感受。

平靜,來自一次又一次的覺察。

🌖B.送愛的觀想練習除了直接觀照自己的情緒感受,我也會用另一個循序漸進的方法:找一個自己的安心獨處的空間和時間,以舒服的方式坐著。

背部脊椎保持挺直、身體自然放鬆。

深呼吸數次。

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放下雜念,觀想生命中給我無條件愛的一個人,回憶一個令我感受到愛的時刻,回憶那個溫暖的感覺。

想像把這個愛送給我關心的人,祝福他們。

想像把這個愛送給認識但沒什麼感覺的人,祝福他們。

想像把這個愛送給與自己有宿怨或痛恨的人,祝福他們。

**這個方法是從詹姆斯‧多堤的《你的心,是最強大的魔法》裡看來的,我自己稍微修改了一點點。

方法其實沒有一定,你也可以到書店、圖書館瀏覽,找一本讓你「最有感覺、想要看下去」的書,再從裡面選一個「感覺最想要試試看」的方法。

如果暫時沒有想看的書,最簡單的冥想靜心(每天五分鐘,一個人好好地深呼吸、自己和自己待在一起)也會有幫助。

「有宿怨或痛恨或痛恨的人」,不見得是多壞的人,而是指與我有未解的心結、未處理的衝突、未理解的對方選擇,的人。

這些人,其實常常(曾)是和我很親近的人:家人、親人、舊情人。

我「知道」他們不壞,但我心裡還沒就這件事達到平靜。

這時候,我會利用這個練習。

第4個步驟很簡單,第5個步驟普通,第6個步驟很困難。

我會循序漸進,看自己一次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

不是「強迫自己」給「討厭的人」祝福,比較像是「測試看看,現在的我,可不可以給討厭的人一個呼吸時間的祝福?⋯⋯兩個⋯⋯三個?」。

不行的時候,用心中的那個愛的感覺、溫暖的光照著自己內心的糾結。

這樣就好,不用勉強自己前進。

一開始當然非常不容易。

當我觀想「送愛給一個內心對他還有結的人」的時候,我可以感受到我內心有不和諧、矛盾的感覺。

但這個方法是「自己一個人就可以練習」、「不需要和誰溝通和解」就可以做到的。

我自己對這個練習的想法是:a.它幫我接受我們互動的現狀。

接受「也許我們的關係就是這樣,永遠也不會改變」;我接受我們可能「永遠也無法理解彼此」。

試著原諒對方、也原諒自己。

接受也許「不互動」就是我們最好的互動方式。

b.它幫助我「清理」舊有情緒,讓我不會一看到某個人、一想起某個人,就掉入我和這個人「過去互動所累積的傷害和不滿」中。

它讓我可以慢慢回到一個中立的狀態。

我內心對一個人的想法、感受、和狀態,即使我沒有說,對方也一定隱隱約約感受得到。

如果我陷入「我們舊的互動模式」,對方也會被我拉回「我們舊的互動模式」。

所以我「一個人」就能為自己、和對方做的事,就是想辦法保持自己的平衡、平靜、和覺察。

當我能處在中立點,我就能在互動的每一步「重新選擇」——選擇我接下來要說的話、選擇要如何詮釋對方的話。

當我能處在中立點,我才能在看似僵局的狀況中,創造新的互動模式。

很多書都會直接切入「如何溝通」、「怎麼說話」,但我發現:如果有一個人是我光「想起」、「見到」,內心就不能平靜的(不管是什麼樣的負面情緒感受),那我得先練習找回我內心的平靜,才有可能再談溝通。

特別是在沒有專業治療師(平靜的第三人)的協助下時。

––––––––––––––––––––前面提到的這三點:②對話,表達你的感受就好③對話,但不急著「溝通」④試著練習「想起父親時,能平靜」可以看成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能直接做到②,很好。

如果不行,退到③試試看。

如果還是不行,退到④試試看。

然後再慢慢地從④,回到③、回到②。

或是看成:②③是「新的互動方式練習」,④是「自己和自己的練習」。

兩者是一個不斷交錯的迴圈:自己練一練、試著以不同方式對話、再回來自己練一練、再試著以不同方式對話,如此循環。

這件事絕對不容易、也需要時間。

你問「情況還有辦法改善嗎?」,我的答案是:人與人的關係有無限可能,但沒有絕對的保證。

我們無法預測事情「最後會如何」,只能決定這一次「我要如何去做」。

而每一次、在關係中的每個人,採許的行動、意念,都影響著「最後會如何」。

我無法知道「最後會如何」,但我有機會去影響「最後會如何」。

––––––––––––––––––––🌿⑤試著讓你們不是「父親的唯一」我不知道你父親的個性如何,你提到他的朋友都被他趕跑了,但如果有可能,試著讓你父親有些家人以外的互動對象;不一定要是朋友,可以是「組織性、結構性」的課程活動。

最好是:音樂、體育、藝術、文學類型的(而非邏輯思考);或是親近大自然。

例如:鼓勵他去社區大學的樂器課程、歌唱課程、體育課程、繪畫藝術課程、登山活動,等等。

這有幾個好處:a.短暫分開,讓彼此都能有喘息的空間。

b.如前面所提,情緒勒索者無法溝通,其實不是「邏輯不好」,而是「感覺接收」不好;乍看是「邏輯不好」的問題,其實是「沒有去感覺」、「和自己的感覺不夠親近」造成的。

以你父親的例子來講,原生家庭的互動模式、和傳統的性別角色分工,可能讓他從來不知道怎麼表達、親近自己的感覺,才會變成以扭曲的「情緒勒索」形式表達。

音樂、藝術類型的活動可以幫助表達感受、發現感受、描述感受;體育活動可以製造多巴胺,讓人平靜愉悅,也從感受身體的過程中暫時回到「當下」(而不是過去20年無限爭吵的迴圈)。

親近自然也會讓人平靜、並能夠接近自己的感受。

c.父親有機會暫時離開「家」,這個充滿爭吵記憶的場域。

🌿⑥減少一半的擔心和責任感最後,可能是減少一半你對父親的擔心和責任感;照顧自身的身心狀態,做你能做的。

做不到的部分,試著相信你父親有一天會長出自己的力量、變得更平靜,相信他的課題必定是他有潛力解決的,即使只能相信五分鐘也好。

身心俱疲的時候,先讓自己恢復能量不是自私;若你能恢復能量,也會對父親帶來好的影響。

就像一個家中有新生兒時,小孩子的生命活力、能量,會感染周圍的人。

一點想法,希望能有幫助。

ReplyLeaveaReplyCancelreply留言姓名*Email*(不會公開)當有人回覆留言時,以Email通知我Δ*1)提問前請先閱讀「關於」。

2)送出後,如果你的留言沒有正常出現,可能是被系統誤判為spam;麻煩來信[email protected],我會盡快處理🌵。

Searchfor:SearchRecentPosts普通人的相對論|37兩種「相對性原理」比一比我的金星在水瓶讀你存在著的痕跡;我的愛是一片空白普通人的相對論|36我們可以用「時空圖」表達四維時空東西的故事:手帳|日記本「直覺、感覺、心」有什麼不同?如何分辨?普通人的相對論|35時空一體——閔考斯基的理論文章列表RecentCommentssoididon自私vs無私:相反詞的五種樣子韓森on自私vs無私:相反詞的五種樣子soididon感覺自己「不重要」的時候Aon感覺自己「不重要」的時候soididon在思緒停止以後。

PopularPosts夏天穿什麼才涼?——30歲後需要的衣服材質知識如何分辨直覺的聲音?作為一個情緒勒索者如何用設計模型吵架為什麼一句話會有那麼多不同的意思呢?CategoriesEN8ISFiT挪威國際學生節2story5在這裡寫詩37想像103在/再想像57多重詮釋29探索「這句話」背後7概念圖解・視覺筆記12自己與自己的QA時間5普通人的相對論47普通人的相對論|手機版8瑞典61瑞典觀察20交換生活觀察日記2瑞典×政治10瑞典語48瑞典語→中文翻譯4瑞典語學習日記19瑞典語學習資源8瑞典語發音學習日記本8瑞典電視/電影/音樂/書17瑞典交換學生8交換學生心得1抵達瑞典的第一步(食衣住行@Stochkholm3行前準備3看書15社會×文化×心理學5自己86性別/身體17情緒之書14感覺之書39我的心靈空間6日常12關於消費12Tags信念探索(14)吵架(6)外表焦慮(5)如果是相反(5)情緒地圖(16)批評(5)焦慮依戀(10)生氣/憤怒(6)脆弱的時刻(7)遠距離(6)關係(40)CONTACThi[at]soidid.tw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