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大學:生命科學科系學什麼?(系列二) 收藏念生科系CP值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所以說,生命科學系倒底在幹嘛?未來有沒有前(錢)途?誰適合來念生命科學系呢?首先,是講故事時間,以台大生命科學系 ...
自然科學與超自然事件簿 生命科學-科學人雜誌~~~~~~~~~~~~~~~~~~~~~~~~~~~~~~~~~~~~~~~~~~~~~~~~~~~~~~~~~~~~~~~~~~~~~~~~~~~~~~~~~~~~~~~~~~~~~~~~~~~~~~~~~~~~~~~~~~~~~~~~~~~~~~~~~~~~~~~~~~~~~~~~~~~~~~~~~~~~~~~~~~~~~~~~~~~~~~~~~~~~~~~~~~~~~~~~~~~~~~~~~~~~~~~~~~~~~~~~~~~~~~~~~~~~~~~~~~~到底要不要選生命科學系?ShouldIchooseBiologymajorincollege?PostedbyALENVIOLINonMARCH30,2018又到了大學入學的季節了,我最近看到一些人在網路上問到底要不要選生科,因此,身為台大生命科學系的一份子,我應該要來解釋一下生命科學系到底是在幹嘛,適合哪一類的學生,這一篇不只是給學生看的,家長如果有疑慮,也可以參考看看。
所以說,生命科學系倒底在幹嘛?未來有沒有前(錢)途?誰適合來念生命科學系呢?首先,是講故事時間,以台大生命科學系為例,我們的前身是理學院的動物系以及植物系,合併後改名為生命科學系,基本上就是生物系啦(Biology)。
因為人也是生物的一種,因此生物學的領域與醫學領域非常接近,所以很多人會簡稱這個為生醫領域。
而生醫領域的產業(錢途),就是生技製藥產業。
很多人說,台灣生技產業搞不起來,因此唸生命科學就是失業或低薪,我想這是一個很不正確的說法。
我們必須承認,台灣的生技產業相較於歐美來的落後,我們還有進步的空間,但是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的挑戰,在生技產業中,拿到比大學教授薪水還高的工作還不少。
也跟所有領域一樣,若是要追求穩定的工作以及收入,那麼以考取執照後進行相對工作的各種“XX師”導向的系所或許是首選。
那麼生科系是誰要來唸的呢?生科系的主要任務,是訓練培養生醫領域的科學家,從動物生理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植物學,遺傳學,生態學,發生演化學等等(沒有提到個學門老師請不要K我,我只是舉些例子),進行研究。
研究適合哪一種人?研究適合喜歡問問題,喜歡找答案的人來做。
很多工作,是學會某些技能後,把這個技能做好就可以勝任。
研究,需要的是可以創造新技能的人!現代人類社會的進步動力,基本上就是靠著各種不同領域科學家,進行五花八門的研究,開創新的知識。
因此在台大生科系,我們自我期許是為了生醫領域創造出新的知識,而進行艱苦的研究。
而這些新的知識,在未來,都有可能會被應用在促進人類的生活品質。
以醫學為例,如果沒有10幾20年前遺傳學家,生理學家以及分子生物學家對於基因的研究,現在大家怎麼知道要做什麼基因篩檢,親子鑒定,癌症基因突變等。
不過最重要的,生物學目前還有許多未知的問題在等著科學家去尋求真正的解答,因此在未來的30年內,這個領域的研究還會是科學界極為重要的一環。
因此,我們需要頂尖人才的加入,一起來創造知識。
所以生科系的訓練,是希望學生能有卓越的科學邏輯,找尋重要的生物議題,並且發揮創造力(因為如果不是有新的研究方式,那麼這個問題一定已經被別人做過了),解決並且找到答案。
我們不僅學會生物背景知識,對於物理化學以及統計分析都會涉略,因此就算學生最後發現,他們對於成為一個科學家沒有興趣,這樣的科學養成,剛好也是一個領導者的養成,一個好的領導著所需要的基本條件,不外乎擁有好的邏輯,可以找到問題的本質,並且解決問題。
因此,如果抱持著畢業後可以躺著數鈔票,或是想要變成全台首富,那麼生命科學系可能不適合你/妳。
不過想賺大錢也不是不可能,要成為首富,大學唸哪一個科系應該不是關鍵點。
科學家做研究,剛好解到某種特殊生物現象,最後開公司賺錢的例子國外還不少,國內因為法規最近鬆綁,未來也是有機會。
不過大部分的科學家我想不會把賺錢當作優先排序,而是追求做出好的研究成果,發現生命的真相。
如果剛好可以賺大錢買豪宅,那就是命中注定,也很不錯的啦。
但是,做研究有飯吃嗎?誠實來說,我覺得這個社會因為“研究”無法創造出立即的“利益”,因此科學家並不是一個高薪的工作,不過真正有科學邏輯力的人,不論到哪裡都是受歡迎的。
我想做研究最重要的是讓“未來的人”有更好的飯吃,當我們更了解生物的真諦後,我們更能有效的預防並且治療疾病,能更佳的解決糧食以及能源問題,或是更好的維持人類與地球其他生物永續共存。
最後,當然也是最重要的問題,那唸了生命科學系就可以變成科學家了嗎?以前的年代,因為人口以及經濟的成長,因此研究機構,大學數量持續增加,也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員。
但是現在經濟成長趨緩,研究人員的需要就沒有持續增加,不過我想各行各業都有類似的狀況,並不是只有科學研究有這樣的問題。
學界也知道這樣的問題,因此許多歐美研究機構開始討論如何改變研究人員的職業結構,將目前大家認爲的短期博士後研究職位變成穩定的研究人員職位。
我想台灣未來一定也會走向與歐美一樣的方向。
總結,生命科學系是要培養在生醫領域傑出的科學家,這並不是一個職業訓練學系,也就是說不是每一個畢業都學生都可以考到“執照”當上科學家。
但是也不要擔心,好的科學訓練,可以造就一個好的人才,並不會在社會中被埋沒的。
而且我的朋友,從研究領域離開後,每一個人薪水都比我高啊(是的,留在研究領域的薪水都跟我差不多的普通)。
生醫領域的工作,不像媒體報導的那麼不堪。
不過也要小心,如果生科系沒有唸好,那麼當然會比其他“職業”導向科系沒有唸好來的有更大的落差。
台大生科副教授陳示國~~~~~~~~~~~~~~~~~~~~~~~~~~~~~~~~~~~~~~~~~~~~~~~~~~~~~~~~~~~~~~~~~~~~~~~~~~~~~~~~~~~~~~~~~~~~~~~~~~~~~~~~~~~~~~~~~~~~~~~~~~~~~~~~~~~~~~~~~~~~~~~~~~~~~~~~~~~~~~~~~~~~~~~~~~~~~~~~~~~~~~~~~~~~~~~~~~~~~~~~~~~~~~~~~~~~~~~~~~~~~~~~~~~~~~~~~~~生命科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DNA的雙螺旋結構生命科學包括所有對生物(微生物、動物、植物等)進行研究的科學領域,也包括對相關領域的考量,比如生物倫理學。
儘管目前生物學仍然是生命科學的中心,分子生物學和生物技術上的進展,使得生命科學正成爲一個專精化、多學科交叉的領域[1]。
生命科學的某些子學科對特定類型的生物進行研究。
比如動物學研究動物,植物學研究植物。
也有一些生命科學的子學科研究生物體在某些方面的共性,比如解剖學和遺傳學。
另外,像生物工程這樣的學科則更專注於利用生物體研究出尖端技術。
而生命科學的另一分支,神經科學則想要探明意識、思想、情感、記憶、語言等人類大腦的生化、基因以至演化上的本質。
生命科學對提高人類的生活品質有很大助益。
目前,生命科學已在醫療、農業、保健、食品工業、製藥等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
生命科學的不同研究領域之間有很大的重疊。
陳亞雲編參考資料[編輯]^ LifeSciences. EmpireStateDevelopmentCorporation. GovernmentofNewYork. [3February 20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2月16日).~~~~~~~~~~~~~~~~~~~~~~~~~~~~~~~~~~~~~~~~~~~~~~~~~~~~~~~~~~~~~~~~~~~~~~~~~~~~~~~~~~~~~~~~~~~~~~~~~~~~~~~~~~~~~~~~~~~~~~~~~~~~~~~~~~~~~~~~~~~~~~~~~~~~~~~~~~~~~~~~~~~~~~~~~~~~~~~~~~~~~~~~~~~~~~~~~~~~~~~~~~~~~~~~~~~~~~~~~~~~~~~~~~~~~~~~~~~~~~~~~~~~~~~~~~~~~~~~~~~~~~~ 生物科學 生物科學(和生物學不同),研究生物的結構、生理行為和生物起源 、進化與遺傳 名詞簡介生物科學是一門前沿的邊緣學科 ,要想在此有成就,深造是難免的。
生物科學生物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一般大學都設在生命科學院內,與生物技術, 生物工程是兄弟專業。
其專業涉及面相當廣,包括植物學, 動物學 ,微生物學,神經學, 生理學 ,組織學,解剖學等等。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物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一定的教學、科研能力。
培養具備生物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及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科學研究 、教學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學高級專門人才。
畢業生應該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掌握數學 、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動物生物學 、 植物生物學 、 微生物學 、 生物化學 、 細胞生物學 、 遺傳學 、 發育生物學 、 神經生物學 、 分子生物學 、 生態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3、了解相近專業的-般原理和知識;4、了解國家科技政策、 知識產權等有關政策和法規;5、了解生物科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 ,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主幹學科: 普通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主要課程:植物學、動物學、 有機化學 、無機及分析化學、人體組織解剖學、人體及動物生理學、 物理學 、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 植物生理學 、基因工程、遺傳學、生態學、分子生物學、發育生物學、水生生物學、 環境工程 、神經生物學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野外實習、畢業論文等,一般安排10~20週。
主要實驗:動物生物學實驗、植物生物學實驗、 微生物學實驗 、細胞生物學實驗、遺傳學實驗、 生物化學實驗 、分子生物學實驗等。
修學年限:4年報考條件1、專科起點本科:須具有國民教育系列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年滿18周歲;2、高中起點本科:須具有高中、職業中學、中等專業學校畢業證書,年滿18周歲;3、高中起點專科:須具有高中、職業中學、中等專業學校畢業證書,年滿18周歲;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相關事業生物製藥、 生物技術 、 生物信息學 、 生物信息技術 、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 動植物檢疫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醫學信息學 、動物生物技術、 生物資源科學、生物安全。
不同生物工程與生物技術,生物科學的不同生物科學屬於基礎科學,研究內容是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
其分支有生物分類學 、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 微生物學 、生物化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
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沒有實質性的差別,都是屬於應用科學,是建立在生物科學的基礎上進行應用性研究,分支有基因工程、細胞工程、 發酵工程 、酶工程。
這兩個方向的主要區別個人認為是生物技術更偏重於科研,生物工程更加偏向於生產。
[2-3] 現代生物學現代生物科學(生物工程)是指對生物有機體在分子、細胞或個體水平上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進行設計 肌球蛋白三維結構的飄帶圖操作,為達到目的和需要,以改良物種質量和生命大分子特性或生產特殊用途的生命大分子物質等。
包括基因工程 、細胞工程、 酶工程 、發酵工程,其中基因工程為核心技術。
由於生物技術將會為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如糧食 、健康、環境、 能源等開闢廣闊的前景,它與計算器微電子技術、新材料、 新能源 、航天技術等被列為高科技,被認為是21世紀科學技術的核心。
目前生物技術最活躍的應用領域是生物醫藥行業, 生物製藥被投資者認為是成長性最高的產業之一。
世界各大醫藥企業瞄準目標,紛紛投入巨額資金,開發生物藥品,展開了面向21世紀的空前激烈競爭。
生物技術的發展可以劃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傳統生物技術、近代生物技術、 現代生物技術 。
傳統生物技術的技術特徵是釀造技術,近代生物技術的技術特徵是微生物發酵技術 ,現代生物技術的技術特徵就是以基因工程為首要標誌。
本文所說的生物技術,是指現代生物技術,也可稱之為生物工程。
現代生物技術在70年代開始異軍突起,近一、二十年來發展極為神速。
它與微電子技術、新材料技術和新能源技術並列為影響未來國計民生的四大科學技術支柱 ,被認為是21世紀世界知識經濟的核心。
生物技術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主要包括醫藥衛生、食品輕工、農牧漁業、能源工業、化學工業、冶金工業、環境保護等幾個方面。
其中醫藥衛生領域是現代生物技術最先登上的舞台,也是目前應用最廣泛、成效最顯著、發展最迅速、潛力也最大的一個領域。
應用生物技術在醫藥衛生領域的應用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1、解決了過去用常規方法不能生產或者生產成本特別昂貴的藥品的生產技術問題,開發出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藥物,如胰島素 、干擾素(IFN)、 白細胞介素-2 (IL-2)、組織血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TPA)、 腫瘤壞死因子(TNF)、 集落刺激因子 (CSF)、人生長激素(HGH)、 表皮生長因子 (EGF)等等,這些藥品可以分別用以防治諸如腫瘤、心腦肺血管、遺傳性、免疫性、 內分泌等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疑難病症,而且在避免毒副作用方面明顯優於傳統藥品。
2、研製出了一些靈敏度高、性能專一、實用性強的臨床診斷新設備,如體外診斷試劑 、免疫診斷試劑盒等,並找到了某些疑難病症的發病原理和醫治的嶄新方法。
我國的單克隆抗體診斷試劑市場前景良好。
3、 基因工程疫苗 、菌苗的研製成功直至大規模生產為人類抵制傳染病的侵襲,確保整個群體的優生優育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我國開發重點是乙肝基因疫苗。
現代生物技術以再生的生物資源為原料生產生物藥品,從而可獲得過去難以得到的足夠數量用於臨床的研究與治療。
如1克胰島素 (h-Insulin)要從7.5公斤新鮮豬或牛胰臟組織中提取得到,而目前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有6000萬人,每人每年約需1克胰島素,這樣總計需從45億公斤新鮮胰臟中提取,這實際上辦不到的,而生物技術則很容易解決這一難題,利用基因工程的"工程菌"生產1克胰島素,只需20升發酵液,它的價值是不能用金錢來計算的。
發展古代的人們在採集野果、從事漁獵和農業生產的過程中,逐步積累了動植物的知識;在防治疾病的過程中,逐步積累了醫藥知識。
從總體看,在19世紀以前,生物科學主要是研究生物的形態 、結構和分類,積累了大量的事實資料 。
進入19世紀以後,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顯微鏡製造更加精良,促使生物學全面發展,具體表現在尋找各種生命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繫,並且對積累起來的事實資料做出理論的概括,在細胞學 、古生物學、比較解剖學、比較胚胎學等方面都取得了進展。
19世紀30年代, 德國植物學家施來登和動物學家施旺提出了細胞學說 ,指出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為研究生物的結構、生理、生殖和發育等奠定了基礎。
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 (1809—1882)出版了《 物種起源 》一書,科學地闡述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中心的生物進化理論 ,這是人類對生物界認識的偉大成就,給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以沉重的打擊,在推動現代生物學的發展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縱觀20世紀以前的生物科學的研究是以描述為主的,因而可以成為描述性生物學階段。
19世紀中後期, 自然科學在物理學的帶動下取得了較大的成就。
物理和化學的實驗方法和研究成果也逐漸引進到生物學的研究領域。
到1900年,隨著孟德爾 (1822—1884)發現的遺傳定律被重新提出,生物學邁進了第二階段—— 實驗生物學階段。
在這個階段中,生物學家更多地用實驗手段和和理化技術來考察生命過程,由於生物化學、細胞遺傳學等分支學科不斷湧現,使生物科學研究逐漸集中到分析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上來。
20世紀30年代以來,生物科學研究的主要目標逐漸集中在與生命本質密切相關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質和核酸上,1944年, 美國生物學家艾菲里用細菌做實驗材料,第一次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1953年,美國科學家沃森和英國科學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 ,這是20世紀生物科學最偉大的成就,標誌著生物科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分子生物階段。
在分子生物學的帶動下,生物科學的眾多分支學科都迅猛發展,取得了以系列劃時代的巨大成就,是生命學成為當代成果最多和最吸引人的學科之一。
[1] 研究對象地球上現存的生物估計有200萬~450萬種;已經滅絕的種類更多,估計至少也有1500萬種。
從北極到南極 ,從高山到深海,從冰雪覆蓋的凍原到高溫的礦泉,都有生物存在。
它們具有多種多樣的形態結構,它蛋白質們的生活方式也變化多端。
從生物的基本結構單位──細胞的水平來考察,有的生物尚不具備細胞形態,在已具有細胞形態的生物中,有的由原核細胞構成,有的由真核細胞構成。
從組織結構水平來看,有的是單生的或群體的單細胞生物,有的是多細胞生物,而多細胞生物又可根據組織器官的分化和發展而分為多種類型。
從營養方式來看,有的是光合自養,有的是吸收異養或腐食性異養,有的是吞食異養。
從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來看,有的是有機食物的生產者,有的是消費者,有的是分解者,等等。
生物科學家根據生物的發展歷史、形態結構特徵、營養方式以及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等,將生物分為若干界。
當前比較通行的是美國 RH惠特克於1969年提出的5界系統。
他將細菌、藍菌等原核生物劃為原核生物界,將單細胞的真核生物劃為原生生物界,將多細胞的真核生物按營養方式劃分為營光合自養的植物界、營吸收異養的真菌界和營吞食異養的動物界 。
中國生物科學家陳世驤於1979年提出6界系統。
這個系統由非細胞總界、原核總界和真核總界3個總界組成,代表生物進化的3個階段。
非細胞總界中只有1界,即病毒界。
原核總界分為細菌界和藍菌界 。
真核總界包括植物界、真菌界和動物界,它們代表真核生物進化的3條主要路線。
非細胞生命形態病毒不具備細胞形態,由一個核酸長鍊和蛋白質外殼構成。
根據組成核酸的核苷酸數目計算,每一病毒顆粒的基因最多不過300個。
寄生於細菌的病毒稱為噬菌體。
病毒沒有自己的代謝機構,沒有酶系統 ,也不能產生腺苷三磷酸 (ATP)。
因此病毒離開了寄主細胞,就成了沒有任何生命活動,也不能獨立地自我繁殖的化學物質。
只有在進入寄主細胞之後,它才可以利用活細胞中的物質和能,以及復制、轉錄和轉譯的全套裝備,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遺傳信息產生和它一樣的新一代病毒。
病毒基因同其他生物的基因一樣,也可以發生突變和重組,因而也是能夠演化的。
由於病毒沒有獨立的代謝機構,也不能獨立地繁殖,因而被認為是一種不完整的生命形態。
關於病毒的起源,有人認為病毒是由於寄生生活而高度退化的生物;有人認為病毒是從真核細胞脫離下來的一部分核酸和蛋白質顆粒;更多的人認為病毒是細胞形態發生以前的更低級的生命形態。
近年發現了比病毒還要簡單的類病毒,它是小的RNA分子,沒有蛋白質外殼。
另外還發現一類只有蛋白質卻沒有核酸的朊粒,它可以在哺乳動物身上造成慢性疾病。
這些不完整的生命形態的存在縮小了無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距離 ,說明無生命與生命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因此,在原核生物之下,另闢一界,即病毒界是比較合理的。
[1] 原核生物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是細胞的兩大基本類型,它們反映細胞進化的兩個階段。
把具有細胞形態的生物劃分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是現代生物科學的一大進展。
原核細胞的主要特徵是沒有線粒體、質體等膜細胞三種顯示蛋白質三維結構的方式器,染色體只是一個環狀的DNA分子,不含組蛋白及其他蛋白質 ,沒有核膜 。
原核生物包括細菌和藍菌,它們都是單生的或群體的單細胞生物。
細菌是只有通過顯微鏡才能看到的原核生物。
大多數細菌都有細胞壁,其主要成分是肽聚醣而不是纖維素。
細菌的主要營養方式是吸收異養,它分泌水解酶到體外,將大分子的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 ,然後將小分子營養物吸收到體內。
細菌在地球上幾乎無處不在,它們繁殖得很快,數量極大,在生態系統中是重要的分解者,在自然界的氮素循環和其他元素循環中起著重要作用(見土壤礦物質轉化 )。
有些細菌能使無機物氧化,從中取得能來製造食物;有些細菌含有細菌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 。
但是細菌光合作用的電子供體不是水而是其他化合物如硫化氫等。
所以細菌的光合作用是不產氧的光合作用。
細菌的繁殖為無性繁殖,在某些種類中存在兩個細胞間交換遺傳物質的一種原始的有性過程── 細菌接合 。
支原體、 立克次氏體和衣原體均屬細菌。
支原體無細胞壁,細胞非常微小,甚至比某些大的病毒粒還小,能通過細菌濾器 ,是能夠獨立地進行生長和代謝活動的最小的生命形態。
立克次氏體的酶系統不完全,它只能氧化谷氨酸,而不能氧化葡萄糖或有機酸以產生ATP。
衣原體沒有能量代謝系統,不能製造ATP。
大多數立克次氏體和衣原體不能獨立地進行代謝活動,被認為是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的生物。
藍菌是行光合自養的原核生物,是單生的,或群體的,也有多細胞的。
和細菌一樣,藍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肽聚醣,細胞也沒有核膜和細胞器,如線粒體 、 高爾基器 、葉綠體等。
但藍菌細胞有由膜組成的光合片層,這是細菌所沒有的。
藍菌含有葉綠素a,這是高等植物也含有的而為細菌所沒有的一種葉綠素。
藍菌還含有類胡蘿蔔素和藍色色素── 藻藍蛋白 ,某些種還有紅色色素──藻紅蛋白,這些光合色素分佈於質膜和光合片層上。
藍菌的光合作用和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樣,用於還原CO2產生的H+,因而伴隨著有機物的合成還產生分子氧,這和光合細菌的光合作用截然不同。
最早的生命是在無游離氧的還原性大氣環境中發生的(見生命起源 ),所以它們應該是厭氧的,又是異養的。
從厭氧到好氧,從異養到自養,是進化史上的兩個重大突破。
藍菌光合作用使地球大氣從缺氧變為有氧,這樣就改變了整個生態環境 ,為好氧生物的發生創造了條件,為生物進化展開了新的前景。
在現代地球生態系統中,藍菌仍然是生產者之一。
近年發現的原綠藻,含葉綠素a 、 葉綠素b和類胡蘿蔔素 。
從它們的光合色素的組成以及它們的細胞結構來看,很像綠藻和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因此受到生物科學家的重視。
真核生物和原核細胞相比,真核細胞是結構更為複雜的細胞。
它有線粒體等各種膜細胞器,有圍以雙層膜的細胞核,把位於核內的遺傳物質與細胞質分開。
DNA為長鏈分子,與組蛋白以及其他蛋白結合而成染色體。
真核細胞的分裂為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分裂的結果使復制的染色體均等地分配到子細胞中去。
原生生物是最原始的真核生物。
原生生物的原始性不但表現在結構水平上,即停留在單細胞或其群體的水平,不分化成組織;也表現在營養方式的多樣性上。
原生生物有自養的、異養的和混合營養的。
例如,眼蟲能進行光合作用,也能吸收溶解於水中的有機物。
金黃滴蟲除自養和腐食性營養外,還能和動物一樣吞食有機食物顆粒。
所以這些生物還沒有明確地分化為動物、 植物或真菌。
根據這些特性,RH惠特克吸收上世紀E.海克爾的意見,將原生生物列為他的5界系統中的1界,即原生生物界。
但是有些科學家主張撤銷這1界,他們的理由是原生生物界所包含的生物種類過於龐雜,大部分原生生物顯然可以歸入動物、植物或者真菌,那些處於中間狀態的原生生物也不難使用分類學的分析方法適當地確定歸屬。
植物是以光合自養為主要營養方式的真核生物。
典型的植物細胞都含有液泡和以纖維素為主要成分的細胞壁。
細胞質中有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即含有光合色素的質體──葉綠體。
綠藻和高等植物的葉綠體中除葉綠素a外,還有葉綠素b。
多種水生藻類,因輔助光合色素的組成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植物的光合作用都是以水為電子供體的,因而都是放氧的。
光合自養是植物界的主要營養方式,只有某些低等的單細胞藻類,進行混合營養。
少數高等植物是寄生的,行次生的吸收異養,還有很少數高等植物能夠捕捉小昆蟲,進行吸收異養。
植物界從單細胞綠藻到被子植物是沿著適應光合作用的方向發展的。
在高等植物中植物體發生了光合器官(葉)、支持器官(莖)以及用於固定和吸收的器官(根)的分化。
葉柄和眾多分枝的莖支持片狀的葉向四面展開,以獲得最大的光照和吸收CO2的面積。
細胞也逐步分化形成專門用於光合作用、輸導和覆蓋等各種組織。
大多數植物的生殖是有性生殖 ,形成配子體和孢子體世代交替的生活史。
在高等植物中,孢子體不斷發展分化,而配子體則趨於簡化。
植物是生態系統中最主要的生產者,也是地球上氧氣的主要來源。
真菌是以吸收為主要營養方式的真核生物。
多種多樣的真菌真菌的細胞有細胞壁,至少在生活史的某一階段是如此。
細胞壁多含幾丁質,也有含纖維素的。
幾丁質是一種含氨基葡萄糖的多醣,是昆蟲等動物骨骼的主要成分, 植物細胞壁從無幾丁質。
真菌細胞沒有質體和光合色素。
少數真菌是單細胞的,如酵母菌 。
多細胞真菌的基本構造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絲。
一整團菌絲叫菌絲體 。
有的菌絲以橫隔分成多個細胞,每個細胞有一個或多個核,有的菌絲無橫隔而成為多核體。
菌絲有吸收水分和養料的機能。
菌絲體常疏鬆如蛛網,以擴大吸收面積。
真菌的繁殖能力很強,繁殖方式多樣,主要是以無性或有性生殖產生的各種孢子作為繁殖單位。
真菌分佈非常廣泛。
在生態系統中,真菌是重要的分解者,分解作用的範圍也許比細菌還要大一些。
粘菌是一種特殊的真菌。
它的生活史中有一段是真菌性的,而另一段則是動物性的,其結構、行為和取食方法與變形蟲相似。
粘菌被認為是介於真菌和動物之間的生物。
動物是以吞食為營養方式的真核生物。
吞食異養包括捕獲、吞食、消化和吸收等一系列複雜的過程。
動物體的結構是沿著適應吞食異養的方向發展的。
單細胞動物吞入食物後形成食物泡。
食物在食物泡中被消化,然後透過膜而進入細胞質中,細胞質中溶酶體與之融合,是為細胞內消化 。
多細胞動物在進化過程中,細胞內消化逐漸為細胞外消化所取代,食物被捕穫後在消化道內由消化腺分泌酶而被消化,消化後的小分子營養物經消化道吸收,並通過循環系統而被輸送給身體各部的細胞。
與此相適應,多細胞動物逐步形成了複雜的排泄系統 、進行氣體交換的外呼吸系統以及復雜的感覺器官、 神經系統 、內分泌系統和運動系統等。
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組成了複雜的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的機構,調節和控制著全部生理過程。
在全部生物中,只有動物的身體構造發展到如此復雜的高級水平。
在生態系統中,動物是有機食物的消費者。
在生命發展的早期,即在地球上只有藍菌和細菌時,生態系統是由生產者和分解者組成的兩環系統。
隨著真核生物特別是動物的產生和發展,兩環生態系統發展成由生產者 、分解者和消費者所組成的三環系統。
出現了今日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從類病毒 、病毒到植物、動物,生物擁有眾多特徵鮮明的類型。
各種類型之間又有一系列中間環節,形成連續的譜系。
同時由營養方式決定的三大進化方向,在生態系統中呈現出相互作用的空間關係 。
因而,進化既是時間過程,又是空間發展過程。
生物從時間的歷史淵源和空間的生活關係來講,都是一個整體。
[1-3] 研究方法生物科學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 ──觀察描述的方法、比較的方法和實驗的方法等是在生物科學發展進程中逐步形成的。
在生物科學的發展史上,這些方法依次興起,成為一定時期的主要研究手段。
現在,這些方顯微鏡下的細胞法綜合而成現代生物科學研究方法體系。
觀察描述的方法在17世紀,近代自然科學發展的早期,生物科學的研究方法同物理學研究方法大不相同。
物理學研究的是物體可測量的性質,即時間、運動和質量。
物理學把數學應用於研究物理現象,發現這些量之間存在著相互關係,並用演繹法推算出這些關係的後果。
生物科學的研究則是考察那些將不同生物區別開來的、往往是不可測量的性質。
生物科學用描述的方法來記錄這些性質,再用歸納法,將這些不同性質的生物歸併成不同的類群。
18世紀,由於新大陸的開拓和許多探險家的活動,生物科學記錄的物種幾倍、幾十倍地增長,於是生物分類學首先發展起來。
生物分類學者蒐集物種進行鑑別、整理,描述的方法獲得巨大發展。
要明確地鑑別不同物種就必須用統一的、規範的術語為物種命名,這又需要對各種各樣形態的器官作細緻的分類,並製定規範的術語為器官命名。
這一繁重的術語制定工作,主要是C.von 林奈完成的。
人們使用這些比較精確的描述方法收集了大量動、植物分類學材料及形態學和解剖學的材料。
比較的方法。
18世紀下半葉,生物科學不僅積累了大量分類學材料,而且積累了許多形態學、 解剖學 、 生理學的材料。
在這種情況下,僅僅作分類研究已經不夠了,需要全面地考察物種的各種性狀,分析不同物種之間的差異點和共同點,將它們歸併成自然的類群。
比較的方法便被應用於生物科學。
運用比較的方法研究生物,是力求從物種之間的類似性找到生物的結構模式、原型甚至某種共同的結構單元 。
G.居維葉在動物學方面,JWvon歌德在植物學方面,是用比較方法研究生物科學問題的著名學者。
用比較的方法研究生物,愈來愈深刻地揭示動物和植物結構上的統一性,勢必觸及各個不同類型生物的起源達爾文問題。
19世紀中葉,達爾文的進化論戰勝了特創論和物種不變論。
進化論的勝利又給比較的方法以巨大的影響。
早期的比較,還僅僅是靜態的共時的比較,在進化論確立後,比較就成為動態的歷史的比較了。
現存的任何一個物種以及生物的任何一種形態,都是長期進化的產物,因而用比較的方法,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去考察,是十分必要的。
早期的生物科學僅僅是對生物的形態和結構作宏觀的描述。
1665年英國R.胡克用他自製的複式顯微鏡 ,觀察軟木片,看到軟木是由他稱為細胞的盒狀小室組成的。
從此,生物科學的觀察和描述進入了顯微領域。
但是在17世紀,人們還不能理解細胞這樣的顯微結構有何等重要意義。
那時的顯微鏡未能消除使影像失真的色環,因而還不能清楚地辨認細胞結構。
19世紀30年代,消色差顯微鏡問世,使人們得以觀察到細胞的內部情況。
1838~1839年施萊登和施萬的細胞學說提出: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
比較形態學者和比較解剖學者多年來苦心探求生物的基本結構單元,終於有了結果。
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的建立是觀察和描述深入到顯微領域所獲得的成果,也是比較方法研究的一個重要成果。
2:實驗的方法前面提到的觀察和描述的方法有時也要對研究對像作某些處理,但這只是為了更好地觀察自然發生的現象,而不是要考察這種處理所引起的效應。
實驗方法則是人為地干預、控制所研究的對象,並通過這種干預和控制所造成的效應來研究對象的某種屬性。
實驗的方法是自然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17世紀前後生物科學中出現了最早的一批生物科學實驗,如英國生理學家W.哈維關於血液循環的實驗,JBvan 黑爾蒙特關於柳樹生長的實驗等。
然而在那時,生物科學的實驗並沒有發展起來,這是因為物理學、化學還沒有為生物科學實驗準備好條件,活力論還佔統治地位。
很多人甚至認為,用實驗的方法研究生物科學只能起很小的作用。
到了19世紀,物理學、化學比較成熟了,生物科學實驗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因而首先是生理學,然後是細菌學和生物化學相繼成為明確的實驗性的學科。
19世紀80年代,實驗方法進一步被應用到了胚胎學 ,細胞學和遺傳學等學科。
到了20世紀30年代,除了古生物科學等少數學科,大多數的生物科學領域都因為應用了實驗方法而取得新進展。
實驗方法當然包含著對研究對象進行某種處理,然而更重要的則是它的思維方式。
用實驗的方法研究某一生命過程,要求根據已有事實提出假說,並根據假說推導出一個可以用實驗檢驗的預測,然後進行實驗,如果實驗結果符合預測,就說明假說是正確的。
在這裡,假說必須是可以用實驗加以驗證的,而且只有經過實驗的檢驗,假說才可能上升為學說或理論。
實驗方法的使用大大加強了研究工作的精確性。
19世紀以來,實驗方法成為生物科學主要的研究方法後,生物科學發生巨大變化,成為精確的實驗科學。
20世紀,實驗方法獲得巨大發展,然而單純觀察或描述方法,仍然是生物科學的基本研究方法。
生物體具有多層次的複雜的形態結構。
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形態描述的任務。
20世紀30年代出現了電子顯微鏡 ,使觀察和描述深入到超微世界。
人們通過電子顯微鏡看到了枝原體和病毒,也看到了細胞器的超微結構 。
由於細胞是生命的最小單位,是生命活動的最小的系統,因而揭示它構造上的細節,對揭示生命的本質具有重大的意義。
比較的方法在20世紀也有新的進展,它已經不限於生物體的宏觀形態結構的比較,而是深入到不同屬種的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化學結構的比較,如不同物種的細胞色素C的化學結構的測定和比較。
根據其差異程度可以對物種的親緣關係給出定量的估計。
[3] 電泳生物科學實驗技術在20世紀突飛猛進。
隨著現代物理學、化學的發展,生物科學新的實驗方法紛紛出現。
層析、分光光度法、 電泳 、超速離心、同位素示踪、 X射線衍射分析 、示波器、激光、電子計算機等相繼應用於生物科學研究。
細胞培養、 細胞融合 、 基因操作 、 單克隆抗體 、酶和細胞固定化以及連續發酵等新技術紛紛建立,使生物科學實驗中對條件的控制更為有效、嚴格,觀察和測量更為精密,這就有可能詳盡地探索生物體內物質的、能的和信息的動態過程。
生物科學實驗技術的發展使生物科學取得一系列輝煌的成就。
由新型的實驗技術發展而來的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 細胞工程 、酶工程和發酵工程,已經成為當代新技術革命的重要內容。
實驗研究往往帶有分析的性質。
生物科學實驗分析已經深入到分子的層次,生物大分子本身並不具有生命屬性 ,只有這些生物大分子形成細胞這樣複雜的系統,才表現出生命的活動。
沒有活的分子,只有活的系統。
在每一個層次上,新的生物科學規律總是作為系統的和整體的規律而出現的。
對於生物科學來說,既需要有精確的實驗分析,又需要從整體和系統的角度來觀察生命。
1924~ 1928年 L.von. 貝塔蘭菲提出系統論思想,認為一切生物是時空上有限的具有復雜結構的一種自然系統 。
1932~ 1934年 ,他提出用數學和數學模型來研究生物科學。
半個世紀以來,系統論取得了很大發展,湧現出許多定量處理系統問題的數學理論。
生物科學也積累了大量關於各個層次生命系統及其組成成分的實驗資料,系統論方法將作為新的研究方法而受到人們的重視。
[1] 顯微鏡學科分類生物科學的分支學科各有一定的研究內容而又相互依賴、互相交叉。
此外,生命作為一種物質運動形態,有它自己的生物科學規律,同時又包含並遵循物理和化學的規律。
因此,生物科學同物理學、化學有著密切的關係。
生物分佈於地球表面,是構成地球景觀的重要因素。
因此,生物科學和地學也是互相滲透、互相交叉的。
早期的生物科學主要是對自然的觀察和描述,是關於博物學和形態分類的研究。
所以生物科學最早是按類群劃分學科的,如植物學、 動物學 、微生物科學等。
由於生物種類的多樣性,也由於人們對生物科學的了解越來越多,學科的劃分也就越來越細,一門學科往往要再劃分為若干學科,例如植物學可劃分為藻類學 、 苔蘚植物學 、蕨類植物學等;動物學劃分為原生動物學、 昆蟲學 、魚類學、鳥類學等;微生物不是一個自然的生物類群 ,只是一個人為的劃分,一切微小的生物如細菌以及單細胞真菌、藻類、原生動物都可稱為微生物,不具細胞形態的病毒也可列入微生物之中。
因而微生物科學進一步分為細菌學、 真菌學 、病毒學等。
電泳按生物類群劃分學科,有利於從各個側面認識某一個自然類群的生物特點和規律性。
但無論具體對像是什麼,研究課題都不外分類、形態、生理、 生化 、生態、遺傳、進化等方面。
為了強調按類型劃分的學科已經不僅包括形態、分類等比較經典的內容,而且包括其他各個過程和各種層次的內容,人們傾向於把植物學稱為植物生物科學,把動物學稱為動物生物科學。
生物在地球歷史中有著40億年左右的發展進化歷程。
大約有1500萬種生物已經絕滅,它們的一些遺骸保存在地層中形成化石 。
古生物科學專門通過化石研究地質歷史中的生物,早期古生物科學多偏重於對化石的分類和描述,近年來生物科學領域的各個分支學科被引入古生物科學,相繼產生古生態學 、古生物地理學等分支學科。
現在有人建議,以廣義的古生物生物科學代替原來限於對化石進行分類描述的古生物科學。
生物的類群是如此的繁多,需要一個專門的學科來研究類群的劃分,這個學科就是分類學 。
林奈時期的分類以物種不變論為指導思想,只是根據某幾個鑑別特徵來劃分門類,習稱人為分類。
現代的分類是以進化論為指導思想,根據物種在進化上的親疏遠近進行分類,通稱自然分類 。
現代分類學不僅進行形態結構的比較,而且吸收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科學的成就,進行分子層次的比較,從而更深刻揭示生物在進化中的相互關係。
現代分類學可定義為研究生物的系統分類和生物在進化上相互關係的科學。
生物科學中有很多分支學科是按照生命運動所具有的屬性、特徵或者生命過程來劃分的。
游動孢子形態學是生物科學中研究動、植物形態結構的學科。
在顯微鏡發明之前,形態學只限於對動、植物的宏觀的觀察,如人體解剖學 、 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等。
比較解剖學是用比較的和歷史的方法研究脊椎動物各門類在結構上的相似與差異,從而找出這些門類的親緣關係和歷史發展。
顯微鏡發明之後,組織學和細胞學也就相應地建立起來,電子顯微鏡的使用,使形態學又深入到超微結構的領域。
但是形態結構的研究不能完全脫離機能的研究,現在的形態學早已跳出單純描述的圈子,而使用各種先進的實驗手段了。
生理學是研究生物機能的學科,生理學的研究方法是以實驗為主。
按研究對象又分為植物生理學、動物生理學和細菌生理學。
植物生理學是在農業生產發展過程中建立起來的。
生理學也可按生物的結構層次分為細胞生理學 、器官生理學、個體生理學等。
在早期,植物生理學多以種子植物為研究對象;動物生理學也大多聯繫醫學而以人、狗、兔、蛙等為研究對象;以後才逐漸擴展到低等生物的生理學研究,這樣就發展了比較生理學 。
遺傳學是研究生物性狀的遺傳和變異 ,闡明其規律的學科。
遺傳學是在育種實踐的推動下發展起來的。
1900年孟德爾的遺傳定律被重新發現,遺傳學開始建立起來。
以後,由於TH摩爾根等人的工作,建成了完整的細胞遺傳學體系。
1953年 ,遺傳物質DNA分子的結構被揭示,遺傳學深入到分子水平。
現在,遺傳信息的傳遞、基因的調控機制已逐漸被了解,遺傳學理論和技術在農業、工業和臨床醫學實踐中都在發揮作用,同時在生物科學的各分支學科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生物科學的許多問題,如生物的個體發育和生物進化的機制,物種的形成以及種群概念等都必須應用遺傳學的成就來求得更深入的理解。
胚胎學是研究生物個體發育的學科,原屬形態學範圍。
1859年達爾文進化論的發表大大推動了胚胎學的研究。
19世紀下半葉, 胚胎髮育以及受精過程的形態學都有了詳細精確的描述。
此後,動物胚胎學從觀察描述發展到用實驗方法研究發育的機制,從而建立了實驗胚胎學 。
現在,個體發育的研究採用生物化學方法,吸收分子生物科學成就,進一步從分子水平分析發育和性狀分化的機制,並把關於發育的研究從胚胎擴展到生物的整個生活史,形成發育生物科學。
節孢子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的學科。
研究範圍包括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以及生物圈等層次。
揭示生態系統中食物鏈 、生產力、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有關規律,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同人類生活密切相關。
生物圈是人類的家園。
人類的生產活動不斷地消耗天然資源,破壞自然環境。
特別是進入20世紀以後,由於人口急劇增長,工業飛速發展,自然環境遭到空前未有的破壞性衝擊。
保護資源、保持生態平衡是人類當前刻不容緩的任務。
生態學是環境科學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分,所以也可稱環境生物科學。
人類生態學涉及人類社會 ,它已超越了生物科學範圍,而同社會科學相關聯。
生命活動不外物質轉化和傳遞、能的轉化和傳遞以及信息的傳遞三個方面。
因此,用物理的、化學的以及數學的手段研究生命是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
交叉學科如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 生物數學就是這樣產生的。
[3] 生物化學是研究生命物質的化學組成和生物體各種化學過程的學科,是進入20世紀以後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
生物化學的成就提高了人們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科學的內容有區別,但也有相同之處。
一般說來,生物化學側重於生命的化學過程、參與這一過程的作用物、產品以及酶的作用機制的研究。
例如在細胞呼吸、光合作用等過程中物質和能的轉換、傳遞和反饋機制都是生物化學的研究內容。
分子生物科學是從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結構發展起來的,現在更多的仍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的關係、以及基因表達、調控等方面的機制問題。
生物物理學是用物理學的概念和方法研究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研究生命活動的物理和物理化學過程的學科。
早期生物物理學的研究是從生物發光 、生物電等問題開始的,此後隨著生物科學的發展,物理學新概念,如量子物理、 信息論等的介入和新技術如X衍射、 光譜 、 波譜等的使用,生物物理的研究範圍和水平不斷加寬加深。
一些重要的生命現像如光合作用的原初瞬間捕捉光能的反應,生物膜的結構及作用機制等都是生物物理學的研究課題。
生物大分子晶體結構 、量子生物科學以及生物控制論等也都屬於生物物理學的範圍。
生物數學是數學和生物科學結合的產物。
它的任務是用數學的方法研究生物科學問題,研究生命過程的數學規律。
早期,人們只是利用統計學 、幾何學和一些初等的解析方法對生物現像做靜止的、定量的分析。
20世紀20年代以後,人們開始建立數學模型,模擬各種生命過程。
現在生物數學在生物科學各領域如生理學、遺傳學、生態學、分類學等領域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使這些領域的研究水平迅速提高,另一方面,生物數學本身也在解決生物科學問題中發展成一獨立的學科。
有少數生物科學科是按方法來劃分的,如描述胚胎學、比較解剖學、 實驗形態學等。
按方法劃分的學科,往往作為更低一級的分支學科,被包括在上述按屬性和類型劃分的學科中。
生物界是一個多層次的複雜系統。
為了揭示某一層次的規律以及和其他層次的關係,出現了按層次劃分的學科並且愈來愈受人們的重視。
分子生物科學是研究分子層次的生命過程的學科。
它的任務在於從分子的結構與功能以及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去揭示各種生命過程的物質基礎。
現代分子生物科學的一個主要分科是分子遺傳學 ,它研究遺傳物質的複制、遺傳信息的傳遞、表達及其調節控制問題等。
細胞生物科學是研究細胞層次生命過程的學科,早期稱細胞學是以形態描述為主的。
以後,細胞學吸收了分子生物科學的成就,深入到超微結構的水平,主要研究細胞的生長、代謝和遺傳等生物科學過程,細胞學也就發展成細胞生物科學了。
個體生物科學是研究個體層次生命過程的學科。
在復式顯微鏡發明之前,生物科學大都是以個體和器官系統為研究對象的。
研究個體的過程有必要分析組成這一過程的器官系統過程、細胞過程和分子過程。
但是個體的過程又不同於器官系統過程、細胞過程或分子過程的簡單相加。
個體的過程存在著自我調節控制的機制,通過這一機制,高度複雜的有機體整合為高度協調的統一體,以協調一致的行為反應於外界因素的刺激。
個體生物科學建立得很早,直到現在,仍是十分重要的。
種群生物科學是研究生物種群的結構、種群中個體間的相互關係、種群與環境的關係以及種群的自我調節和遺傳機制等。
種群生物科學和生態學是有很大重疊的,種群生物科學可以說是生態學的一個基本部分 。
以上所述,還僅僅是當前生物科學分科的主要格局,實際的學科比上述的還要多。
例如,隨著人類的進入太空, 宇宙生物科學已在發展之中。
又如隨著實驗精確度的不斷提高,對實驗動物的要求也越來越嚴,研究無菌生物和悉生態的悉生生物科學也由於需要而建立起來。
總之,一些新的學科不斷地分化出來,一些學科又在走向融合。
生物科學分科的這種局面,反映了生物科學極其豐富的內容,也反映了生物科學蓬勃發展的景象。
[1-2] 研究意義生物與人類生活的許多方面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生物科學作為一門基礎科學 ,傳統上一直是農學和醫學的基礎,涉及種植業、畜牧業、 漁業 、 醫療 、製藥、衛生等等方面。
隨著生物科學理論與方法的不斷發展,它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
現在,生物科學的影響已突破上述傳統的領域,而擴展到食品、化工、環境保護、能源和冶金工業等等方面。
如果考慮到仿生學 ,它還影響到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 。
糧食危機人口、食物、環境、能源問題是當前舉世矚目的全球性問題。
目前,世界人口每年的增長率約20%,大約每過35年,人口就會增加一倍。
地球上的人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著。
人口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一個生態學問題。
人們必須對人類及環境的錯綜複雜的關係進行周密的定量的研究,才能對地球、對人類的命運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從而學會自己控制自己,使人口數量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數字上。
在這方面生物科學應該而且可能做出自己的貢獻。
內分泌學和生殖生物科學的成就導致口服避孕藥的發明,已促進了計劃生育在世界範圍內的推廣。
在人口問題中,除了數量激增以外, 遺傳病也嚴重威脅人口質量。
一些資料表明,新生兒中各種遺傳病患者所佔的比例在3%~10.5%之間。
在中國的部分山區, 智力不全者佔2%~3%,個別地區達10%以上。
揭示產生遺傳病的原因,找到控制和征服遺傳病的途徑無疑是生物科學又一重要任務。
目前,進行家系分析以確定患者是否患有遺傳病,對患者提出有益的遺傳指導和勸告;通過對胎兒的脫屑細胞進行染色體分析和各種酶的生化分析,以診斷未來的嬰兒是否有先天性遺傳性疾病。
這些方法都能避免或減少患有遺傳病嬰兒的出生,以減輕家庭和社會的沉重負擔。
將基因工程應用於遺傳病的治療稱為基因治療 ,在實驗動物上對幾種遺傳病的基因治療已取得一些進展。
隨著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基因治療將為控制和治療人類遺傳病開闢廣闊的前景。
食物匱乏是發展中國家長期以來未能解決的嚴重問題,當前世界上有幾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狀態 。
從目前到21世紀初,糧食生產至少每年要增長3%~8%才能使食物短缺狀況有所改善。
人類食物的最終來源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但在陸地上擴大農業生產的土地面積是有限的,增加食物產量的主要道路是改進植物本身。
過去,在發展科學的農業和“綠色革命”方面,生物科學已做出巨大的貢獻。
今天,人類在一定限度內定向改造植物,用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培育優質、高產、抗旱、抗寒、抗澇、抗鹽鹼、抗病蟲害的優良品種已經不是不切實際的遐想。
近年來, 植物基因工程的一些關鍵技術已經有所突破,得到了一些轉基因植物 。
此外,利用富含蛋白質的藻類、細菌或真菌,進行大規模培養,並從中獲得單細胞蛋白質 。
由於成功地利用了基因工程並取得了大規模連續發酵工程的技術經驗,單細胞蛋白技術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
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單體,植物蛋白往往缺少某幾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如果在食品中添加某種氨基酸,將會大大提高植物蛋白的生物科學價值。
目前,用微生物發酵 、固定化細胞或固定化酶技術生產氨基酸,已經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可以預料,氨基酸生產將在營養不良問題上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現代生物科學成就和食品工業相結合,已使食品工業成為新興的產業而蓬勃地發展起來。
糧食危機20世紀生態學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研究,喚醒人類重視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工業廢水、廢氣和固體廢物的大量排放,農用殺蟲劑 、除莠劑的廣泛使用,使大面積的土地和水域受到污染,威脅著人類生產和生活。
這就要求人們更深入地研究生物圈中物質和能的循環的生態學規律 ,並在人類的經濟生活以及其他社會生活中,正確的運用這些規律,使生物能夠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現代生物科學證明,微生物所具有的生物催化活性是極為廣泛的,利用富集培養法幾乎可以找到降解任何一種含毒有機化合物的微生物,利用基因工程等技術還可以不斷提高它們的降解作用。
因此,有降解作用的微生物及其酶製劑就成為消除污染的有力手段。
利用微生物防治害蟲,以部分代替嚴重污染的有機殺蟲劑也是大有前途的。
在農業中盡快使用生物防治、 生物固氮等新技術,改變農業過分依賴石油化工的局面,這是關係到恢復自然生態平衡的大事,也是農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大量消耗資源的傳統農業必將向以生物科學和技術為基礎的生態農業轉變全世界的化工能源( 石油 、煤等)貯備總是有限的,總有一天會枯竭。
因此,自然界中可再生的生物資源(生物量)又重新被人所重視。
自然界中的生物量大多是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
將化學的、物理的和生物科學的方法結合起來加工,就可以把纖維素轉化為酒精,用作能源。
有人估計,到20世紀末全世界的汽車約有35%將使用生物量( 酒精 )。
沼氣是利用生物量開發能源的另一產品。
中國和印度利用農村廢料進行厭氧發酵產生沼氣已作出顯著成績。
世界上已經出現了利用固相化細胞技術的工業化沼氣厭氧反應器。
一些單細胞藻類中含有與原油結構類似的油類,而且可高達總重的70%,這是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可再生的生物能源 。
太陽能是人類可以利用的最強大的能源,而生物的光合作用則是將太陽能固定下來的最主要的途徑,可以預測,利用生物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解決能源問題是大有希望的。
此外,對人口、食物、環境、能源等問題進行綜合研究,開創各種綜合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的農業生態工程的興起,最終將發展新的、大規模的近代化農業。
由此可以看到,生物科學的發展和人類的未來息息相關。
[1] 最新發展20世紀70年代以來,生物科學的新進展,新成就層出不窮。
從總體上看,當代生物科學主要朝著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發展:在微觀方面,生物學已經從細胞水平進入到分子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質;在宏觀方面,生態學的發展正在為解決全球性的資源和環境等問題發揮著重要作用。
生物工程方面生物工程(也叫生物技術 )是生物科學與工程技術有機結合而興起的一門綜合性的科學技術。
也就是說,它是以生物科學為基礎,運用先進的科學原理和工程技術手段來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 ,如DNA、蛋白質、染色體、細胞等,從而生產出人類所需要的生物或生物製品。
生物工程在近些年來迅猛發展,碩果累累。
生物工程在醫藥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
例如,長期以來,預防乙型肝炎的疫苗是從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血液中提取和研製的,這樣的疫苗生產週期長,產量低,價格昂貴。
現在,採用生物工程的方法,將乙肝病毒中的有關基因分離出來,引人細菌的細胞中,再採用發酵的方法,或者引人哺乳動物的細胞中,再採用細胞培養的方法,就能讓細菌或哺乳動物的細胞生產出大量的疫苗。
中國研製的生物工程乙肝疫苗已經在1992年投放市場,在預防乙型肝炎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除乙肝疫苗以外,還有抑制病毒在細胞內增殖的干擾素等多種生物工程藥物已經問世。
知道,人類的許多疾病都與基因有關。
在基因水平上對人類的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是科學家們正在探求的另一個重大課題。
為了弄清人類約10萬個基因的結構和功能,美國從1988年開始實施“ 人類基因組計劃 ”,目前這項研究已經成為國際間合作的一項重大科研課題。
生物工程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前景更為誘人, 1988年 ,中國科學家人工合成了抗黃瓜花葉病毒的基因,並且將這種基因導人煙草等作物的細胞中,得到了抵抗病毒能力很強的作物新系, 1989年 ,中國科學家成功地將人的生長激素基因導人鯉魚的受精卵中,培育成轉基因鯉魚。
與非轉基因鯉魚相比, 轉基因鯉魚的生長速度明顯加快,1993年,中國研製的兩係法雜交水稻開始大面積試種,與原來普遍種植的三係法雜交水稻相比,平均每公頃增產15%, 1995年 ,中國科學家將某種細菌的抗蟲基因導人棉花,培育出了抗棉鈴蟲效果明顯的棉花新品種。
生物工程在開發能源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同樣有著廣泛的應用。
知道, 煤炭 、石油等能源終將枯竭,目前全世界已經面臨著能源危機。
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還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因此,科學家們正在努力探索開發新的能源,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用生物工程開發生物能源。
美國科學家在1978年成功地培育出能直接生產能源物質的植物新品種——“ 石油草 ”,這種植物的莖稈被割開後,就會流出白色乳狀的液體,經提煉就得到石油。
在利用細菌治理石油污染方面,由於石油中的不同組成成分往往需要用不同的細菌來分解,科學家就將不同細菌的基因分離出來,集中到一種細菌內,從而得到了“超級菌”。
這種“超級菌”分解石油的速度比普通細菌快得多,淨化石油污染的能力得到明顯的提高。
生態學方面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科學。
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社會面臨的人口爆炸、環境污染、資源匱乏、能源短缺和糧食危機等問題日益突出。
要解決這些問題,都離不開生態學。
因此,生態學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視,並且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基本原理,已經成為人類謀求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實現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基礎;運用生態學原理,中國推行生態農業的建設,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湧現了一批生態村、生態農場和生態林場,為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積累了經驗。
例如, 安徽省穎上縣小張莊,生態環境惡劣,旱澇災害頻繁,農業結構單一,糧食產量很低。
70年代中期,小張莊開始進行生態農業的建設,整治土地,興修水利,大力營造防護林,使當地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小張莊在大力發展種植業和林業的同時,還利用當地的飼草資源和魚塘,大力發展養殖業。
養殖業為農田提供了大量的有機肥,從而改良了土壤 。
這個村還利用人畜糞便生產沼氣,發展沼氣能源。
沼氣池的渣液用來餵養魚,塘泥肥田,從而建立起了良性循環的農業生態系統。
生物科學除了在生物工程和生態學領域以外,在其他許多領域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向人們展示出美好的前景。
例如,腦科學的研究已經深入到分子水平,這不僅對腦病的防治和智力的開發有重要意義,而且將為研究生物計算機提供理論基礎。
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的研究,細胞生物學的研究,等等,也都獲得一系列的成就,在21世紀將會有更大的發展。
由於生物科學的迅猛發展和它對人類社會所產生的巨大影響,許多科學家都認為,生物科學將是21世紀領先的學科之一。
[1-2] 學科菁英WladyslawTaczanowski(1819-1890),波蘭動物學家CoenraadJacobTemminck(1778-1858), 荷蘭動物學家彼得·GustafTengmalm(1754-1803), 瑞典博物學家Theophrastus,生物科學家JohannesThiele(1860-1935),德國動物學家和malacologist卡爾·彼得·Thunberg(1743-1828),瑞典博物學家Samuel·Tickell(1811-1875),英國的鳥類學家約翰·Torrey(1796-1873),美國植物學家,第一個專家在新世界裡約瑟夫·PittondeTournefort(1656-1708), 法國植物學家亨利·貝克·Tristram(1822-1906),英國鳥類學家羅伯特·Trivers(被負擔1943),演變生物科學家BernardTucker(1901-1950),英國鳥類學家MarmadukeTunstall(1743-1790)英國鳥類學家露絲·特納,海洋生物科學家V阿奇里斯·Valenciennes(1794-1865),法國動物學家FranciscoVarela(1946-2001), 智利生物科學家尼古拉·Vavilov, 蘇聯植物學家Craig·Venter,生物科學家Edouard·Verreaux(1810-1868),法國博物學家朱爾斯·Verreaux(1807-1873),法國植物學家和鳥類學家路易斯·吉恩·Pierre·Vieillot(1748-1831),法國鳥類學家NicholasAylwardVigors(1785-1840), 愛爾蘭動物學家RudolfVirchow(1821-1902),德國生物科學家KarelVoous(1920-2002),荷蘭鳥類學家WJohannGeorgWagler(1800-1832),德國爬蟲學家查爾斯·Waterton(1782-1865),英國博物學家詹姆斯·D.華森(1928年出生),諾貝爾得獎的生物科學家,DNA分子的結構的共同發現者Alfred·羅素華萊士(1823-1913),英國的博物學家和生物科學家菲利普·BarkerWebb(1793-1854),英國植物學家八月·Weismann(1834-1914),德國生物科學家Gilbert·白色(1720-1795),英國博物學家約翰白(外科醫生)(c1756-1832)英國植物學家FrancisWillughby(1635-1672),英國鳥類學家&魚類學家亞歷山大·威爾遜(1766-1813), 蘇格蘭美國鳥類學家EA威爾遜(1872-1912),英國博物學家愛德華·O.威爾遜、美國sociobiology的myrmecologist和父親卡爾·Woese,美國微生物科學家Sewall·懷特(1889-1988),生物科學家X約翰·XantusdeVesey(1825-1894),美國動物學家Y威廉 Yarrell(1784-1856),英國博物學家ZFloydZaiger(1926年-),果子遺傳學Eberhard八月Wilhelm·馮Zimmermann(1743-1815),德國動物學家[1-2] 科學家中國對生物科學做出貢獻的科學家裴文中(190401.19—198209.18),史前考古學,古生物學家李四光,古生物學家,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楊鍾健(189706.01—197901.15)李志明(1937年1月—)著名的古生物學家。
孫云鑄(1895年11月—1979年1月5日),古生物學家興利達(1982年—),古古生物學家郝心(1965—),著名古生物學家朱民(1965年10月—),古生物學家楊遵義(1908年10月7日—2009年9月17日),中國古生物地層學教育地層古生物的創始人和開拓者趙奚斤(1935—),中國古生物學家谷祖剛(1936年8月14日—2012年6月1日),中國古生物學家殷鴻福(1935年3月19日—),中國古生物學家,地質學家[2-3] ~~~~~~~~~~~~~~~~~~~~~~~~~~~~~~~~~~~~~~~~~~~~~~~~~~~~~~~~~~~~~~~~~~~~~~~~~~~~~~~~~~~~~~~~~~~~~~~~~~~~~~~~~~~~~~~~~~~~~~~~~~~~~~~~~~~~~~~~~~~~~~~~~~~~~~~~~~~~~~~~~~~~~~~~~~~~~~~~~~~~~~~~~~~~~~~~~~~~~~~~~~~~~~~~~~~~~~~~~~~~~~~~~~~~~~~~~~~~~~~~~~~~~~~~~~~~~~~~~~~~~~~ 念生科系CP值低是因為系很爛?統計沒意義?還是誤上賊船?顏聖紘19Jul,2016生命科學系常被調侃CP值很低,該系核心以生物學為基礎,但比生物學多了跨領域與技術發展題材。
photocredit:Ingimage「畢業生收入大調查」這種題材一向很受到媒體的歡迎。
畢業的時候,選志願的時候,年底換工作的時候,就要來一下。
如果看到自己念過的科系平均收入還OK,自己也屬於OK一族,就會覺得「嘿啊,真的不錯」,然後轉身告訴大家念XX系真的很棒。
但如果自己屬於不OK的那一族,就會開始在Dcard還是黑特版,或是各個靠北社團說「千萬不要念XX系」。
有一個科系經常被說CP值很低,然後在收入前10名中也從來沒有排上榜過,那個科系叫「生科系」。
我每次上PTT或Dcard看同學的悲鳴,有人認為老師亂教、就業前景被吹捧得太好、老師研究做得不怎麼樣、課程不太紮實、沒有證照可以考等等等。
其實我也沒有不同意,但是我又想問:那請問其他科系就都沒有這些問題嗎?一、生命科學是甚麼碗糕?生命科學(LifeSciences)其實是一個相對晚近出現的龐大學門,此學門的核心是生物學(Biology),然而生命科學比較起生物學來說,有較多的跨領域(例如生物數學演算、生物物理)與技術發展(例如生物醫學工程)題材。
而生物學本身也幾乎是19世紀才被確立的一個學門,生物學可以包含的各個子學門,例如動物學、植物學、細胞學、解剖學、微生物學、免疫學、生理學、生態學、演化學、系統分類學等,其實在早期都是獨立發展卻又互相牽涉的科學學門。
每一個生物分類群都會有一個「學」,例如哺乳動物學(mammalogy)或魚類學(ichthyology),這些學門的核心是生物的分類體系、演化、生態,或加上生理與延伸議題。
然而每一個生物分類群學門也會因為被人類利用而出現相應產業,再發展出應用學門。
例如動物學(Zoology)的核心是分類、型態、解剖、演化與生態。
但是當動物被圈養與利用時,就會產生動物科學(AnimalScience)(昔稱畜產)、水產養殖、野生動物經營管理、與獸醫這些學門。
若產業規模夠大,便會步入政策研究,例如漁業科學。
若是換成植物學(Botany)則可以對應森林學、農藝、園藝、農產運銷與推廣。
而微生物學,也能對應到生物工程、公共衛生、醫事檢驗、甚至是護理體系。
如果是人類呢?解剖學、藥學(不管是中醫或是西醫)、生理學、醫學幾乎都是為了服務人類而發展出來的學門,不過除了解剖學與生理學外,完全服務人類的臨床醫學技術(也就是醫院內的各科)並不被納入生命科學中,至於醫學研究則屬於生命科學的範疇。
這也就是說,生命科學包含了以生物學為基礎的所有學門,這些學門又因為對應的生物分類群、產業、研究社群的差異,各自發展出未必被劃入生命科學的其它應用學門。
每一個學門之間其實都可能因為研究材料、方法論與技術,或對應的產業與科學議題,或多或少具有重疊的部分。
清華大學創立生命科學系後,各校就開始紛紛成立相關學系。
photocredit: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二、那生命科學系又是甚麼碗糕?這得先從大學科系的改名風潮說起。
自從清華大學創立了「生命科學系」,而其聯考錄取分數馬上直逼當年第三類組除醫學院科系以外的第一志願——臺大動物系以後,各校就開始紛紛思考成立生命科學系。
成立生命科學系有兩種途徑,第一,是把原來的「生物系」改名叫「生命科學系」。
第二,就是把原有的「動物系」和「植物系」合併。
在各式各樣的生命科學系紛紛成立以後,又出現了「生物科技系」。
而「生物科技」四個字有時候也會與「海洋資源」、「食品營養」、「農業」或「水產養殖」混搭。
在科系名稱變得比較潮比較長、系所的研究與教學目標變得包羅萬象以後,學生就開始迷惘了。
因為如何把眾多的「生命科學相關科系」(把生物學列入「必修科目」的系,其實都是生物相關科系)和高中生物所習得的知識連結在一起,無論對學生甚至是高中老師來說,都可能是困難的。
原因出於我們的國高中教育,不管是課綱還是課本,其實都不重視各個學術領域從發想、理論成型、技術發展、議題分眾,到連接現今人類生活、產業與地球環境的發展歷史。
如果一個高中生只知道如何解一道「吃一塊肉的消化與蛋白質代謝過程」的考題,卻不知道同樣的議題可以出現在生科、水產養殖、昆蟲、獸醫、動科與醫學系,他當然看不見科系全貌,也很難描繪出一個科系的理想輪廓。
所以生命科學是有定義的。
而一個理想的生命科學系的教師成員,也應該具有主要領域的專長。
但是在實際上,台灣的各個生命科學系的樣貌取決於該科系成立的脈絡、該系老師的專長分布、系所的發展方向、和產業的遠近,甚至是系所成員對「生命科學」的認知。
萬一因為上述理由,生命科學的內容被扭曲了,那麼為何有些學生總以為「生命科學」同等於「生物科技」或「生物醫學」,甚至在政府的各項施政與統計中,生命科學也經常被窄化為生技與生醫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收入大調查有參考價值嗎?如果了解了生命科學的內涵,還有各種「要修生物學」的科系之間的關聯以後,你大概就會開始懷疑這類調查與統計的意義了。
原因如下:1政府對職別的分類能反應出快速的學術領域發展嗎?以農、林、漁、牧業來說,哪一個科系不需要修生物學?甚至還要修生物技術課程(或學程)?但是這些職別,不會在政府的統計中被納入生命科學範疇。
生物醫學與相關產業,其實是生命科學與生物科技系所的發展重點之一,然而有關醫學這個職別的統計,卻不見得可以反映出非臨床醫學學門的比重。
2傳統職別分類忽視跨領域發展。
並非每一個系所都會直接對應一個產業,每一個學門離「直接做出產品來賣」的產業遠近是有差距的。
因此有些離產業很近的科系(例如水產養殖),會希望學生在畢業前考證照,並直接進入產業。
但是有些科系並沒有專屬證照可考(例如生態科學),這時候就必然跨領域發展。
許多科系的人才訓練目標,側重學術人才培養,但是偏偏會進入學術界的人少之又少,能留下來的更是九牛一毛。
就算該系輔導學生報考檢定或是證照,也不表示擁有該證照的畢業生就會從事相關職業。
此外,許多科系本身屬跨學門,以計算生物學來說,應該算是數學還是生物呢?如果我們的政策經常高喊跨領域,但是在這樣的統計上卻忽視「多數人都在跨領域」的現實,那麼這種調查就沒有意義可言。
3科系與收入的關聯性不明確。
承上述可知,當一個科系可以對應多種行業,而一個行業,也可以讓其他科系背景人才加入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之時,畢業科系、從事職業,與收入間就不可能具有一對一的對應關係。
以生命科學領域來說,如果我們把所有需要修生物學,甚至大量使用生物技術的科系或職別,都囊擴在生命科學領域下,那麼平均收入大概會暴增,絕對不只甚麼33-35K。
如果科系與職別的連結並不具專一性,這種統計有意義嗎?4平均數並非妥當的統計策略。
我們這個政府很怪,從小大家都學過平均數不足以完整描述一個群體的某種特質(例如:收入)的分布,尤其在標準差很大的時候,平均數所代表的意義並不大。
那麼若要告知年輕人年輕人,這個系所畢業生或是某個職別的薪資,應該使用的是眾數,而非平均數。
但很妙的是不知道為什麼,連人力銀行的業配文也喜歡使用平均數來洗腦或是製造偏見。
這是非常不可取的。
如果一個生命科學系所開設在職專班,有醫生就讀,那麼該系所的畢業生的平均薪資必然會暴增超過100K,但如果使用眾數,這種離均差很大的數值就不會誤導對薪資的解讀。
此外,使得這些薪資統計沒有參考價值的另一個原因,是缺乏對就業年資與薪資變動的了解。
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和就業三年、五年、七年、十年的中壯年人所經歷的學習與就業環境,與當下的社會氛圍必然是不同的。
因此如果我們真的很關心一個學門領域的就業狀況,或許應該了解的是「薪資成長程度」以及「是否已達到自認安定滿足的境界」。
最後,媒體上那些「薪資排行榜」訊息中不告訴你的是,為什麼有些領域的畢業生薪資相對較高?真的是因為專業門檻高?用人唯才?產業發展正在巔峰?還是因為非常血汗呢?選擇一個科系的決策基礎是因為「你想藉由這個科系的知識技術來解讀甚麼問題?」或只是幻想「畢業後馬上可以賺多少錢」?當我們在唱衰一個科系的時候,究竟是因為該科系的成立純粹是一種取巧?只是仰賴一個極可能曇花一現的產業?或者是因為自己念錯學校沒有跟對老師?還是根本是自己亂填志願最後再來怪別人害他誤上賊船呢?基礎學科很重要(生.物.數.化),人沒有基礎直接選一個末端應用學科讀就難處理大事。
(也不用以收入論高低,庸俗論點)例如:機械跨農業->食品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D%99%E5%A4%A7%E6%96%87如果讓我重選擇:我會先選一個大學基礎科系把它學完,再搭上一個末端科系半工半讀完成它O。
而非我的興趣什麼,就直接選末端科系X人生如棋,下奕之道在於佈局,即在事先的運籌帷幄,不以一步、一子之失而罣心,終至棋如心願,東西自如,掌握全局。
不明奕理者,貪吃貪進,莽撞缺乏理路,更孜孜於躁進,終至全盤皆輸。
人生的生命佈局也是如此,自得理路,出淤泥而不染。
~~~~~~~~~~~~~~~~~~~~~~~~~~~~~~~~~~~~~~~~~~~~~~~~~~~~~~~~~~~~~~~~~~~~~~~~~~~~~~~~~~~~~~~~~~~~~~~~~~~~~~~~~~~~~~~~~~~~~~~~~~~~~~~~~~~~~~~~~~~~~~~~~~~~~~~~~~~~~~~~~~~~~~~~~~~~~~~~~~~~~~~~~~~~~~~~~~~~~~~~~~~~~~~~~~~~~~~~~~~~~~~~~~~~~~~~~~~~~~~~~~~~~~~~~~~~~~~~~~~~~~~ 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之差別在此先提醒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的不同,而生命科學系所則是較為類似以往生物系所的課程,在於生態環境上會有更多著墨之處!接著,其實有名氣的生物科技(生命科學)系所仍然是以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為主;台灣大學的生命科學系所是由以前的動物系以及植物系所合併改名而成的,交通大學的生物科技學系可以算是國內知名度頗高的生物科技學系,設立時間較為長久!成大,目前仍然是生物學系,但是課程內容與生命科學系幾近相同,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接著,有關於農業方面的就屬高雄大學和嘉義大學的較為有名,嘉義大學偏向蘑菇種植改良,而高雄大學則是稻米栽作!若是在醫學方面研究,四所私立醫學大學中,仍是以高雄醫學大學較為有名,高雄醫學大學生物科技學系著重於配合校內醫學研究發展,故擁有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原生物系)與生物科技學系兩系,教學方式所著重的部分就如小弟前述!而台北醫學大學則是無此相關科系設立;中國醫藥大學則是配合學校發展,故有部分中草藥課程;中山醫學大學則是生命科學系!公立的生命科學或是生物科技學系通常知名度都相當不錯,而私立之中又以長庚生命科學系的呼聲最高!因為擁有大量資金配合,故研究設備俱全之度可想而知!但是不管系所如何,其實主要教學課程仍然是圍繞著以下課程進行:普通生物學,生物化學,有機化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遺傳學,生理學,微生物學等等~其他的課程則是視各校以及生物科系系所或是生命科學系所而異!但其實相差不遠,因為在此類研究所通常會甄試的科目也只有以上幾科~ ~~~~~~~~~~~~~~~~~~~~~~~~~~~~~~~~~~~~~~~~~~~~~~~~~~~~~~~~~~~~~~~~~~~~~~~~~~~~~~~~~~~~~~~~~~~~~~~~~~~~~~~~~~~~~~~~~~~~~~~~~~~~~~~~~~~~~~~~~~~~~~~~~~~~~~~~~~~~~~~~~~~~~~~~~~~~~~~~~~~~~~~~~~~~~~~~~~~~~~~~~~~~~~~~~~~~~~~~~~~~~~~~~~~~~~~~~~~~~~~~~~~~~~~~~~~~~~~~~~~~~~~ 考大學:生命科學科系學什麼?(系列一)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系主任/謝明麗生命科學系學生正在野外採集(東海大學提供)生命科學學門的核心是生物學,但有更多跨領域與技術發展的題材,學習的層面更為廣泛。
整體來說,生命科學學門中又可分為生物學學類、生物化學及相關學類等兩大類。
而為了快速吸收日新月異的生命科學知識,優異的英文能力也是標準備配。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系主任謝明麗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生命科學系的學習引導,已經特別強調跨領域能力的養成;也因此在就業方面有無限寬廣的可能。
對生命科學系的畢業生而言,別問「我能從事何種行業?」,真正的問題是「我想從事何種行業?」======【系主任開講】======生命科學系在台灣大專院校相當常見,但是每個學校的生命科學系由於教師結構、專長與系所發展重點不同,課程安排往往具有差異。
整體而言,生命科學學門包含了生物學、生態學、微生物學等基礎理論,以及應用於生物科技、生物化學、生物資訊的科學。
生命科學學門的核心是生物學,然而生命科學比較起生物學來說,有更多的跨領域與技術發展的題材,學習的層面更為廣泛。
以生物學為核心的科學從新版學科標準分類的資料,我們可以知道:生命科學學門中又分為生物學學類、生物化學及相關學類。
生物學學類是學習所有活生物的結構、功能、繁殖、生長、演化及行為。
相關的課程包含:生物學、植物學、細胞生物學、昆蟲學、基因學等。
再細分來說,生物學學類培育植物、水中生物、動物等生物學人才,從事遺傳、物種、生態學、自然保育、演化生物學、及生態系多樣性研究。
生物化學及相關學類是學習所有活生物的化學,包含所有的生物,而且不限於生物,相關的課程包含:生物化學、細胞科技、法醫學、基因密碼(DNA、RNA)研究、基因工程等。
再細分來說,生物化學及相關學類又分為生物科技、微生物、生物化學、生物訊息等。
其中常見的生物科技主要是使學生具備生物基礎理論與技術、生物與分子生物知識基礎、生物產業知識、生物資訊管理、仿生生物學的專業知識,以及資訊運用能力,並應用於生物醫學、生化、分子生物、遺傳及基因體等相關領域,主要培育生物醫學、生物物理、生物科技產業、生物工程等人才。
學生正在進行野外勘查(東海大學提供)培育全方位的生命科學視野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成立於民國44年,是全國第一所以生物學系為名的科系,並於民國93年更名為生命科學系,並依教師專業領域分為「生物醫學」及「生態暨生物多樣性」兩組,課程安排就涵蓋了生命科學學門的二大學類:生物學學類及生物化學及相關學類。
東海生命科學系辦學特色在培育學生具有全方位的生命科學視野及健全人格發展。
生命科學系開設的課程涵蓋從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個體間、生態系及演化學的完整生命科學教育,透過核心課程及學群選修課程,使學生具有一定整合及專業分工的能力。
教學目標在於培育學生具有基本完整的生命科學專業能力,課程設計特別強調理論與實作並重,透過多元化學習的資源,提供學生全方位的優質學習環境,鼓勵學生朝向學術研究、生物產業及多元化發展。
生命科學系的課程強調理論與實作並重(東海大學提供)別問能做什麼要問想做什麼選擇就讀生命科學系的學生常常會問,這一個沒有證照的科系,畢業後未來的出路為何?一般而言可分為升學進修與就業兩部分。
升學進修的方向可以是國內外各大學生命科學相關研究所、學士後醫學系、或學士後中醫學系。
職涯就業方向則非常多元,包括:1、國家考試:技術人員類、農業化學、自然保育、生物多樣性等。
衛生福利部、疾管署、食藥署、農委會、林務局等。
2、研究單位:生態保育工作、動物園、科博館、林業試驗所、防疫檢驗單位、生化科技相關政策規劃管理、財團法人研究單位、專案研究計畫執行、醫院研究部門等。
3、生醫生態產業:生物技術公司、生態環境評估事業、醫藥研究檢驗、醫藥材料開發、精密儀器銷售管理、有機農業、生態旅遊等。
4、教育機關:小學自然科教師、中等學校生物教師、大學教授等。
強調跨領域能力養成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生命科學系的學習引導,已經特別強調跨領域能力的養成,一個在綜合性大學中的生命科學系的利基在於,跨學系甚至跨學院的學習可就近在校內進行。
生命科學系的學生如果再加上法律系、企管系、應數系、環工系、化學系、化工系、畜產系、或食科系等跨領域學習,未來將可從事生物專利、醫務管理、生物統計顧問、環境教育、分子藥物模擬、生物醫材、組織工程、畜產轉殖動物、再生醫學、食品藥物檢驗等跨領域的工作,就業的選擇不會受到限制。
最後特別值得強調的是,英文能力的提升對生命科學系的學習,是絕對不可輕忽的,因為唯有掌握國際溝通的工具,生科系的相關學習才能精準有效,可取得最新資訊並且與國際接軌。
所以對生命科學系的畢業生而言,問題不應再是「我能從事何種行業?」,真正的問題是「我想從事何種行業?」。
無限寬廣的可能,是給所有準備好的生科系學生。
★★生命科學相關科系都在這(生命科學學群)~~~~~~~~~~~~~~~~~~~~~~~~~~~~~~~~~~~~~~~~~~~~~~~~~~~~~~~~~~~~~~~~~~~~~~~~~~~~~~~~~~~~~~~~~~~~~~~~~~~~~~~~~~~~~~~~~~~~~~~~~~~~~~~~~~~~~~~~~~~~~~~~~~~~~~~~~~~~~~~~~~~~~~~~~~~~~~~~~~~~~~~~~~~~~~~~~~~~~~~~~~~~~~~~~~~~~~~~~~~~~~~~~~~~~~~~~~~~~~~~~~~~~~~~~~~~~~~~~~~~~~~ 考大學:生命科學科系學什麼?(系列二)收藏 國立東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系主任/張瑞宜 2017-02-18 要成為生技產業研發人才,碩士學位是基本要求。
(東華大學提供)目前國內的生命科學系背景分歧,各校的專業領域也不盡相同,各校開課的內容多以現有師資的專長和發展特色規劃,建議可上網查詢各校課程資訊,以了解學習內容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國立東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系主任張瑞宜指出,生科系大學生在學時應及早鎖定就業方向,並選讀第二專長才能為自己加值,另外,如果要成為生技產業研發人才,碩士學位是基本要求。
======【系主任開講】======「生命科學」顧名思義即是研究生命的科學,二十一世紀人類面對各種對生命的挑戰,包括新興感染症、癌症、遺傳疾病、老化、醫療、及糧食等日益重要的問題,都是生命科學研究的範疇。
生命科學是個龐大且分歧的自然科學領域,舉凡探討各種型態的生命現象、結構及功能等知識,並研發出相關辦法(生物技術)以解決上述問題。
研究的範圍從分子、細胞、器官、個體、族群乃至生態系統,並將研究結果應用於改善食品、藥品、疾病、農業、環境等,對於健康照護、產業發展及環境保護上提出具體的貢獻。
研究生命科學的終極目標是找出讓所有物種生命更美好的方法或產品,以增進人類的福祉。
要求喜歡觀察思考有耐心當你看完電影「侏儸紀公園」時,心中對於恐龍為何滅絕?如何複製出恐龍等問題盤旋不已。
當你的手觸動含羞草時,好奇地想知道植物為何會和動物一樣有反應?當你面對親人或朋友遭遇不治之症時,內心有渴望研發出解藥的衝動。
當你在外面餐廳吃到好吃的食物,回家會想親自動手做做看。
對於喜歡觀察、思考、分析、推理、有耐性、具行動力和勇於解決問題的人,都很適合念生命科學系。
各校專業領域不同 選讀前可再詳細了解國內以「生命科學系」為系名的大專院校共有二十幾所,然而與生命科學或生物技術相關的科系,包含醫學生技、農林科學、生物產業、生物資訊等各種包羅萬象領域的科系超過四百個。
目前國內的生命科學系背景分歧,各校的專業領域也不盡相同,各校開課的內容多以現有師資的專長和發展特色規劃,建議可上網查詢各校課程資訊,以了解學習內容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大多數生命科學系以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及生物化學為基礎核心課程,每學年皆有一至兩門動手操作的實驗課。
大學生在學時應及早鎖定就業方向,並選讀第二專長才能為自己加值。
近年來各大專院校紛紛成立具創新特色的學群或學程,以東華大學為例,自96學年度起即開始實施科系全面「課程學程化」,將學系的龐雜課程依領域分類,並以模組型式供大學部學生修習。
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瞭解各專業領域間之差異及彼此的關聯,以加強其對生命科學的整體概念,除修習本科之專業領域學程之外,也能彈性的選修其它相關之學程,如物理、化學、材料科學、奈米科學、法律、會計、經濟、企業管理及行銷,以增強其跨領域學識及思維,提升大學部學生進入就業市場之競爭力。
課程學程化可使學生較易選讀雙主修、輔系、副修或跨領域學習。
應用於生技產業價值高生命科學為基礎科學,應用於生技產業的價值很高,產業要升級首重研發,而好的研發動能,一定要有扎實的基礎,所以生命科學系的畢業生一定要有良好生物、物理、化學及數學基礎。
同時須具備資料整合、邏輯分析、書面及口頭報告的溝通能力。
此外,為提升生技產業國際競爭力,英語能力不可或缺。
本系畢業生除了繼續攻讀研究所、考取公職人員或中學生物科教師之外,還可進入生物科技公司或醫研單位從事新藥研發、銷售代理或維修醫療儀器等工作。
雖然生技公司徵才沒有學歷上的強烈限制,但大學畢業生的確有其局限,例如:缺乏做研究的訓練,因此即使進入生技產業,多數也是擔任執行而非研發的助理工作。
研發高階人才需求高 基本要求碩士生物科技是各國積極投入的明星產業。
然而,由於生技產業具有高投資成本、高風險及研發時程長的特性,故發展速度並不及想像中快,且目前台灣生命科學相關系所眾多,導致職場供過於求,但是具備「跨領域學科的整合人才」及「具研發能力的高階人才」,仍是目前生技發展極缺的人才。
所以,若對生技研發有興趣的同學,碩士學位可說是基本要求。
此外,未來生物技術將需各領域的人才共同研究,而不單是純生命科學背景者的天下。
因此,除了本科之外,若能結合其它相關專業,如:醫藥、工程、電子、資訊、法律,培養「生技醫藥」、「生物工程」、「生物資訊」、「生技法律」等跨領域的專長,將可成為生技產業的搶手人才。
自從2008年《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通過後,推出創新獎勵、投資減稅等優惠措施,無疑是對生技產業注入一劑強心針,過去幾年生技產業發展雖稱不上亮眼,但也進步良多,未來發展令人期待。
★★生命科學相關科系都在這(生命科學學群)★★生命科學相關科系都在這(生命科學學群) 隨機文章封殺「流氓基因」或能阻癌症蔓延治癌症露曙光從流氓基因下手封殺「流氓基因」或能阻癌症蔓延治癌症露曙光從流氓基因下手封殺「流氓基因」或能阻癌症蔓延更新日期:2011/01/2514:28 (路透倫敦24日電)英國科學家發現一種幫助癌症病毒...研究:葡萄糖胺和軟骨素治關節痛無效研究:葡萄糖胺和軟骨素治關節痛無效更新日期:2010/09/1709:35 (路透倫敦17日電)根據瑞士科學家的研究報告,全球數百萬人用來治療關節疼痛的2種營養補充劑,事實上並無效用,而...「腎氣」不足全身虛秋冬養生特效效食譜part7-海鮮類「腎氣」不足全身虛紀大元著「腎氣」不足全身虛「腎氣」充足,能遠離腎病和女性生殖器疾病人體開始修復腎臟時,是有跡可尋的。
例如:可以觀察早晨第一次排尿,小便會有泡泡,或顏色像茶色(這是人體在處...傷脊髓也能治癱瘓再起有望傷脊髓也能治癱瘓再起有望【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2011.04.0602:53pm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神經修復科主任鄭宏志,完成為期12年的人體試驗,利用神經修復手術加上...×輸入回應內容更多留言網友回饋回應:0切換至 電腦版Copyright©2016InternetServicebyXuite隨意窩切換至電腦版反應問題取消文章相簿影音旅遊帳號暱稱依相關度依日期顯示更多歡迎來到隨意窩Xuite開啟選單瀏覽服務或以關鍵字搜尋。
瀏覽更多精彩內容切換至格主其他頻道或直接搜尋。
快速便利分享工具提供多種分享方式傳遞內容資訊。
更多推薦APP隨意遊與隨食記app僅支援ios裝置。
延伸文章資訊
- 1歷史沿革 - 理學院
註:本院生命科學領域相關系所,業於92年8月改隸生命科學院).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的前身是臺北帝國大學的理農學部。1928年帝大創校之初,這個學部包含化學與生物兩個 ...
- 2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系友會| 各位生科系友大家好 - Facebook
台大生科系與前身(動物系與植物系),是台灣生醫研究的傳奇,過去有一堆台灣優秀學生加入,出了一代又一代傑出人才,對於台灣甚至是世界生物醫學研究做出重大貢獻, ...
- 3【台大生命科學系前身】本系簡介--國立臺灣大學生命... +1
首先,是講故事時間,以台大生命科學系為例,我們的前身是理學院的動物系以及植物系,合併後改名為生命科學系,基本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徵聘專任教師領域以植物 ...
- 4考大學:生命科學科系學什麼?(系列二) 收藏念生科系CP值 ...
所以說,生命科學系倒底在幹嘛?未來有沒有前(錢)途?誰適合來念生命科學系呢?首先,是講故事時間,以台大生命科學系 ...
- 5台大生科系Yi-Hsien Su 蘇怡嫻 - IOH 開放個人經驗平台
畢業於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將分享她在台大的求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