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堆肥法 - 米禮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蚯蚓堆肥法 · 在一個空洗衣粉桶(上方有旋轉蓋的圓桶,或正方形盒均可,緊記要清理內層的污染物)的側面加上水龍頭。

· 底部先加磚頭後再放2.5 厘米網眼的鐵絲網(以作隔渣之 ... 米禮鹿 跳到主文 親近荒野,專職畫畫工作的德國認證芳療師,最新身份就是當媽媽,新手上路還在適應中@@一段時間便會細胞分裂更新重整,所有事物都在持續觀察與繼續發酵中...... 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Dec17Sat201111:24 蚯蚓堆肥法 蚯蚓,我感謝你~~~ 蚯蚓堆肥 蚯蚓堆肥主要是利用蚯蚓對有機物的消化能力,把有機物吃掉,消化後排出體外,變成更細小簡單的物質,然後又把這些排泄物再吃掉,整個過程多次重覆,最後把有機物變作有用的肥料。

蚯蚓把有機物吃掉,消化後排出體外,整個過程多次重覆,最後把有機物變作有用的肥料。

材料︰ (1)木箱/膠桶一個(大小視飼養數量而定,由飯盒般大到垃圾桶都可以) (2)碎石一堆(以夠放滿箱/桶底為合)(3)紗網一塊(平放在碎石層上,避免蚯蚓和泥土掉落)(4)泥土一堆(是蚯蚓生活的空間;蚯蚓多,泥土要多些;蚯蚓少,泥土可少些)(5)蚯蚓最少兩條(蚯蚓雌雄同體,異體受精)(6)厚紙板/報紙/蓋一件(用來遮光、減少水份散失)(7)噴水壺一個(以保持泥土濕潤) 製法︰ 將碎石放入木箱/膠桶內(如有需要,可在箱底或桶底加兩個孔,以便疏水)。

覆上紗網,放入泥土及蚯蚓。

放入少量食物在泥面,觀察蚯蚓的食量。

最初,蚯蚓可能還在適應新環境,不大進食,但約一星期後,當蚯蚓適應了新環境,便會大量進食,並進行繁殖,到時記緊要給牠們添食物及保持環境濕潤。

3-4個月後,可開始採收。

先將蓋揭開一會,讓蚯蚓都躲到泥土下層去,屆時便可將上層的泥土連蚓糞土取去作肥料用。

備註︰ 如果你的蚯蚓是由外地引入的,牠可能生長較快,飼養較易,但千萬別把牠放到土地上或大自然去,因為我們仍未清楚牠會對本地的蚯蚓引起那種影響,為了避免薇甘菊一類問題重演,還是小心為上。

如果你遇上任何技術困難,可電郵去EarthwormBulletinBoardService([email protected])查問,他們有40位來自不同國家的蚯蚓專家回答你的問題。

蚯蚓是天然的翻土機,據RodaleInstitute估計,如果每畝土壤有100萬條蚯蚓生活在其中,就相當於有3位園丁每日輪流在這一塊田上工作8小時。

廚餘堆肥 本港每日約有3,000公噸的食物殘渣,由食肆食物工場和家居等產生出來。

其中家居廚餘包含果皮、菜葉與殘羹,為家庭垃圾中必有部分,它容易腐爛、發臭且會滲水,造成垃圾清運上的困擾。

如果將廚餘經堆肥方式變成有機肥,再讓它回歸大地,便是完成有機物質循環及垃圾減量的最佳方法。

垃圾桶覆土法 取一個50公升(或更大)的有蓋垃圾桶,切去底座,選一處陰涼的地方,將桶埋入泥中約5-10公分深,邊緣灑上石灰(避免老鼠、蟑螂肆虐)。

廚餘瀝乾水分後,以一層廚餘上舖一層土的方式,逐日處理。

垃圾桶蓋上再以厚布覆蓋,或另以大塑膠袋覆罩,用繩子綑綁,以杜絕蟲蠅。

直至堆肥桶裝滿後,再放置3-5個月,若無惡臭,堆肥即告成功。

要取用堆肥,可由桶底分次適量挖取。

洗衣粉桶 在一個空洗衣粉桶(上方有旋轉蓋的圓桶,或正方形盒均可,緊記要清理內層的污染物)的側面加上水龍頭。

底部先加磚頭後再放2.5厘米網眼的鐵絲網(以作隔渣之用)。

另外在水龍頭(水喉)下方,以鐵絲懸掛一空膠瓶。

將每日的廚餘切碎後,放入桶內,稍作攪拌,蓋好桶蓋。

每晚睡前,將水龍頭打開讓臭水排入膠瓶內,並立刻將之倒入馬桶沖掉。

當堆肥桶裝滿後,再放置一個月(需持續排水),然後尋找合適的地點(如空地或大花盆),將堆肥埋入土中或混合其他土壤,以待取用。

在自家做有機堆肥時,廚餘宜使用植物性物質,如:菜梗、菜葉、果皮,且每日處理時順手將之切斷、切碎並瀝去水分,或混些撕碎的舊報紙或用過的衛生紙,並先略加攪勻再將堆肥桶蓋好,此舉可減少堆肥時所產生的氣味,大家不仿一試。

  引用自:http://www.producegreen.org.hk/agronomy_14.htm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KloL 米禮鹿 KloL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全站分類:收藏嗜好個人分類:植物、園藝剪貼簿此分類上一篇:家庭有機堆肥方法 此分類下一篇: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藝術美學老師 上一篇:家庭有機堆肥方法 下一篇:三皇聖皂 歷史上的今天 2011:家庭有機堆肥方法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文章分類 嬰兒寶寶相關(6) 寶寶第二年(0)BABY疾病(3)寶寶文章剪貼(15)懷孕與生產篇(0)寶寶第一年(13)寶寶眼睛五四三(6) 藝術&芳療工作坊(7) 藝術教學工作篇(7)插畫手繪工作篇(25)芳療教學工作篇(12)芳療個案工作篇(2)自己畫畫(20)繪本(0)攝影(2) 芳香農夫(6) 香氣旅行,身邊植物與農產(29)香氣小農(8)世界植物散步(3)動物昆蟲好朋友(2)好食(1)香氣手作DIY(4) 芳香知識與支持(17) 芳香感想(14)芳香比比(14)新奇香事(18)香氣生活...(25)芳療外其他自然療法(2)準備考試(0)神話(0)安寧病房(0)花精之路(0)文學中的香氣(0)歷史裡的芳香藥草(2)未看完的書(3)香氣料理(3)芳療好產品(8)讀書筆記(3)芳療基礎知識(1)日本(1) 旅行計畫(4) 台南(1)好朋友(2)桃竹苗(1)美麗台灣(1) 看電影(3) 看電影(9)電影亂亂看(0)電影與香氣(4) 剪剪貼貼與其他(20) 繪畫剪貼簿(2)精挑細選媽媽購買經(0)人智學剪貼(0)植物、園藝剪貼簿(4)動物科學剪貼本(3)芳療課延伸閱讀(2)香草、芳療剪貼本(11)轉貼鄧惠文好文專區(44)健康資訊剪貼本(14)好文剪貼本(9)文學剪貼本(3)中醫健康剪貼本(3)瑜伽剪貼本(2)生活小知識(3)種子發芽剪貼本(4)台北說實話食記(2)東部吃吃吃(0)高雄說實話食記(2)台中吃吃吃(2)台南說實話食記(35) 藥草與芳香植物(26) 唇形科(Lamiaceae)(6)桑科(1)含羞草料(0)香氣伙伴(0)紫葳科Bignoniaceae(1)千屈菜科(1)我的台灣芳香味(3)桃金孃科(2)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2)其他科屬(1)薑科(Zingiberaceae)(0)無患子科(Sapindaceae)(1)橄欖科(Burseraceae)(1)薔薇科(Rosaceae)(1)菊科(Asteraceae)(6)百合科(Liliaceae)(1)松科(Pinaceae)(1)柏科(Cupressaceae)(2)紫草科(Boraginaceae)(0)蘭科(Orchidaceae)(1)茜草科(Rubiaceae)(0)樟科(Lauraceae)(1)大戟科(Euphorbiaceae)(3)芸香科(Rutaceae)(2)木蘭科(Magnoliaceae)(1)繖型科(Umbelliferae)(2) 未分類文章(1) 誰來我家 熱門文章 RSS訂閱 動態訂閱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16四月(3) 2016二月(1) 2016一月(2) 2015十二月(1) 2015十一月(4) 2015十月(5) 2015九月(9) 2015八月(7) 2015七月(5) 2015六月(1) 2015五月(8) 2015四月(2) 2014十二月(1) 2014十一月(1) 2014十月(3) 2014九月(9) 2014七月(4) 2014五月(2) 2014四月(36) 2014三月(18) 2014二月(2) 2013九月(2) 2013八月(1) 2013六月(4) 2013五月(2) 2013四月(10) 2013三月(8) 2013二月(1) 2013一月(2) 2012八月(1) 2012七月(2) 2012六月(2) 2012五月(1) 2012四月(3) 2012三月(7) 2012二月(4) 2012一月(16) 2011十二月(82) 2011十一月(8) 2011十月(22) 2011九月(5) 2011七月(9) 2011六月(2) 2011五月(3) 2011四月(25) 2011三月(56) 2011一月(1) 2010十二月(6) 2010十一月(8) 2010十月(9) 2010九月(18) 2010八月(6) 所有文章列表 POWEREDBY (登入) 新聞交換(RSS) QRCode 我的好友 最新迴響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我的連結 最新文章 文章搜尋 活動快報 曬萌寵照領禮物 按讚並追蹤PIXstyleMe於此貼文的留言處寫下「#我家... 看更多活動好康 站方公告 [公告]2022年度農曆春節期間服務公告[公告]MIB廣告分潤計劃、PIXwallet錢包帳戶條款異動通知[公告]2021年度農曆春節期間服務公告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