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二、《法華經》靈感事蹟 - 星雲大師全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南齊時弘明和尚,是會稽(今南京)山陰人。

年少出家,在山陰雲門寺,持守苦行,虔心不倦的勤懇讀誦《法華經》。

由於他誦經不輟 ... 大師全集 全集自序 全集介紹 大師略傳 大事年表 著作總覽 影音弘法 相關連結 首頁/ 第一類【經義】/ 法華經大意/ 220 【附錄】/ 236 二、《法華經》靈感事蹟 236 二、《法華經》靈感事蹟 《法華經》是歷代受持讀誦最多的經典,正如唐道宣律師所講:「自漢至唐六百餘載,總歷群箱四百餘軸,受持盛者,無出此經。

」唐代七世紀中,沙門惠詳撰寫的《弘贊法華傳》、八世紀中期僧詳的《法華傳記》、宋代宗曉的《法華經顯應錄》、清代周克復的《法華經持驗記》、高麗了因的《法華靈驗傳》,皆記載書寫、受持、讀誦和講說《法華經》的比丘、比丘尼,以及男女居士之靈感事蹟。

由此,可知《法華經》受持讀誦之殊勝。

而受到《法華經》威德護佑者,也難以計數。

以宋朝宗曉法師編輯的《法華經顯應錄》為例,從古聖到高僧、尼、居士等近二百人。

歷代傳錄的事蹟繁多,以下僅摘錄幾則感應故事,讓大眾對《法華經》修持生起信心。

(一)諷誦功德殊勝南齊時弘明和尚,是會稽(今南京)山陰人。

年少出家,在山陰雲門寺,持守苦行,虔心不倦的勤懇讀誦《法華經》。

由於他誦經不輟,每天早晨佛桌前的水瓶自然而滿,這是他感動了天界的童子,天天為他送來甘露。

除了修持《法華經》,法師天亮即起身坐禪、誦經。

有次在誦經時,見到一個小男孩來聽經,弘明問他:「你是誰?」「我曾是這寺院的沙彌,因為偷盜飲食,現墮在穢臭的糞坑裡。

您是精進有道的僧人,所以我來聽經,祈願藉您的助力,讓我免受此苦。

」於是弘明為他講解《法華經》妙義,小男孩理解領悟後即消失了。

此外,也曾經有老虎進他室中,伏於床前,聽他誦經,安靜的端然不動,直到他誦完經才離開。

(二)誦經度脫父母唐朝益州福成寺的道慧法師,四川人,幼小父母雙亡,由兄長撫養長大。

他常因思念父母而悲哭。

九歲時,跟著師父誦《法華經》,祈願雙親能免墮惡趣。

當他誦滿一百部時,有一天夢見福成寺上空有異樣的光芒,漸漸靠近庭院,忽然又出現眾多天人,從中有聲音傳來:「我們是你的父母,仰賴你誦經之力,我們已脫離惡道,生到第二天。

如果你能誦滿千部,我們定能生至淨土。

因有著親子的血緣,特來向你請求。

」說完就隱身不見了。

道慧醒來,信心大增,更加誦持《法華經》。

許多人輾轉聽聞此事,也都精勤為父母誦經,期能使之離苦得樂。

(三)受持法華,生彌勒內院代州(今山西省)總因寺妙蓮法師,平時慈悲度眾之餘,以持誦《法華經》作為主要功課。

他曾問師友:「我希望以誦此經之力,往生兜率內院,拜見彌勒菩薩,不知能否如願?」師長、道友都說:「當然可以,經中記載:『若人受持讀誦,是人命終,即往兜率內院彌勒菩薩所。

』佛陀所言必定不虛!」妙蓮於是更加諷誦《法華經》。

到了七十多歲,有天身體微恙,他對大眾說:「我身體有些不舒服,沒什麼疼痛。

現在天童、化佛來迎接我了。

」說完就往生,端坐如昔。

過了三天,突然甦醒說:「我因誦持《法華經》之力,到了兜率天的彌勒內院。

諸天以偈讚歎:汝在閻浮誦《法華經》,功德自至此天處,奉見慈氏妙相尊,聞法早契不退忍。

」彌勒菩薩還對他說:「這裡的諸天多是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法華經》的人。

你再回到人間,告訴四眾弟子,此經能消除罪障並得生此天。

」妙蓮問道:「有何證明,能讓信徒們信受?」彌勒菩薩以薰香塗在他手上。

待他活過來,手上的香味遍滿全身,大眾皆信服,讚歎不可思議!講完這些話,不久妙蓮即往生。

大眾在寺院東北建塔,安放他的遺骨。

全塔薰香繚繞,如果手碰觸塔壁,香氣則維持三天才消散。

(四)誦經延壽天竺于闐國的瞿摩帝寺,是大乘佛教的寺院,僧眾有三千人。

當時有位善於占相的尼乾子(外道),看到寺裡一位十六歲的沙彌,嘆息說道:「你的壽命只剩一年了。

」沙彌聽了很難過。

一位長老比丘哀愍他,便教他念《法華經》。

沙彌根鈍又不識字,比丘為他講授〈方便品〉、〈如來壽量品〉二品,沙彌專心的跟著讀誦。

過了一陣子,尼乾子再見到沙彌,很驚訝,問他:「你修了什麼功德嗎?」沙彌回答:「我只讀了兩品的經文。

」尼乾子讚歎道:「大乘經典之力不可思議!你原本只有十七歲的壽命,現在變成了七十歲。

」他便也出家,開始讀大乘經典。

(五)豁然大悟法華三昧──天台宗二祖慧思大師南北朝時代的高僧慧思禪師,少年即歸崇佛法,尤其喜歡《法華經》;曾持經到塚間讀誦,深受佛陀講說此經,方便度化眾生的慈悲感動,而涕泣不已,當天晚上即夢見普賢菩薩為其摩頂。

自此智慧大開,不認識的字句經文都能懂得。

十五歲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跟隨慧文禪師學習禪法。

有一年,坐夏經三七日,獲宿命通,忽然四肢軟弱,不能行步,乃自念作觀:「病從業生,業由心起,本無外境,反見心源,業非可得,身如雲影,相有體空。

」如是觀已,顛倒想滅,心生清淨,所苦消除。

夏安居圓滿,就在放身倚向牆壁的一剎那間,竟豁然開悟;「法華三昧」大乘法門,在這一念頃,明達融通。

在《天台九祖傳》裡記載,慧思禪師一生靈異感應的事蹟很多,例如:他在光州大蘇山的十四年當中,為大眾講經說法,聲名遠播,不分遠近,前來歸仰的學徒日益增多,因而遭到惡人的妒忌誹謗,並且多次於食物中下毒加害,但是由於禪師的禪定功夫深厚,均能化險為夷。

入南嶽衡山,悟三生行道之跡,能知宿命及一生善惡業相,曾在樹林中掘出過去三世出家為僧時,所居住過的堂宇層壁地基和瓦缽器皿。

他預知智者大師與陳國有緣,特別囑咐智者大師到陳國弘法,廣為傳燈化物。

從上述種種行誼事蹟觀之,慧思禪師確是一位證道的高僧。

(六)祥瑞感應道通──天台宗三祖智顗大師陳隋時代的高僧智顗大師,年幼時即喜歡到寺院親近三寶,七歲就能背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十八歲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

後入太賢山,誦《法華經》、《無量義經》、《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等諸經,不到一個月,即能通曉其義。

後至光州大蘇山參謁慧思禪師,慧思禪師為其示現普賢道場,講說「四安樂行」,智顗便於此山修行法華三昧。

一日,持誦《法華經》至〈藥王菩薩本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豁然大悟,心境明朗。

慧思禪師讚歎說:「這種境界,非你莫證,非我莫識。

」自此以後,常令他代為講解佛法妙義。

智顗在瓦官寺講《法華經》,當時,陳、梁兩國很多大德前來請益。

他開始講〈序品〉,說到文殊菩薩答問結束時,忽然靈山一會的情景出現在空中,天上降下雨般的白色花朵;似蓮花葉的葉瓣,有三十多片,每片約一尺長,紛紛飄下,停在空中。

講至〈見寶塔品〉,聽講的人,有的夢見瓦官寺變成如經中所說的「三變淨土」,多寶佛的分身散在八方;也有人見到普賢菩薩從遠方走來。

智顗八年在瓦官寺的弘法活動,度人無數,上至皇親國戚、達官顯貴,下至一般黎民百姓等,無不欣重頂戴。

(七)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洪州有位法達禪師,七歲出家,每日誦《法華經》為定課。

受具足戒後,參禮曹溪六祖惠能禪師。

惠能說:「禮拜頭不觸地,不如不禮拜!在你心中,必有所見吧!」法達:「我念《法華經》已三千部了。

」六祖:「禮拜本來是為了降伏我慢,但你卻頭不觸地?」又說:「你的名字叫法達,精進不懈的勤誦經典,只循音聲是空誦經,要真正明心才能稱菩薩。

」六祖:「《法華經》的宗旨如何?」法達:「學人愚鈍,我並不知曉。

」六祖:「此經以出世因緣為宗旨。

佛唯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乃為眾生開啟佛之知見,你不能誤解佛意呀!佛之知見,本來就存在你心中,不必外求。

……你執著念誦為功德,與犛牛貪愛自己的尾巴,有何差別?」法達:「若如你所說,就不需要誦經啦?」六祖:「經典有何過失,會障礙你的意念嗎?」我有一偈:「心迷時被法華轉,心悟時能轉法華。

誦久了卻不明白道理,就像與經義作讎家。

無所執著的意念才是正念,有所貪著的妄念即成邪念。

捨去有念、無念,即是佛賜給眾生白牛車的真義。

」法達禪師經六祖的教導,歡喜說偈:經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寧歇累生狂?羊鹿牛權設,初中後善揚。

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

六祖:「你現在方稱念經僧。

」法達禪師領悟法華玄旨,自此仍然誦經不輟。

(八)經卷雖小,佛口所宣四川成都有一位慧恭上人,與招提寺慧遠法師互相結契勤修佛學,希望於道上有所成就。

慧遠往長安聽講《成實論》,還鄉後講授眾人,所說經法,卓爾絕倫。

恭上人去荊州、揚州參訪歸來,與闊別三十年的遠法師,促膝而談。

遠法師對答如流,而恭上人卻默然無以對。

遠法師譏笑他,恭上人:「我的賦性愚笨,對經論不了解。

」遠法師:「那您可以誦得一經嗎?」恭上人:「我能誦〈普門品〉。

」遠法師聽了頗不以為然。

恭上人:「經卷雖小,是佛親口宣說,我為兄誦一遍。

」恭上人即敷座而誦,纔開始發出聲音,就覺有香氣,又見天華繽紛,天樂嘹亮,等經誦完就都停止了。

遠法師作禮稱讚,願留下聽從教誨。

恭上人:「這不是我的力量,此乃諸佛神力也。

」恭上人即拂袖而去,不知所終。

上一則: 220 一、《法華經》各品大意 下一則: 248 三、《法華經》文句淺釋 回上層 書目錄 127 第一講《法華經》的輪廓 127 一、本經概說 130 二、譯者簡介 131 三、經題解說 134 第二講《法華經》的思想內容 134 一、無上妙義的真諦 146 二、法華宗要 163 第三講《法華經》的方便法門 163 前言 164 一、六種善巧方便 177 二、《法華經》的七種譬喻 190 第四講《法華經》的人間思想 190一、《法華經》的重要十句話 214 二、《法華經》的人間性 220 【附錄】 220 一、《法華經》各品大意 236 二、《法華經》靈感事蹟 248 三、《法華經》文句淺釋 278 四、《法華經》相關注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