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由于输入血液是异体细胞,因此可能会触发受血患者的自體免疫系统,使得发生排斥反应的概率增加。
即宿主抗移植物。
但是临床上也有发现,输血导致患者免疫系统被抑制,令 ...
輸血
語言
監視
編輯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語氣、格式、標點等使用恰當。
(2019年6月15日)請按照校對指引,幫助編輯這個條目。
(幫助、討論)此條目內容疑欠準確,有待查證。
(2019年6月15日)請在討論頁討論問題所在及加以改善,若此條目仍有爭議及準確度欠佳,會被提出存廢討論。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4年8月1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輸血"—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相關的幫助或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輸血是一種治療措施,可算是一種支持性與代償性的療法。
出現場合包括了外科手術備血以防術中失血過多、嚴重貧血等等。
輸血可以針對不同血液成分(或稱「血品」)進行輸入,包括了全血(wholeblood)、紅血球濃厚液(packedRBC)、洗滌紅血球(washedRBC)、白血球濃縮液(WBCconcentrate)與血小板濃縮液(plateletconcentrate)等,視病人需求做出選擇。
輸血0.5-0.7公升膠袋包含壓積紅血球(英語:packedredbloodcells)於枸櫞酸鹽、磷酸鹽、血糖和腺嘌呤(CPDA)溶液中ICD-9-CM99.0MeSHD001803OPS-301(英語:OPS-301)8-80MedlinePlus000431第一次輸血始於1667年6月15日,由法國御醫丹尼斯(Jean-BaptisteDenis,1643?-1704[1])進行,開始使用羔羊的血。
現代輸血是由法國外科醫生卡雷爾博士(AlexisCarrel,1873年6月28日-1944年11月5日)首次進行的,因其創造性進行人與人輸血而獲得了1912年諾貝爾獎[2]。
現今的輸血療法是盡可能在血型相同的個體間進行。
在輸血治療前,血液一般已經過基本傳染病化驗,證實安全,才可使用。
但沒有絕對安全的血液,任何方式的輸血療法,都有可能產生感染和出現併發症之危險。
目次
1歷史
1.1血作為藥物
1.2中國傳統醫學血液用途
1.3現代輸血療法
2不同血品輸液的場合
3輸血療法之風險
3.1傳染病
3.2安全規定
3.3病菌檢測的窗口期
3.4溶血反應風險
3.5肝炎傳播的重要途徑
3.6輸血相關性急性肺損傷(TRALI)
3.7對免疫系統影響
4減白血品
5手術相關的輸血
6參考文獻
7相關條目
8外部連結
歷史編輯
血作為藥物編輯
把血當作藥物使用的歷史相當久遠。
雷伊·坦尼希爾指出,差不多有2000年之久,在埃及和其他地方,「血被視為麻風病的特效藥。
」[3]羅馬人相信喝人血可以治癲癇症[4]。
德爾圖良論及血作為「醫藥」用途説:「請想想在競技場的表演結束時,那些貪婪地把邪惡罪犯的鮮血……拿去治療他們的癲癇症的人。
」
當然,那時還沒有輸血這回事,因為人直到差不多16世紀才開始試驗輸血。
借著輸血療法,當時的醫生(卡爾·蘭德施泰納)發現了人類有不同的血型,這也奠定了ABO血型系統的基礎。
中國傳統醫學血液用途編輯
在中醫中,很多動物血液都作為藥材使用,但是實際上原理與現代意義上的輸血大相逕庭且作用有待科學證明。
例如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禽部》指出鵝血「咸平,微毒,解藥毒。
」陶弘景謂:「中射工毒者,飲血,又以塗身。
」又如《本草從新》謂:「愈噎膈反胃」。
《本草求原》也記載:「蒼鵝血治噎隔反胃,白鵝血能吐胸腹諸蟲血積」。
本草綱目獸部提到鮮羊血治療多種疾病如鼻血不止,死胎不下,產後大出血。
現代輸血療法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二人直接輸血儀器
不同血品輸液的場合編輯
全血
紅血球濃厚液
洗滌紅血球
白血球濃縮液
血小板濃縮液
新鮮冷凍血漿
冷凍血漿輸血療法之風險編輯
傳染病編輯
根據已知的研究,隨血液傳播的疾病超過60種,有一些疾病短期內沒有明顯的症狀,具有一定的潛伏期,而且對於不同人種有不一樣的反應。
一般來說,經由輸血產生的危險分為:
傳染病:包括愛滋病、肝炎、瘧疾、乙型腦炎、出血熱和未知的病毒等。
除此之外,很多傳染病包括皰疹、病毒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弓形體病、錐蟲病(非洲昏睡病和恰加斯氏病)、利什曼病、布魯氏菌病、斑疹傷寒、絲蟲病、痲疹、沙門氏菌病和科羅拉多壁虱熱病等也隨著血液傳播。
[5]
併發症:發熱、溶血反應、過敏反應。
安全規定編輯
因為上述事項,通常在捐血時會把這些情形列入「黑名單」,直接拒絕以下人士捐血,亦可能同時禁止其器官捐贈:
曾患惡性腫瘤、白血病或其他經醫師認為永久不得捐血者。
曾有出血不止、抽痙或昏迷之病史者。
曾為AIDS患者,或其高風險人士:曾有吸毒或慢性酒精中毒者。
愛滋病毒第一型及第二型(HIV-1及HIV-2)抗體檢查經確認呈陽性反應者。
靜脈注射藥物成癮者、男性間性行為者及長期使用血液製劑者。
曾從事性工作者。
人類嗜T淋巴球病毒一型(HTLV-1)抗體檢查經確認呈陽性反應者。
曾罹患庫賈氏病者(CJD)或其高風險人士:曾注射人類腦下垂體生長荷爾蒙者、曾注射人類腦下垂體親生殖腺素(humanpituitarygonadotropins)者、曾注射牛胰島素等生物製劑者、曾接受硬腦膜移植者或家族中有庫賈氏病(CJD)患者。
低風險者,也在暫緩名單之列。
病菌檢測的窗口期編輯
在對獻血者的血漿做化驗檢測常見的愛滋病毒、B肝病毒、C肝病毒、梅毒螺旋體等病菌的抗體是否為陽性時,如果獻血者感染不久(一般3個月至半年內),那麼相應的抗體仍然為陰性。
這種情形下如何保證輸血安全,可能的技術途徑是輸血血漿的特殊消殺滅活措施。
溶血反應風險編輯
人類的血型系統按照不同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分類系統。
如果血源血型和患者血型不一致就會發生溶血反應,導致患者死亡。
在最常見的ABO血型系統中,相容血型如下表所示。
如果血型不配就會導致受血者發生溶血反應。
溶血反應可導致較高的死亡率。
早些時候認為O型血是萬能血型,但是臨床上發現如果輸血過快也可發生溶血反應,因此除非在特別緊急情況下才考慮異型受血。
一般在有血醫療方法實施之前都要進行嚴格的配型實驗保障患者安全。
相容的血型
受
捐
O-
O+
B-
B+
A-
A+
AB-
AB+
AB+
O
O
O
O
O
O
O
O
AB-
O
O
O
O
A+
O
O
O
O
A-
O
O
B+
O
O
O
O
B-
O
O
O+
O
O
O-
O
即使配型成功也不能保證患者在輸血過程中不會出現溶血反應[6]。
肝炎傳播的重要途徑編輯
根據美國衛生部統計,有數目巨大的人曾由於染上肝炎而患病死去。
肝炎是沒有特效治療的。
據一份美國報紙報導説,美國接受輸血的人大約有百分之5染上肝炎——每年共計17萬5,000人。
其中半數成為長期攜帶者,而且每5個當中至少有1個發展成肝硬變或肝癌。
據估計有4,000人死亡。
[7]醫務人員在1970年代之前已知有一種較溫和的肝炎(A型肝炎)藉著不潔的食物或水傳播。
後來他們發現有一種較嚴重的類型藉著血而傳播,那時他們尚未有方法普檢染有這種病毒的血。
科學家之後才找到快速檢測這種肝炎的方法(B型肝炎,HBV)。
到1970年代早期,在有些國家中血液製品受到普檢。
然而,不久之後,臨床檢查表明仍然有數以千計接受檢驗過的血的人仍然在事後患上肝炎。
許多人在經歷使他們體力大為衰弱的疾病之後獲知他們的肝已經損壞了。
原因是,經過檢測的血液製品中血含有另一種類型的肝炎,稱為非甲非B型肝炎(NANB,現稱之為C型肝炎)。
有十年之久,有許多接受輸血的病人受到感染——在以色列、義大利、日本、西班牙、瑞士和美國,接受輸血的人有百分之8至17染上這種病。
義大利的研究者報導發現另一種肝炎病毒;這是一種突變體病毒,有三分之一的肝炎病例可能是由這種病毒促成的。
哈佛醫學院發行的雜誌《哈佛醫學院衛生通訊》)評論説,「有些權威人士擔心肝炎的病毒並非僅限於甲、乙、丙和丁幾種類型;可能還有其他類型出現。
」[8]《紐約時報》(1990年2月13日)説:「專家們極懷疑還有其他的病毒可以造成肝炎;如果發現的話,它們會被稱為戊型肝炎等。
」[9]
輸血相關性急性肺損傷(TRALI)編輯
20世紀90年代發現,主要發生在多次接受輸血的患者中,是因為輸血引起的致命免疫反應,每年造成大約幾百人死亡[10](實際死亡人數可能更高,因為很多醫務人員並不清楚有這種情況)。
主要原因和致病機理目前並不清楚,如果患者接受不同血型的輸血則發病率會明顯升高。
對免疫系統影響編輯
由於輸入血液是異體細胞,因此可能會觸發受血患者的自體免疫系統,使得發生排斥反應的概率增加。
即宿主抗移植物。
但是臨床上也有發現,輸血導致患者免疫系統被抑制,令病人變得虛弱,無法抵禦手術後的感染和原來處於不活躍狀態的病毒導致肺炎、感染、心臟病和中風的概率上升[11]。
輸血相關移植物抗宿主病(英語:Transfusion-associatedgraftversushostdisease)(TA-GVHD)是輸入全血中帶有的淋巴細胞在宿主體內遷移、增殖並攻擊患者的免疫系統,導致被輸血者自身抗原體反應,對患者的腸胃、肝臟以及體內造血系統等產生影響,致死率在90%以上,是最嚴重的輸血併發症。
發病率為1%,但在直系親屬間會提高到10-20倍,這是因為直系親屬間有更多地相似的遺傳基因,所以在受血者免疫系統低下的情況下極難識別供血者的淋巴細胞。
[12]預防方法是:成分輸血或者對要輸的血液使用輻照儀把其中有活性的免疫細胞滅活。
減白血品編輯
減白血品(Leukoreducedbloodproducts)是指去除或減除血液中白血球的製品,其可減少病毒感染、發熱性非溶血性輸血反應、血小板輸注無效、免疫修飾作用等等不良輸血反應。
手術相關的輸血編輯
由於輸血之風險,醫學界已開始發展無血手術。
在中國,除了開始引入無血手術外,現在已提高關注檢驗血液安全和鼓勵節約用血等措施。
參考文獻編輯
^Jean-BaptisteDenys.[2014-07-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5).
^TheNobelPrizeinPhysiologyorMedicine1912.NobelPrize.org.[2019-06-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8)(美國英語).
^參考《FleshandBlood》,ReayTannahill
^癫痫.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2022-03-11(中文).
^參考TechniquesofBloodTransfusion,1982(英文)
^June2008.LifeCareSocietyWebsite博愛協會.[2022-03-11](英語).
^U.S.News&WorldReport,May1,1989
^參考《TheHarvardMedicalSchoolHealthLetter》,November1989
^參考TheNewYorkTimes,February13,1990
^仁愛醫療財團法人.輸血,您不可不知的風險.仁愛醫療財團法人.2022-03-12[2022-03-11].
^仁愛醫療財團法人.輸血,您不可不知的風險.仁愛醫療財團法人.2022-03-12[2022-03-11].
^「流言揭秘:直系親屬間不宜輸血?」2015年04月13日《北京科技報》
相關條目編輯
血型
捐血
貧血
手術
無血手術
病人安全
耶和華見證人和血外部連結編輯
血液安全-世界衛生組織
多學科聯合倡導節約用血
輸血有多安全?
捐血救人-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輸血&oldid=70603960」
延伸文章資訊
- 1什麼是輸血反應? - 高雄榮民總醫院
當輸血發燒時,首先必須要懷疑是不是急性溶血反應,根據研究顯示溶血性輸血反應,首先出現的明顯症狀多數是發燒,其次是發冷。另外,最近一有份針對血小板輸血的報告指出, ...
- 2急性輸血反應的處理 - 臺北榮民總醫院
- 3臨床出現輸血反應後如何處理@ 小張的輸血醫學部落格 - 隨意窩
輸血既要求安全(血型不合時會發生輸血反應)又要有效(發生溶血性輸血反應後輸入 ... 輸血後供者血成分中的淋巴細胞在受者體內植活,視受者為“異已”,產生抗體“排斥異 ...
- 4近親挽袖輸血救命真感人?醫:這樣做反而可能害死人 - 元氣網
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主治醫師羅仕錡表示,近親間輸血比較容易引起「輸血相關移植體抗宿主疾病」,是類似於器官移植後的排斥反應,輸血而來的淋巴球啟動 ...
- 5輸血反應的診斷與處理
(二)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的處理. 1. 停止輸血、監護病人vital signs。 2. 核對病人及血品資料,若發現錯誤立即通知值班醫師處理,也告知血庫,. 並追查另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