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廢物白色污染 - 通識·現代中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塑膠污染,又稱為「白色污染」,是困擾國家多年的重大環境問題。

據悉我國海洋中的塑膠類垃圾比例更持續提高,情況令人憂慮。

由於塑膠類垃圾具有質輕、持久難降解,以及 ... 議題熱話 現代中國/白色污染仍持續源頭減塑最有用 白色污染仍持續源頭減塑最有用 現代中國 能源科技與環境 中國的改革開放 環境可持續發展 塑膠廢物 污染 廢物管理 A A A   塑膠污染,又稱為「白色污染」,是困擾國家多年的重大環境問題。

據悉我國海洋中的塑膠類垃圾比例更持續提高,情況令人憂慮。

由於塑膠類垃圾具有質輕、持久難降解,以及生物毒性強等特質,因而比一般垃圾更難處理。

近日有國際連鎖咖啡店宣佈於未來在全球分店淘汰塑膠飲管,預計每年將減少產生十億支塑膠飲管,引起各界關注過度使用塑膠產品為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

適逢2018年聯合國世界環境日亦以「塑戰速決」為主題,旨在呼籲社區採取行動,應對塑膠廢料日益嚴重的問題。

由此可見,塑膠廢料已成為國際關注的議題,亟待正視。

塑膠飲管是地球十大海洋垃圾之一,有研究指出,每個美國人每日平均耗用1.6支飲管,即每日總耗用量高達5億支,長度足以環繞地球兩周半。

可是一支塑膠飲管需要400至500年才能被分解。

年前網上一段海龜鼻子塞入飲管流血的影片引起全球關注,反映出塑膠垃圾已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破壞。

國家海洋局的《中國海洋環境品質公報》資料顯示,不論是海面漂浮垃圾、海灘還是海底,塑膠類垃圾數量佔的比例均是最高。

單是海面漂浮垃圾中,塑膠類垃圾的比例已由2007年的27%攀升至2016年的84%,升幅約三倍,足以突顯塑膠廢料問題的嚴重性。

內地網購業高速增長,為了減少在運送途中出現貨物損毀的機會,以及令包裝更為美觀,賣方多會以大量物料包裹貨品,形成過度包裝。

有指內地快遞膠帶一年使用量可繞地球425圈。

國家郵政局統計報告顯示,2016年內地快遞業務量達312.8億件,合共消耗編織袋約32億條、塑膠袋約68億個,以及3.3億卷膠帶。

為應對塑膠廢物問題,有國內大型物流公司於2017年與國內外九個大型品牌共同發起了一項名為「青流計劃」,針對綠色供應鏈的聯合行動。

預計計劃將於2020年實現80%商品包裝耗材的可回收、單位商品包裝重量減輕25%、50%以上的塑膠包裝將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以及100%物流包裝使用可再生或可回收材料   時事看通識 影響海洋生態 海洋垃圾,特別是塑膠廢物會破壞整個海洋生態。

例如海洋生物被垃圾纏繞、因垃圾導致缺氧死亡,以及海洋生物及海鳥誤食塑膠飲管等。

另外,大量的塑膠垃圾漂浮、覆蓋在海面上,遮蔽了陽光,阻礙綠色水生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造成海水中溶解氧大幅減少,導致大量海洋生物缺氧死亡。

此舉會破壞生物的食物鏈,以至對生物多樣性造成負面影響。

危害人類健康 部分海洋垃圾長期浸泡後會釋放殘留的藥物及化學物質,直接或間接對人類身體健康造成損害。

由於海鳥和海洋生物經常誤食海洋中體積細小的塑膠碎片,因此這些殘留物有可能會透過食物鏈傳給人類,影響人類健康。

推行可持續消費與生產 上文指出網購衍生的過度包裝,實為生產者強加於消費者身上而造成的浪費行為,製造大量不必要的塑膠垃圾。

若要改善環境,必須從源頭着手,驅使企業承擔社會責任。

內地物流公司與大型品牌聯合發起的「青流計劃」,減輕包裝重量和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

跨國企業淘汰塑膠飲管,均反映出部分企業開始關注塑膠廢物問題,並願意為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無疑是為全球的「減塑」行動注下強心針。

在消費者方面,亦應選擇綠色生活模式。

在選購商品時考慮其生產過程、包裝及生命周期等,以減少生態足印。

    想一想 有評論指香港特區政府應全面立法禁止餐廳使用塑膠餐具,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此做法?試加以解釋。

試建議四種提倡市民綠色生活模式的方法。

    每年的「雙11」優惠,為網購平台帶來數以億元計成交額,同時亦帶來大量塑膠物流廢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通識關鍵概念 可持續消費與生產sustainableconsumptionandproduction 在滿足當代人基本需求並改善生活的同時,儘量減少服務或產品生命週期內對自然資源和有毒物質的使用,以及廢棄物和污染物的排放量,從而不會危及子孫後代的需求。

可持續消費與生產要求人們具備「生命周期思想」,以至在生產和消費領域加強對資源的可持續管理,並提高資源效率。

涉及的持份者包括企業、消費者、研究人員、零售商及媒體等。

生態足印ecologicalfootprint 是一組測量工具,量度單位是「地球公頃」,旨在計算人類需耗用地球上多少具生產力的面積,以提供自然資源予人類使用。

具生產力的面積,又稱為生物承載力,除可生產人類所使用的產品之外,亦包括已建設土地及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面積。

生物可降解材料biodegradablematerials 又稱為生物可分解材料,泛指以可不斷重複取得的天然資源,如微生物、植物、動物,所製成的一種聚合物。

傳統的塑膠材料不能被微生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CO2)。

而生物可降解材料若暴露於光線、氧氣、堆肥等特定環境,或添加劑的作用下,會慢慢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及生物質等。

分解時間短至數周,長則以年計。

綠色生活模式 greenlifestyle 即是過著着環保的生活模式,把可持續性的概念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並關心環境及整體人類福祉。

綠色生活旨在減少對自然資源的依賴,並恪守「4R」的原則,即減少使用(Reduce)、廢物利用(Reuse)、循環再造(Recycle)和替代使用(Replace)。

延伸閱讀 一周時事通識(22/8-26/8) 一周時事通識(15/8-19/8) 盂蘭節傳承與變革 一周時事通識(6/8-12/8) 載入更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