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與韓國關係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隔年(1895年)4月,簽署《馬關條約》,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
在1905年的臨時台灣戶口調查中,朝鮮人有18人。
顯示此時已有在臺朝鮮人的出現。
1910 ...
臺灣與韓國關係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中華民國與大韓民國關係。
臺灣與韓國關係史(臺韓關係史)是指臺灣有信史以來,與朝鮮半島雙方在歷史上的不同階段的關係,以及當前臺灣與大韓民國的各項交流。
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實際上已併入到其國家外交關係中。
目次
1鄭氏時期
2日治時期
3戰後時期(1945年迄今)
3.1冷戰時期
3.2臺、韓民主化後
4註解
5參考來源
6參見
鄭氏時期[編輯]
主條目:大樊國和丁未漂人事件
1667年5月,發生丁未漂人事件,四艘臺灣商船前往日本國長崎港進行貿易途中遭遇暴風雨,漂流至朝鮮統治下的濟州島[1]這批漂流人表明自己乃東寧王國延平嗣王鄭經的旅日商旅[2],並自稱「大明福建省官商人」,以林寅觀、曾勝以及陳得為主官[3]。
有95名明鄭時期的臺灣男女官商,被押至漢城軟禁,然而最終全數由朝鮮押送至大清國處死。
1670年(顯宗大王十一年),再度有自稱來自「大樊國」的臺灣人漂至朝鮮,最終這批漂漢人平安離開朝鮮並前往日本長崎。
日治時期[編輯]
主條目:甲午戰爭、臺灣日治時期和臺中不敬事件
1894年,朝鮮半島發生東學黨事件,引發清國與日本因為朝鮮半島問題爆發甲午戰爭,清軍戰敗。
隔年(1895年)4月,簽署《馬關條約》,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
在1905年的臨時臺灣戶口調查中,朝鮮人有18人。
顯示此時已有在臺朝鮮人的出現。
1910年,日韓併合。
臺灣與朝鮮半島同為日本統治。
在1915年(大正四年)的戶口調查中,在臺朝鮮人有6人。
1920年的國勢調查中,種族為朝鮮人已提升到69人。
到了1940年(昭和十五年)日治時期最後一次的國勢調查中,在臺灣的種族為朝鮮人者已達到2,422人,較1935年(昭和十年)的1,479人大幅增長。
在日本統治之下,臺灣人與朝鮮人也曾彼此交流。
1919年3月1日,朝鮮發生三一運動,朝鮮人運動也刺激到在日的臺灣學生。
由於日本統治朝鮮晚於臺灣,但在政治、經濟、財政的待遇上,朝鮮卻優於臺灣:朝鮮人有被認為總督府的局長暨地方之行政長官或推、檢事,臺灣人最高只到郡守、司法反而沒有、朝鮮有朝鮮人發行的朝鮮語新聞,臺灣唯一的日刊新聞《臺灣新民報》卻直到1932年才准獲發刊。
[4]:77-78所以臺人常引朝鮮為例,攻擊日人統治之不公平。
[4]:77而臺灣在日學生與朝鮮學生的接觸,據警察沿革誌載:《亞細亞公論》總編輯柳壽泉與蔡培火、林呈祿有交誼,使其對《亞細亞公論》頻頻投稿,蔡培火更被聘為該社理事。
此外蔡培火常在朝鮮人鄭泰玉所主持的《青年朝鮮》雜誌發表意見。
[4]:79-80然而當時朝鮮人在東京並不受歡迎,因為他們又窮又兇。
除去民族、政治因素外,作為一個市民,也是會讓日人敬而遠之的,更出現了「不逞鮮人」的名詞,受到警察人員注意。
無論日人、臺人,凡和朝鮮人交往,無疑會受到警察的監視。
因此東京的臺灣學生和朝鮮人來往的,僅限於少數的有心人而已。
[4]:80
臺灣人與朝鮮人也影響到文壇,如本名呂石堆作家呂赫若的名自字由來則是取自朝鮮的張赫宙(韓語:장혁주)及中國的郭沫若。
此時期前往朝鮮求學者,較知名者有彰化人詹石藏[a],就讀朝鮮京城醫學專門學校(경성의학전문학교(韓語:경성의학전문학교))。
當時有朝鮮人來到臺灣各地開設酒樓,以朝鮮女性陪侍,被稱為朝鮮樓(조선루),在九份、北港、岡山、基隆田寮町、臺北入船町、臺北有明町、新竹南門街、臺中初音町、彰化西門街、嘉義西門町、臺南新町、高雄榮町、馬公街皆有出現[5][6][7]。
1928年(昭和三年)5月8日時,韓國獨立運動者及歷史學家申采浩為籌措韓國獨立運動的資金,在基隆郵便局領取匯款時被捕[8][9],後被判刑關押在旅順監獄,並因腦溢血病死於獄中。
當時協助他的苗栗頭份人林炳文也同樣被捕,死於獄中[10]。
同年5月14日,發生臺中不敬事件。
以大日本帝國陸軍檢閱使身分來臺灣訪問的久邇宮邦彥王巡視臺中州時,在臺中州立圖書館(現在合作金庫銀行臺中分行)前的行道樹下,被在臺朝鮮人、朝鮮獨立運動家趙明河以短刀行刺,未遂。
最後趙明河被判處死刑。
1934年(昭和九年)11月27日,來自全羅南道華嚴寺,身高七尺八寸五分的「東洋一巨人」金富貴(김부귀)在環遊世界途中搭乘朝日丸來臺[11],遊歷臺北、霧峰林家、員林、斗六、宜蘭、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等地,在臺灣造成轟動[12][13]。
1935年(昭和十年)1月17日,朝鮮李王垠以日本皇族身分於臺灣基隆上岸,開始視察臺灣行程[14]:238,曾宿泊於臺南御泊所、高雄御泊所、臺北御泊所等地。
2月1日於基隆出港離開臺灣[15]。
1935年10月至11月,日本當局在臺灣舉辦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朝鮮半島亦在此設館展出。
當時黃海道參與官張錫元(韓語:장석원(1883년))來臺參觀。
1936年(昭和十一年)6月底到7月中,現代舞蹈家崔承喜受臺灣文藝聯盟邀請,率領舞蹈團在臺北、基隆、臺中、臺南、高雄、嘉義等主要城市巡迴公演[16],並曾接受張深切的專訪,共同表達了殖民地人民的悲哀[17]。
1944年(昭和十九年)8月19日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往馬尼拉的日軍運輸艦玉津丸於巴士海峽被美軍棘白鯧號潛艇擊沉,近五千名乘船部隊與船員(含韓國人)死亡,後來這些死者被祭祀於屏東潮音寺[18]。
戰後時期(1945年迄今)[編輯]
主條目:中華民國與大韓民國關係
冷戰時期[編輯]
1947年二二八事件中,有部分留在臺灣的韓國人受到牽連而受難[19]。
1948年8月15日,大韓民國成立。
1949年1月1日,尚未來臺的中華民國政府承認大韓民國。
1949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臺。
1950年6月25日,北韓領導人金日成率軍入侵南韓,韓戰爆發。
使原本於1949年8月已發出《對華白皮書》嚴詞批蔣中正,表示中華民國在國共內戰的失敗,是國民政府本身的領導問題,與美國無關、放棄中華民國政權的美國政府,決定派遣第七艦隊協防臺灣海峽。
被稱為「西安事變救了共產黨,韓戰救了國民黨」。
[20]
1954年1月23日,14,209名參與韓戰被俘的中國解放軍士兵投奔臺灣,是謂「反共義士」。
[21]:76。
蔣中正總統致電美國總統艾森豪申致謝意,並發表聲明:志願遣俘成功,證明民主國家獲得主動;中國大陸同胞倘獲機會,亦必將為自由奮鬥[21]:76。
之後中華民國將該日訂為「一二三自由日」。
1960年舉行的1960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韓語:3.15부정선거)中,爆發韓國總統李承晚為了連任的作票事件,導致學生運動抗議,引發群眾推翻李承晚政權。
由於受到做票事件引發的群眾事件影響,使臺灣執政的國民黨政府受到反共聯盟的主導美國警告,最終國民黨做出讓步,在1964年舉行的縣市長選舉中允許黨外候選人自派監票員。
[22]:24當時參選臺北市長的高玉樹自言自己會願意再度參選,是因為選務當局允許候選人自派監票員之故。
[22]:24
1961年,臺灣第一所韓國人學校,高雄韓國學校(까오숑한국국제학교)設立。
1962年2月1日,臺北韓國學校(타이뻬이한국학교)設立。
1963年1月29日,韓國外長崔德新抵臺訪問;2月4日,發表聯合公報。
1964年8月,總統府秘書長張群啣命訪問韓國,獲總統朴正熙贈以一等樹交勳章,並獲韓國國立漢城大學頒贈名譽法學博士[21]:108。
10月,韓國總理丁一權訪問臺灣,謁見蔣介石商討中韓有關問題[21]:108。
10月11日,韓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金信與外交部長沈昌煥簽署《中韓友好條約》,在臺訪問的總理丁一權、總統府秘書長張群均到場觀禮[23]。
12月,行政院長嚴家淦亦訪問韓國[21]:109。
1965年12月,互換友好條約批准書[23]:205。
外部圖片連結朴正熙伉儷來臺訪問,與蔣介石在松山機場的合影歡迎朴正熙伉儷來訪的牌坊
1966年2月15日,韓國總統朴正熙與夫人陸英修抵臺訪問,與蔣中正會晤[24][25],舉行會談[21]:112。
4月,國防部長蔣經國應邀訪問韓國,謁見朴正熙總統,就亞洲問題交換意見[21]:112,被朴授予一級修交勳章[26]:521;並視察三八線。
10月,曾在上海製造虹口公園爆炸案的尹奉吉之胞弟尹南儀與兒子尹淙應蔣介石總統之邀來臺訪問,並參加當年度之雙十國慶典禮[27]。
城市交流方面,兩國第二大城市暨最大港口高雄和釜山於1966年6月30日成為姊妹城市。
1968年,兩國最大城市暨首都臺北和漢城(今首爾)成為姊妹城市,兩國西南部大城臺南和光州亦締結姊妹市關係,兩市並各自設立「光州路」和「臺南路」(現臺南大路)以茲紀念[28]。
而當時韓國也常以「自由中國」稱呼中華民國。
[29]
1980年代,由於臺灣與南韓在仍屬獨裁威權體制,因此與獨裁政權鬥爭的人士也曾彼此聯繫。
如WUFI主席張燦鍙及與反對派領袖金泳三、金大中透過美國「政策發展國際中心」認識。
[30]1986年,海外臺獨方面推動在菲律賓設置電臺,企圖透過第三地電臺設立打破島內國民黨政權對媒體的壟斷,南韓的金大中組織也決定參與,[31]惟最終艾奎諾政權因政局不穩,怕影響與國民黨政府的經濟合作而凍結該計畫。
1986年6月,陳唐山以「臺灣人基金會」董事長身分赴韓國訪問,與反對派領袖金大中等人討論由臺、韓、菲籌組「自由亞洲同盟」。
WUFI主席張燦鍙亦與金大中進一步務談。
[32]
1987年,張燦鍙與多位美國國會議員外交助理參與護送流亡美國的南韓學生運動領袖李信範(韓語:이신범)返韓,最終南韓全斗煥政府一改強硬態度,恢復李信範民權。
[33]:503張燦鍙亦趁訪韓機會,再度拜會金大中與另一反對派人士金泳三,交換鬥爭經驗,並參加在動員群眾示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民主憲法促進會」。
[33]:504-517
臺、韓民主化後[編輯]
1992年8月23日,韓國總統盧泰愚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宣布與中華民國政府斷絕自1949年建立的外交關係,韓國政府除了要求中華民國駐韓國大使館人員於24小時內離境,原屬中華民國的大使館等資產(國產)和土地均被韓國政府接收並轉交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新的中國駐韓國大使館,還要求旅韓漢城僑團、僑校停止懸掛中華民國國旗等。
[34][35][36]。
2001年7月,韓國卸任總統金泳三訪問臺灣,獲時任總統陳水扁接見[37],並於立法委員餐敘時表示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是「一國兩制」的,這根本行不通。
[38]
2002年12月,臺灣與韓國間開航定期包機,有限度的恢復通航[39]。
2004年中,中華民國政府與韓國政府達成協議,恢復臺韓定期航線[40],並在2005年3月1日正式執行,正式結束臺韓斷交後長達13年的斷航狀態[39]。
2005年初,中華民國政府在釜山增設領事館級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41]
註解[編輯]
^彰化北斗人,戰後曾任彰化縣議員。
參考來源[編輯]
^《丁未傳信錄·漂人問答》:「因我延平藩領四船,前來日本貿易。
五月初十日來,將見日本山,三船俱倒日本港,而僕一船遇風桅折,漂至濟州,閣破於五月廿三夜也。
」
^《丁未傳信錄·林寅觀等投書》:「延平王世藩,以軍需浩繁,悠資外運,……寅觀等乃奉我世藩,委督四船,裝諸色貨物,於五月初開駕前來日本長歧貿易……」
^《朝鮮王朝實錄·顯宗大王實錄》,卷14,顯宗八年六月甲午:「書以大明福建省官商人。
以商販事向日本,洋中遇風致敗,以至於此云。
其中,林寅觀、曾勝、陳得三人稍優者也。
」
^4.04.14.24.3蔡培火、陳逢源、林柏壽、吳三連、葉榮鐘等人著.《台灣民族運動史》.自立晚報社.1971年出版,1982年2月再版.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data.yunlin-memory.cool.[2021-08-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1).
^高雄市岡山區-GODATA.www.godata.tw.[2021-08-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1).
^陳姃湲.在殖民地臺灣社會夾縫中的朝鮮人娼妓業(PDF).臺灣史研究(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0-09,17(3):107-149[2021-08-11].(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3-10-04).
^邱士傑QIU,Shijie.也是一段城南舊事──林海音與她的抗日「屘叔」林炳文(邱士杰).時間上漫不可信的變遷.2014-02-22[2021-09-05](中文(臺灣)).
^殖民地的憂鬱:太陽旗下的朝鮮與臺灣.故事StoryStudio.2019-04-25[2021-09-05](中文(臺灣)).
^南韓學者訪台尋史拼湊客人助韓獨立故事.蕃新聞.[2021-09-05](中文(臺灣)).
^巨人金富貴氏來臺 身長七尺八寸五分 占世界第三位.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日日新報社).1934-11-29.
^陳柔縉.世界的巨人東洋第一位金富貴.paper.udn.com.名人堂電子報.[2021-09-05].
^한국사데이터베이스.db.history.go.kr.[2021-09-05].
^緒方武歲(編).《臺灣大年表》.臺北市:緒方武歲/臺北印刷株式會社.1938.
^李王垠殿下には十七日來臺遊ばさる 島內各地方に御成と御決定 きのふ御旅行御日程發表さる.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日日新報社).1935-01-10.
^林巧棠:日本時代的Jolin在台灣開演唱會?台灣文藝聯盟與朝鮮舞蹈家崔承喜.科技、人文、友善體驗.[2021-09-05].
^張深切與崔承喜的訪談,臺灣心韓國情,朱立熙
^自由時報電子報.自由廣場》台灣多少潮音寺-自由評論網.自由時報電子報.2019-11-08[2021-09-05].
^天江喜久.朴順宗:二二八事件中朝鮮人/韓僑的受難者(PDF).臺灣風物.2014-09,64(3).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臺北:曉園出版社。
1994年初版。
頁903
^21.021.121.221.321.421.521.6陳布雷等編著.《蔣介石先生年表》.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06-01.
^22.022.1黃富三.《台北市歷屆市長議長口述歷史》.臺北市政府文獻委員會.2001年12月.
^23.023.1金信.《翱翔在祖國的天空:金信回憶錄》.新北市:藍海創意文化.2015.
^〈韓國李承晚大統領訪臺暨擬訂太平洋同盟〉(PDF).《外交部亞東太平洋司檔案》,中華民國外交部.2015-09-23. 請檢查|year=/|date=mismatch中的日期值(幫助)
^民國55年韓國大統領朴正熙訪華實況演講.國家圖書館(中華民國).1966-02-15[2019-07-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王成斌等主編(編).《民國高級將領列傳》(4).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
^「尹奉吉の業績は長く輝くだろう」蒋介石の献詩を公開.中央日報.
^許丕英.光州建「台南路」路碑金蘭交誼更見堅實.中國時報.1992-03-28:第14版.
^1975年4月7日《東亞日報》,東亞日報
^陳佳宏,《臺灣獨立運動史》,臺北:玉山社。
頁286
^〈電臺計劃備忘錄〉,收於張燦鍙,《臺灣獨立三十年:張燦鍙選集》,臺北:前衛,1995年。
頁60-61
^〈臺、韓、菲、美四方合作計畫〉,收於張燦鍙,《臺灣獨立三十年:張燦鍙選集》,臺北:前衛。
頁509-512
^33.033.1張燦鍙.〈打開監獄,讓「南山」不再是迫害的象徵〉,收於《台灣獨立三十年:張燦鍙選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中華民國外交部《1992年外交公報》。
^中韓斷交的前與後.
^公眾外交協調會.關於南韓政府不斷要求我旅韓滿城僑團、僑校停掛我國國旗事.中華民國外交部.1993年2月1日.
^大紀元時報.陳總統會晤金泳三提出復航三原則.大紀元時報.2001-07-26[2019-07-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4).
^大紀元時報.金泳三:全世界都沒有一國兩制國家只有中共在講.大紀元時報.2001-07-27[2019-07-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4).
^39.039.1羅文明.中韓今正式復航.中時電子報(臺灣商會聯合資訊網).2005-03-01[2019-03-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8).
^何旻燁.停飛12年台韓下月復航.臺灣《蘋果日報》.2004-09-02[2019-03-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8).
^我恢復設立駐韓國台北代表部釜山辦事處.公眾外交協調會.中華民國外交部.2005-01-31[2019-03-08].
參見[編輯]
在臺韓國人
駐臺北韓國代表部
駐韓國臺北代表部
臺灣對外關係史
閱論編韓國外交政府·外交部·韓國駐外機構列表·外國駐韓機構列表·韓國建交列表非洲
波札那
埃及(英語:Egypt–SouthKorearelations)
衣索比亞(韓語:대한민국-에티오피아관계)
肯尼亞(英語:Kenya–SouthKorearelations)
索馬利亞(英語:Somalia–SouthKorearelations)
蘇丹(韓語:대한민국-수단관계)
烏干達
美洲
阿根廷(英語:Argentina–SouthKorearelations)
巴西
加拿大
智利(韓語:대한민국-칠레관계)
哥倫比亞(英語:Colombia–SouthKorearelations)
哥斯大黎加
古巴
格瑞那達(英語:Grenada–SouthKorearelations)
墨西哥
巴拉圭
美國
烏拉圭(英語:SouthKorea–Uruguayrelations)
亞洲
阿富汗(英語:Afghanistan–SouthKorearelations)
孟加拉(英語:Bangladesh–SouthKorearelations)
汶萊(英語:Brunei–SouthKorearelations)
柬埔寨
中華人民共和國
山東
香港
印度
印度尼西亞
伊朗(英語:Iran–SouthKorearelations)
以色列(英語:Israel–SouthKorearelations)
日本(歷史)
哈薩克斯坦
吉爾吉斯斯坦
寮國
馬來西亞
蒙古
尼泊爾(韓語:네팔-대한민국관계)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巴基斯坦
菲律賓(英語:Philippines–SouthKorearelations)
沙烏地阿拉伯
新加坡
敘利亞
中華民國
臺灣
塔吉克斯坦
泰國
土耳其(韓語:대한민국-터키관계)
土庫曼斯坦
烏茲別克斯坦
越南(歷史)
歐洲
奧地利
保加利亞(英語:Bulgaria–SouthKorearelations)
捷克(英語:CzechRepublic–SouthKorearelations)
丹麥(英語:Denmark–SouthKorearelations)
愛沙尼亞
法國
德國
希臘(英語:Greece–SouthKorearelations)
聖座
匈牙利(英語:Hungary–SouthKorearelations)
冰島(英語:Iceland–SouthKorearelations)
義大利
拉脫維亞
立陶宛
荷蘭(韓語:네덜란드-대한민국관계)
波蘭(英語:Poland–SouthKorearelations)
俄羅斯
塞爾維亞
斯洛維尼亞
瑞士(英語:SouthKorea–Switzerlandrelations)
瑞典(韓語:대한민국-스웨덴관계)
烏克蘭(英語:SouthKorea–Ukrainerelations)
英國
大洋洲
澳大利亞
紐西蘭(英語:NewZealand–SouthKorearelations)
斐濟(英語:Fiji–SouthKorearelations)
多邊關係
北方政策
陽光政策
南北韓高峰會
六方會談
韓國與聯合國
閱論編臺灣主題歷史歷史年表
史前時期
考古遺址
荷治時期
西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治時期
牡丹社事件
日治時期
自治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首個政黨
首次選舉
戰後時期
二二八事件
戒嚴
國府遷臺
白色恐怖
臺灣奇蹟
美麗島事件
民主化
解嚴
野百合學運
修憲
國會全面改選
總統全民直選
首次政黨輪替
對外關係史亞太
中國大陸
兩岸三通
服貿協議
太陽花學運
福建
香港
澳門
日本
琉球
韓國
印尼
菲律賓
越南
歐美
英國
西班牙
荷蘭
法國
德國
瑞典
俄羅斯
美國
巴西
地理
城市
氣候
自然災害
地震
地形
島嶼
海岸
火山
百岳
山峰
河流
湖泊
瀑布
濕地
地質
斷層
溫泉
特有種/保育物種
國家公園
國家風景區
自然保護區
自然生態保護區
環境保育
政治內部
政府
總統
副總統
行政院院長
總統府
行政區劃
中華民國
憲法
民主化
選舉
審查制度
國家安全會議
國安局
法律
警政署
國籍
行政院
立法院
司法院
考試院
監察院
軍事
國防部
國軍
空軍
海軍
陸軍
資通電軍
憲兵
後備兵
兵役
政黨
外部
外交
統獨議題
臺海現狀
中華民國在臺灣
中華民國是臺灣
中華民國(臺灣)
中華民國臺灣
一邊一國
兩個中國
兩國論
特殊非兩國論
臺灣地位未定論
議題
中華意識/臺灣主體意識
臺灣意識論戰
去中國化/去臺灣化
臺灣本土化運動
中國史觀/臺灣島史觀
臺灣民族主義/中華民族主義
中國統一
臺灣獨立運動
白色恐怖
南北差距
轉型正義
不當黨產
軍公教爭議
年金改革
經濟
銀行
中央銀行
新臺幣(貨幣)
統一發票
經濟史
美援
十大建設
十二項建設
六年國建
亞太營運中心
新十大建設
愛臺十二建設
前瞻計畫
臺灣農業
土地改革
三七五減租
公地放領
耕者有其田
科技
科學園區
半導體產業
能源
電力
礦業
都會區
證交所
期交所
櫃買中心
集保結算所
臺灣ETF
TAIEX
交通
公路
汽車客運
鐵路運輸
臺鐵
高鐵
捷運系統
飛航
民航相關事業列表
航空公司列表
港口
漁港
社會概觀
臺灣社會學會
公衆假期與國定假日
文化輸出
臺灣書院
國際排名
人權
LGBT
社會運動
臺灣之最
臺灣之光
文化
文化史
次文化
飲食
小吃
夜市
茶文化
公益彩券
電影(電影列表)
戲劇
布袋戲
歌仔戲
梨園戲
客家大戲
電視劇(列表)
音樂
流行文化
語言
文學
文學史
建築
列表
攝影
觀光景點
臺灣八景
哲學
人口
臺灣人
族群
原住民
漢族
本省人
外省人
閩南人
客家人
臺灣新住民
在臺外國人
省籍情結
國語政策
日本情結
倭寇
皇民化運動
國語家庭
灣生
去日本化
族群械鬥
原漢衝突
閩客械鬥
漳泉械鬥
海外臺灣人
日本籍
越南籍
美國籍
加拿大籍
澳大利亞籍
媒體
媒體史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新聞記者協會
電視
電臺
報業
報業史
雜誌
新聞紙雜誌圖書管制
電玩
雜誌及期刊
地下電臺
兩報三臺
老三臺
南臺灣三大報
媒體操縱
黨政軍退出媒體
亂象
財團化
統派
泛藍
親中
獨派
親綠
三民自
醫療
十大死因
國家衛生研究院
衛生福利部
全民健保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指揮中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醫療機構
醫學中心
教育
教育史
發明與發現
體育
學術期刊
文獻資料庫
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政大機構典藏
華藝學術資料庫(英語:Airiti)
國家檔案館
環境
環境汙染
空氣汙染
垃圾焚化爐
分類
主題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臺灣與韓國關係史&oldid=70842627」
分類:台灣與韓國關係隱藏分類:引文格式1錯誤:日期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新增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中華民國與大韓民國關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随即采取的报复性经济措施主要包括:停发韩国小汽车进口配额和韩国水果的进口配额;取消韩国厂商参与台湾今后国营事业的竞标机会;双方部长级经济合作会议立即停止,今后也 ...
- 2駐台北韓國代表部
駐台北韓國代表部. 한국 국기. 韓國. 2022.4.5.05:52 PM. 臺北. 2022.4.
- 3首頁- 駐韓國台北代表部Taipei Mission in Korea
駐地新聞 · 公告 · 臺灣新聞 · 活動剪影 · 行事曆 · 潮台灣 · 地圖 · 顯示地圖 ...
- 4台灣韓國情報站| 換日線Crossing - 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台灣韓國情報站由來自台北及首爾兩名政治領域出身的年輕人,成立於光州民主運動四十週年的2020.05.18 。隨著全世界的民族主義極右浪潮、中美對抗加劇,情報站認為台韓 ...
- 5在韓出生長大,卻被韓國人要求「滾回中國」、「不要假裝台灣 ...
在台灣,華僑是受《出入國移民法》管理,未正式入籍前沒有健保、兵役義務、去外國時也沒有免簽優待、甚至在台違法可能被驅逐出境。 韓國華僑在台灣幾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