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論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法蘭克福學派的開山始祖――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1895-1973)對於人類的理性範圍與限制,有著深刻的反省與檢討。

根據霍克海默的解釋,任何不知反省自身理論基礎的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8.166.176.73)您好!臺灣時間:2022/06/0315:18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陳心怡論文名稱:批判的基礎與實踐-論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論指導教授:孫善豪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東吳大學系所名稱:政治學系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學類:政治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2畢業學年度:90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92中文關鍵詞:霍克海默、社會研究所、法蘭克福學派、啟蒙、理性、批判、傳統理論、批判理論相關次數: 被引用:4點閱:3220評分:下載:323書目收藏:5 啟蒙運動強調人類的理性能力,科學是最高標準,試圖找出所有事物的根本原則,以求得一個普遍適用的公式。

這種過分抬高人類理性能力的觀點,是批判理論所要批判的重心。

法蘭克福學派的開山始祖――霍克海默(MaxHorkheimer,1895-1973)對於人類的理性範圍與限制,有著深刻的反省與檢討。

根據霍克海默的解釋,任何不知反省自身理論基礎的論述,都是傳統理論。

傳統理論包括一般的自然科學,以及所有非歷史性的哲學論述;與傳統理論相反,批判理論不但認識到人類理性有其範圍與限制,並且對於自身的立論基礎,也進行反省與批判的工作。

在區分了傳統理論與批判理論的差異之後,本文接著討論霍克海默對於現代性的反思。

對現代性的批判,大致可以分為:社會文化、政治與現代高等教育的趨勢等幾方面來檢討。

整個世界的趨勢不外乎強調:專業、快速、一致性、效率提昇……等,似乎只要科技不斷發展,人類世界就會趨向完美的境地。

霍克海默對此卻憂心忡忡,因為人類太過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掌控一切。

事實上,人的理性絕對是不足以提升到與上帝等同的地位,正因如此,任何論述就不能做出絕對普遍的宣稱,反思與批判也才得以進行。

儘管霍克海默對於現代世界的發展潮流是持以悲觀的態度,但是透過批判精神,並且將全人類團結起來,而不要再有階級與國家地域之別,他相信,還是可以逐步邁向一個更適合全人類生活的世界。

緒論一、研究動機與目的二、文獻檢閱三、論文架構第一章霍克海默的生平與思想發展第一節霍克海默的生平背景第二節霍克海默的思想發展過程第三節霍克海默與法蘭克福學派第二章霍克海默的思想傳承第一節黑格爾辯證對康德批判的超越?第二節與馬克思主義的分合第三節對意識型態的批判第三章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論第一節對啟蒙理性的批判第二節傳統理論與批判理論第三節馬克思式的人道精神――科際整合第四章對現代性的反思第一節對社會文化的批判第二節對政治的批判第三節宗教的意義第五章理論的悲觀主義者與實踐的樂觀主義者第一節霍克海默的悲觀第二節霍克海默的實踐結論一、積極的批判與實踐二、霍克海默真正的難題:自由與正義的抉擇參考書目 一、霍克海默的著作德文原著1987fGesammelteSchriftenBand1-18,HerausgegebenvonAlfredSchmidtundGunzelinSchmidNoerred..FrankfurtamMain:FischerVerlag GumbH.英譯本1947EclipseofReason.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72CriticalTheory.SelectedEssays.trans.byMatthewJ.O’Connellandothers.NewYork:SeaburyPress.1974CritiqueofInstrumentalReason.NewYork:SeaburyPress.1989DialecticofEnlightenment.trans.byJohnCumming.London:Verso.1993Between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trans.byG.FrederickHunter,MatthewS.Kramer,andJohnTorpey.Cambridge:TheMITPress.中譯本1990《啟蒙辯證法──哲學片斷》,洪佩郁、藺月峰譯,四川:重慶。

1993《批判理論》,李小兵等譯,四川:重慶。

1997《霍克海默集》,曹衛東編選,渠東、付德根等譯,上海:上海遠東。

2000〈批判理論之今昔〉,白森譯,《當代》,第一五七期。

〈馬克思一九六七──一個必要的啟蒙〉,白森譯,《當代》,第一五七期。

〈論當代社會的批判──紀念馬克思一百五十歲生日〉,白森譯,《當代》,第一五七期。

二、其他文獻英文部分Benhabib,Seyla1993OnMaxHorkheimer.Cambridge:TheMITPress.Bernstein,Jay1994TheFrankfurtSchool:CriticalAssessments,vol.Ⅰ,vol.Ⅱ.London:Routledge.Bottomore,Tom1989TheFrankfurtSchool.London:Roultedge.Habermas,Jürgen1987ThePhilosophicalDiscourseofModernity.Cambridge:PolityPress.Jay,Martin1973TheDialecticalImagination:AHistoryoftheFrankfurtSchoolandthe InstituteofSocialResearch,1923-1950.Boston:Little,BrownAndCompany.Kant,Immanuel1964GroundworkoftheMetaphysicofMorals.trans.byH.J.Paton.NewYork:Harper&Row,Publishers,Inc..1998CritiqueofPureReason.trans.byPaulGuyerandAllenW.Wood.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56CritiqueofPracticalReason.trans.byLweisWhiteBeck.TheLiberalArtsPress,Inc.1952TheCritiqueofJudgment.trans.byJamesCreedMeredith.Oxford:ClarendonPress.Kolakowski,Leszek1978MainCurrentsofMarxism.trans.byP.S.Falla.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Mannheim,Karl1929Ideologyandutopia:anintroductiontothesociologyofknowledge,trans.fromtheGermanbyLouisWirthandEdwardShils,London:Routledge,1991.Siebert,J.Rudolf1979Horkheimer’sCriticalSociologyofReligion:The RelativeandtheTranscendent.WashingtonD.C.:UniversityPressofAmerica,Inc.Slater,Phil.1977OriginandSignificanceoftheFrankfurtSchool:AMarxistPerspective.NewYork:RoutledgeandKeganPaul.Stirk,PeterM.R.1992MaxHorkheimer:anewinterpretation.London:Barnes&Noble.Tar,Zoltan1977TheFrankfurtSchool:TheCriticalTheoriesofMaxHorkheimerandTheodorW.Adorno.NewYork:Wiley.Wiggershaus,Rolf1994TheFrankfurtSchool,trans.byRobertson,Michael.Cambridge:PolityPress.中文部分Bottomore,Tom1998《法蘭克福學派》,廖仁義譯,台北:桂冠。

Gumnior,H.andRingguth,R1999《霍克海默傳》,任立譯,北京:商務。

Hegel,G.W.F.1997《精神現象學》,賀麟、王玖興譯,北京:商務。

Jay,Martin1998《法蘭克福學派史》,單世聯譯,廣東:廣東人民。

Kroner,Richard1994《論康德與黑格爾》,關子尹譯,台北:聯經。

Kuhn,ThomasS.1994《科學革命的結構》,程樹德等譯,台北:遠流。

Mannheim,Karl2000《意識型態與烏托邦》,黎鳴、李書崇譯,北京:商務。

Schopenhauer,Arthur1989《意志與表象的世界》,林建國譯,台北:遠流。

Copleston,Frederick1996《西洋哲學史》第七卷,林如心譯,台北:黎明文化。

Hughes,H.Stuart1989《意識與社會》,李豐斌譯,台北:聯經。

Deutscher,Isac1990《馬克思主義與當代》,洪楚譯,台北:南方叢書出版社。

高宣揚1995《新馬克思主義導引》,台北:遠流。

1998《當代社會理論上下》,台北:五南。

1991《德國哲學的發展》,台北:遠流。

孫善豪2000〈法蘭克福學派永遠的精神領袖霍克海默──一位猶疑的左翼知識分子〉,《當代》第一五七期。

陸先恒2000〈《啟蒙辯證》與哈伯馬斯的批判──兼談哈伯馬斯的誤解〉,《當代》第一五七期。

歐力同,張偉1993《法蘭克福學派研究》,四川:重慶。

李澤厚1996《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台北:三民。

張心龍1990《神話‧繪畫――希臘羅馬神話傳說》,台北:雄獅美術。

碩博士論文周欣雅1994〈關於霍克海默與其批判理論之研究〉,私立銘傳管理學院大眾傳播學系學士論文。

洪翠娥1988〈霍克海默與阿多諾對「文化工業」的批判〉,私立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台灣國家安全概念之批判研究 2. 台灣媒體識讀教材之政治意涵分析 3. HerbertMarcuse科技觀探究及其教育意蘊 4. 傅柯與哈伯瑪斯啟蒙觀點及其教育蘊義 5. 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的批判及其文化精英的觀點 6. 康德啟蒙思想及其全人教育意義 7. 哈伯瑪斯的批判詮釋學及其在比較教育上的應用 8. 現代理性化困境的可能出路:「法輪大法(法輪功)修煉方案」之探討 9. 哈伯馬斯對古典歷史唯物論批判與重建之研究   1. 簡茂發(1978)。

父母教養態度與小學兒童生活適應之關係。

教育心理學報,11,63-84。

2. 劉惠琴(2000)。

母女關係的社會建構。

應用心理研究,6,97-130。

3. 楊國樞(1986)。

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台灣研究的評析。

中華心理學刊,28(1),7-28。

4. 楊妙芬(1995)。

單親兒童非理性信念、父母管教態度、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研究。

屏東師院學報,8,71-110。

5. 黃瑛琪(1997)。

由家庭系統分化的觀點探討家有青少年子女的親子關係。

學生輔導通訊,53,102-109。

6. 陳政見(2000)。

談父職角色。

教師之友,41(1),54-60。

7. 莫藜藜、王行(1996)。

已婚男性的家庭價值觀及其對家庭的需求之探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57-114。

8. 莫藜藜(1997)。

已婚男性家庭事務分工態度之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3,117-155。

9. 張瀞文(1997)。

女性的母職:社會學觀點的批判分析。

社教雙月刊,77,20-25。

10. 林生傳(1979)。

現代社會變遷中的父親角色期望。

教育文粹,8,51-57。

11. 李美枝(1998)。

中國人親子關係的內涵與功能:以大學生為例。

本土心理學研究,9,3-52。

12. 吳麗娟(1998)。

父母自我分化、教養態度對青少年子女自我分化、因應策略及適應影響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30(1),91-132。

13. 吳秀碧(1981)。

父母管教態度與犯罪少年自我觀念之關係。

輔導學報,4,135-158。

14. 王叢桂(2000b)。

華人父母職責信念﹘以台灣大學生為對象的探索性研究。

香港社會科學學報,18,57-83。

15. 王叢桂(2000a)。

促進參與父職因素的探討。

應用心理研究,6,131-171。

  1. 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的批判及其文化精英的觀點 2. 「價值中立」的諸神論戰——Weber、批判理論與批判的理性主義 3. 哈伯馬斯批判理論之分析 4. 霍克海默與阿多諾對「文化工業」的批判 5. 關於霍克海默與其批判理論之研究 6. 阿多諾「藝術自主性」之研究 7. 哈伯瑪斯的批判詮釋學及其在比較教育上的應用 8. 邁向理性的企業組織-以哈伯瑪斯的社會批判理論來透視組織變革管理的挑戰 9. 現代性與集權主義:從霍克海姆到阿岡本 10. 批判理論與臺灣民間信仰研究:從社會及文化觀點批判 11. 否定的抑制與生成:T.W.Adorno的文化工業與藝術作品理論 12. 大眾文化所潛在技術的異化危機-班雅明論大眾文化 13. 傅柯與哈伯瑪斯啟蒙觀點及其教育蘊義 14. 哈伯瑪斯的批判理論在我國教育政策制定的應用 15. 哈伯馬斯對古典歷史唯物論批判與重建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