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每年搶救7.4億份餐點!科技,如何成為剩食救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20年,「食物銀行在需求激增、捐贈食物銳減、義工減少以及運營流程失常的情況下,面臨了一場大風暴,」美國非營利組織「賑濟美國」(Feeding America) ... 廣告分享文章分享至FB分享至LINE複製連結首頁AI科技智慧生活投書|每年搶救7.4億份餐點!科技,如何成為剩食救星? 疫情期間,向食物銀行尋求協助的民眾平均增加了50%。

同時,食物短缺的問題也一直存在。

圖片來源:Unsplash2021-04-14文・VMware1722 科技如何成為剩食救星? 一、一場完美風暴 2020年,「食物銀行在需求激增、捐贈食物銳減、義工減少以及運營流程失常的情況下,面臨了一場大風暴,」美國非營利組織「賑濟美國」(FeedingAmerica)執行長巴比諾-逢特諾(ClaireBabineaux-Fontenot)說。

在疫情期間,向食物銀行尋求協助的民眾平均增加了50%。

大型停車場,排滿了在得來速等待領取食物和其他生活用品的民眾。

「在三月至六月間,尋求食物協助的民眾中,每十人就有約四人在疫情前未尋求過食物援助,」該組織指出,「實際上,在我們超前部署的同時,也預估在未來會有80億份餐點的短缺。

」 「賑濟美國」將持續為因失業、疾病、野火和颶風而流離失所的民眾提供食物保障。

但食物短缺、新規限制和經費中斷,皆加劇本已斷裂的食物供應鏈。

二、斷裂的食物鏈 根據FeedingAmerica,在美國有4,000萬民眾受困於飢餓,其中包含超過1,200萬名兒童。

圖片來源:VMware提供 「賑濟美國」常務董事卡柏格(SteveCarlberg)說,「雖然美國是個十分富裕的國家,但在這個國家中也有很多短缺。

」其中一項持續嚴重的短缺就是食物。

在美國,飢餓是一個十分令人困惑的問題,因為美國人每年浪費數十億磅的食物;美國近四分之三的食物浪費來製造商、超市和餐廳,另有超過四分之一的食物浪費來自農場。

「賑濟美國」前副總經理喬瑞可(LisaJericho)說,「國人浪費食物的數量真的很驚人,而這些被浪費的食物,能幫助我們滿足美國每個需要幫助的人。

」廣告 顯而易見的解決辦法,是將食物從垃圾堆轉移給需要的民眾。

然而,將已經短缺的食物如香蕉分發給最需要的人,則非易事。

「賑濟美國」採用現代解決方案來使用糧食,並更快地應對飢餓問題。

行動和雲端科技以更輕量、高敏捷性和高可見度的技術,加強全國食物分銷網。

「農產品若不及格就無法上架,然而很糟糕的是,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喬瑞可說,「因此,我們正在尋找利用科技來挽救更多食物、幫助更多人發放出營養食物的解決方案。

」 三、動員新鮮食物 FeedingAmerica使用行動應用程式、智慧和自動化功能,在新鮮食品過期前有效地進行分配。

圖片來源:VMware提供 食物銀行一般偏好保鮮期長的罐頭食物,但「賑濟美國」則優先考量新鮮、健康的食物。

喬瑞可說,「當一個人吃得好,他整個生活品質也都跟著變好。

我們想賦予民衆選擇食物的尊嚴。

我們也都知道營養的食物對一個人的家人和未來都更好。

」 通常,「賑濟美國」使用的食物保鮮期很短,所以必須趕在過期之前、經手最少的情況下運送、分類及發放,以避免金錢的浪費。

而許多因素會影響複雜的食物發放過程,如還剩多久到期、運輸成本和時間。

「賑濟美國」也必須考慮特定食物的存儲要求、可用設施和區域需求。

想當然爾,科技在這裡扮演了找出有效路線的關鍵角色。

廣告 喬瑞可解釋,「賑濟美國」的應用程式ProduceMatchmaker,使將食物依供給與食物銀行的需求進行配對。

食物銀行藉由登錄行動應用程式來查看現有資源,並決定最適合特定社區需求的配對。

他們還可以自行安排運送,對農產品而言時間很寶貴。

成員一方面可與當地農民或超市合作,另一方面也能網路上採購新鮮農產品。

喬瑞可補充,MealConnect也是「賑濟美國」的行動平台之一,可將星巴克或當地超市等店家提供的食物進行配對,以確保食物銀行和其他代理商都能準時提領食物,並提供給第二天需要的民眾。

「賑濟美國」估計,該技術平台每年可另外搶救下7.4億份餐點。

自MealConnect推出以來,各企業和合作夥伴已救下了超過10億磅的食物。

因應疫情,「賑濟美國」更新並擴展了他們的MealConnect平台,使MealConnect成為全美唯一的食物救援技術。

現在,更多類型的商家可將未賣完的產品捐贈給「賑濟美國」旗下200家食物銀行中的任何一家。

「賑濟美國」常務董事布洛克(JustinBlock)告訴非營利組織「Waste360」,「我們分析並重新做了後端的調整,讓高流量的網頁變得更容易使用,例如張貼物資捐贈的部分。

我們還重新編排了帳戶註冊的流程,現在商家可直接張貼物資捐贈並等待領取確認,無需等到帳戶批准。

」 四、跟保鮮期賽跑 食物銀行必須考慮需求、成本、時間,資源和食品安全,數位創新則能加速流程加速並準確把關。

圖片來源:VMware提供 捐贈給「賑濟美國」的新食來源百百種,有些來自定期合作的商家和農場,有些來自各企業一次性的捐贈。

最大的挑戰不是找不到食物,而是在對的時間將食物送到對的地方。

但僅物流和運輸,就消耗了本已不足的時間和資源。

廣告「賑濟美國」東威斯康辛洲副總經理馬歇爾(ScottMarshall)表示,「我們的確有足夠的食物,問題是物流阻礙了食物從農場和批發商手中轉移到需要的人手裡。

這就是我們扮演的角色,而科技參與了其中的每一環。

」 馬歇爾進一步解釋,「食物的捐贈者橫跨整個美國,我無法準確說出每天有多少人聯繫我們,表示他們手上有多餘的新鮮食品。

但即便食物是免費的,要運到這裡仍須花費數千美元。

因此,我們必須先確認食物的價值以及我們能多快將其轉交給我們的成員,而這就是科技發揮作用的地方——科技可以判斷食物到手可保鮮多久,以及我們能夠多快將食物轉手給其他成員,以便他們可以讓食物成為需求者的晚餐。

」 透過「賑濟美國」的數位網路,「賑濟美國」東威斯康辛可重新規劃將路上貨車的路線,並確保其他成員準備好接收貨物。

食物銀行還安排了剩餘食物大交換,以便為每個地區提供更多的食物種類。

馬歇爾說,「例如,我們可以與喬治亞州的一家食物銀行交換,用蘋果換水蜜桃或用牛奶換花生醬。

所以兩地都能為他們服務的對象,提供更多樣化跟健康的餐點。

」 五、追蹤農場到倉庫的食物 FeedingAmerica今年僅靠農民的捐贈就發放了6.87億份餐點。

圖片來源:VMware提供 食物抵達成員倉庫後會被分類為乾貨、冷藏和冷凍食品。

在此之前,食物會被庫存軟體記錄下來,並打上隨著食物分類和分配的捐贈收據編號。

「賑濟美國」東威斯康辛營運總監柏金斯(RickPerkins)說,「我們的庫存軟體會,從食物進來的那一刻起一直追蹤到它出貨為止。

」 廣告條碼還可幫助工作人員迅速找到各類食物,像是成員在網路上訂購的耐存食物、需要裝上貨車的、以及必需親自採購的易腐壞食品。

柏金斯說,「通常我們的作業流程很快,如果沒有追蹤技術,大概永遠無法高效追蹤所有的分類和分發。

可能一年之內我們所供應的數百萬磅食物的四分之一,都無法發放。

」 「賑濟美國」東威斯康辛洲在密爾瓦基有一個8萬8,000平方英尺的倉庫,在福克斯谷有一個4萬平方英尺的食物銀行,另外在全州有數百個食物倉儲和餐飲計劃,這些都是「賑濟美國」東威斯康辛追蹤食物的地方。

柏金斯說,「有了技術,我們就知道食物在哪裡、去哪裡,它讓我們可以餵飽威斯康森州每一個需要的人。

」 六、飼養科技食物鏈 「賑濟美國」食物銀行,靠著科技來維持所有日常的運營,像是追蹤食物進出倉庫的方式、貨車的路線等等。

卡柏格說,如果沒有這些高科技,食物銀行很可能會「倒閉」。

每個食物銀行人力有限,大部分人力為業務跟倉庫管理人員。

卡柏格說:「我們沒有、也不應該有很多技術人員,因為主要的心思都專注於為社區提供更多的食物。

」 為了讓其他的組織成員可以專注於核心使命,卡柏格的團隊曾負責過技術支援。

他們之前的工作包括負責維修50個地點、約360台伺服器,但現在借助VMwareCloudProvider的雲端管理Rackspace來管理硬體基礎架構,他的團隊可以重新將重點轉回核心使命,同時能確保關鍵技術隨時在線。

廣告 卡伯格進一步解釋,「在轉到雲端託管服務之前,我們負責並維運所有的硬體。

從某些方面來說,這有點讓我們脫離了核心使命。

有時我擔心硬體基礎架構的狀況,而不是擔心我們是否選對了能滿足業務需求的應用程式。

現在有了供應商代勞,我也有時間可以聘請許多新的雲端專家,來幫助我們更快、更好地解決問題。

」 現在,卡柏格無需更換伺服器,就能從辦公桌上監督管理全國的工作量,透過監控工具可以視覺化「賑濟美國」每個地點IT環境的總營運狀況。

在地圖上,每個食物銀行都以三個字母跟顏色的小圓點做代表,綠色代表一切正常,紅色代表警告或嚴重問題。

將滑鼠游標移到小圓點上,即可顯示覆載量、系統狀況、近期記錄、正常運行時間、效能等的詳細數據。

卡伯格每天都要檢查一遍,是否有急需解決的重大異常,如無預警停電等,並評估其資源的應對。

喬瑞可說,「我們現在能夠依業務需求而因應改變。

過去我們無法應付性能的問題、無法迅速開發新的測試環境、無法有效管理項目。

但透過雲端,我們能確保性能始終處於最佳狀態,並且減輕團隊的負擔。

」 最重要的是,透過雲端的操作,能夠確保食物不被浪費。

喬瑞可說,「最壞的情況,就是系統當機時,我們無法及時將食物運到正確的目的地。

當食物銀行訂購食物跟安排送貨服務時,他們必然相信能按時取貨。

雲端運算能使我們的運行更久、系統可靠度更高的和系統性能更好,來確保供應鏈的流暢。

」(延伸閱讀|陳潔如專欄|科技是阿宅的超能力!倫敦老紅樓一場黑客松,如何催生「科技向善」潮?) 七、災難模式的操作 天災、疾病和其他無法預測的災難,更彰顯關鍵決策的重要性。

「賑濟美國」必須快速將大量的捐贈物資,轉移到糧食短缺的地方。

「賑濟美國」為可預測的災難,如颱風季節做準備,比如先把瓶裝水和其他需用品準備好,並安排好一切流程。

喬瑞可說,「在這些時候,溝通、電子郵件、效率和維持供應鏈的流暢變得格外重要。

我們不能有任何耽誤,也沒有時間調移資源。

」 當然,不是每個天災都能被預測。

喬瑞可說,「去年,我們在佛羅里達和波多黎各都有救災活動。

對我們來說,長時間在救災模式是挺不尋常的。

當然,因為波多黎各在外島,有很多新的東西必需考量。

不過我們成功做了調整,把食物送給了在波多黎各的災民。

」 柏金斯進一步說明:「我們整個機構合作無間。

去年波多黎各颳颱風時,我們幾小時內就送了好幾卡車的罐頭食物到島上。

我們之所以能這麼有效率,都是托科技之福。

」(延伸閱讀|惜食不浪費德國七年級生在台灣推動「淘寶」分享運動) 八、錢花在刀口上 科技對日常工作和物流的幫助不勝其數,以讓FeedingAmerica的員工跟合作夥伴可專注於更重要的任務:終結飢餓。

圖片來源:VMware提供 「賑濟美國」的目標,是讓捐贈的每一塊錢都變成10份餐點,過度花費反而對他們服務的對象造成反效果。

「在『賑濟美國』,我們要對得起每一塊捐給我們的錢,」喬瑞可表示,「我們跟頂級的科技公司合作,讓我和我的團隊有機會學習最新的技術,同時也可以注意我們的開銷並謹記我們組織的價值。

」 科技,使更多資源能夠用在食物永續上。

卡柏格說,「我可以把錢花在我們的使命上,而不是花在次要的基礎設施。

另外,我們大部分的工作都可以靠遠端辦公順利完成,所以沒必要將錢花在出差上。

那些錢都該用於救濟更多的人。

」 「對於非營利組織來說,效率是王道,而科技就是最大的幫手。

」馬歇爾說。

事實上,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不僅是美國,許多國家都透過VMware的數位化應用程式與雲端原生平台,展開各項防疫規範,透過科技服務持續提供便民服務。

包括台灣的「健保快易通」口罩預購系統,第一時間確保民眾可購得所需口罩;韓國也推出MaskAlimi口罩庫存數據服務,讓民眾能快速獲得附近販售口罩且仍有庫存的店家資訊;新加坡的SafeEntry系統讓居民透過掃描QRcode,即可追蹤出入公共場所的行動軌跡。

上述案例再再都顯示,善用前沿科技,快速為民眾帶來安全、便利的生活,其價值在疫情期間已是不證自明。

(延伸閱讀|陳潔如專欄|TechforGood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為何搶著解決社會問題?) #SDG2 #SDGs #剩食 #消除飢餓 #科技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食物銀行 讀者投書 想分享你的城市觀察與建言?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其他人也在看社會設計一次解決貧窮與浪費 國際都來取經的台灣食物銀行社會設計吳俊彥專欄|「糧食,是最佳疫苗!」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每年發150億份食物救人社會設計大國競逐下的AI新方向,台灣往哪走?四頂尖大學專家:跨域、落地是關鍵你可能有興趣永續發展目標SDGs吳俊彥專欄|「糧食,是最佳疫苗!」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每年發150億份食物救人科技趨勢大國競逐下的AI新方向,台灣往哪走?四頂尖大學專家:跨域、落地是關鍵智慧生活陳潔如專欄|TechforGood(下)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為何搶著解決社會問題?智慧城市前科技部次長林一平:台灣最適合改造智慧城市的地方,不在六都|未來城市Podcast永續發展目標SDGs立院跨黨派推SDGs 副院長蔡其昌:環保和經濟,已經變成同一件事了!永續發展目標SDGs吳俊彥專欄|羨慕台灣有唐鳳!個資頻外洩,東京大阪市民政府信任度低於台北 永續發展目標SDGs自己的食物自己種!農地面積僅1%,新加坡「城市農夫」在人行道上種菜廣告智慧生活宏亞食品迸發綠色循環創意廢料、廢能、包裝三箭齊發影音推薦【環遊新北走近29種生活】人文陶都看見新鶯歌|廣編企劃已成功複製連結廣告您的帳號尚未驗證為提供您更好的服務品質,請先完成E-mail驗證流程 下次再驗證 發送驗證信 已發送驗證信 天下雜誌群已發送驗證信至您的信箱:請於2小時內點擊信件內的驗證連結,即可繼續使用。

※若您未在信箱中找到驗證信,請檢查您的垃圾郵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