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經難持 - 日蓮正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此經難持之事御義口傳云,須體會持此法華經者必值難而持也。

故則為疾得無上佛道之成佛,乃今日蓮等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云云。

」(御書 一七五五頁). 日蓮正宗介紹   |   總本山大石寺   |   基金會與組織   |   台灣寺院介紹   |   活動報導   |   信仰體驗談 首頁佛法學習庫教學用語解說此經難持   此經難持 (摘譯自『大白法』第七二七號)   「此經難持」是出自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中所說的偈文之一,即:   「此經難持若暫持者我即歡喜諸佛亦然如是之人諸佛所歎是則勇猛是則精進是名持戒行頭陀者則為疾得無上佛道」(開結 三五四頁)   「此經」是指法華經,「難持」是說釋尊滅後,受持弘通法華經是困難的。

  釋尊於『見寶塔品』中,三度交付聽眾,勸勉於滅後弘通法華經的三箇勅宣(付囑有在、令法久住、六難九易)。

特別以第三項諫勅的「六難九易」,教示滅後弘通的困難,說示在釋尊過去所教說的種種諸經中,以法華經為第一,教示持此經者,即具有立即持佛身的大功德,勸勉受持法華經。

  「此經難持」就是在其後所宣說的偈文中說示,雖然受持法華經非常困難,但是受持之後,一切諸佛皆歡喜,成就各種佛道的功德。

法華經之所以難持的理由   日蓮大聖人於『四条金吾殿御返事』(『此經難持書』)中,舉「此經難持」之文,說示法華經之難持的理由,及佛法中對大難與修行之關係的甚深意義。

  其中,對末法時受持法華經的困難,以法華經「難信難解」的教法作為根據來加以論述。

  「難信難解」是法華經『法師品第十』中所說,教示法華經超越已今當之三說。

  也就是說,法華經以外之經,稱為「隨他意」,為應眾生之所願、所求而說的易信易解的教法,因為是為了化導眾生的方便教說,因此對眾生來說,是容易理解的教法。

相對於此,法華經稱為「隨自意」,因為是佛發自絕對境界中的開悟,不參雜方便的真實之法,雖然佛將之說出來,我們迷惘的凡夫、九界的眾生,還是很難相信、很難理解的,因此是「難信難解」。

  因此,大聖人教示,聽聞法華經的教說,接受者雖多,實際上要持續卻是很困難的,即使已經受持了,當大難發生時,一直到最後都貫徹受持此經,不忘佛所教示的「此經難持」之教誡的人,實在很少。

末法的「此經」即大御本尊   如同第二十六世日寬上人教示的:   「自『此經難持』至『無上佛道』三行之文,即此本門之本尊也。

」(『六卷抄』 八七頁)   末法今日的「此經」,就是三大秘法總在、本門戒壇之大御本尊。

  此大聖人之三大秘法的下種佛法,是御本佛的隨自意之悟,是最殊勝、最崇高的正法,因此我們必須知道,是超過釋尊在世的難信難持。

  即:   「受易持難,故成佛在於持。

應知持此經之人當值難。

」(御書 七七五頁‧『中文御書選集』 一○一頁)   受持信行佛的真實之法的三大秘法,必須要有覺悟,為了達到成佛,必會遇到三類強敵所顯現的諸難。

  大聖人教示:   「成佛之道,料必有捨身命之事,始能成佛也。

」(御書 四八二頁)   「於末法,今日蓮等類之修行,乃修行妙法蓮華經時,應理解以難來為安樂也。

」(御書 一七六二頁)    又教示:   「此經難持之事 御義口傳云,須體會持此法華經者必值難而持也。

故則為疾得無上佛道之成佛,乃今日蓮等類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也云云。

」(御書 一七五五頁)   一再賜與我們指南,為了得到成佛的絕對幸福境界,寧可藉由受難,讓自己的罪障消滅,是非常重要的事。

  因此,了解難發生的道理,並以經常抱持多少的覺悟去實踐,是決定我們成佛與否的重點。

結論   我們現在向著命題的達成,僧俗一致地日日精進於信行。

正因為是真正的信行,今後種種障魔必定隨之競起。

    Top↑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日蓮正宗基金會版權所有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三段30號5樓  電話:02-2570-3737建議最佳瀏覽狀態1024x768以上  Copyright(R)the NichirenShoshuFoundation ofR.O.C.Allrightsreserved scripttype="text/javascript"> vargaJsHost=(("https:"==document.location.protocol)?"https://ssl.":"http://www.");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src='"+gaJsHost+"google-analytics.com/ga.js'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