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 慈濟月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梵文為Saddharma Pundarika Sūtra。
Saddharma意為「妙法」;Pundarika意譯為「白蓮花」,即以蓮花(蓮華)為喻,比喻佛法之潔白、清淨 ...
人文志業首頁
慈濟月刊
慈濟道侶叢書
英文雙月刊TzuChiBimonthly
慈済ものがたり
專書出版
鳩摩羅什——七佛譯經師
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書紅人不紅」的譯經大師
佛法慰人心
什師出家
至沙勒、修習各類學問
隨蘇摩修習大乘
坎坷的際遇
譯經事業的廣大與精微
什師對「定中見佛」之說明
一、龍樹菩薩——中國八宗共祖
法華經
僧肇
人文志業首頁/慈濟道侶叢書/鳩摩羅什——七佛譯經師
法華經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梵文為SaddharmaPundarikaSūtra。
Saddharma意為「妙法」;Pundarika意譯為「白蓮花」,即以蓮花(蓮華)為喻,比喻佛法之潔白、清淨、完美;Sūtra意為「經」。
故此經之全名為《妙法蓮華經》。
漢譯《法華經》現存有三種——
西晉.竺法護譯《正法華經》十卷二十七品
後秦.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七卷二十八品
隋.闍那崛多與達磨笈多譯《添品妙法蓮華經》七卷二十七品
其中,以《正法華》最詳盡,《妙法華》最簡約、流傳亦最廣,一般所誦者即為此本。
本經的註疏眾多,現存主要有:
南朝.宋.竺道生《法華經疏》二卷
南朝.梁.法雲《法華經義記》八卷
隋.智顗《妙法蓮華經玄義》二十卷、《妙法蓮華經文句》二十卷
隋.吉藏《法華玄論》十卷、《義疏》十二卷
唐.窺基《妙法蓮華經玄贊》十卷
唐.湛然《法華玄義釋籤》二十卷、《法華文句記》三十卷
宋.法照《法華三大部讀教記》二十卷
宋.慧洪、張商英《法華經合論》七卷
元.徐行善《法華經科註》八卷
明.一如《法華經科註》七卷
明.傳燈《妙法蓮華經玄義輯略》一卷
明.智旭《法華經繪貫》一卷、《妙法蓮華經台宗會義》十六卷
明.德清《法華經通義》七卷
清.通理《法華經指掌疏》七卷
新羅.元曉(西元六一七至六八六年)《法華宗要》一卷
《法華經》的起源很早,大約產生於西元前一世紀左右;亦有學者從語言學的角度研究,認為它應是產生於西元前二至三世紀。
在《大般涅槃》、《優婆塞戒經》等大乘經典中都有提到它的名字,《大智度論》等論典裡也曾引用其文,世親甚至為它撰寫了「優婆提舍」(意為宣說、注釋);可見,它是問世很早、流傳頗廣的大乘經典。
鳩摩羅什譯本原是七卷二十七品,且其〈普門品〉中無重誦偈,後人將南朝蕭齊的法獻與達摩摩提譯的《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以及北周闍那崛多譯的《普門品偈》收入什譯,構成七卷二十八品。
其後又將玄奘譯的《藥王菩薩咒》編入,而成了現行流通本的內容。
至於全經大段分科,自古以來主張不一。
隋代智顗作《妙法蓮華經玄義》、《妙法蓮華經文句》,立〈序品〉為序分,定〈方便品〉至〈分別功德品〉前半為正宗分,以〈分別功德品〉後半至〈普賢勸發品〉為流通分;並判前十四品為釋門,後十四品為本門,後世學人大多依其所說。
《妙法蓮華經》開顯一乘圓教,表清淨了義,究竟圓滿,微妙無上。
全文共二十八品,前十四品說一乘之因,後十四品說一乘之果。
《法華經》據稱為佛陀晚年所說的教法——宣說《法華經》和《涅槃經》共八年,屬於「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二無別,顯示「眾生皆可成佛」之一乘了義。
在天台宗五時教判中,屬於法華、涅槃之最後一時。
在大乘佛教興起的時代,產生了以「聲聞」與「緣覺」為二乘或小乘、以「菩薩」為大乘的說法。
《法華經》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結集的代表作品,提出了「開權顯實」、「會三歸一」的思想,融會三乘為一乘(佛乘)。
以「聲聞」、「緣覺」二乘為方便(權)說,「二乘」終究要以成佛為最終目標(如法華七喻「化城喻」所說),開啟了「回小向大」的門徑,這是一種嶄新的學說思想,也是本經的主旨所在,在佛教思想史上佔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自古云:「成佛法華,富貴華嚴,開慧楞嚴」;因此,歷代祖師大都教導信眾必修三大經《法華經》、《華嚴經》、《楞嚴經》。
被譽為「東土小釋迦」的智者大師(智顗),便以《法華經》為根本經典,開創了「教觀雙美」的天台宗。
《法華經》提及中諸佛之所以出世的「大事因緣」: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
」
在此,可以看出《法華經》對於大乘佛法「終極目標」的看法:佛陀指出種種法門只是方便之說,最終目的無非令所有眾生都能離苦得樂,得證佛果。
經中多品宣說行菩薩道的重要性,因為那是成佛的因。
各大菩薩示現廣度眾生的方便法門: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普賢菩薩的行願、常不輕菩薩的破除我慢、藥王菩薩的精進、妙音菩薩的方便度眾,都體現了捨己為人的法華精神。
簡言之,《法華經》教導我們:要如常不輕菩薩般,將眾生視為未來佛,便不會生起任何輕慢之心。
而且,哪裡有苦難眾生,便必須前去救度;對於饑餓的人們,要去施食;對病苦的大眾,要去施藥和打理;至於,無智愚癡的人和地方,則要去弘法。
令眾生皆能離苦得樂,使沉溺在生死苦海的人們脫離苦海,那就是成佛必須實踐的菩薩道。
《法華經》最大的特色便是宣說「唯有一佛乘,方便說有三」;亦即修學佛法實畢竟成佛,但依方便而有次第之分,使修學者能漸漸累積功德,而又不覺得疲憊。
雖未成佛,但由於修學福慧,亦能得到法喜,直到得證菩提。
《法華經》肯認眾生必定成佛,並鼓勵未證佛道之眾生勤行菩薩道,這便是「經中之王」度生無量的法喜所在。
《法華經.方便品》云:「佛所得法,甚深難解,有所言說,意趣難知。
」所以經中用了大量的比喻,來闡明甚深難解的佛法。
這些比喻不僅讓《法華經》具有豐富的文學性,亦藉由通俗易懂的故事,說明了開權顯實的思想。
以下便簡要說明各品大意——
序品第一
為本經之總序。
佛在耆闍崛山說《無量義經》後,入無量義處三昧,天上降下種種妙華,佛的眉間白毫放大光明。
彌勒菩薩因疑提問,文殊師利菩薩作答:過去諸佛宣說《法華經》前,皆現此瑞相;暗示佛說此經之殊勝處有別於他經,以引起與會大眾注意。
方便品第二
此品與壽量品,是《法華經》的兩大中心,為本經正宗分。
佛由三昧起,讚歎諸佛智慧甚深無量、難解難入,佛說諸佛究竟了知諸法實相——「十如是」。
為令聲聞、緣覺二乘人斷苦縛、得涅槃,佛以方便力分說三乘之教,今日所說才是佛的真實教法。
此「妙難思」之真實教法,卻令五千增上慢者因而退席。
佛乃宣示唯一大事因緣,所謂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一切眾生皆當作佛,實無三乘。
譬喻品第三(火宅喻)
自此品至第九〈授學無學人記品〉為止的七品,是將〈方便品〉內容進一步以譬喻及因緣加以說明。
本品說明,舍利弗最先領解佛意,故被授記為華光如來。
佛為舍利弗受記,並宣說「火宅、四車」譬喻,進一步說明三乘方便、一乘真實的旨意——大宅失火,長者藉由允諾僮僕各種娛樂設施以及羊、鹿、牛車的方法,讓所有的僮僕都逃離出火宅,來到安全所在。
諸子逃出之後,長者給予的卻是七寶莊嚴的大白牛車。
長者喻如來,孩子喻苦難眾生,火喻世間之苦,宅喻眾生輪迴的三界;以火宅比喻:三界如火宅,眾生卻貪圖世間虛幻的快樂而不願出離。
「羊、鹿、牛三車」則喻出離世間的三乘教,一佛乘則以「大白牛車」喻之。
本品便以有名的「火宅」和「四車」之喻,顯示「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及「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的深義。
信解品第四(窮子喻)
須菩提、迦栴延、摩訶迦葉、目犍連等聞佛說法,歡喜踴躍,即以「長者窮子喻」體現領會佛意,深信理解——
流落在外的窮子見到生父長者威德莊嚴,心生恐怖,快速離去。
長者見到窮子,知道是自己親兒,便派人追趕,欲將窮子追回,但窮子竟恐懼到因而昏厥。
長者知窮子之心態,便令人以冷水灑面、令其清醒後,放其外出乞討。
然後,長者巧設方便,令人請窮子來家裡工作,由雜務做起,逐漸使其漸悟自己就是長者之子,最終繼承了家業。
此品中的窮子喻二乘之人,長者喻佛陀;佛陀巧設方便,讓窮子從小乘修起,漸入大乘法門,最後將佛子帶入大乘境界。
藥草喻品第五(藥草喻)
佛印可須菩提、迦延、摩訶迦葉、目犍連等所說,並說「三草二木」之喻,比喻眾生根機有別,隨其所堪而為說法。
此品將上根、下根菩薩喻為大樹和小樹,將佛的平等智慧譬喻為一味之雨。
三千大千世界的大小長短諸種草木,悉受一味之雨而潤澤成長,如同佛以一相一味之法,平等利益一切眾生。
授記品第六
佛為須菩提、迦栴延、摩訶迦葉、目犍連等四大聲聞授記。
化城喻品第七(化城喻)
佛說其本生:往昔為大通智勝如來第十六王子,曾教與會大眾;又宣說「化城喻」——
眾生經過五百由旬的險難之道,路上沒有人煙,非常恐怖。
有一個聰明的導師,為了讓大眾能夠順利走過險道,於是對眾人說:「你們不要害怕,更不要後退,前面有座大城,可到裡面休息;如果能夠進入這座城,就能夠安穩快樂。
」
這時,眾多疲勞之人,於是便進入化城,而感到自己已得到安穩快樂。
導師知道眾人已經得到止息,不會疲倦,就去除化城,對眾生說:「你們現距珍寶處不遠,剛才的化城是我變化而成,只是讓你們暫時歇息一下。
」
這段比喻主要針對小乘聖者而說:小乘聖者所證得之涅槃只是有餘涅槃,只是暫時歇息的「化城」;休息後仍須心向大乘,方能證得真實佛法至寶。
「化城」乃是佛陀教化之方便,藉此引入佛慧。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衣珠或繫珠喻)
富樓那、憍陳如和五百阿羅漢皆得授記,當來必定成佛,並說「繫珠喻」——
窮困的愚夫受富有的朋友贈送寶珠,愚夫卻因醉酒不知,仍到處奔波謀生。
愚夫喻聲聞和緣覺,朋友喻如來,愚夫的醉酒好比種種煩惱之困擾。
眾生被世間諸多煩惱所困,亟欲解脫;卻不知自身已懷寶珠——佛性本自足,此即一乘佛法。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阿難、羅羅和有學、無學等二千人皆得授記,當來成佛。
法師品第十(鑿井喻)
佛為藥王菩薩說關於聆聞、隨喜、受持、解說《法華》的種種功德,又舉出修行、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本經的「五種法施」和供養本經的「十種」功德,說謗法者之罪,並說鑿井喻——
有人在高地,為求水而挖地。
最初不管怎麼挖怎麼鑿,都只看到乾土;但漸漸地看到溼土,繼續努力終能挖到泥土而得到水。
以此比喻,若能努力穿過小乘的乾土,方等、般若的大乘溼土,必能得到真實一乘的智慧法水。
見寶塔品第十一
多寶佛塔從地湧出,證明釋尊宣說《法華經》之真實不虛,以及《法華經》之諸佛護念。
釋迦如來以神力,三變淨土,分身諸佛匯集,開多寶佛塔;多寶如來,分半座與釋尊同座。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說如來往昔求法,師事阿私仙得聞妙法,又授提婆達多成佛記。
文殊入龍宮說《法華經》,八歲龍女聞經即身成佛,證明《法華經》功德廣大。
勸持品第十三
藥王、大樂說等菩薩大眾以及已受記的羅漢眾等發願奉持、廣說《法華》,又為摩訶波闍波提以及耶輸陀羅授記。
藥王、大樂說和兩萬菩薩,各各發願弘揚《法華經》。
被授記的五百阿羅漢及學、無學八千人,以及八十萬億那由他無數菩薩,皆誓願弘此經典。
安樂行品第十四(髻珠喻)
文殊請益末世持經方法,佛云應當安住四法,即身(離權勢等十事)、口(離說輕慢讚毀等語)、意(離嫉諂等過,修養自心)、誓願(發願令人住是法中,修攝自行)四安樂行,並說「輪王髻珠喻」——以轉輪聖王髻中明珠罕見授人,來譬喻佛不輕易講說經中最尊最勝的《法華經》。
經文中的輪王比喻如來,髺喻二乘權教,珠喻一乘實理﹔珠在髺中,就如實理為權變所隱。
這就是說,如來於法華會上開權顯實,授記二乘而得作佛,就像輪王解髺中之珠贈與功臣,以此為喻也。
從地湧出品第十五
六萬恆沙菩薩及其眷屬從地湧出,大眾疑惑,不知此等恆河沙數菩薩為誰之弟子?從何處而來?此為佛開顯「久遠實成」佛果的序曲。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醫子喻)
佛應彌勒所問,為說久遠劫來早已成佛;又說「佛壽長遠」、「佛身常住」,實際上「常在靈鷲山」、「常住說此法」,為使眾生不起懈怠之念,故示現滅度。
在此宣說佛陀「壽命之無量」、「教化之無量」、「慈悲之無量」及「救濟之無量」。
佛陀又以「醫子喻」說明佛法之教化方便——
一位良醫,聰明智慧,善於配製藥方,治療眾生之病,他有很多子女。
某一次,他因為有事到其他國家,孩子們卻因為不慎飲用了父親配製的毒藥而中毒。
醫生回來後,便按照藥方,以好醫藥讓孩子服用。
中毒不深、沒有喪失心智的孩子,馬上就服藥,病也很快痊癒;但那些因毒氣攻心、心智悶絕的孩子們,說什麼也不肯服藥。
父親便用「假死」之計,讓那些不肯服藥的孩子受悶閉的心慢慢覺醒,趕緊去服用父親留下來的藥,病也因此漸漸好起來。
這時,良醫才歡喜返家與孩子們相聚。
此喻便是以良醫之「假死」比喻佛陀之示現寂滅,藉以讓眾生警惕,修習佛道。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說當時與會大眾聞法受益,後世受持、讀誦、書寫、講說此經,亦皆獲諸功德。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佛為彌勒菩薩宣說隨喜聽受《法華經》的種種功德。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佛為常精進菩薩宣說關於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等五種法師功德。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宣說常不輕菩薩敬重「皆當成佛」之諸眾生,並以隨喜行得清淨六根,更廣說《法華經》,以顯示讚歎本經之功德。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佛出廣長舌相,放毛孔光,以此神力,為囑付滅後傳揚此經,簡要地宣說此經功德;此經所在之處就是道場,諸佛在此處成道、轉法輪,並在此處涅槃。
囑累品第二十二
佛以右手摩大眾頂,囑咐受持和廣宣此經。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佛因宿王華菩薩請問而宣說:藥王菩薩往昔曾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因聞法歡喜而燃身、燃臂供養日月淨明德佛;並說受持《法華經》以及〈藥王菩薩本事品〉的功德。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佛為華德菩薩說關於妙音菩薩過去供養雲雷音王佛的因果,和處處現身說此經典的往昔因緣。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無盡意菩薩請問觀世音菩薩的神通因緣,佛為說觀世音菩薩的十四種無畏(眾生所遇十四種災難,菩薩施予無畏)、三十二種應化身等種種功德。
此品奠定了其後中國觀音信仰的基礎,而有「家家觀音,戶戶彌陀」的俗諺流傳民間。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藥王、勇施等菩薩及天神等各各說咒擁護受持、講說《法華經》者。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佛陀述說藥王、藥上二菩薩的往昔事跡,他們為淨藏、淨眼二王子時,勸父母皈依其師雲雷音王佛,使他們聽講《法華經》的大善因緣,以顯示遇佛、聽《法華經》之難得。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佛為普賢菩薩說佛滅度後得《法華經》的四個方法——為諸佛護念、殖眾德本、入正定聚、發救一切眾生之心,普賢並發願護持受《法華經》者。
在佛教經典中,受持讀誦、書寫之盛,成無超越此經者。
如唐代道宣律師所言:「自漢至唐六百餘載,總歷群籍四千餘軸,受持盛者,無出此經。
」
究其原因,應如明代蕅益大師所云,其雖多比喻,實乃佛境界與教法的充分展現:「此一部經乃如來究竟極談,具明施設一代時教所以然之線索,如家業之有總帳簿,如天子之有九鼎也。
」
Copyright©2014TzuChiCultureandCommunicationFoundation.Allrightsreserved.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
延伸文章資訊
- 1《妙法蓮華經》法華經
《法華經》在說什麼 · 三乘歸一 · 開示諸法實相 · 如來久遠成佛 · 眾生皆可成佛 · 由信成佛 · 菩薩思想.
- 2《妙法蓮華經》的內涵及其影響力
- 3敦煌遺書中的《妙法蓮華經》及有關文獻
《妙法蓮華經》,又名《法華經》。印度大乘佛教主要經典之一。本經稱釋迦牟尼成佛以來,壽命無限,為了給眾生開示悟入涅槃之大智慧 ...
- 4190 妙法蓮華經 - 星雲大師全集
《妙法蓮華經》,略稱《法華經》。七卷二十八品。後秦鳩摩羅什(三四四~四一三,一說三五〇~四〇九)譯。師東晉龜茲國(新疆疏勒)人。我國四大譯經家之一。
- 5什麼是《法華經》?
《正法華經》,鳩摩羅什譯為《妙法蓮華. 經》,簡稱《法華經》、《妙法華經》,. 本經是釋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靈鷲山. 上所說,為大乘初期經典之一。 本經素有「諸經之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