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過50 每年要查攝護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4月15日~21日是第22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科學抗癌,關愛生命」,副主題為「癌症防治,我們在行動」。
亞洲攝護腺癌發病率在增加
你知道嗎?「股神」巴菲特、台灣知名作家李敖、傳媒大亨默多克、南非總統曼德拉,他們都是攝護腺癌患者。
世界範圍內,攝護腺癌發病率在男性所有惡性腫瘤中位居第二。
在美國,攝護腺癌的發病率已經超過肺癌,成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腫瘤。
在歐洲,攝護腺癌占全部男性癌症的11%,占全部男性癌症死亡人數的9%。
亞洲攝護腺癌的發病率遠遠低於歐美國家,但近年來呈現上升趨勢。
在我國,攝護腺癌發病率居男性惡性腫瘤的第五位。
攝護腺癌病人主要是老年男性,發病的高峰年齡為75~79歲。
國外做過研究,七成以上攝護腺癌病人年齡都超過65歲,50歲以下男性很少見。
年齡小於39歲者,患攝護腺癌的可能性很低,40~59歲年齡段增至2.2%,60~79歲年齡段增至13.7%。
攝護腺癌與遺傳關係最大
引起攝護腺癌的危險因素尚未完全明確,但是其中一些已經被確認。
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遺傳。
如果一個一級親屬(兄弟或父親)患有攝護腺癌,其本人患攝護腺癌的危險性會增加1倍以上。
兩個或兩個以上一級親屬患攝護腺癌,相對危險性會增至5~11倍。
高動物脂肪飲食(吃油膩的食物)、缺乏運動、過多攝入醃肉製品等也是得攝護腺癌的危險因素。
研究發現,多曬太陽可降低攝護腺癌發病風險,因為陽光可增加維生素D的水平,可預防攝護腺癌。
還有人發現,在攝護腺癌低發的亞洲地區,綠茶的飲用量相對較高,因此多喝綠茶也可能預防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
早期攝護腺癌通常沒有症狀,當腫瘤進展,侵犯或阻塞尿道、膀胱頸時,可能會出現排尿困難、血尿、尿失禁等症狀。
攝護腺癌容易骨轉移,當出現骨轉移時會引起骨骼疼痛、骨折、貧血、壓迫脊髓還可導致下肢癱瘓等。
由於早期攝護腺癌症狀不明顯,因此病人很難自己較早發現問題。
如果出現血尿、排尿困難、骨折等再去就診,很可能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為了儘早發現攝護腺癌,現在通常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每年去泌尿外科門診做一次攝護腺癌篩查。
對於有攝護腺癌家族史的男性,應該從45歲開始進行每年一次的檢查。
直腸指檢+PSA檢查可發現早期病變
直腸指檢聯合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檢查是目前公認的早期發現攝護腺癌最佳的初篩方法。
因此到醫院篩查攝護腺癌的病人,醫生通常會做直腸指檢,還會抽血查PSA。
考慮到直腸指檢可能影響PSA值,應在抽血檢查PSA後進行直腸指檢。
如果上面兩項發現了異常,接下來可能還要做超聲、核磁共振、骨掃描和攝護腺穿刺活檢等檢查以確診。
一旦確診了攝護腺癌,醫生會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和疾病程度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
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案包括主動監測、手術治療、外放療、粒子植入治療、內分泌治療、化療等。
(劉 晨整理)
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 杜 鵬
圖/源自網絡
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自助獲取轉載授權。
攝護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早做這兩個檢查卻能治好!
一說起男性殺手,大家可能會想到各種各樣的疾病,或者是一些殺精的東西。但是近年來,隨著攝護腺癌發病率的持續走高,攝護腺癌也逐漸成為了男性殺手之一。
防攝護腺癌45歲以上男性要篩查 早發現早診斷
10年前,攝護腺癌的發病率在北京男性癌症榜上排在第8位。10年前,攝護腺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北京市衛計委新近發布的2015年北京居民健康白皮書顯示,2014年,攝護腺癌的發病率在北京男性癌症榜...
攝護腺癌不可怕,泌尿外科專家帶你贏在起跑線!
攝護腺是男性的「專屬器官」,緊貼著膀胱、直腸,體積雖小,卻常常隱藏著疾病的風險,攝護腺增生、攝護腺炎甚至攝護腺癌的發病率都是逐年升高,尤其是攝護腺癌,原本高發於西方已開發國家,近20年來在我國...
最易「侵襲」中老年男性
「股神」巴菲特、台灣作家李敖、傳媒大亨默多克……這些業界大佬大家耳熟能詳,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們都是攝護腺癌患者,而且治療後都有著不錯的生活質量。目前,攝護腺癌發病率在全球男性所有惡性腫瘤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