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甜蜜」的負擔,你要不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得了糖尿病之後,還能活多久?」

「只要能穩住(病情),你可以活得跟我們一樣久。

「那……我也不想得病!」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是最為人所熟知的糖尿病類型。

我們身邊的很多病友都終身背負著這樣的疾病,除此之外,他們還必須時刻提防糖尿病在失控狀態下的多種併發症。

糖尿病是目前已知的併發症最多的疾病,多達100多種,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狀態、乳酸性酸中毒等急性併發症和冠心病、腎病、神經病變等慢性併發症。

在1921年胰島素髮現以前,人們沒有較好的方法來降低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患者會因此遭受很多痛苦,有些人最後死於糖尿病的各種併發症,還有些人因為這些併發症而致傷致殘。

不過,隨著胰島素的發現和應用,Ⅰ型糖尿病已經可以象正常人一樣地享受生活。

一、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的區別

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都屬於原發性糖尿病。

一般來說,Ⅰ型糖尿病的患病人群相對於Ⅱ型糖尿病更加年輕,Ⅱ型糖尿病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

但近年來,糖尿病的發病人群越來越年輕化,即便是Ⅱ型糖尿病也有可能出現在兒童身上。

Ⅰ型糖尿病,又稱青年發病型糖尿病。

青少年和兒童的糖尿病患者絕大多數為Ⅰ型糖尿病,在起病之前大多體重正常或偏低,在發病之後有明顯消瘦和「三多」症狀(多飲、多尿、多食)。

Ⅱ型糖尿病,又稱成人發病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前大多肥胖或超重,沒有Ⅰ型糖尿病的「三多」症狀。

由於不少人在發病後沒有明顯症狀,因而很難確定其具體發病時間。

在治療上,Ⅰ型糖尿病口服胰島素治療無效,必須依賴胰島素注射治療;而Ⅱ型糖尿病通過口服藥物刺激體內胰島素的分泌,加上合理的飲食控制,可以獲得一定效果,必要時,也需配合胰島素注射治療。

二、哪些因素影響了糖尿病的產生和發展?

環境和遺傳共同影響了糖尿病的產生和發展。

夏天的悶熱天氣往往讓人食慾減退,對著滿桌子的飯菜,人們更願意啃小半個西瓜來填飽肚子。

其實這樣的飲食習慣並不健康,因為水果雖然營養,但糖分含量高,且不容易有飽腹感,不知不覺就會使人的糖分攝入量超標。

關於糖尿病,常見的一種說法是——它屬於「吃出來的疾病」。

長期高脂肪、高糖分地飽食,再加上缺乏運動,很容易造成肥胖,從而為糖尿病的產生埋下禍根。

此外,精神壓力大也會增加人們患糖尿病的風險。

然而,飲食習慣可以調整,運動習慣也可以培養,甚至是精神壓力也有辦法消除,但若是基因出了問題,該怎麼辦呢?

研究發現,Ⅱ型糖尿病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可通過父母傳給自己的子女,屬於顯性遺傳。

目前已發現的與Ⅱ型糖尿病有關的易感基因超過10種,包括定位在9號染色體上的CDKN2A、CDKN2B基因和定位在3號染色體上的IGF2BP2基因、CDKALl基因,以及TCF7L2、SLC30A8、HHEX、PPARG、KCNJl1、SREBF2和FTO等基因。

Ⅱ型糖尿病是由多個基因的累加效應和環境共同影響的,屬於多基因遺傳病。

如果一個人攜帶了這些糖尿病易感基因,那麼他患糖尿病的風險將會是普通人的15~20倍。

也就是說,相對於普通人,他們在面對糖尿病時會更加脆弱,一旦外界有害因素介入(比如長胖),極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

三、如何預防Ⅱ型糖尿病?

無論是否攜帶糖尿病易感基因,我們都需要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此外,一定量的運動也助於預防疾病。

「我有糖尿病家族遺傳嗎?」

對於這樣的疑問,基因篩查可以給到答案。

通過基因檢測,已患糖尿病的人可由此確定自己的遺傳致病因素,從而對今後的治療提供參考和指導;而未患糖尿病的人也可由此得知自己將來的患病風險,並提早做好生活習慣上的調整,甚至在生育後代的時候採取干預措施,以防後代遺傳同樣的基因缺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