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學科參與,聯合狙擊結直腸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年來,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倍增,已經成為位居世界第三的惡性腫瘤。

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也呈明顯的上升趨勢。

近日,山西省人民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突破傳統的腫瘤診療模式,積極開展國際上最先進的多學科聯合診療(MDT),成立結直腸癌多學科診療小組,召集腫瘤外科、內科、放療、影像、病理等多種學科專家討論後實施治療,以整體優勢狙擊結直腸癌,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

結直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

據山西省人民醫院副院長、結直腸癌多學科診療小組帶頭人李耀平介紹,近年來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不斷增加,這不僅跟遺傳有關係,還與人們的飲食習慣,生活環境是分不開的。

數據顯示,全球每年至少有50萬患者死於結直腸癌,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逐年升高。

據山西省腫瘤登記辦公室登記報告顯示,影響太原市居民的六大癌症發病情況中結直腸癌位列第三,排在肺癌、乳腺癌之後。

在該病早期,單純手術可治癒,但由於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晚期。

多學科聯合診療是關鍵

據李耀平介紹,作為一種全身性的疾病,結直腸癌僅依靠單獨學科、單一治療手段無法治癒,需要有機、有序地結合手術、化療、放療等多種治療手段,在各學科醫生的通力合作下,才能延長生命甚至治癒。

如何協調統一多個學科,為患者提供更實用的診療方案,越來越為業界關注。

以前醫療機構中,常常多個科室「各打各鼓、各吹各號」。

對於疑難病例,有時也會進行討論,但是這種討論,都是當一個醫生治療到某一個過程,發生治療困難的時候,才會去找別的科的醫生。

尤其是近年來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醫生每個人每天都要接受非常多的新的臨床資訊,因此一個醫生要想全面的掌握這些臨床資訊,是很不容易的,必須要依靠團隊的力量。

對病人來講,最佳時機有時往往就是第一次治療,而第一次治療的成功機會常常會被喪失,病人多花了錢反而沒有把病治好。

為此,醫院大力推動MDT模式,綜合不同專科的醫生,大家坐到一起對一個病例採取一些前瞻性的治療計劃,才能真正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療。

切掉腫瘤,保住截肢患者肛門

呂梁49歲的王先生,就是MDT模式推廣的受益者。

今年的2月份王先生覺得自己大便特別不痛快,懷疑出了大問題,就趕緊和家人來到了省人民醫院就醫,經過檢查被診斷為直腸癌,醫生告訴他因為腫瘤很大,離肛門又近,有可能切除肛門,這個噩耗給本來就殘疾的王先生非常大的打擊。

據王先生介紹,自己19歲時因車禍失去了左腿,一直行動不便,如果這次再失去肛門,後半輩子就沒指望了。

針對這個情況,李耀平帶領好幾個科室的醫生一起進行會診。

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建議患者先放療再化療,腫瘤縮小後,再進行手術,看能不能保住肛門。

最後經過四十多天的放化療,腫瘤變小了,接著患者進行了腫瘤切除手術,手術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後續觀察也再沒有發現癌細胞。

王先生說:「專家們在專門的會議室對我的病情進行討論,不用我在各個科室的跑了,對我這個殘疾人來說,真的是很方便。

現在手術很成功,我保住了肛門不用靠戴糞袋子生活了,又給我省了不少的錢,我真的很幸運,現在我都可以下地走路了。

預防結直腸癌需要怎麼做?

在結直腸癌患者中,約有40%的患者是因飲食不當引發的。

那麼如何合理安排飲食,預防腸癌呢?專家建議,首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多樣化,不偏食,不挑食,不長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飲食,常常吃一些含有維生素和纖維素的新鮮蔬菜、水果,才能很好的預防結直腸癌發生。

其次,保持大便通暢,防治便秘,積極預防和治療腸道疾病,如結直腸息肉、肛瘺、肛裂、潰瘍性結腸炎及慢性腸道炎症等,尤其是多發性息肉、乳頭狀息肉,一旦診斷明確,應早期手術切除,減少癌變機會,杜絕結直腸癌發生。

最後要重視定期體檢,及早發現病變,把結直腸癌扼殺在搖籃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疑難雜症咋挂號?多學科聯合門診一號搞定!

↑↑↑點擊藍字「蘇州健康」,關注衛生計生權威信息發布患者看病,遇到病情複雜時需要到幾個科室就診,增加了就診時間和檢查費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今年年初,蘇大附二院在全市衛生計生系統創新服務年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