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腸癌比中國人的未來先來?這裡有你要的早篩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腸癌,是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總稱,又叫結直腸癌

根據中國國家癌症登記中心(NCCRC)發布的《中國癌症登記年報2018》顯示,結直腸癌屬於發病率前五的癌症,約占所有病例的9.74%。

而近些年的數據顯示,它還盯上了更多的有勞動力的青壯年......

其實,腸癌從增生到晚期,通常要經歷10年的發展期。

早期的小腺瘤一經發現,完全可以直接切除,即使是I期的腺癌,只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生存率也高達95%;

但事實上,目前大多數患者發現時已經是晚期(III期、IV期)了,而IV期的5年生存率只有5%,因此,早期篩查值得重視!

今年5月30日,美國癌症協會更新了《結直腸癌篩查指南》:建議普通人群從45歲,就開始做結腸癌篩查,這比之前的建議提早了5年。

如果你恰恰屬於高危人群,譬如患有多發性結腸息肉,或者患有某些特定類型的慢性腸病(IBD),那麼你可能需要從30歲(對,可能正是需要各種突圍的30歲)就開始接受腸癌篩查了

與其被動就醫,不如主動出擊~

這些年,美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其中通過開展結直腸癌的早期篩查的II級預防發揮了53%的作用。

2018年美國癌症協會最新的篩查指南,結直腸癌篩查可選項目如下↓↓↓:

雖然對於這些可選篩查項目,新指南中沒有做出優先級推薦,但指南強調「任何異常的篩查結果,後續都必須及時跟進實施結腸鏡檢查」。

意思就是—— 「腸鏡是診斷結直腸癌的金標準!」

然而,體驗金標準是要付出代價的

金標準也有兩面性:痛苦大、侵入性強,在腸鏡進入的過程中有可能因為操作不當而引發消化道出血、穿孔

更主要的是作為一個正常人,讓醫生戳自己的肛門,一般人都會覺得尷尬~~~

因此,目前看來腸鏡的依從性一直不好(不到必要關頭,像我這樣的「普通人」就避之不及);科學家們也一直尋找著無創的腸癌篩查方法。

2014《中國早期結直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與診治共識》認為初篩宜選擇經濟且簡便易行的方法,推薦使用基於高危因素的問卷調查、糞便潛血試驗、血清腫瘤標記物之一或聯合使用。

無創方法初步發展

免疫便隱血試驗通過檢測糞便中血紅蛋白含量來判斷結直腸癌風險。

但是由於結直腸癌症狀較隱匿,缺乏特異的臨床表現,可能出現因暫停出血或腫瘤早期無出血症狀造成的漏診,其陽性結果也不能確定消化道出血與結直腸癌的必然關係。

而其中的FIT方法還需要在家中準備連續排便檢測,準備工作也較繁瑣。

精準無創方法的真正到來

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飛速發展,從90年代至今,腸癌篩查技術進入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時期。

目前,精準無創的腸癌篩查技術主要包括了PCR檢測和高通量測序,檢查的樣本類型包括了血液和糞便兩種。

血液DNA甲基化檢測

檢測血液結直腸癌細胞中Septin9 DNA基因甲基化,是結直腸癌變特異性標誌物之一,而正常組織中不會出現。

甲基化的Septin 9基因DNA從壞死或凋亡的腫瘤細胞被釋放到外周循環血液,通過檢測外周血Septin 9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可以評估結直腸癌(CRC)的患病風險。

糞便DNA檢測

正常成人每天都會有上皮細胞脫落至腸腔並隨糞便排出體外,而大腸腫瘤細胞由於生物學行為的改變,細胞不正常凋亡,新陳代謝加快等因素,比正常上皮細胞更易脫落。

這樣一來,通過收集和檢測糞便中腸道腫瘤細胞的異常DNA就可以實現結直腸癌早期篩查。

採用RT-PCR檢測或高通量測序的方式,都能夠更迅速、準確,有效的檢測出癌細胞異常DNA。

您最需要的其實是增強預防意識

方法講了那麼多,關鍵是還得加強關注。

哪怕你還年輕,哪怕你覺得自己很健康,你也應該對自身的一些微妙改變有著清晰的意識,比如大便排便習慣上的變化,大便裡帶血(不要就單純以為是痔瘡!),大便粗細異常等等。

請及時拿起早篩的小武器了,抵擋健康危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