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救救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案例:李岩,男性,40歲,企業經理。

有一天,參加兒子的期末家長會,因為兒子這次考試很不理想,退步很大。

因此老師當眾提出批評,並要求家長回去加強督促。

李岩當下感覺心煩、氣短,透不過氣來;胸悶、心慌、手腳發麻,非常難受。

他認為自己得了心臟病,因此非常緊張害怕。

家長會還沒結束,李岩就迅速離開學校,搭乘計程車趕赴醫院。

掛了急診號,他焦慮的等待,幾次沖入診室要求大夫救救他。

大夫為他做了心電圖檢查,除了心率快之外,未發現有任何異常,後來症狀慢慢緩解。

1周後,李岩參加一個社交活動,又有類似情況發生。

這次專門到心內科住院檢查,依然沒有發現任何明顯軀體疾病。

自此以後,李岩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每周2-3次,每次持續10分鐘左右,時間場合都無規律可循,沒有明顯的發作徵兆。

目前,李岩害怕一個人呆在家裡,不敢一個人到外地出差,不敢到人多擁擠的地方。

雖然理性上意識到自己沒有心臟病,但總怕自己心臟病發作死了,曾對家裡人表示:「我真是受罪,不如死了算了」。

在家人和朋友的勸說下,李岩同意到精神衛生專科醫院看醫生。

精神科醫生在詳細了解了他的情況後,診斷李岩患有「驚恐障礙」。

需要系統的精神科藥物和心理治療。

醫生說:驚恐障礙,又稱為間歇發作性焦慮,它的基本特徵為嚴重焦慮(驚恐)的反覆發作,這種焦慮不局限於任何特定的情境或某一類環境,因而具有不可預測性。

患有該病的不同的患者其主要症狀雖然因人而異,但普遍都會出現突然心悸、氣促、胸悶、非真實感等等。

同時,幾乎不可避免的有瀕死感,擔心自己失去控制或發瘋。

這致使患者十分急切地離開其所在的地方。

患者每次發作一般會持續數分鐘,但有時會持續更長。

不同患者其發作的頻率和病程會有很大的不同。

因為處於驚恐發作中的患者常體驗到強烈的害怕和軀體不適,所以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特定情境,如在公共汽車上或置身人群中,患者以後可能迴避這些情境。

另外,大多數患者在反覆出現驚恐發作之後的間歇期,常擔心再次發病,因而也常表現緊張不安,但不會太影響其它社會活動。

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

臨床中主要使用的藥物為抗抑鬱藥和抗焦慮藥兩類。

抗抑鬱藥包括帕羅西汀、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文拉法辛等均可有效控制驚恐發作的症狀,但不同患者對不同抗抑鬱藥的療效不一,需要在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抗焦慮藥主要為苯二氮卓類藥物,例如蘿拉西泮、阿普唑侖等。

但在服用的過程中,應遵循小劑量、間斷服用,避免成癮的原則。

對驚恐障礙的心理治療有很多方法。

但綜合來看,需要把握以下幾點:1)通過積極的傾聽、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和詢問,與患者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鼓勵患者與治療師分享過去的創傷經歷;2)幫助患者去探明自己的焦慮情緒中可能包含的象徵意義,並進行談論和分析;3)和患者一起探討伴隨焦慮情緒的歪曲的認知,並用現實的、積極的認知來取代;4)訓練患者掌握漸進放鬆技術或呼吸調節技術;5)強化患者理解過去痛苦的情緒經歷和目前的焦慮狀況之間的關係;6)鼓勵患者運用所教授技術控制驚恐症狀,獲得成功時給予強化;7)督促患者將注意力集中於外界刺激和行為責任而不是集中注意自身的生理變化;8)支持患者積極參加家庭和社會活動,而不是逃避或迴避這些活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於焦慮藥,你是不是也這樣擔心過?

普通的藥物,我們也會因為「是藥三分毒」而有所猶豫。更別提對於抗焦慮藥物,我想有很多人有很多疑慮吧!下面我們來看看,你們的擔心是不是多餘的呢?抗焦慮藥物有依賴性,服用了停不下?

如何走出抑鬱陰霾?專家如是說

悶悶不樂、失眠、早醒、不想上班、自我評價下降、對日常事物喪失興趣甚至經常哭泣、緊張、害怕、反覆出現想死的念頭?很多人以為這是天氣太熱情緒中暑,殊不知已中招抑鬱症。在昨日舉行的第499期《名醫在線...

心臟病?別自己嚇自己!

突然感到自己的心跳很快,呼吸費力,胸悶,並全身發抖。一個念頭湧上他的腦海:「我是不是馬上就要死了?」立刻打120急救,可到了醫院,這些症狀神奇地消失了。檢查心臟等重要器官,一切正常。他究竟得了什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