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血(血尿)了,你認為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來看解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正常人在一般飲食、生活與活動的情況下,尿液中不出現或僅偶然出現微量紅細胞、若尿液中含有的紅細胞異常增多,即為血尿。

血尿的程度取決於尿內出血量的多少。

若每1000mln尿液中含血量大於1.0ml.則呈粉紅色或洗肉水樣,有時大量出血,甚至有血凝塊。

血尿肉眼可見,稱為肉眼血尿。

出血量少時,肉眼看不出血色。

僅在顯微鏡檢查時發現紅細胞數超出正常數字,則稱為顯微鏡下血尿。

判斷尿內紅細胞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比較公認的標準是: 用尿10ml,離心1500rpm共5分鐘,用尿沉渣塗片,在400倍顯微鏡下現察,10個視野見到紅細胞10個以上者,稱為顯微鏡下血尿: 5~10個為可疑: 5個以下屬生理性。

如果不離心,10個視野見到3~ 5個紅細胞者,即為病態。

血尿是泌尿系統疾病的一個重要症狀,病因很多。

不僅泌尿系統疾病可以發生血尿,其他各科疾病中能夠引起血尿者也不少見。

其中大多數病人,經過病史分析、系統檢查及必要的泌尿系特殊檢查,能夠明確病變所在和血尿的病因。

但也有一部分病人,雖經各種檢查,一時很難明確病因,應引起重視。

因為任何血尿,特別是肉眼血尿、若不能及時正確診斷,不僅可造成失血,給病人精神上增加莫大的壓力,而且將延誤病情。

尤其對頻繁出現的肉眼無痛性血尿,更要懷疑泌尿器官有惡性腫瘤存在的可能性。

為此。

應進行全面徹底的檢查,包括尿常規、細菌培養、細胞學檢查、X線造影、膀胱鏡檢查、超聲波、CT,必要時進行腎動脈造影或腎活檢,爭取儘早得出正確診斷。

對於血尿已經消失,一時又查不出原因的病例,不能有僥倖過關的心理,必須定期隨診,反覆檢查,追蹤到底,直到明確診斷為止。

[病因]

血尿的發生原因較多。

尿路的機械性損傷、感染、結石、藥物結晶或腫瘤侵蝕,可直接造成尿路上皮的血管壁破裂出血;機體代謝障礙、免疫損傷、凝血機制障礙、心血管病變或毒素作用,可損害腎小球基底膜,使濾過膜與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而出現血尿;泌尿系統鄰近器官的病變累及尿路時,亦可導致血尿。

[診斷思路]引起血尿的主要疾病包括:1.泌尿系統疾病。

2.泌尿系統鄰近器官疾病。

3.全身性疾病。

1.泌尿系統疾病:(1) 結石:如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攝護腺結石等。

(2)腫瘤:腎癌、腎盂癌、輸尿管癌、膀胱癌、攝護腺癌、尿道腫瘤,以及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的良性乳頭狀瘤或息肉等。

(3)感染:如急慢性腎盂腎炎、腎乳頭炎、腎周圍炎、腎皮質化膿性感染、膀胱炎、尿道炎、攝護腺炎、精囊炎等。

(4).結核:如腎、輸尿管、膀胱、尿道及攝護腺等部位發生的結核病。

(5).腎小球病: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灶性腎小球硬化、腎澱粉樣病、遺傳性腎炎、家族性腎炎等。

(6).損傷: 腎、膀胱、尿道的外傷,尿道、膀胱行器械檢查時所造成的損傷,以及放射性因素造成的泌尿系統損傷等,(7).腎血管病變: 如腎血管畸形、腎動脈瘤、腎海綿狀血管瘤、腎動脈或靜脈栓塞、腎動靜脈痿等,(8). 先天性異常: 如多囊腎、海綿腎、輸尿管狹窄、輸尿管瓣膜、腔靜脈後輸尿管、憩室、尿道憩室、泌尿道子宮內膜異位症等。

(9)理化因素:如物理因素所致的放射性腎炎、膀胱炎,
化學物質:如二氧化汞、四氧化碳、乙二醇、鉍製劑等。

(10).藥物損害如抗生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頭孢類及磺胺類,多粘菌素)、鎮痛劑(非那西汀、水楊酸鈉、保泰松、可待因),抗癌藥(環磷醯胺、喜樹鹼),以及巴比妥類、抗凝劑、甘露醇、麻黃素等。

(11) 其他:如攝護腺增生症、腎下垂、膀胱或尿道異物、特發性腎出血、腎紫癜、過敏性膀胱炎等。

2.全身性疾病:(1)血液病及出血性疾病:白血病、惡性組織細胞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維生素K缺乏症過敏性紫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影響凝血機制,導致出血時間延長及血塊退縮不良,可發生泌尿系黏膜出血。

(2).心血管疾病:如各種類型的心內膜炎引起的腎動脈栓塞、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腎淤血及腎動脈硬化等,均可引起腎小球缺血性損害而導致血尿。

(3).感染性疾病:敗血症、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絲蟲病等,亦可導致血尿。

(4).結締組織及變態反應性疾病: 如紅斑狼瘡、硬皮病、皮肌炎、結節性動脈炎、急性出血性腎炎等,可導致血尿。

(5) 異體腎移植後排斥反應。

3.鉍尿系統鄰近器官疾病:(1). 腫瘤: 如子宮癌、陰道癌、攝護腺癌、結腸癌、直腸癌及盆腔內其他惡性腫瘤,晚期侵犯膀胱時,可引起大量血尿。

(2))炎症:如急性闌尾炎、結腸炎輸卵管炎、盆腔炎等、偶見血尿發生。

4.其他:(1)運動性血尿,如游泳、田徑、拳擊、足球、划船等運動後,出現不同程度的血尿,一般在運動後24~72 小時內消失,預後良好。

(2)特發性血尿: 約占10%,除經膀胱鏡檢查發現一側腎臟有出血外,其他檢查包括腎盂造影、超聲波、CT、尿細胞學檢在等均未能明確血尿的原因,這類血尿稱為特發性血尿。

可因大量出血而引起貧血、休克或腎絞痛,需緊急處理。

特發性血尿多為以下幾種原因引起:1).腎小球損害。

2)腎血管異常。

3)微結石。

4).壞死性腎乳頭炎等。

5)腎小管瘤可能是特發性血尿的重要原因。

【鑑別診斷思路】

1.鑑別真假血尿: 尿液呈紅色不一定都是血尿,如尿中含有色素蛋白或某藥物時,皆可呈紅色,但不是真性血尿。

此外,尿道臨近器官的出血混入尿中,亦易誤為血尿,應注意鑑別。

1)真性血尿:是指尿液中混有血液而言。

血尿的程度根據混有血量的多少而有顯著的不同。

如前所述,血尿可分為肉眼血尿和鏡下血尿。

2) 假性血尿:(1) 血紅蛋白尿:尿液中含有血紅蛋白,為血管內溶血現象。

當溶血急劇,血漿內游離的血紅蛋白量超過150g/L~250g/L時,即從腎臟排出,可出現血紅蛋白尿。

常見的原因有:1)輸入陳舊變質血液或異型血,產生血管內溶血現象。

2)嚴重燒傷,紅細胞破壞逸出血紅蛋白所致。

3).毒蛇咬傷引起溶血和溶組織效應所致。

此外,惡性瘧疾、傷寒、其他溶血性疾病、一氧化碳中毒、體外循環手術後、器官移植後的排斥反應等,均可出現血紅蛋白尿。

(2) 肌紅蛋白尿: 主要因外傷引起,其中以擠壓綜合徵最為多見。

此外,電擊傷、外傷後動脈栓塞致200g以上的肌肉嚴重受損、斷肢再植等。

因大量的肌紅蛋白自損傷的肌細胞中釋放,經腎勝排出而發生肌紅蛋白尿,血紅蛋尿和肌紅蛋白尿的特點是: 尿液均勻透明,靜止後無沉澱,顯微鏡檢查無紅細胞可見,潛血試驗陽性。

(3).卟啉尿:血卟啉病或鉛中毒時,由於吡咯代謝障礙所致的卟啉尿,尿液放置或日曬後,可呈紅色、棕紅色或葡萄酒色。

其尿液均勻透明,靜止後無沉澱,顯微鏡檢查無紅細胞、潛血試驗陰性,而尿紫膽原試驗陽性,(4).某些食物、藥物所致的有色尿,攝入某些食物,如甜菜根、黑醬果、紫蘿蔔,尿可呈紅色。

服用某些藥物,如氨基比林、匹拉米洞、山道年、利福平、大黃、蘆薈、酚紅、剛果紅、四溴酚酞納等,可使尿液變紅。

但其尿液透明不混濁,靜止後無紅色沉澱,震盪時不呈雲霧狀,顯微鏡檢查無紅細胞可見,潛血試驗陰性。

3)污染血尿:尿內確實混有血液,但並非來自泌尿器官。

多見於陰道、子宮出血,痔或直腸出血,這些出血很容易混人尿液中,形成血性尿液。

如仔細檢查很容易明確診斷。

2.血尿的伴隨症狀: 各種疾病引起的血尿可有不同的表現,根據血尿的各種特點及其伴隨症狀、誘因,並結合患者的年齡、性別,綜合分析血尿的原因。

(1).無痛性肉眼血尿:無痛性肉眼血尿一般為泌尿系腫瘤的特點,其中以膀胱腫瘤最多見。

多數為全程血尿,常間歇發生,一次出現後,不經治療可自行消失,間隔一段時間再次出現。

腎臟腫瘤也是以無痛性血尿為主要症狀。

在少數情況下,腎結核、腎結石、攝護腺增生、多囊腎等也可引起無痛性血尿。

(2)血尿伴腎絞痛: 血尿伴腎絞痛是腎、輸尿管結石的特徵。

血尿常在腎絞痛發作時出現,絞痛緩解後隨即消失。

一般為鏡下血尿,肉眼血尿少見。

腎腫瘤出血多時,在輸尿管形成的血凝塊也可引起腎絞痛,應與腎、輸尿管結石相鑑別。

(3)血尿伴膀胱刺激症狀:常為下尿路病變,以急性膀脹炎最多見,表現為終末血尿,偶為全程血尿、伴尿頻、尿急、尿痛、如患者出現高熱、寒戰、腰痛等症狀時應考慮急性腎盂腎炎,年輕患者出現膀胱刺激症狀和終末血尿,病程較長,一般抗生素治療無效時,應考慮腎結核。

膀胱腫瘤侵入深部肌層,也可出現膀胱刺激症狀,表現病程已進入晚期。

此外,抗癌藥物膀胱灌注,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宮頸癌或膀胱癌放射治療後,可引起放射性膀胱炎,也可出現此類症狀。

(4)血尿伴下尿路梗阻症狀:此種情況病變多在攝護腺或膀胱,攝護腺增生時,由於膀胱頸部粘膜血管充血破裂,引起鏡下或肉眼血尿。

攝護腺炎可引起鏡下或肉眼血尿。

膀胱結石由黏膜充血、潰瘍及尿路梗阻,可引起終末血尿、尿線中斷和排尿痛、尿道腫瘤或膀胱頸部腫瘤阻塞尿道或尿道內口,可引起血尿及排尿困難。

(5)血尿伴腹部腫塊: 單側上腹部腫塊多為腎腫瘤、腎結核、腎結石伴積水。

腎損傷出血、腎下垂、腎囊腫、異位腎等,雙側上腹部腫塊常為多囊腎。

下腹部腫塊應考慮膀胱尿瀦留或膀胱及盆腔腫瘤。

(6)血尿伴水腫、高血壓、發熱、出血傾向等全身症狀:血尿原因多為腎實質疾患或血液疾患。

腎實質疾患如腎小球腎炎、局灶性腎炎、IgA腎病: 血液疾患如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7)血尿與年齡性別的關係:不同年齡出現的血尿,原因常不相同。

新生兒血尿少見,主要見於腎靜脈栓塞。

窒息、缺氧、宮內出血、母親患糖尿病、嬰兒血容量減低均可引起腎靜脈栓塞。

兒童血尿以腎小球腎炎常見,腎母細胞瘤、先天性畸形也可發生血尿。

40歲以下的女性以尿路感染多見,而男性則以結石、攝護腺炎、結核及外傷多見。

40歲以上的成人發生血尿則以腫瘤、攝護腺增生及感染多見。

3.出血部位的判斷: 臨床上常根據排尿時發現血尿的先後,分為初血尿、終末血尿和全程血尿,即在連續排尿過程中,分別取最初、中間、最後三部分尿液,肉眼比較其血尿顏色,或顯微鏡下比較其紅細胞增多情況:(1)初血尿: 血尿發生於排尿起始段。

病變多在尿道或膀胱頸。

如損傷、炎症、息肉、腫瘤等引起。

(2) 終末血尿:血尿發生於排尿的終末段,病變多在膀胱三角區、膀胱頸、攝護腺或後尿道。

如膀胱三角區、膀胱頸的炎症、結石、腫瘤、息肉或靜脈破裂出血,攝護腺病變的炎症、增生、腫瘤或術後肉芽等,後尿道病變如炎症、結石或腫瘤。

(3)全程血尿: 自排尿開始至終末全部尿液均為血色。

血尿多來自膀胱頸以上的病變。

可由腎、輸尿管、膀胱的損傷,感染、腫瘤、結核或結石等疾病所引起。

全身疾病如血友病、白血病、紫癜、敗血症及藥物損害等,也可出現全程血尿。

此外,泌尿系臨近器官疾病,同樣可引起全程血尿。

關注天天醫學,了解更多健康知識,你的健康是我發文的動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