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術操作流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顧建文,解放軍306醫院
腰椎穿刺術(lumbar puncture)是神經科臨床常用的檢查方法之一,對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重要價值、簡便易行,操作也較為安全;但如適應症掌握不當,輕者可加重原有病情,重者甚至危及病員安全。
一、適應證
①檢查腦脊液的性質,協助診斷中樞神經系統的炎症或出血性疾病。
②測定顱內壓力、了解蛛網膜下腔有無阻塞。
③作其它輔助檢查,如氣腦造影、脊髓空氣造影、腦室腦池放射性核素掃描等。
④對顱內出血、炎症或顱腦手術後,引流有刺激性腦脊液可關輕臨床症狀。
⑤進行腰椎麻醉或鞘內注射藥物治療
二、禁忌證
1.有明顯視乳頭水腫或有腦疝先兆者
2.休克,衰竭或瀕危狀態的患者
3.穿刺部位或附近有感染者
三、術前準備:
①常規消毒治療盤1套.內有無菌鑷子1把(浸泡在消毒液中)2.5%碘酒、70%碘酒、無菌棉簽、敷罐1隻(內盛紗布、棉球)膠布、彎盤1隻、治療巾及橡皮巾各1條、砂輪、止血鉗、止血帶。
②無菌腰椎穿刺包。
內有腰椎穿刺針、測壓管及三通管、5ml注射器、7號針頭、血管鉗1把、洞巾、紗布、棉球、試管2個。
③其它用物。
無菌手套、2%普魯卡因、彎盤、鞘內注射藥物、酒精燈、火柴、按需要準備培養管1~2個。
四、操作流程:
①向病人解釋穿刺目的及注意事項,消除緊張、恐懼心理、取得配合,囑排尿。
②術前做普魯卡因皮試,備齊用物,攜至病人床前,以屏風遮擋
③病人側臥硬板床上,取去枕頭,背部齊床沿,鋪好橡皮巾、治療巾,頭向胸前彎曲,雙手抱膝,雙膝向腹部彎曲,腰背儘量向後弓起,使用使椎間隙增寬,有利穿刺。
④穿刺時協助病人固定姿勢,避免移動以防針頭折斷,兒童尤為重要。
⑤穿刺部位一般取3~4腰椎間隙、兩側髂脊連線的脊棘線為第3腰椎間隙。
⑥穿刺部位嚴格消毒,術者戴無菌手套,鋪洞巾,以2%普魯卡因作局部浸潤麻醉。
⑦術者持腰椎穿刺針(套上針芯),沿腰椎間隙垂直進針,推進4~6cm(兒童2~3cm)深度時,或感到阻力突然消失,表明針頭已進入脊膜腔。
拔出針芯,腦脊液自動流出,此時讓病人全身放鬆,平靜呼吸,雙下肢和頭部略伸展,接上壓力管,可見液面緩緩上升,到一定平面後可見液平面隨呼吸而波動,此讀數為腦脊液壓力;如壓力明顯增高,針芯則不能完全拔出,使腦脊液緩慢滴出,以防腦疝形成。
⑧穿刺過程,注意觀察病人意識、瞳孔、脈搏、呼吸的改變,若病情突變,應立即報告醫生停止操作,並協助搶救。
⑨需要了解蛛網膜下腔有無阻塞,可作動力試驗(亦稱壓頸試驗)。
即於測定初壓後壓迫病人一側頸靜脈10秒,進行觀察判斷。
A、若腦脊液壓力於壓頸後立即上升至原來水平1倍,解除壓迫後,在20秒內迅速下降至原來水平,表明蛛網膜下腔無阻塞。
B、若腦脊液壓力於壓頸後不上升,表明蛛網膜下腔完全阻塞。
C、若腦脊液壓力於壓頸後緩慢上升,解除壓迫後又緩慢下降或不下降,表明蛛網膜下腔有不完全阻塞。
⑩接取腦脊液3~5ml於無菌試管中送檢。
需作細菌培養,應將無菌試管口經過酒精火焰滅菌,接取腦脊液,然後管口及棉塞再通過酒精燈火焰滅菌後蓋上棉塞。
如需作鞘內注射時將藥液緩慢注入。
⑾術畢套入針芯,拔出腰椎穿刺針,針孔以碘酒消毒,覆蓋無菌紗布,以膠布固定,1周內勿沾濕穿刺處。
⑿清理床單及用物,記錄腦脊液量、顏色、性質,將採集標本立即送化驗。
五、注意事項:
①穿刺後使病人去枕平臥4~6小時,顱壓高者平臥12~24小時,繼續觀察病人情況及有無頭痛、噁心,腰痛等反應。
②防止低壓性頭痛,主因穿刺針過粗或過早起床或腦脊液自穿刺孔處外漏所引起。
病人站立時頭痛加重,平臥後緩解,經1~3天可消失,長者可達7~0天。
一旦發生,病人應平臥,多飲用鹽水,或靜脈點滴生理鹽水500~1000ml,或加垂體後葉素,以促進腦脊液的分泌。
③顱壓增高者,不宜作腰椎穿刺,以避免腦脊液動力學的突然改變,使顱腔與脊髓腔之間的壓力不平衡,導致腦疝形成。
④穿刺部位有化膿感染,禁止穿刺,以免引起蛛網膜下腔感染。
⑤鞘內注射藥物,需放出等量腦脊液,藥物要以生理鹽水衡釋,注射應極緩慢。
⑥穿刺過程中如出現腦疝症狀時(如瞳孔不等大、意識不清、呼吸異常),應立即停止放液,並向椎管內注入空氣或生理鹽水(10~12ml),靜泳注射20%甘露醇250ml。
⑦有躁動不安和不能合作者,可在鎮靜劑或基礎麻醉下進行,需有專人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