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你真的會灸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呂師艾灸療法

什麼是艾灸?

所謂艾灸,是利用菊科植物 艾葉作原料,製成艾絨、艾柱或艾條,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燃燒,直接或間接地施以適當溫熱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而達到防病治病和養生保健目的的一種方法。

艾灸法不僅能治病,而且能防病。

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方》上說:「宦遊吳蜀,體上常須兩三處灸之,……則瘴癘、瘟瘧之氣不能著人。

」這是我國古代醫家實踐經驗的總結。

近代日本醫家有在整個工廠、學校全體施以灸灼,作為一項保健措施,結果證明灸法確有增強體質和預防疾病的作用。

什麼是針灸?

針與灸都是在經絡穴位上施行的,有其共同之處,兩者往往結合使用

但是必須指出,灸法有其自己的獨到之處,不能以針代灸。

過去國內外有許多名醫單用灸法治病。

我國和日本都有專門灸師,與針師並列。

古人云:「針所不為,灸之所宜。

」說明灸法在某些方面是優於針法的。

灸法雖然略有燒灼皮膚之痛,但不像針刺那樣深入肌肉而達體內,所以人們不甚畏懼而樂於接受,是很容易推廣的一種治病方法。

艾灸的分類

除了特殊的灸法,在施行艾灸時都需使用到艾葉,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說:「凡用艾葉,須用陳久者,治令軟細,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脈」。

因此,必須用陳久的艾葉,而且越陳越好,有「七年之病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這也確有道理,因新艾含揮髮油多,燃之不易熄滅,令人灼痛;陳艾則易燃易滅,可以減少灼痛之苦

將陳艾葉經過反覆曬杵,篩選乾淨,除去雜質,令軟細如綿,既成為艾絨,方可使用。

治療時可直接將艾絨捏成炷狀施灸,也可製成艾卷進行艾灸治療。

艾灸的施灸方法:

按照灸法分為艾灸和發皰灸(非艾灸,又叫天灸),後者用斑蝥、巴豆、大蒜泥等任選一種,塗在穴上覆蓋包紮,讓其局部發皰,即為之發皰灸,現在廣為流行的「冬病夏治」多屬於此。

根據施灸的形式分為直接灸、間接灸、溫針灸、艾等。

直接灸則是將細艾絨捏成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燒,溫度可達達70℃。

此法又可分為化膿灸和非化膿灸,前者又稱為瘢痕灸、著膚灸、打膿灸,雖然對治療哮喘,慢性胃腸病,體質虛弱,發育不良,慢性氣管炎,肺結核,陽痿,遺精,早泄,縮陽症,其他慢性病、頑固性疾病均具有顯著的效果,但因燒灼皮膚,痛苦異常,復有擔心化膿後感染,現已較少應用。

非化膿灸則因操作方便,無痛苦,易於為大眾所接受。

如果施灸過重,起大水泡,可以用消毒針穿破放水,如需連續施灸,可在原處再灸,用這種方法比較方便,必須常灸,每次多灸幾穴,才能收效。

間接灸也叫隔物灸,間隔灸,即利用其他藥物將艾炷和穴道隔開施灸,這樣可以避免灸傷皮膚而致化膿,另外還可以借間隔物之藥力和灸的特性發揮協同作用,取得更大的效果。

此法早已被廣泛利用了,常用的有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餅灸、隔鹽灸,操作起來都相對比較簡單,唯要在施灸時需悉心照料,防止燙傷和室內著火。

我們主要是艾條灸,常用灸法有以下幾種:

(1)溫和灸: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1.5-3厘米左右,進行燻烤。

圖150。

燻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鐘,至皮膚紅暈為度。

對於昏厥、局部知覺遲鈍的患者,醫者可將中、食二指分開,置於施灸部位的兩側,這樣可以通過醫者手指的感覺來測知患者局部的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的距離和防止燙傷。

(2)雀啄灸: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

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覆地施轉施灸。

(3)迴旋灸:距皮膚1.5-3厘米左右,艾灸條在皮膚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

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通過長期實踐,人們在很早以前就知道艾是一種灸用最好的原料。

現代研究發現,地球上的植物葉子的脈絡惟有艾葉最均勻,早在三千年,聰明的中國人就發現了艾用作灸的原料最為適宜

艾,是一種中藥,為多年生草本,葉似菊,表面深綠色,背面灰色有茸毛。

性溫芳香,五月採集,葉入藥用。

以湖北蘄州者為佳,葉厚而絨多,稱為蘄艾。

艾葉能宣理氣血,溫中逐冷,除濕開郁,生肌安胎,利陰氣,暖子宮,殺蛔蟲,灸百病,能通十二經氣血,能回垂絕之元陽。

用於內服治宮寒不孕,行經腹痛,崩漏帶下。

外用能灸治百病,強壯元陽,溫通經脈,驅風散寒,舒筋活絡,回陽救逆。

艾用於灸法,其功效確非我們意想所能及的。

艾火的溫熱刺激能直達深部,經久不消,使人發生暢快之感。

若以普通火熱,則只覺表層灼痛,而無溫煦散寒之作用


灸法也和針法一樣,能使衰弱之機能旺盛,也能使亢進之功能得到抑制。

虛寒者能補,鬱結者能散,有病者能治,無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常風病艾灸取穴:

感冒:風池,大椎,風府,合谷,肺俞,列缺

急性支氣管: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氣管炎:肺俞,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淵,定喘,合谷,足三里

咳嗽:膻中,肺俞,膏肓,天突,風門,列缺,大椎,足三里,豐隆

支氣管哮喘:定喘,肺俞,膻中

支氣管擴張:孔最,尺澤,膻中

急性胃腸炎:天樞,中脘,氣海,上巨虛

腹痛:氣海,中脘,內庭,脾腧,足三里,天樞

胃下垂:百會,足三里,中脘,梁門,關元

胃痙攣:天樞,中脘,梁丘,幽門

便秘:足三里,天樞,大橫,大腸腧,支溝

失眠:湧泉,三陰交,內關,足三里,百會

貧血:足三里,關元

高血壓:足三里,絕谷,曲池,血海

心絞痛:心俞,至陽,厥陰俞,膻中,少海,內關

膽囊炎:陽陵泉,期門,日月,膽腧,太沖,足臨泣

遺尿:關元,足三里

攝護腺炎:陰陵泉,三陰交,氣海,中極,會陰,腰陽關

攝護腺增生(肥大):關元,曲谷,腎腧,命門

陽痿:中極,關元,腎腧,命門

男性不育:氣海,關元,三陰交,命門,足三里

遺精:中極,腎腧,三陰交,關元,志室

上熱下寒:關元、神闕、 足三里、 血海、 曲池、太溪,每天灸一兩個,或者選兩個長期堅持

疏通脾胃:中脘

退熱:大椎

艾灸的禁忌:

由於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膚的燙傷,另一方面,施灸的過程中要耗傷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古代施灸法,禁忌較多,有些禁忌雖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況確實是應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2.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

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

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3.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

4.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項: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

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

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要防止感染: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7.注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

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施灸後,不要馬上冷水洗手或洗澡。

8.防止暈灸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

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臥,再加灸足三里,溫和灸10分鐘左右。

9.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對於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示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10.溫灸後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幫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艾灸的核心技術!灸界大師從未公開的秘密

灸法的要訣與技巧謝錫亮,裴毓,楊占榮灸法是我中華民族發明創造的治病方法之一,有幾千年歷史。本人 1953 年師承針灸大師承淡安,在灸法方面得到他的真傳。從醫 60 多年來一直為灸法的保存和發揚光...

說說艾灸療法

艾灸療法,簡稱灸法又名灸療。它是用艾絨或其他藥物放置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借灸火的溫和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治病和保健功效的一種外治方法。灸法是以經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