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院士風采 共享前沿進展——第一屆中國腦膠質瘤學術大會「院士論壇」精彩回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報訊(記者 閔俊)暖陽高照,春風和煦。

3月18日上午,萬眾期待的第一屆中國腦膠質瘤學術大會「院士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如期舉行。

復旦大學華山醫院周良輔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程書鈞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詹啟敏院士、山東省腫瘤醫院於金明院士、第四軍醫大學西京消化病醫院樊代明院士,以及美國國家科學院和國家醫學研究院院士Webster K. Cavenee分別做了主題演講。

本報記者攫取了報告的部分精彩內容,以饗讀者。

周良輔院士:影像基因組學,一個全新的、高通量的研究方法

周良輔院士作精彩報告

影像基因組學,通過研究腫瘤的影像學特徵(表型)與其基因表達的關係,並以此指導患者的個體化診治、預後判斷(占大多數)或指導放化療(占少數)。

影像基因組學的研究方式,一是數據整合;二是具有預測作用的影像基因表型的獲取;三是影像和基因組學關聯圖的構建和驗證。

影像基因組學應用的影像技術,主要以MR為主(T1、T2、FLAIR、DW、ADC、rCBV、MRS),其他包括CT、PET;組學技術,則以基因組為主(晶片、NDA甲基化、CGH、RNA測序、mRNA、miRNA)。

在膠質瘤的影像基因組學研究中,主要以膠母膠質瘤為主,從僅結構MR到功能、代謝MR或三者結合。

同時,也發現和證實,影像基因組學作為一個全新的、高通量的方法研究影像表型與基因組的關係,是當今精準醫學的主要組成。

目前,影像基因組學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以全基因組學衡量,僅有很少數研究是真正的「影像基因組學」。

二是影像特徵與基因組存在數量級上的巨大差異,前者少後者多。

為了兩者匹配,常以減少後者的數量,如集中為組或信號通路,這可能會影響前者的預測作用。

三是影響特徵缺乏標準化,易發生判斷和描述誤差,「VASARI」尚待驗證和推廣。

四是目前的研究報告絕大多數是回顧性、小樣本,缺少驗證,特別是不同資料庫的驗證。

五是分子基因分析多限於晶片,少有mRNA和miRNA。

六是過半數研究未做組織病理和影像相關驗證。

七是尚無基於WHO(2016)腦瘤分類的影像基因組學研究。

八是存在相關分析(Pearson)等統計學問題。

影像基因組學經過10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已成為組織學-基因組學-影像學整合診斷的重要組成,但它還存於「嬰兒期」。

毫無疑問,利用大數據和大數據技術,開展多學科和跨學科合作研究,是影像基因組學的必經之路。

程書鈞院士: 以免疫為核心的增強宿主因素治療,將成為腫瘤治療的新戰略

程書鈞院士作精彩報告

基因突變學說,一度使得靶向藥物研究取得重大進展,如幾乎所有的CML均有異常的融合蛋白Bcr-ab1的表達,因此針對此融合蛋白的靶向藥物Glivec,其抗腫瘤特異性非常高。

又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Gefitinib(Iressa)對女性肺腺癌EGFR突變者的有效率較高。

但是,患有相同類型腫瘤的不同個體之間,其基因突變譜差異很大,這是造成相同病理類型的腫瘤,具有不同臨床表型的生物學基礎,也是同種腫瘤的不同個體之間,對相同治療反應很不一樣的原因。

由此,靶向藥物已面臨耐藥的挑戰。

2015年PNAS雜誌上的一篇新研究,顛覆了累積突變導致腫瘤的觀點。

該研究闡述了健康的組織生態系統促使健康細胞戰勝癌變細胞,但當組織水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如老化、吸菸或者受其他壓力影響時,癌變細胞可迅速地適應變化後的環境。

這種腫瘤形成的新思路,對癌症治療和藥物設計具有深遠的影響。

2017年Cancer Res雜誌上的小鼠研究表明,化學細胞因子LIGHT(免疫刺激化學信使),激活免疫系統天然殺傷T細胞,可導致原髮結腸癌和肝轉移性腫瘤收縮。

提示,在沒有化療或其他干預下,激活天然防禦系統可以去攻擊腫瘤。

因此,對於腫瘤防治的策略,帶瘤生存將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要重視腫瘤患者宿主因素的研究和評價,加強宿主抑制腫瘤的能力,而不是僅僅考慮直接殺滅腫瘤的辦法。

這可能代表了未來一種腫瘤治療的新戰略。

分子網絡整體觀念,將在未來腫瘤治療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以免疫為核心的增強宿主因素治療,將成為未來晚期惡性腫瘤治療研究的戰略領域。

詹啟敏院士:精準醫學,是我國在醫學發展中占領國際制高點的歷史機遇

詹啟敏院士作精彩報告

當前,建設「健康中國」已成為國家戰略。

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然而,我國重大疾病的現狀,卻不容樂觀。

如我國惡性腫瘤的年新發病例為380萬,年死亡人數為260萬。

重大疾病是造成我國人力資源喪失和經濟損失的主要原因,已成為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迴避的嚴重障礙,是建成小康社會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很顯然,提高我國重大疾病診療水平,提高對公眾的醫療服務能力,提高健康管理和服務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醫學科技水平的全面提高。

醫學發展需要科技創新,醫學實踐表明,任何一種重大傳染性疾病的最終控制,以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臨床診療突破,幾乎都有賴於醫藥科學技術的發展,醫學科技創新在提高人類疾病防治水平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方面,起著關鍵性作用。

目前,臨床疾病治療的現狀,在某種程度上是被動的,具有盲目性。

而精準醫學,可能提供了一種新的理念和方法。

所謂精準醫學,是指根據患者的臨床信息和人群隊列信息,應用現代遺傳技術、分子影像技術、生物信息技術,結合患者的生活環境和方式,實現精準的疾病分類及診斷,制定具有個體化的疾病預防和治療方案。

從這個意義上講,精準醫學,是一個前沿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系統工程。

精準醫學的發展,將對目前臨床疾病的診斷方式、疾病的分類分型、臨床診療路徑,臨床診療的規範、指南和標準,起到革命性的變化;同時,將推動一批新型的醫學健康產業的發展。

精準醫學,是我國在醫學發展中占領國際制高點的歷史機遇。

於金明院士:期望實現價值最大化的膠質瘤精準放療

於金明院士

在精準醫學理念的指導下,放射治療(放療)常常面臨治療不足及治療過度的困境,什麼樣的治療剛剛好,目前尚需討論。

2016年,ASCO與ASTRO中均提到「價值」概念(療效與治療費用的比值),我們期望價值最大化。

在治療選擇方面,我們需要綜合考慮效率、毒性及花費3個方面。

腫瘤治療模式的轉變,經過不斷的探索,從最初的經驗放療模式開始,發展至循證醫學模式,再到個體化醫學,再到目前的精準醫學。

同樣,放療的發展也經過3個階段,即傳統放療、精確放療和精準放療。

精準治療為多學科協作的產物,需要綜合組學研究、分子影像及大數據,得到損傷小、療效好、花費小的治療模式。

腦膠質瘤,以高級別膠質瘤為例,應以局部復發為主要矛盾,故高級別膠質瘤以局部治療為主,在保證生存質量的最大切除的基礎上,給予局部治療。

但關於靶區勾畫,目前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單一影像學勾畫靶區,可能存在不足,功能影像可能能夠進一步提高靶區勾畫精度。

在膠質瘤放療的研究進展方面,一項Ⅲ期隨機臨床試驗(EORTC 26062-22061)研究表明,對於初診的老年膠質母細胞瘤患者,標準短程放療聯合TMZ能顯著延長患者的PFS和OS。

另一項Ⅲ期隨機臨床試驗(EORTC 22053-22054)的中期結果也已經發布,結果顯示,替莫唑胺輔助化療可以改善非1p/19q聯合缺失的間變性膠質瘤患者的生存。

對於Ⅱ級或Ⅲ級膠質瘤患者,術後給予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療,可以改善患者的OS。

另外,1DH1突變也預示著預後更佳。

我們期待這些生物標誌物,可以進一步指導治療。

樊代明院士:整合醫學是醫學發展的必然方向、必由之路和必定選擇

樊代明院士作精彩報告

以整體觀看待事物間的關係,如個體難以代表群體;體外難以反映體內;人體的內外環境廻異;結構並非功能等。

以發展觀看待事物間的關係,如過去是傳染病,現在是慢性病;過去是營養不良,現在營養過剩;過去是器質性疾病,現在是功能性疾病等。

以醫學觀看待事物間的關係,如醫學實現了科學化,但忽視了人文關懷;醫學實現了現代化,但忽視了現代性;醫學實現了國際化,但忽視了民族性;醫學實現了智能化,但忽視了真實性等。

以整合觀看待事物間的關係,如醫學與自然、醫學與社會、醫學與語言、醫學與工程、中醫與西醫、醫學與藥學、基礎與臨床、專業與專科、醫學與營養、醫學與養生等。

整合就是要還器官為患者;還症狀為疾病;從檢驗到臨床;從藥師到醫師;身心並重;醫護並重;中西醫並重;防治並重等。

因此,醫學缺整體觀醫將不醫,醫學缺發展觀醫將不准,醫學缺醫學觀醫將不順,醫學缺整合觀醫將不靈。

由於醫學的缺陷,整合醫學孕育而生。

整合醫學就是從整體觀、醫學觀和整合觀出發,將人視為一個整體,將醫學研究發現的數據和證據還原成事實,將臨床實踐中獲得的知識和認識轉化成經驗,將臨床探索中發現的技術和藝術聚合成醫術,在事實、經驗和醫術這個層面來回地實踐,不僅要看結果與結論,而且要看結局,反覆實踐、實踐出真知,這個真知就是整合醫學。

整合醫學並不是一種實體的醫學體系,嚴格地講是一種認識論,也是一種方法學,其實施的結果是創造一種新的醫學知識體系。

整合醫學是醫學發展的必然方向、必由之路和必定選擇。

Webster K. Cavenee博士作精彩報告

Webster K. Cavenee博士作精彩報告

此外,Webster K. Cavenee博士的報告主題為「受體酪氨酸激酶信號通路在腫瘤生長中的作用(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Signaling Underlies Tumor Growth Through Epigenome and Transcripition FactorNetwork Remodeling)」。

「院士論壇」匯聚了中外一流的學者,精彩的報告內容,開闊了參會代表的學術視野,營造了濃郁的學術氛圍,將有力地推動中國腦膠質瘤事業健康發展。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創刊於1986年,為中華醫學會機關報。

本刊以「傳播醫學信息,引領臨床實踐」為辦刊宗旨,積極打造「中國醫學學術發布首選平台」。

歡迎訂閱信息導報

郵發代號:2-683;

訂閱單價:半月刊,4.8元/期,115.2元/年。

諮詢電話:010-85158530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美國怎麼治癌的?精準醫療時代已經到來

癌症,到目前來說,國內的醫療水平依然達不到治癒的效果,即使在全世界,癌症也是一個目前無法攻克的難題,但是傳來一個好消息,美國好像可以治癒癌症了,美國怎麼治癌的?精準醫療時代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