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醫生看病要看片子,不看報告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找我就診的患者中,有不少患者就診時只拿一份做CT或者核磁共振檢查後的報告單過來,要求我做出明確診斷以及手術的安排。

當我問及他們的影像片時,他們詫異的表示,「不是有報告單了,為什麼還要片子呢?」

這裡需要我跟大家解釋一下,患者做完CT和磁共振後的影像片和影像科提供的報告單它們各自的功能和區別。

  • 影像片是X線、CT或者核磁共振以及其他檢查方式的最原始記錄——「原始照片」,它反映的是患者檢查部位的具體形態和病理解剖特點。

  • 影像科報告單則是影像科醫生對這些「原始照片」的文字解讀、文字報告,並得出一個「影像診斷」。

    這個影像診斷並非等同於「臨床診斷」,做出臨床診斷的任務是由臨床醫生結合病人的體徵及疾病發展的程度,然後再結合影像學片子來完成的。

一個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在接診患者的過程中,第一是要做出準確的臨床診斷,告訴病人「你得了什麼病」;第二是要提出精準的治療方案,告訴病人「你該如何治療」。

影像科報告單可以給臨床醫生提供一個直接影像描述的概貌,來作為臨床診斷的參考。

有時還是某些地方報銷的憑證。

患者不免要問,這樣重要的影像報告,為什麼主治大夫不看哪?

其主要原因是出報告是一個相對主觀的過程,同一個片子,由不同的影像科醫生來看,所得出的報告不一定會完全相同。

這就是所謂的「聞名不如見面」,比如幾個媒人分別給一男方家提親,描述同一個的女孩子的美貌,可能男方家還是難以想像出女孩準確的長相。

這時如果直接給男方家一張女孩照片,那就馬上心裡有數了。

正因為如此,臨床醫生要得出準確的診斷以及精準的治療方案,必須以準確全面的影像學照片資料為準繩。

病人提供的資料越全面越準確,越能有效提高醫生診斷的準確率,進而為病人提出更精準的治療方案。

患者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不是一張簡單的報告單可以做到的了。

我們常說骨科醫生分三個層次:

  • 第一個層次只看報告不看片子,這個是還在入門階段;

  • 第二個層次是看完片子再看看報告,印證自己的想法,這算是入門了;

  • 第三個層次就是根據病人症狀僅僅看片子就足夠了,因為報告單已經無法為醫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了。

一個高明的外科醫生都應該處於第三個階段,通過閱讀影像片,他會根據閱讀影像片的經驗精準的尋找到患者最佳的手術部位和手術要點,並確定實施精細的手術方案。

這時,如果僅僅拿一紙影像報告單給醫生,反而會因為報告單的主觀性而產生誤導。

大家回想一下,你看到過只拿影像學報告單就決定做手術的醫生嗎?當您知道事情的原委後,你還會拿著報告單找醫生看病做手術嗎?

為什麼這點小事情,還要專門開一個帖子告訴大家?原因是有的患者千里迢迢跑到北京,就拿著一張報告單,你問他:你的片子呢?他一頭霧水,不是有報告單嗎?還要片子幹什麼?讓醫生無可適從。

不但耽誤你自己的時間,而且也耽誤醫生的時間。

還有一項注意事項就是影像學資料不可強光照射,特別是白色塑料袋保存的資料。

這些資料一定放在避光的地方,比如汽車的後備箱等。

北京附近的患者,到北京很方便。

帶著前一天完成的資料焦急地到了醫院,順手拿上放在汽車后座的資料袋,準備第二天接受日間手術。

遞給醫生一看,所有的影像學資料在強烈的太陽光照射下,全部變成一張張黑膠片,完全無法判斷椎間盤的突出部位和嚴重程度。

只能再次回原來的醫院重新列印,或者重新完善檢查,純屬於勞民傷財。

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我都要求大家提供原始、清楚的影像學片子。

患病嚴重者,還要求核磁、CT、X光片齊全,以便節約醫生和自己的時間。

如果預期要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這些影像學資料必須是最近或者1月之內病情沒有發生變化時的資料。

找醫生看病前這些工作您務必要做好,準備好了嗎,朋友?

來源:張西峰 骨病一點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看病時,醫生為什麼要看片子,不看報告單?

上次寫過一篇醫生診斷三大利器:親自問診+體格檢查+影像學表現——綜合考量,缺一不可,昨天偶然看到這篇文章,感覺作者也是寫出了我們的心聲,轉給大家看看。在此特別感謝原作者。經常會出現這種狀況,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