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深讀:兩高齡女的備孕馬拉松 8年抗爭終圓媽媽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泉州新聞-閩南網]

海都深讀·第四十七期

37歲產婦 8年抗爭路

閩南網6月16日訊 生兒育女,對一個女人來說,是水到渠成的事。

可對35歲的小韌和37歲的小勵來說,是一場漫漫長跑。

婚後六年,小韌為了生孩子,經歷了3次人工授精,3次試管嬰兒手術,5次流產。

而在備孕的8年里,小勵不惜血本,飛往各地看醫生,做試管嬰兒,還放棄工作。

時間推進,她們希望,失望,無奈,沮喪,情緒一次次交替。

而飽含艱辛的結局是盼來了幸福之花,等來了她們與家人期盼的孩子。

小韌和小勵是幸運的,一直有丈夫深情的理解和陪伴。

而她們在這場長跑中認識的不少不孕姐妹,卻因此面臨婚姻破裂。

醫學上,懷孕時年滿34歲,或生產時年滿35歲的女性,被稱為高齡產婦。

她們面臨著健康的威脅,也忍受著世俗的壓力。

世間最珍貴的莫過於生命,任何人都要好好去愛護,而孕育生命的女性,需要得到更多理解和關愛。

兩個高齡女的備孕馬拉松

留著童花頭,娃娃臉上有雙會笑的眼睛,雙頰還有對羨煞眾人的深酒窩,身材嬌小,喜歡粉色,喜歡蕾絲,喜歡繡花裙……35年的荏苒時光,在她身上並沒有刻下太多的痕跡。

她叫小韌,有個深愛她的丈夫,有對關愛她的公婆。

但凡見過她的人,都會認為她是個幸福的人。

然而,命運似乎跟她開了個玩笑,在生兒育女這一「特權」上,給她出了道難題。

婚後六年里,小韌為了生養一個自己的孩子,經歷了3次人工授精,3次試管嬰兒手術,5次流產。

時間,捶打著每一次付出。

和小韌有著相同「奮鬥」軌跡的,還有一個女人——現今37歲的小勵。

此前,由於身體原因,她無法自然受孕。

小個子的小勵,不足90斤,但骨子裡卻一直攢著當媽媽的熱切。

備孕的8年里,她甚至不惜花血本,飛往各地看中醫,沒等到想要的結果,她和丈夫開始了新的征程:到外地的婆家,嘗試做試管嬰兒。

為此,她還放棄了收入可觀的會計工作。

這是兩個女人遭遇的相同難題。

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是女人的抗爭,而她們背後,更有一個家庭的盼與愛。

中醫調理後徒勞無果

一生一次,一次一生。

腦海里泛起2008年的婚禮,泉州人小韌幸福著。

她忘不了,婚禮上,老公小張拿著一張結婚保證書,當眾大聲念道:「以後老婆說的話都要聽,老婆想做的事情都要支持,老婆想要的東西都會盡力滿足。

在一片祝福聲中,他們步入了婚姻生活。

新婚燕爾,緊接著,一個欣喜,在2009年年底躍入婚後的小日子——小韌懷孕了。

一想到初為人父人母,小兩口認真地為新生命的到來作準備。

然而,這份喜悅並沒有持續太久,因為胎停,小韌只好人工流產。

同樣走在婚姻里小勵,也發現了「端倪」。

婚後兩年,小勵越過30歲大關,可肚子還沒動靜,婆家、娘家兩頭都急了,一邊,還有七大姑八大姨的催促。

原本並不在意的夫妻倆,緊張了起來。

備孕,成了頭等大事。

但醫生給出的診斷證明,並不樂觀:由於身體原因,小勵無法自然受孕。

當然,這兩個女人當時還不知道,有一場長時間的備孕馬拉松,即將拉開帷幕。

面對流產後情緒低落的小韌,醫生寬慰,很多人第一胎都會這樣,夫妻倆還年輕,找中醫調理下身體,會很快就有孩子。

這之後,小韌夫婦很快調整了心態,開始找中醫調養身體。

可調養了大半年,小韌的身體還是沒動靜。

她開始有些急了,於是四處尋醫問藥。

而後的一年多里,小韌在南安、廈門、泉州市區、漳州、龍巖等地看了八九個老中醫,每次看完後,就帶一堆藥回家,把藥當飯吃。

一次,吃完中藥後,小韌開始拉肚子。

她到泉州的醫院就診,被告知因為長期吃藥,損壞了肝臟,得了藥物性肝病。

無獨有偶,想到用中藥調理的,還有小勵夫婦。

這也是他們最初嘗試的辦法。

為此,他們已經記不清找過幾個中醫了,「反正看過好多個,聽別人說哪個有名,就奔過去看。

網友推薦的也信」。

此前,小勵從沒喝過中藥,備孕的幾年裡,中藥喝到舌頭都麻了,「都不知什麼是苦味了」。

人工授精的曲曲折折

因為藥物性肝病,小韌調養了一年多的身體。

2011年5月,她到泉州一家醫院的生殖中心,希望能做試管嬰兒手術。

可醫生檢查發現她各項指標正常,沒有達到手術的要求,便建議她通過人工授精懷孕,如果做完3次人工授精手術後沒有懷孕,才能做試管嬰兒手術。

第一次人工授精後,小韌懷孕了,但伴隨出血狀況,胚胎沒多久就流掉了。

而後的兩次人工授精,也都沒有成功。

這些,並沒有打消小韌的意念。

那一年的國慶黃金周,小韌沒有去度假旅遊,而是選擇在醫院做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VF-ET)(即「試管嬰兒」)手術的前期檢查。

做試管嬰兒手術與人工授精手術相比,過程更繁瑣,有促排卵治療—取卵—體外受精—胚胎移植—黃體支持—妊娠的確定六個環節。

費用一般在三四萬元。

由於女性每個月只會排卵一次,做試管嬰兒的第一個環節就是促排卵,通過打促排針增加女性排卵數量。

這種針含有大量激素,打完後女性的卵巢和子宮都會變大,而為了獲得優質的卵子,還需要大量補充高蛋白的食物。

在這個過程中,小韌每天要打5針。

打完11天的針後,醫生通過手術取出5個卵子,將這些卵子與小韌愛人的精子進行培育,使其發育成胚胎。

有兩個胚胎培育成功,這兩個胚胎被移植到小韌的體內。

胚胎移植一個多月後,小韌到醫院檢查,發現胚胎正常。

可誰知,8周後,小韌又開始出血,只能做人工流產。

2012年4月,她到醫院開始第二次試管嬰兒手術。

在剛開始時,就舉步維艱。

每天6針,連續打了5天後再檢查時,醫生髮現並沒有生成卵子,就勸她放棄,但小韌想再堅持。

拗不過她的醫生,只好讓她簽了一份取不到卵子後果自負的同意書。

簽完同意書後,小韌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了。

接下來,醫生從她體內成功取出8個卵子,其中6個培育成功。

醫生給她移植了兩個胚胎,然而在移植後的第56天,檢查結果是:已經沒有了胎心。

由於胚胎小,小韌做了藥流,但藥流沒做乾淨,又做了人流。

一次又一次,身心俱疲的小韌對懷孕充滿了恐慌。

她說,別人懷孕是開心,而她卻是害怕。

每次像坐過山車,一下子看到希望的火苗,卻又一下子跌入失望的深淵。

像小韌一樣,中藥調理不奏效後,小勵夫婦也不放過任何可能的辦法。

比如,每月量體溫、測排卵期,去醫院做超聲波,發現卵泡發育破了,就馬上同房,同房之後倒立。

可這樣折騰了兩三年,還是沒能如願受孕。

轉眼35歲了,小勵開始慌了。

2013年,她和丈夫放棄自然受孕的想法,兩人商量著,到外地的婆家做試管嬰兒手術。

為此,小勵放棄了原本收入可觀的會計工作,全身心備孕。

運動細胞本不發達的她,每天早晨、中午各搖半小時呼啦圈,晚上散步一小時,12點前準時睡覺,睡前雷打不動地喝一杯紅酒……

2013年3月,小勵做了第一次試管嬰兒手術,但沒成功。

(註: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多次試管嬰兒終圓媽媽夢

踉踉蹌蹌的備孕馬拉松中,幸運,也靠近了這兩個女人。

在做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手術時,小韌認識不少不孕的姐妹,有些姐妹的丈夫和公婆直言,不能懷孕、生育只能離婚。

在壓力面前,小韌擁有的卻是一個疼愛她的丈夫和一對善解人意的公婆。

第二次試管嬰兒失敗,小韌萌生了放棄的念頭。

她跟小張說,不然就離婚,讓他重新找個人結婚生子,他才有個完整的家。

當時,這個樸實的男人轉過身去,沒回應。

而後,他對小韌吐露肺腑之言:「孩子是生命的延續,而陪伴我一生的卻是妻子。

我娶了你,對你許了諾言,除了離婚,你想做什麼我都會陪你,也會尊重你。

這是一個男人的責任和情義。

而小韌的公婆也說,夫妻兩個人好才是最根本的,如果真想要孩子,就去抱養一個。

備孕8年的小勵也還記得,第一次試管嬰兒失敗後,若非丈夫一直鼓勵著,自己簡直心灰意冷,差點放棄。

「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差點瘋掉。

小公主!5年後的喜極而泣

經歷多次流產,丈夫小張更心疼的是小韌的身體狀況。

夜裡,枕邊的小韌睡著時,他卻常常睡不著,疼惜這個為了給他生孩子而吃了各種苦的女人。

在幾次懷孕保胎中,小韌得長期臥床,要出門產檢時,小張總會幫她穿好鞋子系好鞋帶,再起身牽著手一起出門。

因為家人不曾動搖的愛護,也因為紮根內心的不甘,小韌重拾了懷孕的勇氣。

2013年3月,小韌再次到醫院,植入了兩個之前成功培育並冷凍的胚胎,但這次,也因為胚胎停止心跳,失敗了。

這一次之後,她把自己的經歷寫到一個交流備孕、生育的網站裡。

在那個網站,一位有類似經歷的網友,建議她到上海、廣州一線城市醫院的習流科治療、保胎。

3個月後,小韌跟丈夫到上海的一家醫院,聽取了醫生的保胎建議。

當年年底,小韌又在泉州的醫院做了一次胚胎移植手術。

這回,小韌被檢出順利懷孕了。

沒想太多,小韌隻身一人又飛到上海,到當地的醫院保胎。

其間,她才發現,這裡聚集著像她一樣趕來保胎的人。

那一年的春節,小韌沒能和家人團圓,獨自去醫院打針、抽血檢查、超聲波、掛點滴……一想到經受了這些後,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加上租房裡有彼此照顧的姐妹,她多了一份勇敢。

懷孕快四個月時,醫生跟小韌說胎兒穩定,可以回去了。

丈夫小張來接她時,看著她微微隆起的腹部,喜不自勝,會時不時地偷看上幾眼。

看著丈夫眼裡的高興與感動,小韌覺得,她經歷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回到泉州,小韌就到醫院建卡。

看她成功懷孕,一直為她治療的醫生和護士都高興,主治醫生還開起玩笑,她終於從醫院「畢業」了。

5年的等待,終於有了回音,去年9月中旬,小韌的健康女寶順利降生。

她的到來,是因為勇敢,因為愛。

而迎接女兒到來的那一刻,37歲的父親小張在醫院哭了。

他說,這淚水,為了來之不易的女兒,為這五年的期盼,而更多,是為了生下女兒吃了很多苦的妻子。

雙胞胎!砸來的雙重喜悅

苦盡甘來,備孕8年的小勵也感受到了。

去年9月,經過一年多的運動、調養,小勵再次嘗試試管嬰兒,結果,讓她狂喜——成功了,雙胞胎!

植入十天後,小勵去醫院抽血檢查,醫生仔細端詳了報告後告訴她,她懷孕了。

喜悅,占據了她的心房。

一周後做超聲波,醫生告訴她是兩個寶寶。

消息一來,小勵欣喜若狂,「這感覺,太不真實了!」

小勵1.55米的個子,43公斤的體重,醫生考慮到她的身高和年紀大,懷兩個寶寶有一定風險,但並沒建議她減胎。

備孕8年,小勵就這樣,成了雙胞胎准媽媽。

每天數著時光溜走,看著肚子一天比一天大,感受著胎動一次比一次頻繁,是小勵覺得最開心的日子。

孕期,讓她掛心的,還有在廈門工作的丈夫沒能陪在自己身邊,准爸爸沒能親眼目睹寶寶胎動的奇蹟。

「就像一隻小魚從肚子裡游過,很輕很癢,但可以感覺到,寶寶在動了。

」第一次胎動,小勵仍記憶猶新。

也正是從那時起,她有了懷孕的真實感。

第17周起,胎動愈加頻繁。

雖然兩個寶寶很體貼,整個孕期都沒給准媽媽製造「麻煩」,但小勵能感覺,懷孕後,性格堅強的自己,哭點變低了。

懷孕的第一個月,突然好想吃家鄉的小吃,她在當地找了好久,都沒找到。

這份委屈,化作了淚水。

醫生囑咐她,必須控制體重,否則宮縮厲害,寶寶有早產危險。

於是,小勵又不得不戒掉平時喜歡的麵食和甜食,還要堅持運動。

糾結的是,懷孕後,她又特別想念麵包的味道,有意識地克制,常常讓她感到情緒低落。

最終,寶寶還是早產了。

今年4月7日,孕期31周的小勵,剖腹產下雙胞胎兒子。

當醫生把兩個小傢伙抱給她看時,她哭了:「有他們太不容易,37歲,終於做媽媽了。

」本來,小勵和丈夫只想生一個孩子,也喜歡女兒,「沒想到一下子來倆,幸福太猛烈,壓力山大」。

早產的寶寶,很快被放進保溫箱,滿月後才被推出,但脫離呼吸機還需要時日。

月子期間,小勵每天翻看手機里寶寶的照片化解思念,一遍,一遍,一遍,「自己的寶寶,怎麼看都可愛」。

寶貝降生後的喜憂參半

因為備孕生娃的不易,孩子的第一個兒童節,小韌尤為上心。

今年5月31日恰逢周末,小韌給9個月大的女兒提前過節,為她精心打扮了一番,粉紅色的蕾絲小裙子,粉色的頭飾……

而讓小韌憂慮的是,孩子9個月了,可還沒長牙,每天來串門的小侄子總會扒開她的嘴,然後獻殷勤:「姑姑,妹妹還是沒有牙齒哦。

每到這時,小韌總會把內疚埋在心裡,因為自己常年吃藥,不能給女兒哺乳。

但讓她覺得安慰的是,寶貝的各項指標都達到了健康水準,跟許多小女生一樣喜歡撒嬌,喜歡黏著媽媽,喜歡在爸爸的肩上「騎大馬」。

6月1日晚11點,小韌看到微信上有很多同齡人在曬自家孩子,看著趴在老公身上熟睡的孩子,她也在朋友圈發了感慨:只恨結婚太晚,生得太晚,怎麼都追趕不上,但唯一慶幸的是,別人家孩子離家求學,我的公主還在我的身邊,別人家孩子出嫁時,我的還在身邊。

感恩你來到我們的身邊,願你健康成長!

當了「母親」,才會有更深的感觸,知道其中蘊藏的偉大。

如果你問,從中學到的第一課是什麼?小勵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堅持和克制。

每天起床擠奶,把新鮮的母乳裝在兩個奶瓶里,然後搭15分鐘的摩的到醫院,給雙胞胎兒子餵奶,是小勵現在的必修課。

但這在別人眼裡再平常不過的繁雜,她和丈夫整整盼了8年。

坐完月子,小勵每天早晚各跑一次醫院,給寶寶送奶。

眼巴巴地看著兩個小傢伙,卻不能抱回家。

每次離開,這個新手媽媽都戀戀不捨。

而且尷尬的是,兩個小傢伙食量驚人,母乳供不應求。

每次從醫院回來,她都抓緊休息蓄奶,每天擠奶三次。

現在,小勵又開始為追奶的事煩惱著,開始嘗試各種偏方,但她說都沒啥效果。

「生完就窮了,現在奶粉也好貴的哦。

」小勵算了一筆帳,備孕這8年,加上兩次做試管嬰兒,以及寶寶出生後留院的費用,超過10萬元。

而今,只有丈夫一人工作,要養活兩個小傢伙和她,有點吃力。

寶寶往後成長和教育問題,現在想都不敢想。

(註: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高齡產婦不該背負的罵名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對很多人來說,沒有孩子並非可以接受的家庭模式。

從中國人口統計年鑑(2013年)來看,2003年~2013年,十年間,35歲以上育齡婦女的生育率(人口抽樣調查)明顯增高,翻了兩到三倍。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已婚夫婦中約10%~15%患不育症。

而廈門和泉州多家醫院的數據也證實不孕不育病例增多。

很多夫婦因此選擇做試管嬰兒等輔助手段。

而從社會原因來說,生活工作壓力、個人意願等,也讓不少人選擇晚育。

而在這一過程中,女性承擔著更多健康和心理壓力,甚至背負「不下蛋」的罵名。

專家產子也不敢超35歲

「生育觀念要改變,女孩子該結婚就結婚,該生孩子就生孩子。

」解放軍第174醫院生殖中心主任醫師任建枝介紹,生孩子最好的時機就是24~28周歲,30周歲就開始走下坡路,35周歲就急劇直線下降,40周歲就尾聲幾乎沒有。

「所謂的五六十歲生孩子奇蹟都是不可能的,最多是借卵代孕生的。

」35歲以上結婚,正常性生活半年,若沒懷孕,就要找醫生諮詢。

20多歲的,一年兩年沒懷孕,也要注意找醫生諮詢。

另外,之前患病的人要積極就醫,像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影響不孕的很重要因素之一。

「生活事業工作可以拖,但是生孩子就是一錘子買賣,不要耽誤。

」解放軍第174醫院婦兒科主任鄭劍蘭教授說,「我們自己都不敢高齡,即便專家也不敢超過35歲。

從產婦自身來說,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代謝紊亂症候群多見。

廈門市婦幼保健醫院生殖中心主任李萍介紹,年齡大了,生殖系統也會發生變化,子宮肌瘤、染色體畸變的可能性大。

從遺傳角度講,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黃秀敏介紹,高齡產婦所產的孩子中畸形發病率比較高。

至於社會上廣泛流傳的,高齡產婦生的小孩會更聰明。

但任建枝認為,「35歲以上高齡產子,先天性愚型孩子的幾率會增加,所以一定要做產前診斷。

攀升中的不孕不育率

高齡產婦中,有很大一部分與不孕不育有關。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已婚夫婦中約10%~15%患不育症。

在中國,不孕人群占比尚無權威調查,但廈門多家醫院的醫生稱,業內大多認同不孕不育發生率已達到10%左右。

對於不斷攀升的不孕率,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科主任醫師汪燕認為,主要是盆腔炎引起的輸卵管問題、子宮內膜異位症等,與盆腔感染、人工流產等有關,還有25%與男方精子質量差有關。

而造成不孕不育率增高的重要原因,多位婦產科主任醫師都表示,與隨意性流產增多有關。

「如果前面沒那麼多人流產,我們治療不孕的醫生也不會這麼忙活了。

」解放軍第174醫院生殖中心主任醫師任建枝強調,所謂的無痛人流、一流了之等廣告是有害的,沒有說明隨意流產的壞處,甚至可能終生不孕。

據《生命時報》報導,中國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科學技術研究所的調查顯示,我國男性的精液質量正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

北京協和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李宏軍提醒,菸酒不離口、每天使用手機超過4小時、長時間開車、服用激素和抗生素類藥物等對精子質量影響巨大。

從社會原因上分析,廈門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副教授陳富平認為,晚婚晚育與社會結構轉型有關。

「當前,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知識密集型產業,勞動者本身素質提高了。

這對家庭而言,努力培養一個優秀孩子比生養更多孩子更有利。

少子化已成為國外不少國家的趨勢。

另一方面,晚育也是個人理性的選擇,生養孩子對於個人效益大於本階段生養孩子成本時,才會想去懷孕。

目前,我國生養孩子成本越來越高。

另一方面,2014年全國婦幼健康工作會議提到,啟動「單獨兩孩」政策後,全國每年新增出生人口約200萬,其中約80%集中在城市。

其中,單獨二孩再育婦女有不少已屬高齡產婦。

1980年出生的人,到今年也35歲了。

世俗壓力下的不育女性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副研究員馬冬玲對女性晚婚晚育現象有過深入研究。

她認為,將晚婚晚育,甚至不孕不育主要歸咎於女性是不公平的。

引起不孕不育的原因是複雜的,但將其歸因於女性是否客觀、科學、全面,對女性是否公平,還需要從多種角度進一步反思。

一些醫學論文在探討不孕不育現象時,作出女性是主要原因的判斷。

而實際上,對繼發性不孕不育應給予更多關注。

繼發性不孕指因流產、宮外孕、死胎等或是正常生產之後,再也沒有懷孕。

有研究發現,20世紀90年代繼發不孕病例比80年代明顯升高,主要是諸如流產(特別是藥物流產)、生殖系統感染(婦科疾病)等,這些現象背後固然有女性相關知識的缺乏,但也有不負責任的男性,乃至需要進一步提高的婦產科醫學水平等原因。

如果說晚婚晚育是導致不孕不育的原因,那麼需要進一步分析有多晚、為什麼晚。

許多工業化國家的經驗研究表明,近幾十年來,初婚年齡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中國也不例外。

不過,即便在北京,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齡也不過27歲,相對於整個育齡來說並不晚。

再來看女性為何晚婚晚育。

有研究發現,教育程度對女性初婚年齡的推遲效應大於男性。

女性受教育水平提高、經濟獨立、對尋找到一個滿意伴侶的要求提高,以及職場與生育之間的矛盾等,都是女性晚婚晚育的主要原因。

女性個體對受教育、浪漫愛情以及社會價值的追求是現代化的必然趨勢。

當然,對於女性個體來說,由於是孕育生命的主要載體,即便面臨不平等的性別關係,也需要勇敢一些,更加尊重和愛護自己的身體,並增加性和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識,增加自我保護知識。

政府和社會也應該普及孕產知識、改善生育服務、倡導性別平等,並創造一個對不孕者寬容的社會環境。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不孕不育門診量2014年比2013年增長30%~40%。

其中,>35歲的輔助生殖者占40%,妊娠率>35歲者46%,<35歲者66%,其中繼發不孕占70%~75%。

泉州兒童醫院:不孕不育門診人數2012年為24000人,2013年為27600人,2014年為32400人。

做試管嬰兒者平均年齡為32周歲。

其中,最年輕的為22歲,最年長的為44歲。

(海都記者 蘭京 張燕紅 韓影 林秋燕 編輯 蔡偉藝 鄭蓮 視覺 葉炎平 龔長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女子先後懷孕2次都沒生 真要孩子時卻懷不上了

好不容易做試管嬰兒懷上,結果她又放棄……女性繼發性不孕,88%有人工流產史浙江省人民醫院生殖內分泌主任舒靜上周末做輔助生殖講座,來聽講座的都是想做試管嬰兒輔助生殖的夫妻。「我做了個小調查,在做試...

高齡產婦生產時大出血,健康產女後丈夫要離婚

王女士是典型的晚婚晚育,她35歲嫁給她老公,婚後整整七年都沒有懷上孩子。後來到了第八年,王女士檢查出來懷孕了。王女士一家都特別開心,尤其是王女士的婆婆,之前對王女士不冷不熱,知道王女士懷孕後,每...

當不孕不育走入這些誤區,要孩子可能成枉然

在工作中發現個有有意思的現象,很多患者到院之後,都會有以下對話:「大夫,你看我還能懷孕嗎?」「先不要著急,咱們先陳述一下病情,才能進一步判斷」「……」等陳述完病情,一般會有幾項必要的檢查需要進一...

高齡產婦備孕試管嬰兒,需要注意這些

很多父母因為其中一方或兩方都有生育問題,所以他們就會去嘗試試管嬰兒,但很多人嘗試了很多次以後都失敗了,索性不要孩子了,尤其是一些高齡女性,她們想要孩子一般都是通過試管嬰兒,那麼在備孕試管嬰兒的時...

一個試管嬰兒的真實孕育故事

試管嬰兒的確能夠幫助一些有不孕不育問題的夫婦實現為人父母的夢想,不過其中的過程卻並非儘是坦途。以下是一個媽媽的真實故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由於不明原因的生育問題,夫婦2人的備孕之路一直充滿坎坷,...

英女子欲做試管被拒 怒瘦近百斤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一組誇張的減肥前後對比照在社交網站上走紅。照片中的女子,今年23歲,她與丈夫多年努力備孕都未果,要去做試管嬰兒,卻被醫院拒之門外。為了接受試管嬰兒手術,她下定決心減...

泰國試管嬰兒流程,26天孕育一個生命

在國內,不孕不育的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常常要做各種檢查各種手術,經歷過人工授精,最後符合指徵才能做試管嬰兒。很多備孕媽媽因年紀等原因等不了那麼久,就把目光瞄向了泰國試管嬰兒。泰國試管嬰兒因技術...

福士得DHEA:不孕不育新選擇

2014年11月我在醫院保胎的時候認識了臨床的小麗,小麗比我小几歲,是舞蹈老師,人很漂亮。結婚好幾年了因為經濟不好一直沒要孩子,現在經濟寬鬆了,想要孩子了,孩子卻一直沒來到身邊,前年的第一次懷...

正值「青壯年」的試管嬰兒

1978年7月26日,英國一普通家庭的嬰兒(路易斯•布朗)出生,但她吸引了全球的關注——因為她是當時世界上的首個試管嬰兒。十年之後的1988年,中國內地首例試管嬰兒(鄭萌珠)也順利出生了。歲月如...

36歲寶媽二胎早產平安得子,快來接好孕吧

36歲的我幾經波折終於二胎備孕成功,在前不久生下了個男孩兒。孩子的到來讓家人充滿了喜悅,與之前初為人母時的心情大不相同,這個孩子真的來的太不容易了,覺得自己浴火重生了一樣。準備要二胎的時候已經算...

正確認識胎停 不盲目吃黃體酮

不少媽媽都把黃體酮當做救命神藥,認為如果是流產或是胎停只要吃黃體酮就可以挽救胎兒。但事實並不是這樣,黃體酮病不能預防胎停,最多起到保胎的作用,對於胎停時沒有很大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