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醫院開設垂體聯合門診 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期,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聯合內分泌科於每周二下午推出垂體腺瘤患者聯合門診,兩大科室專家同時為患者提供最專業的服務,內分泌科金自孟教授親自出診,讓患者以最少的花費,最快的速度,看到最頂尖的兩個科室專家。

多學科垂體瘤專家會診

14歲的小男孩壯壯因發胖、生長緩慢發現了垂體腺瘤,當地建議手術治療。

只有黃豆大小的垂體是人體內分泌中樞,負責體內多種激素的分泌調控,手術治療風險很大。

憂心忡忡的父母帶著壯壯找到北京協和醫院垂體聯合門診。

神經外科醫生看完孩子後沒有急於手術治療,而是先交由內分泌科醫生診斷垂體增大原因,明確診斷後再確定治療方案。

經過全套腺垂體功能、骨齡相等檢查,壯壯被診斷為甲狀腺功能低下引起的反饋性垂體增大。

進行口服左旋甲狀腺素治療後,複查甲功正常。

5個月後,壯壯身高增長4厘米、體重降低10.5公斤、垂體高度由16毫米減小到5.6毫米,第二性徵發育良好。

試想如果孩子當即做了咖瑪刀,垂體功能將受到無法彌補的損失,將對孩子的一生造成無法挽回的打擊,結果病人沒少花錢、垂體功能還受到了損壞。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醫生的一個決斷對病人的未來有多麼大的影響。

垂體是一個特殊的功能性器官,有甲狀腺、性腺、腎上腺等多個靶腺,調控著身體多個器官的功能運轉。

垂體疾病也因此特別需要多個學科的協作。

神經外科姚勇副教授介紹,由於垂體瘤患者需要終生隨診,聯合門診的初衷是方便患者術後複診。

逐漸發現,這種形式可以簡化疑難患者就診流程,真正做到垂體腺瘤患者的最優化和個體化治療。

庫欣綜合徵和中樞性尿崩病人是典型的例子,兩者圍手術期感染風險特別高。

庫欣綜合徵病人通常身體狀態很差,需要內分泌科控制好血壓血糖和併發症等問題,神經外科才能進行手術。

中樞性尿崩病人則需要進行內分泌評價,確定是否有必要做手術。

如果不需要,就會採取放療、化療或藥物治療,避免了不必要的手術。

如果按照以前的模式,病人看完一個科室後再看另一個科室,中間挂號、檢查、住院等環節會浪費大量時間,可能會耽誤後續治療。

而在聯合門診,就診流程被大大簡化。

內分泌科金自孟教授親自坐診

每周二下午的北京協和醫院聯合門診特邀內分泌金自孟教授親自出診,風雨無阻。

患者只需掛兩個科室的普通號,就能看到中國最好的垂體瘤專家。

金自孟教授說:「過去經常是病人來到神經外科,因為術前術後還需要激素評估再去掛內分泌科的號,現在聯合門診成立後可以大大節省病人的時間和精力,治療也更高效。

兩個科室對於病情的處理意見也可以通過聯合門診討論確定,這種模式非常受病人歡迎。

」垂體聯合門診適合的人群包括在外院診斷明確垂體瘤的患者,術後複查的患者和需要評估是否需要內分泌治療的患者。

如果遇到疑難病例需要多科會診,聯合門診會將病人轉診至垂體疑難病會診中心。

每周三下午固定時間為難治性及複雜性垂體腺瘤病人提供系統診治方案,參與垂體疑難病會診的專家均為我院神經外科、內分泌科、婦產科內分泌組、放射科、眼科、放療科、病理科及PET中心專家。

這是北京協和醫院「多科協作、綜合優勢」特色的集中體現,也為疑難病患者解決了往返多個科室就診的難題。

北京協和醫院垂體腺瘤診療的發展是中國垂體腺瘤診療的縮影。

1929年神經外科先驅關頌韜教授實施了中國第一例垂體腺瘤開顱手術,此後幾代協和人前赴後繼探索垂體腺瘤診療。

1979年由內分泌和神經外科牽頭成立了耳鼻喉科、眼科、放射科等8個科室的垂體瘤協作組聯合攻關。

同年,協和神經外科與耳鼻喉科王直中教授一起完成國內第一例經蝶垂體腺瘤切除術,填補了我國醫療上的一項空白,並獲得1981年衛生部科技進步乙等獎。

1991年,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牽頭、神經外科參與的「激素分泌性垂體瘤的臨床和基礎研究」獲得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去年,北京協和醫院王任直教授團隊的「垂體腺瘤的規範化診治和垂體功能重建」榮獲中華科技獎三等獎。

挂號方式:北京協和醫院APP進入預約挂號——東院區普通門診——外科——垂體聯合門診

APP挂號介面

北京協和醫院 郭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